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畢業生為何站不穩三尺講臺

2020-12-15 每日甘肅網

  大學四年學了十幾門課程仍然掌握不好教學方法,不少中小學更懷念以前師德技能「雙好」的中師畢業生——

  高師畢業生為何站不穩三尺講臺

  日前,有中小學校長向記者反映,不少大學本科的師範畢業生難以勝任崗位,敬業精神和教學技能都欠缺。他們非常懷念以前的中師畢業生,師德好、技能好,有上進心,還非常穩定。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麼?高等師範教育和中等師範教育,他們各有怎樣的優勢和缺陷?對此,記者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採訪。

  高師畢業生普遍「不好用」

  雯雯(化名)2006年畢業於四川某本科師範院校文學院後,成為成都市青羊區某小學的一名教師。

  「面對一群吵鬧的孩子,我束手無策。」雯雯告訴記者,「看著其他老師輕輕拍手,口中念出簡單的口訣,孩子們就乖乖地坐好,我就覺得很茫然。為什麼這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大學中沒有學過?」

  在雯雯看來,小學的知識結構簡單,自己缺乏的是對教學方法的掌握。「大學四年,我們學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外國文學、美學等。可是,這些在小學講臺上都用不上。雖然也開了語文教學論、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但都是泛泛而談的理論,根本沒有涉及實際操作。」

  雯雯擔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娃娃所有的事情都要來煩我。我說話他們又不聽,還不敢把話說重了,更別說體罰。從早到晚,一個字,累,太累了。」雯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小蔣是成都市雙流縣某鎮中學的一名教師。2004年,他畢業於某師範學院物理教育專業。他說:「我讀師範專業,不單是為了教書。」他認為,現在師範類院校辦學走的是綜合性大學的路線,讀師範專業並不意味著教書。

  四川某師範院校招生就業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校師範專業畢業生大約只有70%在教育系統內工作,真正走上講臺的更少。

  在校沒有準備,上崗後自然就難以站穩腳根。有經驗的同事這樣評價小蔣:班級管理經驗不足,缺乏教師應有的嚴肅和威懾力;班級沒有凝聚力,好似一盤散沙。老教師甚至認為,小蔣「不求上進」,工作懶散,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意識較弱。

  其實,小蔣已經能夠很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失敗。他很無助地說:「在大學,實踐的機會太少,時間太短,什麼都沒學會。」

  據沐川縣一中學校長介紹,新引進的大學畢業生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教學技能不合格,一個是敬業精神不夠。2006年該校引進9名大學生,其中6人在教學一線。一年後的教師聘任工作中,3人落聘。「有的大學生來了兩三年,都不能完全勝任教學工作。」該校年級組長說。

  「我們縣急需教師,即使不是很滿意的大學畢業生,也不得不引進。我們抱著進來後再培養的想法,去年招了30多個。」沐川縣教育局分管人事工作的負責人對記者說。該縣教師缺口大,從高等院校引進的畢業生又不好用,所以很無奈。

相關焦點

  • 三尺講臺寫青春——我省首屆免費師範畢業生速寫
    (原標題:三尺講臺寫青春——我省首屆免費師範畢業生速寫)
  • 他們也站三尺講臺,專教老師教不了的人
    網絡配圖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 他們不是幼兒園裡的阿姨,不是中小學課堂的老師,更不是大學教室裡的教授,但是,他們也是老師,也站三尺講臺,也在青絲白髮的悠然歲月中書寫「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的人生傳奇——他們是監獄人民警察。 警察也是老師?是。 他們是特殊園丁。
  • 三尺講臺,萬丈青春
    有人說要把青春的汗水澆灌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洛陽師範學院蒲公英陽光支教隊的隊員作為師範院校的合格本科生,將自己的青春奉獻於三尺講臺,講臺僅有三尺,但這三尺講臺上,承載了這些隊員們滿滿的青春,承載著這些老師們曾經夢寐以求的願望,承載著一屆又一屆的師生情。
  • 三尺講臺就是我的天空 楊連山
    三尺講臺就是我的天空 楊連山我81年7月參加工作,到如今已30年了。人們常說,教學30年,桃李滿天下。我雖然當了30年的教師,卻難說桃李滿天下。作為一個教師,活動的主要空間是學校,而三尺講臺就是教師揮灑汗水,展示才華,傳播知識的平臺。鳥兒離開了天空,就無法飛翔;教師離開了講臺,就像老黃牛 掉進了井裡,有力使不上。自從08年秋期,我離開了站了27年的講臺,我的心裡時時眷戀著那看似平常又平常三尺講臺。教師對三尺講臺的眷戀,就像戰士對戰 場的眷戀一樣。因為那三尺講臺就是我的天空,我的事業就在那三尺講臺上啊。
  • 三尺小講臺,人生大舞臺 | 大米粒老師話「講臺」(三)
    五十三個孩子,每個人都是小小的一團,有些眼神懵懂好奇地打量著四周,有些則很快和身邊的一群小夥伴熟絡起來,似乎並沒有把講臺上的她放到眼裡。站在臺上,她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的激動,也隱隱感到有些不安。好在一個方方正正半人高的「鋼鐵巨人」恰到好處地為她的雙手提供了有力的依託,她微微站定,扶著講臺站定之後開始了最初的一段言說。
  • 陳吉娟:站三尺講臺,守教育初心
    從教十多年來她在這個三尺講臺上,用一顆愛心,辛勤耕耘在這塊田園裡。在瓜州縣梁湖鄉中心小學五年級二班的英語課上,陳吉娟老師正在聲情並茂的講解教學內容,一雙雙小手爭先恐後的舉起,想要回答老師的問題。從踏上三尺講臺開始,陳吉娟堅持備課先要備自己,她廣泛閱讀,用心思考,勤於鍛鍊,善於把習得的教學理論和科學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於課堂,在創新實踐中不斷成就自己的教學風格。
  • 三尺講臺,師生情深
    沒有教學經驗只有對學生的熱愛教學是一種歷練在學習中下功夫在課堂上練教法三尺講臺濃濃情愛教學不能硬套死搬勇於創新講臺活泛記得首次聽我的課我把《小桔燈》編成了劇學生登上三尺講臺表演得活靈活現這次聽課得到了全校的好評
  • 「一級乙等」不及「三尺講臺」
    普通話等級光環下的再學習作為一名新聞傳播系的畢業生,普通話是我的看家本領,早在大二的時候我就通過了一級乙等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當年省電視臺招主持人,系裡還點名讓我們六個普通話水平較好的畢業生去試鏡。帶著這樣的光環成為了一名教師,自認為普通話肯定沒問題的我,站在講臺上,偶然發現自己「不會說話了」。
  •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 他們堅守一生
    翟梅豔    何珊玲    林達強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紮根基層數十載,在三尺講臺上孕育遍地桃李,心無旁騖直至白頭;他們是手持明燈的「引路人」,用愛與堅守為孩子撥開迷霧、指引方向;他們擇一事而終一生,年近八旬卻依然在發光發熱,儘自己所能多輔導一名學生,詮釋了「人民教師」的深刻含義……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連日來,記者採訪了我市老、中、青三代基層教師,聆聽他們因教育結緣的溫情故事。
  • 三尺講臺系國運,一杯清茶謝吾師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大學的導師溫文儒雅,課堂上深入淺出的講解,每次我遇到疑問,哪怕重複請教也耐心指導…非常感謝我小、初、高、大學的教導過我的老師,也為所有辛苦育才的老師道聲辛苦!
  • 如蠟燭,似明燈,三尺講臺,培育萬千桃李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沒有人生來就是淵博的,苦讀十幾載最難忘的就是師恩。三尺講臺,培育萬千桃李。三尺講臺裝不下老師對學子們的盈盈熱情,一根粉筆寫不完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回顧歷史的眼眸,師者總是令人尊重敬佩,授人知識替人解惑是他們的本職。辛苦一生,奉獻一生。[玫瑰]春蠶似他,蠟燭似他,明燈也似他。不忘師恩,不忘關懷,感激一生。
  • 耕耘三尺講臺 守望滿園花開——記棗莊39中和雅教師隋炳麗
    和雅教師隋炳麗耕耘三尺講臺 守望滿園花開隋炳麗,漢族,本科,畢業至今工作14年,現任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擔任八年級6班班主任,中學二級教師。有一群人年復一年,耕耘於三尺講臺,用智慧詮釋責任,關愛每一個學生,在等待中堅持,只為滿園花開,他們就是教師。14年前,少不更事的隋炳麗背井離鄉來到了臺兒莊,有幸成為一名教師。14年的教學生涯中,隋炳麗感受了辛酸和疲憊,也收穫了成績和欣慰。
  • 三尺講臺,一生情懷
    力爭先進不服輸自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婁亞磊一直向模範學習,向榜樣看齊,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付出總有收穫,因教學成績優異,婁亞磊多次在全縣評比中名列前茅,曾獲「新鄉市骨幹教師」、「新鄉市教學先進個人」、「縣優秀教師」、「縣模範班主任」、「縣文明教師」、「縣師德先進個人」、「縣教學標兵」、「縣教壇新秀」等各類榮譽。
  • 三尺講臺,以身立教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高度評價。教師,不僅是「辛勤的園丁」,還是「照亮他人的蠟燭」,更是學生的「引路人」「築夢人」。9月8日,在銀川市教師表彰大會上,賀蘭縣回民小學丁瑞華、賀玉霞兩位教師分別獲得了優秀教師和師德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 百年樹人,Soul星人在三尺講臺傳承育人精神
    古有聖人孔子周遊列國傳師講道,今有教育屆大師葉企孫培養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時代雖然在發展,但老師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卻越來越重要,在Soul,就有這樣一波年輕人,畢業後他們選擇老師這個光榮的崗位,在三尺講壇把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育人精神傳承下去。
  • 涇中名師風採 ||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片雲霞鑄師魂!
    俗話說:教不嚴,師之惰。她認為,嚴格要求學生是愛的特殊表現,是教師責任感的體現,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愛不僅僅是無微不至的呵護,更不是隨心所欲的嬌慣、是非不分的放縱。所以應做到: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
  • 淮濱龔瑞麗:三尺講臺譜新曲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王長江 符浩 郝昱瑋)教壇春秋,她書寫了教書育人的喜怒哀樂;講臺歲月,浸透了她不懈的追求和摯愛。站在三尺講臺,她始終懷著一顆愛心,一直根植於教學中......她就是教育戰線最美耕耘者、播種者——淮濱縣實驗小學五年級(14)班班主任——龔瑞麗。
  • 最美教師黎明霞 三尺講臺書寫新篇章
    在昭平縣第二小學,有這麼一個人,在教育的天地裡默默付出,三十四年來,演繹著自己的人生舞臺;在三尺講臺上昭平二小副校長 黎明霞 到今天,我在這個三尺講臺上已經站了整整三十四年了,記得我剛剛到學校的時候,只是牢牢的記住了一句老師的囑託:要做一個好老師! 那時的我樸素的覺得,做一個好老師,那就要愛學生、愛學校。
  • 教師周丹:站上三尺講臺的每一天都是挑戰
    喜歡挑戰的周丹並沒想到,擇業之初在她眼中「平淡」的教師一職,能讓她為之虛心潛行15年:「站上三尺講臺的每一天都是挑戰,值得用更多的『15年』不斷超越。」海南醫學院藥學院教授周丹。受訪者供圖以「三心」促教學恆心在海南醫學院藥學院任教至今,周丹獲譽很多——第五屆全國高等醫學(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三等獎、第九屆海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優秀獎、海南醫學院「金粉筆」教學獎、「最受學生喜愛的教師」等。「相比其他前輩,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三尺講臺上的堅守者:九位平凡老師各自的不凡人生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中國尊師的傳統由古至今,道的存在有多久遠,教師的歷史就有多悠久。「師」一直都是中華文化最堅定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數千年來從未斷絕。這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般的職業,以默默堅守和奉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傳道授業,千年之守。堅守著三尺講臺,為學生無私付出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