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與傳統的完美融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的互聯互通創新課堂教學
第四屆「全國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高級研討會」學習體會
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範湖小學 唐斯敏
2017年7月15日—1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與北京勝任力教育科技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全國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高級研討會」在浙江嘉興隆重舉行。
此次大會共有11位大咖進行了精彩的主題分享,同時有14節(中,小學各7節)全國優秀的課例展示,以及專家點評。
(專家主題演講)
由於此次大會主辦方精心而全面的策劃設計,優質生動的課例展示,專家精湛的主題分享,豐富精彩的講座內容,讓參會的老師們收穫頗豐,受益匪淺。我們佛山市三水區蔡惠娟工作室一行八位老師有幸親臨現場觀摩學習,以下是我個人學習的一點收穫與思考:
一、專家主題報告指點迷津。
通過這次學習,我親眼目睹了不少專家教授的風採,大大地開闊了我的教學視野。通過他們的專題報告,使我進一步懂得了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發展和未來。11位大咖報告各具特色,我重點跟大家分享三位專家給我的啟發。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教育部委託課題「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應用」主持人,全國基礎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連仲提出:從有利學習,有利學生發展的角度理解和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課堂的應用,主要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可以有效的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個性化成長性學習效益提升。跨時空虛擬環境學習空間是提高英語與世界直接聯繫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的,當信息技術與我們外語教學緊密結合時,不僅促進了我們英語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時,也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和英語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與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華南師範大學外文學院特聘教授黃志紅老師結合大量文獻研究,帶著我們一起追溯了iCETL範式研究的理論框架形成過程和指明未來實施路徑,黃教授依據英語課程標準和二語習得規律,分析語言習得的有效途徑及外語教學目前藉助技術可能解決的問題,討論將現代信息技術如何更好地運用到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路徑,當我看到黃教授最後幾張PPT那滿滿的參考文獻時,我深深地為黃教授那嚴謹治學的精神所感動了,作為一線老師,我非常期待著他們的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引著我們前行的道路。
華南師範大學外文學院副教授劉曉斌就新技術環境下藉助口語100設計「看」的教學活動做了主題講座。我國正在修訂的課程標準將明確把語言能力定義從傳統的「聽,說, 讀,寫」四大技能改進為「聽,說,讀,看,寫」五大技能。劉教授從「信息轉換方式(A→B)」和「多模態教學(A+B+C)」兩大方法向我們在座的一線教師講解教學設計中「看」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建議和教學實例分析,為我們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視覺素養(Visual Literacy)目標方面提供有效的資源。
二、優秀課例展廣東風採。
在第一天下午小學組4節優秀課例展示中,來自浙江桐鄉,南京,天津,上海的4位老師向我們很好地展示了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課例。
(4節小學全國優秀課例)
第二天來自我們廣東的3節iCETL項目研究課例更是優勢和特點鮮明,獲得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由東莞董劍老師和吳燕紅老師執教的PEP版六年級上冊Unit2Ways to go to school聽說課例和六年級下冊Unit2Last weekends B. read and write讀寫課例,通過微課,一對一人機語音操練平臺等信息技術拓寬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由佛山市順德區的田湘軍老師的外研社七年級下冊They touch noses,藉助「口語100平臺」,信息技術,多媒體和教師的簡筆畫基本功,風趣幽默的個人魅力等輔助,打造了一節「創新與傳統相融合」,「技術與內容相平衡」的精彩課例。課例中並不是簡單生硬的濫用新技術,新平臺,而是有所取捨;也不是一味的摒棄傳統教學手段,而是用得恰到好處,比如田老師用粉筆黑板畫下的世界地圖簡筆畫,看似無信息技術含量,黑板上的世界地圖卻自始而終在黑板上呈現著,這正是對PPT,圖片,視頻等技術不足的彌補。
(3節iCETL項目組打造的來自我們廣東東莞和佛山的小學優秀課例展示)
三、專家點評促改進。
本次第一天下午小學組的四節課點評專家由黑龍江省教育學院研究員、外語教育研培部副主任於鋼老師和江西省教育廳教學教材研究室英語教研員溫愛英老師擔任。他們針對4節優秀課例,對教師教態,教學設計,教學重難點,突破環節,教師與學生的平臺技術使用等各方面進行了一一點評。其中於鋼老師指出並肯定了上課老師的課堂準備充分,結合學生特點運用了圖片,視頻,聽力等多模態教學手段,同時提到「突破時空界限,實現高效課堂」是我們運用網絡空間打造高效課堂的教育發展趨勢,並鼓勵在座老師特別是年輕老師要積極地探索,讓課堂向」make it easy, make it effective」邁進。
第二天的3節iCETL項目研究展示課例點評是由課例輔導老師擔任,分別是來自廣東省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學英語教研員張凝老師和廣東省佛山市小學英語教研員林美芳老師。張凝老師先巧對課例進行說課,明確接下來的課例的教學設計意圖,及教學目標等,同時向在場聽課老師提出觀課的切入點:「一對一人機語音操練系統是否能夠真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操作形式改變的背後是否有本質的變化?」,讓在座觀眾有的放矢的進行觀課。最後張老師根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質和思維品質對課例的教學目標給予「巧,效,要,妙」四字精粹,點出課例在讓學生解讀文本,掌握comments的正確表達的同時,更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酒店文化,培養學生禮貌道歉等社會文化道德修養。這樣的評課方式讓我耳目一新。林美芳老師指出順德田湘軍老師的They touch noses課例具有「互動有趣,語境真實,照顧個體,高效融合」的顯著優點。林老師指出這節課通過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等各種有效互動方式使學生學得自主,而「田式」風趣幽默的課堂教學風格加上整節課語境真實及語用功能顯著,更是讓學生真真正正地實現「學相伴,用相隨」,最後林老師還特別指出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在新型學習空間裡實現個性化學習,是傳統課堂所難於實現的,也是網絡空間學習的最大競爭優勢所在。
( 4位教研專家對優秀課例進行課後點評)
四位教研員有效地評析教師課堂教學的狀況和優缺點,不僅讓上課的教師了解了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優點、亮點、特點和弱點,更是令在座的一線教師能更好找到今後努力發展的基點和方向。
四:思考。
21世紀是網際網路+ 的時代,例如: 網際網路+商業:淘寶;網際網路+汽車:滴滴,優步;網際網路+自行車:摩拜單車;網際網路+外賣:美團...。網際網路+教育也是時代的要求,大勢所趨。教師要以未來的眼光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活在將來。我們不能否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教育的優勢,但是如何使一線英語教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來改進傳統的教學呢?技術培訓如何普及一線教師呢?如何在肯定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性的同時,從教學必要性出發,從彌補傳統教學所做不到的方面出發,適時適量使用技術,做到「現代傳統相融合」呢?這次學習,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將上下而求索。
最後,借用會議中所得一句金句,來做我的學習感言結語:未來,你想學生成為怎麼樣的人,現在,你就要先成為這樣的人。
蔡惠娟工作室成員與黃志紅教授、張凝老師、林美芳老師、田湘軍老師合影
後記:
旅遊回來,收到唐老師的這篇學習感受文章,細讀之後,很是感動。為唐老師的好學精神,為她和工作室老師們一直以來所作的不懈努力,還因為這次美好的相遇。在美麗的浙江嘉興,項目組活動就要結束的那天下午,黃教授在臺上與老師們熱烈互動著,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廣東腔,這個老師說,黃教授好!我來自佛山,我為我們廣東的老師感到特別驕傲與自豪!我當時立馬回頭張望,然後,向她們走去,就這樣,我們在嘉興相遇、擁抱、留影和道別。兩周後,沒有想到的是,郵箱裡還會有這樣美好的「迴響」,在此,要向樂學善思的蔡惠娟工作室的老師們深深致敬!
我知道,這個時候,朋友圈裡很多老師在世界各地看風景、很多人在煲劇看電影、更多人在陪著家人默默地「充分休息」,但是也有這樣一群人,像唐老師一樣,邊休整的同時也在不忘繼續努力充電,這一刻,想起裡爾克的詩句「我出走,是為了更純潔的歸來。」不管您的度假方式如何,期待著,暑假之後,孩子們看到老師們,都更美好地歸來。假期愉快!順頌康祺!
--林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