《與人親密》:3年之痛,7年之癢,你與愛人的關係該如何保鮮

2020-12-25 悅媽育兒經

哈佛大學20年研究表明,我們80%的人格生機,取決於人際關係的質量。

你相信找到對的人就會一直幸福嗎?

你相信你們在一起就會感覺親密嗎?

你相信世上有完美的親密關係嗎?

如果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回答是的,那麼你失望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在相處中你會發現,為什麼一有矛盾,TA就冷暴力?

為什麼我們無法說服對方,而在互相指責?

為什麼我付出那麼多,TA都不領情?

我們都渴望與人有最親密的連結,渴望有人陪伴自己面對生命中的孤獨與虛無。但是往往是開始一段關係很簡單,維繫關係卻很難。

曾經親密的人,為什麼漸行漸遠了?

一些人會相信擁有大房子擁有存款,成為人生贏家,就能得到夢寐以求的親密關係,一些人會相信只要自己足夠好看,足夠優秀,就能得到想要的親密關係。

但親密關係既不是對優秀者的獎勵,也不是一種固定形態,親密關係是動態變化的,它是什麼樣,會變成什麼樣,很大程度取決於關係中的兩個人是什麼樣——而關係中的兩個人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改變一直在發生。

《與人親密》是美國蓋伊·芬利的作品,蓋伊·芬利是當代心靈導師、暢銷書作家、資深生命教練。

蓋伊著有包括本書和《放手的秘密》在內的多部暢銷書,他的作品累計被翻譯成26種語言在全球售出200萬冊。

《與人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本書將帶領你不僅向內整合自己,也向外經營關係。

修補性格缺陷與創傷;進行深度自我探索,重塑性格;建立安全感:不再受困於內心的小劇場,不讓對方的行為左右自己的情緒學會正向溝通:看清問題的本質,降低溝通成本;保持新鮮感:親密而獨立,活出自我,一起在關係中成長。

在《與人親密》中還會教你如何清除長久以來的積怨,重新點燃你的激情,從而使你和伴侶的關係煥然一新。情侶們經常抱怨,他們「無法像從前那樣感受到愛」。

蓋伊·芬利指出,若想讓愛開花結果,就必須不斷地使之煥發新的活力。在《與人親密》中,蓋伊·芬利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做到這一點。

愛不是一種我們擁有或者未擁有的感覺,愛是我們分分秒秒都在做出的選擇。

愛的力量:介紹一些寬泛但是非常重要的、用於管理親密關係的通用規律。愛的吸引力法則:你將了解痛苦關係是如何產生的。關於愛的三個重要提示:告訴你一種會將人們分開的無形力量。對你們關係承擔全部責任:如何防止短暫的負面情緒破壞與伴侶的關係。走出不斷重複的痛苦模式:在這裡你會被賦予一雙新的眼睛。我們發現真相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關係是否能長久:你會發現隱藏在那些或大或小的爭執背後、你所看不見的真正原因。通向完美愛情的道路;你會有一個驚人的發現。愛,讓萬事皆有可能:在這你會學到3個新動機,幫助你學會如何去愛你的伴侶。為伴侶創作成長的空間:在這裡你會明白為什麼任何想讓伴侶變得「更好」的嘗試都會事與願違。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可以學到兩種功能強大的練習方式。

發現親密關係的問題,即是成長的契機與捷徑

心理學家理查.拉希和湯瑪斯.荷姆斯曾製作過一張量表,羅列了人類所能擁有的最痛苦的經歷,排名前三的是喪偶、離婚、分居。這三項的過往都是曾經擁有一段親密關係有關。可見,獲得一份親密關係對我們的人生意義重大。

蓋伊·芬利指出,其實大部分人的爭吵,主要是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覺得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想讓對方改變;二是恐懼,怕對方傷害自己,所以自己先發起爭吵。

一個人越是生氣,對被理解的渴望就越大。就像嬰兒,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就會發脾氣,哭哭鬧鬧,摔摔打打。因為你太想被理解了,所以要用盡所有力氣表達自己。

但是當你和對方好好說話的時候,對方就是「聽不見」你的哭喊、「看不見」你的需求,你就很生氣,「為什麼 Ta 就是聽不懂我的話」,只能用憤怒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而你越是發火,對方就越不能理解你。對方越不理解你,你對理解的渴望就越大,吵架的戰火就一觸即發,一發不可收拾了。

蓋伊 ·芬利在書中提出一種情侶之間相處的痛苦模式:就是在你和伴侶之間一場看不到盡頭的爭執即將結束的時候,你要麼聽到對方說這樣的話,要麼你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讓我們求同存異吧。

如果你是在職場談判會議中提出這個觀點,也許會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但是當我們與伴侶遇到問題,選擇求同存異會發什麼呢?

一般是因為TA做了什麼或者拒絕做什麼,我們之間產生了衝突,我們是希望TA能承認,目前出現的問題都是TA的錯,但是TA卻不這樣認為。

求同存異的退讓模式,並不能使我們內心的某個部分發生改變,那個部分中錯誤的認知與要求,讓我們與伴侶從一開始就彼此對立,於是這就是一場沒人能贏的比賽。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這種負面模式,就需要在爭吵中及時剎車,就是當我們意識到,某個負面想法或者感受正在試圖挖掘出責怪伴侶的理由時,我們必須立刻丟棄這些麻煩製造者,我們要明白是他們讓我們彼此對抗。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頭公牛和一頭獅子為了爭奪一個小水池裡的水而爭鬥不休。在它們的上方有一棵樹,一隻微笑的禿鷲蹲在樹上,它興奮地看著公牛和獅子進行殊死搏鬥。

因為禿鷲知道,無論誰贏了,它都有晚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遠離所有對立力量之間的爭鬥。

當你學會觀察這些的消極的狀態,並將身上會無意識地認同它們的那部分犧牲掉,你將不僅能夠超越它們的衝突,你的努力也會被你的伴侶看到,慢慢的你的伴侶也會放棄自己身上那些參與鬥爭的部分。

你的生活,不是他人能隨意支配的

樊登老師曾說:如果你堅信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那麼就算你做了100分的努力,最多也只有50分的效果,註定會失敗。婚姻是一個人的事,你自己變得更好,你的婚姻就變得更好。那個人有沒有改變,我們不敢說,有可能他會因為你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有可能他不會改變。但是你的生活已經徹底不一樣了,因為你重新看待了這一切。所以,自己努力就夠了。」雖然看起來是你們倆經營著同一個婚姻,但是他有他的婚姻,你有你的婚姻,各自為各自的婚姻負責。

愛如同所有神秘的力量一樣,是分層次的,而書中提到的那種愛,存在於更高的層次上;也就是說,愛不是恨得對立面,正如光與其投下的陰影不是對立面一樣。

我們與伴侶為誰對誰錯而爭吵,並不能證明我們願意為了愛走多遠;它能證明的是,在那一刻,我們究竟離讓我們走到一起的愛有多遠。在我們和伴侶之間,任何怨恨或憤怒都只存在於沒有愛的情況下。

對我們來說,我們越是與對方協力記住這個簡單的真理,愛就將能夠幫助揭示並治癒我們之間可能發生的誤解。

但是如果學了跟高層次的關於愛的思想,卻不去實踐它,就好像將收集到的麥粒,一排一排地放在你碗櫃的後架子上,然後希望他們在那裡結出豐碩的果實一樣。

《與人親密——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這本書裡,通過分析與實踐,傳達保鮮愛情的方法,幫助你擁有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

願你成為不再孤單無助,安寧樂觀、充滿人格生機的自己。

給文章點個讚,你的婚姻你做主。

我是@悅媽育兒經 期待你能關注我,專注親子教育和情感成長的80後寶媽,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3年之痛,7年之癢,10年成兄弟,你的婚姻是第幾年?
    「七年之癢「是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心理學術語,意思是,普遍來說,七年是一個分水嶺,那個時候夫妻感覺彼此疏遠,有渴望探索另一段浪漫的欲望。一直以來婚姻都流傳著一套固定公式「一年之約,三年之痛,五年之離,七年之癢,十年之守。」你的婚姻處於第幾年了?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如何給你的婚姻保鮮?
    有一個詞叫「七年之癢」,是說夫妻生活到了一定階段,對彼此的身體、生活習慣都太過熟悉,沒有了神秘感和驚喜感,對伴侶產生了厭煩,進入婚姻的倦怠期。這個時期,如何夫妻之間情緒控制不好,總是爭吵,陷入一地雞毛,是很容易造成婚姻破裂的。但你知道嗎?
  • 7年之癢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7年之癢
    「七年之癢」是一種婚姻現象,意思是經熱戀而結婚,婚姻進入第七個年頭時,隨著夫妻雙方的熟悉,浪漫與瀟灑隨著生活的壓力而蕩然無存,婚姻進入第一個危險期。 為什麼有7年之癢?深圳諮詢師悄悄告訴你,相信大家都一定聽過在感情裡面有一個五年之痛七年之癢的一個說法,在兩個人在一起了很久之後,兩個人就不免的會產生一些厭倦的感覺,再也回不到當初的那樣的甜蜜呢!其實想想也是,生活是無比的艱難,無比的殘忍的,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生活的磨練,而這些來自生活的磨練足夠的將一個人的熱情消磨殆盡。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夫妻間的那些細節
    很多人都知道「七年之癢」,但是這句話還有前半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被人們稱為「三痛七癢」。所謂「三痛」是指婚後的第三年起,夫妻之間的情感通常會發生一些變化。彼此之間的新鮮感與神秘感會有所下降,面對對方已經找不到當初相知相戀的那種心動的感覺。在這時候,夫妻雙方可能會出現一些別的想法和感受。
  • 《七年之癢算什麼?》
    所以夫妻生活到第七年,是應該慶賀一番的,當然也沒必要因為什麼「七年之癢」憂心忡忡?那只是不負責任的人給自己找了個合理的藉口去沾花惹草罷了,才不是畢竟階段呢?我在結婚第七年的時候,和老公開玩笑說,「要小心昂,我要是癢了,你會怎麼辦?」
  •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到最後「逆風前行」
    時間決定中美印象報告根據在美國時間的長短,詳細調查了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是如何看待這個被稱作「自由之地」的地方,然而報告稱「結果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樂觀」。在美國呆了1-2年的留學生有大約39%的人對中國的看法越來越好,約有33%對美國的感受越來越差。隨著留在美國的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多人覺得祖國更加「溫暖」。
  • 打破七年之癢的「詛咒」,Ella結婚七周年,如何「止」癢
    從2012年1月26日Ella在微博上公布了婚訊,同年5月5日在臺北舉行婚禮後,到今年為止二人步入婚姻殿堂正好七年。七年在部分人的心中已成為愛情破滅的「詛咒」,可從照片中看來,二人並未被「七年之癢」所困擾,依舊生活的很甜蜜。既然七年之癢的詛咒未必不可以打破,那我們在愛情中如何才能更好的「止癢」呢?
  • 不要說七年之癢,到頭來還是藉口,愛情需要精心呵護,努力保鮮
    人們常常說七年之癢,很多人也說愛情到最後也就變成了情親,但是小編不這樣認為,這種想法實在有些偏頗。愛情就應該想辦法努力保鮮,一段好的愛情,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共同維持,而不是順其自然,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 為什麼會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婚姻是如何變質的?
    在很早的時候,我就在電視劇上聽過三年之痛,七年之癢這句話,但是當時由於年齡還小,並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後來慢慢得知是兩個人在相處3年後感情出現的問題讓人心痛,相處7年後感情平淡如左手摸右手,不痛不癢。
  • 七年之癢,十年之痛
    「七年之癢」一詞解釋為:經熱戀而結婚,婚姻進入第七個年頭時,隨著夫妻雙方的熟悉,浪漫與瀟灑隨著生活的壓力而蕩然無存,婚姻進入第一個危險期。「十年之痛」一詞解釋為:婚姻關係節點理論。即婚姻幸福感和夫妻二人的溝通都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變少。
  • 結婚後的感情如何保鮮,才能安然度過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是人們常說的婚姻中的一道門檻。現在,這個檻可能比7年來的還要早一些。會經營感情的夫妻,在這一時期能安然度過,感情也會愈久彌深。有的婚姻,則是一塌糊塗,轟然坍塌,夫妻走向陌路。那麼結婚後的感情該如何保鮮,才能杜絕這些門檻的到來呢?艱難時不說傷感情決絕的話我結婚已31年了。結婚第二年,我們有了孩子。孩子出生後,正是我們最艱苦的奮鬥期:既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又要在事業上打拼,性格又存在很大的差異。
  • 婚姻「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十年之傷」我們如何度過?
    我是三寸煙火,感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我!婚姻中有「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十年之傷」的說法。(剛剛查了一下,還有一種說法,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十年之約)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意思也顯而易見。
  • 夫妻之間為何會出現7年之癢,面對這種狀況該怎麼辦?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現在許多年輕夫妻對於7年之癢這個詞望而生畏,害怕自己逃不過是個魔咒。為何夫妻之間會有7年之癢的說法?面對7年之癢,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七年之癢為何而來?而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
  • 《親密關係》:親密愛人的幸福秘鑰
    生活中的我們都想擁有一個親密愛人,但似乎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未能如願。倆人隨著相處時間的變長,很多人便覺得,對方不像剛談戀愛時對你那麼上心了,好像也沒那麼愛你了。這時,你們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頻繁,兩個人的感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裡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是互相傷害。
  • 七年之癢一種安全度過一生的方法,讓你們的關係越來越好
    七年之癢並不意味著所有夫婦或兩個在一起的人都會有東西,如何用7年的時間讓兩個人的愛情生活越來越好,讓我們學習一些方法讓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好。七年之癢的原因是兩個人可能會因為過去的某些原因而發現對方越來越多的缺點,讓自己接受對方的缺點,這種麻煩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嚴重的時候,會讓兩個人各奔東西。
  • 婚後的·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俗話說的''三痛七癢''就是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具體是指長期困擾現代人的婚姻,能夠引起感情危機或者離婚的各種因素。其實談戀愛的話,都可以接受兩年五年有的甚至十幾年,但是對於結婚,恐怕有的一兩年都很困難。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有多少情侶熬過了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看過的都感動哭了!
    1、愛情的花朵第三年的愛情是一種考驗愛情像一顆種子,經歷種種才能開花結果,等待的過程總是讓人期待、憧憬,享受之後卻無法耐心等待凋謝的日子。人們都說愛情都要經歷「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是啊,第一年的卿卿我我,相看兩不厭;第二年的磕磕絆絆,分分合合;第三年的平平淡淡,偶爾默契地互不打擾。你看,愛情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時候渴望與心愛的人相知相伴,擁有之後卻又滿心疲憊和厭倦。
  • 婚姻中的「七年之癢」,到底癢在哪裡?
    所以,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註定不會是一路平坦的,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做七年之癢,說的就是愛情和婚姻在七年後,會因為種種原因進入一段危險時期,它最早源自於195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七年之癢》。所謂的七年之癢,其實是很難避免的,長時間的相處,使得處在親密關係中的兩人,彼此之間的接觸更全面而細緻,戀愛初期的神秘感逐漸消失,彼此吸引的那些」閃光點「開始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缺點的無限放大,加之,兩人開始共同應對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在此基礎上,兩人便極容易產生摩擦。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熬不過,你是懦夫;熬過了,便是幸福
    有這樣一個統計:兩個人分手後符合的概率是82%,但複合後能走到最後的只有3%。而那97%再分手的理由都還是和第一次分手一樣。所有人都抱著成為那3%的希望去重新開始一段感情,卻還是成為了那97%。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喜新厭舊是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的人之本性。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無數次。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你們為什麼沒有走到最後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閨蜜小王問我:高姐,你說試婚好不好?試婚?這個名詞已經不再新鮮,試婚就是婚前同居,發生婚前性行為,這種現象在如今社會裡很普遍。朋友小霞,從大學開始一直到現在與男友相戀7年,同時也是同居的七年。就在昨天,聽說小霞男朋友結婚了,對象卻不是小霞,而是認識沒多久的新女朋友,聽完很是詫異。為什麼與相戀七年的女友沒結婚?卻與剛相識不久的女人迅速走進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