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雖小,卻是個寶:在中醫眼中,具體用法有4個

2020-12-20 奇妙的本草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裡,有一種著名神草叫做艾,艾和菊花同屬菊科,不同的是菊花以花動人,艾則以葉聞名,也就是傳說中的艾葉,艾葉最早家喻戶曉,是從端午節開始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日屈原站在江邊吟詩,忽然看到一株艾草長在懸崖邊格外青翠可人,便上前採摘,誰知他剛剛抓到艾草,便不慎跌入江中。「哎呀!」河邊的農民聽到叫聲紛紛向河面望去,只看到一株艾草飄在江上,從此便把艾草稱為「艾」。

天氣逐漸變的寒冷起來,體質虛寒的人開始變的手腳冰涼 、畏寒怕冷、血脈不通。而艾草,就像這冬天裡的一把火,用它的純陽之性,來溫暖人們整個冬天。

艾草,也叫艾蒿、香艾,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幾乎隨處可見。艾草有濃烈香氣,既可以吃,製成艾蒿餈粑糕、艾葉粥等美味可口的食物,又可以將艾草曬乾做成枕頭,解乏助眠,還可以艾草葉熬汁,然後稀釋兌水沐浴,消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現在很流行的艾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燻、燙穴道。

中醫:艾草的功效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效,於是艾草被稱「醫草」。

中醫認為,艾草的藥用價值,可以分為:

1.溫養氣血

艾草芳香苦燥,能理氣血、溫經脈,是婦科要藥,被視為女性的「保護草」。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艾草可以改善女性臉色發黃、長斑的狀況,舒緩經期疼痛,溫經暖宮。

2.補陽氣

艾草是純陽之物,陽氣至純至淨,對祛除體內陳寒、積寒效果最好,有助於清除體內的陳寒、陳溼和垃圾廢物,補而不燥不熱、不上火。

3.疏通經絡

《黃帝內經》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草可以溫逐經絡中的寒邪,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溫補中氣,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孟子》有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因此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說艾草能抗癌,這其實是一個謠言!無論是中醫理論,還是現代醫學,都並未有證據證明艾草能夠抗癌,所以大家以後不要再盲目相信這一說法了。

艾草有4種用法

1.吃

艾葉粑粑

材料:艾草、糯米粉、豆沙

做法:艾草過一遍開水,擠幹水分,剁碎,然後倒入糯米粉,揉成一個個小麵團,再把豆沙包入小麵團中,上鍋蒸熟即可。

功效:健胃消食、散寒除溼、消腫散結、護肝利膽。

艾葉蛋

材料:艾草100g、雞蛋3個、油鹽適量。

做法:艾草洗淨、去梗、切碎。鍋中燒開水,將艾草倒入煮開,再將雞蛋打散倒入,最後加入適量的油鹽調味即可。

功效:溫肺暖脾、散寒除溼。

2.灸

所謂「灸」,上一個久下一個火,寓意用火長時間的燻烤。用燃燒的艾草、艾葉、艾絨、艾條燻灼體表的腧穴或疼痛處,即艾灸。

艾灸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的功效,尤其適用於關節疼痛、月經不調、宮寒、胃痛、腹瀉等寒凝經脈的病症。

艾灸的具體做法,是將艾條點燃後,在穴位或病變部位進行燻灼。常見的操作方法,有溫和灸、雀啄灸和迴旋灸3種。

不過,艾灸的雖作用很多,功效顯著,並非人人都適用,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艾灸。因此,要注意:

——飽腹、大悲、大喜、憤怒、饑渴的時候不宜艾灸;

——實證、熱證及陰虛發熱的患者不宜艾灸;

——小孩、妊娠期的婦女、經期婦女、心臟病患者等不宜艾灸;

——腰骶部、小腹部和啞門、風府、天柱等穴位不宜施灸;

——顏面部、心前區、大血管和關節活動處不可用瘢痕灸。

還有很多人習慣自己在家用艾灸條,方便快捷,不過要千萬要注意用火安全,避免燙傷。

3.燻

香包

做法:將艾草曬乾、切碎,磨成粉末,在準備好的香包中塞入棉花,倒入艾草粉,最後縫口。

好處:艾草濃鬱的香味,會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人體吸入後,芳香氣味能夠刺激鼻黏膜,使黏膜上的某些抗體含量提高,增強殺死病毒能力。

燻艾

做法:將乾燥的艾葉點燃後,利用散發出來的煙氣對空間進行燻蒸。

好處:可以對室內進行消毒殺菌,有效預防各種呼吸道傳染病。

4.泡

艾草還可以用來泡腳,將艾葉或者艾條撕碎後放入泡腳捅裡,用滾開的水衝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

艾草泡腳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驅寒祛溼,還可以疏通十二經絡,調理身體中的陰陽平衡,安神助眠,特別適合身體寒溼重的人。

注意,用艾草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鐘以下為宜,否則容易引起腦部供血不足,導致頭暈。經期的女性也不宜用艾葉泡腳,特別是月經量過多的女性,因為艾葉可以活血,容易造成大出血。

在我國,艾草隨處可見,不懂的人把它當草,懂的人把它當寶。不過,即使艾草有那麼多好處,也要記住注意事項,不能亂吃亂用哦!

參考資料:[1]中醫院內艾草端午前被拔光 專家:切勿盲目採摘食用.北京青年報. 2019-06-10 [2]我們這樣過端午 艾草菖蒲:古代「空氣淨化器」.央視新聞.2018-06-17[3]《泡腳加什麼好?加6樣東西養生效果加倍》.人民日報 .2019-11-0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艾草是寶,但如何用才好?在中醫眼中,具體用法有5個
    當四五月,艾草便顯得老了,我再想吃時,母親就掐來艾草的頂端,用力搓洗,把苦味去掉一此,這樣吃起來也是美味的。一、艾草雖小,渾身是寶艾草屬菊科蒿屬植物,具有奇異香氣,早在《詩經》時期,已經是非常普遍的藥材。艾草全身都是寶,嫩芽可做蔬菜,艾葉可做染料,全草可做藥材。其苦燥辛散的特性,用途極廣。
  • 艾草雖小渾身寶 疫情防控有奇效
    艾灸作為中醫重要的外治療法,操作簡單易行,除了具有眾多的治療作用外,同時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功效。 新冠肺炎的爆發,讓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要抵抗病毒,增加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現代有文獻研究認為艾煙消毒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空氣消毒方法對多種病原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具有與紫外線消毒,過氧乙酸消毒溶液等其他消毒方法相同甚至更為理想的消毒效果並且傳統上認為艾煙對人體皮膚黏膜、呼吸道無刺激作用。
  • 艾草有4個養生功效,老中醫笑說:有一種作用,許多人未必知道
    艾草的功效之多,妙姐就是給大家說上一天,都說不完。中醫記載:艾草的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效,於是艾草被稱「醫草」。
  • 艾草—女性的養生草,沒想到幹艾草也這麼厲害,而且還便宜實用
    在中醫上,艾葉又被稱為「女性的養生草」。中醫專家介紹,如果說中醫之花是「杏」,那麼中醫之草便是「艾」了。中醫認為,艾葉是一味溫經止血藥,善溫中、逐冷、除溼,凡婦人血氣寒滯者,最宜用之。故艾葉有女性的「養生草」之稱謂。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一學,艾葉的那些養生用法!
  • 春天,遇到艾草別錯過,多摘些,教你個儲存方法,保鮮1年
    導讀:春天,遇到艾草別錯過,多摘些,教你個儲存方法,隨吃隨取,保鮮1年。 艾草,又叫艾葉草、艾蒿,是山間田野裡經常會看見的一種小草,一面翠綠,一面絨白,帶有獨特的芳香氣味。經過現代醫學藥理證明,在中醫上有較大的藥用價值。
  • 夏季除溼正當時,隨處可見的「艾草」,三種用法去溼氣
    夏季除溼正當時,隨處可見的「艾草」,三種用法去溼氣。夏天來了,這個季節的特點,就是氣溫較高,空氣溼度也高,因此形成一種「溼熱」的環境。中醫理論裡,長夏乃是「溼當令」。也就是說,「溼」是夏天最主要的一種「氣」。
  • 中醫抗疫建奇功 艾草防疫正當時
    中醫抗疫建奇功 艾草防疫正當時 2020-04-24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艾草抗癌是真的嗎?別再被騙了,艾草就3個養生作用
    在中醫上,艾草的作用可以被歸結為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做成艾灸等外用可以祛溼止癢。 艾草在腫瘤防治方面有積極作用嗎? 相關研究的確在艾草水提物中發現能夠抑制肝癌細胞的物質,其中,艾葉多糖不僅有直接的抗腫瘤細胞作用,還可增強免疫系統的協同抗癌作用,艾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細胞的作用。 但是,上述研究多停留在艾草的粗提物上,而且對具體藥效物質的研究較少。
  • 端午留下的艾草,真的有用嗎?
    戰國時期,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未能實現,被削職流放,後楚國亡,屈原內心痛苦,於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各種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佳節,可能大家都熟知的是習俗是,曬龍舟,吃粽子,戴花繩。
  • 中醫治療尿頻有8個偏方
    我們大家都應該知道尿頻是屬於一些毛病,但既然有了疾病大家就應該去面對了,因為畢竟尿頻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病人們在發現了之後也要及時的來選擇中醫方法進行治療。那麼,中醫治療尿頻有8個偏方?以下就是具體的解答。1、益智仁24個,鹽少許。水煎服。每日1劑。睡前服用。
  • 艾草有養生妙用 使用前要請中醫辨識體質
    原標題:艾草有養生妙用 使用前要請中醫辨識體質   你還記得小時候經常看見奶奶用的艾條嗎?每逢潮溼天或者「翻風落雨」,老人就會拿著長長的艾條在膝蓋附近繞圈圈,燃著的艾條,冒著嫋嫋白煙,帶來滿屋藥香……   陽春三月,艾葉飄香,此時的艾草既鮮嫩又壯實,艾草除了用來「灸」,原來還能入膳和入藥。而春天,正是食「艾」的最佳時機。
  • 艾草有什麼功效?學會這些用法,能收穫不少好處!
    艾葉是的一種常見草藥,它的作用有很多,人們家中都會常備艾葉,艾葉的作用簡單可以分為藥理作用和食用,除了這兩個,還可以在平時的養生中都可以使用到艾葉,一起來了解艾葉的具體功效吧!艾葉的功效有哪些?首先就是艾葉的藥理作用,艾葉在很久以前就是我國中醫的一味重要藥材,很早就被廣泛作為內服藥要治療疾病。在現代,艾葉的用途也不止於藥用,在很多領域都會有艾葉的身影。艾葉裡面除了含有揮髮油以外,還含有很多其他的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質可以有效調節身體內部的需求。
  •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雖然生長在同一棵樹上,但三者的功效和用法卻並不一樣。在醫聖張仲景的經典論著《傷寒雜病論》中使用最多的一味中藥就是桂枝了。 這力量究竟有多強呢?有人做過實驗:把肉桂木做成個小木樁,釘到其它樹上,那棵被害的樹第二天就死掉了。肉桂樹能夠把木氣打到魂飛魄散,無法再留存於樹中支撐那棵樹的生命力。而木之氣就是勾芒之氣,也是風之氣,因此,桂枝能夠把風氣解掉,即具有祛風的功效。
  • 艾草偏方 艾草生食可緩解腹痛
    我們都知道艾灸是一種傳統的養生方法,艾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燻、燙穴道以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說說艾草,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艾草治病的10個偏方。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頑固,但三年以上的陳艾卻有可能治癒它。
  • 艾草祛溼排寒,但用法不對效果差,這4種方法需牢記,溼氣重多看
    ,但用法不對效果差,這4種方法需牢記,溼氣重多看。1、艾葉草浴如果自己家裡有足夠大的沐浴桶,或者是浴缸,可以自己買一些艾葉草,放在溫水裡泡一個澡,我們平時都知道鮮花浴,其實艾草浴同樣對身體排溼驅寒很有好處,但是在泡澡的時候要注意水溫變化,泡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因為現在正值夏季,浴室溫度容易升高,太長時間可能會讓自己覺得頭暈,反而傷身,浸泡到自己覺得差不多時候就可以起身了
  • 艾草的功效和作用 常用食療方有什麼
    端午節剛過,有一味中草藥相信大家都會接觸到它,它就是艾草,這是因為不少地區會在門前掛艾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人士——屈原。而艾草除了具有紀念仙人的意義之外,它在實際生活中其實還有著不少的藥用價值,那麼,艾草具體的功效和作用都有哪些?生活中有哪些常用食療方呢?本期文章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關於艾草的相關知識。
  • 夏日洗個「艾」水澡,理氣血、逐寒溼、祛痱止癢...
    ,作者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中醫健康養生官方號《中醫健康養生》雜誌(郵發代號80-107)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藥報社主辦,致力於傳播科學的中醫健康理念和養生方法,努力成為中醫養生保健領域的指航燈塔。
  • 讓「野草」變「金草」 ——記南陽藥益寶艾草製品有限公司創始人...
    與艾草結緣李紅文是七裡園鄉達士營村的一位村民。1987年結婚後,迫於生計,她和丈夫查洪付外出打工。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紅文遇到廣州的一個老闆,對方銷售的各類艾草產品用的竟然是家鄉南陽的艾草,這令她驚訝不已。南陽地處中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中醫藥文化。在張仲景的中醫名著《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中多次將艾草用作方劑,醫治患者。
  • 艾草:先民眼中的「三好少年」,懸掛於門上的「闢邪寶劍」
    通常在端午節這天,我們要做這4件事,分別是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灑雄黃酒。而本文單講掛艾草這件事。藥用價值高便是艾草的「第二好」。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張介賓還在《景嶽全書》中詳細描寫了關於艾草的用法:生用搗汁,或熟用煎湯,或用久百病,或炒熱敷熨, 可通經絡;或袋盛包裹,可溫臍膝,表裡生熟,俱有所宜。
  • 艾草的作用如此大,朋友們都了解了嗎?
    隨著今天對艾草的研究和應用的全面深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知道艾草的作用,知道艾草是個寶,於是加大了對艾草品種、成分、藥理、綜合利用等方面的開發,取得了許多進展和成果,象艾條、艾草精油、艾草紋香、艾草保健酒、艾草茶、艾草香菸、艾草枕頭、艾草沐浴露、艾草花露水、艾草護腰保健帶等等與艾相關產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