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沒有喝茶的習慣之前,有一次我去杭州的龍井村買了一些茶葉帶回家自己泡著喝,結果我發現自己泡的茶和在那裡品的茶味道不一樣。我不禁就想,是不是店家泡的茶和給我的茶葉不是一樣的啊。後來我又去了一次龍井村,這一次,我買茶葉的時候就特別的注意了給我包裝的是不是店家親手泡的那一種,看著他給我裝的確實是和他泡的茶一致。我回到家又重新泡了一次新買的茶,結果又和店裡喝的不是同一個味道。
這個疑惑一直到我習茶多年後才解開。想要喝上一杯好茶,泡茶時的水質和水溫都有著重要的決定因素。不得不說,泡茶絕對是一門技術活。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用茶葉產地的水泡當地的茶葉當然是有好處的。同一種茶,不同的人衝泡,味道也會不同。泡茶的人也要了解這種茶的茶性,對於泡茶的水溫和泡茶的技巧都是有非常的要求的,稍有偏差味道就會不一樣。
比如同一種綠茶,說明上寫著可以用八十至九十攝氏度的水溫衝泡。八十度和八十五度的口感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如果泡茶的人經驗很好,可以通過看茶判斷出該用什麼樣的水溫炮製。一般來說,泡茶的水溫高低與茶葉的種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如果原料加工十分粗糙的茶葉,可以直接用沸水泡開,但是原料加工十分細嫩的話,則需要用經過降溫後的沸水泡。
再來就是選水了。前幾年有一個假期,我去雲南的茶山選茶,在農家喝到了一款十分滿意的普洱茶,買回家衝泡之後,又發現有很大的區別。我第二次去的時候就發現了其中的不同,茶農家有一口缸,每次泡茶的水都是從那口大缸舀出來的,並不是自來水放出來的。了解之後才知道,瓦缸有軟化水質的功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茶的口感。茶水,是茶與水的結合,好的茶自然要配好的水。自來水的硬度比較大,所以會影響茶的口感。
最後就是泡茶的茶器選擇了。因為茶葉的生性不一樣,在茶具的選擇上也是有不同。比如泡普洱生茶就需要用紫砂壺來泡了。紫砂壺的透氣性比較好,所以能夠給普洱足夠的溫度與熱量。普洱的熟茶,不僅要用紫砂壺來泡,還要選擇壺身相對適中的壺來泡。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