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好好說話

2021-02-24 中小學語文通訊

大家好,最近很多讀者說收不到中小學語文通訊的推送,那是因為公眾號改了推送規則,時間線被打亂了。「星標」中小學語文通訊,就能每天第一時間收到公眾號推送的優質文章啦。具體操作只有三步:

我們每個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視,從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了。我們總是熱衷於各種胎教方式各種早教班各種興趣班,總是痴迷於買學區房為孩子選擇一個好學校,總是想方設法的為孩子擇班擇師甚至是幫助孩子選擇朋友。

但是,真正打動孩子內心對孩子的成長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來自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在孩子的心裡,最好的教育,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好好說話。

這樣的畫面大家都不會陌生:

假日,孩子做完作業,大人做完家務。孩子坐在電視或者電腦前呆呆的注視著屏幕,偶爾自言自語,偶爾哈哈大笑。兩個大人,一人舉著一個手機倚在沙發上或者床上傻笑。說好的其樂融融呢?說好的天倫之樂呢?各玩各的,彼此沒有交流,如此熟悉的家庭相處模式總是讓人內心怪怪的。

有一次,小區突然斷電,我們一家三口躺在大床上聊天,笑聲不斷,女兒竟然感慨::「沒電也挺好的,今晚真開心!」我開始反思,作為父母,我們多久沒有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了。

多年的教育實踐,我發現一個規律:那些笑容燦爛的的孩子,家庭都比較幸福,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更融洽,他們的智商和情商都會比較高,學習成績比較優秀,處理問題的能力更強。

在一天的勞作結束之後,一家人聚在一起,說說各自的收穫和不足,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和最佳方式。

父母在工作中的得失,家庭經濟的收支情況,家庭的出遊計劃,都可以和孩子說說,幫助孩子全面了解自己的成長環境,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心。

孩子在學習中的苦與樂,生活中的喜與憂,都可以和父母說說,有助於孩子從父母那裡學到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

和孩子用心說很多很多的話,是對孩子最好的心靈教育。

沒有心與心的碰撞

便不會產生教育的影響力

人到中年,我時常想到那個熟悉的畫面。

昏黃的燈光,母親哧啦哧啦納著鞋底,父親帶著三個孩子玩「找字兒」。那時,家裡的牆是用報紙糊的,父親從牆上的報紙上隨意念幾個字體稍大的字,眼含笑意地看著三個孩子一面牆一面牆地尋找。母親在旁有一句沒一句地搭上幾句。孩子們誰先找到了,都會樂得眯著眼睛,得意好一會兒。另外兩個孩子羨慕中帶點兒小小的失落。

那個年代,物質匱乏,生活單調,因為父親別出心裁創造的小小遊戲,因為幾句簡單的對話,我記在心中這多年。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女,孩子沒有相互陪伴的兄弟姐妹,本來就很孤單了。父母只顧賺錢,再不陪孩子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玩耍,孩子的內心多麼孤獨無助。

責備的訓誡,再短也嫌長

有個小故事:

靜靜很調皮,常常惹得媽媽生氣。一天,媽媽不耐煩的說:「靜靜,你不聽我的話,你看,我的頭髮都氣白了!」靜靜瞥了媽媽一眼,說:「媽媽,你小時候更不聽話,你看,外婆的頭髮全白了!」

媽媽的教育顯然是失敗的。

美國正面管教體系創始人 簡▪尼爾森在暢銷全球的《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有效管教的第一條標準是和善與堅定並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跟孩子說話的運氣是和善而堅定的,孩子就會愉快的接受。

善意的謊言未嘗不可

我國的教育家李鎮西老師在《做最好的家長》一書中,講道自己曾經善意的欺騙過女兒晴雁.

晴雁到成都市最好的中學——成都石室聯合中學讀書,入班時的成績排名第61名,倒數第二。

李老師絲毫沒有責怪女兒,和晴雁的老師溝通後,反覆鼓勵女兒:

「王老師說你學數學有天賦!」

「楊老師說你作文寫的真不錯!」

「你的確聰明,只要努力,你的學習成績絕對可以很優秀!」

如此鼓勵,女兒信心大增,那個曾經班裡倒數第二的孩子,高考後收到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推薦閱讀

1.2021央視春晚中的中高考考點,各學科名師熬夜整理!務必收藏!

2.到底要不要「替孩子保管」壓歲錢?你的一個決定導致孩子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3.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和他看這部片:沒有選擇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4.教育部:再不練字,孩子將無緣上大學!(老師轉給家長)

5.「不讓玩手機我就去死!」14歲男孩連砍自己6刀,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6.班主任總結:寒假裡孩子最容易拉開這5個差距,開學再看就晚了!(轉給家長)

7.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附頒獎詞、事跡、視頻(附感動中國十九年最全資料)

8.30部頂級兒童電影,值得珍藏!

9.轟動全球的一首短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

聽說,關注這個公眾號會變美哦!

長按二維碼,即刻關注



開心生活,就關注開心範兒



相關焦點

  • 好好說話,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
    父母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讓這把「利刃」永不出鞘。當教育只剩下吼和罵,就不是教育了,只是父母單方面地發洩情緒。假如,父母能夠尊重孩子,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冷靜下來好好跟孩子說話,多少孩子童年的誤解與創傷,都會在和風細雨的話語中,被一一治癒。
  • 人民日報:好好說話,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
    父母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讓這把「利刃」永不出鞘。當教育只剩下吼和罵,就不是教育了,只是父母單方面地發洩情緒。假如,父母能夠尊重孩子,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冷靜下來好好跟孩子說話,多少孩子童年的誤解與創傷,都會在和風細雨的話語中,被一一治癒。
  • 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教孩子這樣說話,不好好說話的孩子以後影響可太大了。」,同樣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庭氛圍,養出來的孩子也是不一樣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跟孩子好好說話,不用情緒或者暴力交流。,成績不錯,長相不錯,怎麼就是不會好好說話呢?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別人甚至不用細聽他們的內容,只要通過他們的語氣和姿態,就知道他們難以掩飾的惡意。 好好說話,待人以禮,體現了一個孩子的情商,也彰顯著他的修養。 想要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父母應該從這些方面努力: 1、和孩子好好說話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娜恩可謂是人見人愛的活寶,她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溫柔友善、語言溫和。 去餐廳吃飯的時候,由於飲料太沉,娜恩不小心弄灑了。
  • 最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好好說話
    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對「童言無忌「的評論:孩子的童言無忌,也許是成人之間,禍從口出的導火索。孩子脫口而出的話,很可能是孩子背後的大人慣用的語言,耳濡目染之下,就成了「童言無忌」。父母都說不了「好聽」的話,又怎能奢望孩子好好說話?
  • 放暑假了,請和孩子好好說話
    為人父母,大多聽過這樣的一句教育箴言: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好好說話。看似簡單的一句「好好說話」,很多父母卻很難做到。在面對孩子「不配合」時,要麼不斷嘮叨催促,要麼大吼大叫,甚至簡單粗暴打一頓。真的是孩子不聽話嗎?還是其實是你自己在情緒管理上首先出現了問題?為什麼曾經很乖的孩子,如今變得很不聽話?為什麼之前活潑開朗的孩子,如今變得沉默寡言?
  • 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
    家長們紛紛感慨,孩子真是越大越不聽話。大家的目光轉向學霸迪迪的媽媽,讓迪迪媽媽分享教育心得。迪迪媽媽說,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肯定她,鼓勵她,多聽聽她的想法。想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和孩子好好說話,不做情緒垃圾人 小寶兩歲的時候,午睡非常困難,必須要抱著他在屋子裡走很久。姥姥負責帶孩子,為了讓她歇一歇,我每天中午下班趕回家哄睡。有一天,我工作特別忙,還因為一些疏忽被領導臭罵一頓,心情糟透了。回到家,我伸手抱小寶,他卻不肯過來。本來我的心情就不好,加上困意襲來,十分煩躁。
  • 你為什麼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
    有時候和大人的抗拒,只是不接受大人的管教方式,尤其反感那種高高在上的簡單的命令式強迫。想讓孩子做一件事,命令式強迫會讓孩子產生各種牴觸,產生叛逆心,還會給心靈帶來難以撫平的創傷;好好說話則能帶來改天換地的力量。作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不是不明白這些簡單的道理,可為什麼總是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而喜歡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發號施令?
  • 請和孩子好好說話
    有一種說話方式,叫「毒嘴惡舌」,有一種暴力,叫做語言暴力。無論是拳打腳踢、漠視、還是說話難聽,對於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來說,都是虐待,當然會留下深重的陰影。我列舉一下曾經聽到過有人對小孩子說過的話:「不好好睡覺(吃飯、看書等等)就給我滾出去,愛上誰家上誰家,我不要你了」!「你吃我的,喝我的,我叫你幹啥就幹啥,別廢話」!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你沒有說話的權利!…"這樣的話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如果你已經做了父母,有沒有曾這樣對待過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會聽孩子說話,不給孩子發言權。尤其是當父母覺得孩子犯錯的時候,更是不允許孩子說話,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的解釋就是頂嘴和狡辯。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聽話,卻很難做到傾聽孩子的心聲。如果父母過於壓制,無異於扼殺孩子的天性。
  • 兒童教育專家:最好的早教,就是和孩子多說話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多的重視孩子的教育與性格發展,大都早早就買了早教機、早教課,不管嬰兒正在做什麼就每天在家裡一直放,但這樣做真的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嗎?相比於這些動輒上百還可能不起作用的做法,最簡易最高效的早教方式卻被很多父母都給忽略了,那就是多跟孩子說話聊天。
  • 諾兒:怎樣跟孩子好好說話
    昨天晚上,認真的觀看了學習學校推薦的課程《怎樣跟孩子好好說話——學習非暴力溝通》,真的覺得收穫良多。,肯定能和身邊的人和平相處。無論是對孩子,對愛人,對家人,對外面的人好好說話,是一種情商,是一種素質的表現。如果我們跟孩子不能好好的說話,直接會導致我們的孩子跟別人也不能好好的說話。正如我對女兒的教育體現在了她對弟弟的教育上,根本不能好好說話,所以每一次弟弟都是滿臉的委屈。因為女兒的說話方式是我這裡傳承過去的教育方式,也是從我這裡得到了模版。顯然的是我能意識去改變,但是打在女兒身上的烙印卻不能磨滅,也不容易扭轉。
  • 你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小男孩立馬不說話了,低著頭悶悶的站了好一會,推著滑板車走開了。這樣的場景我不是第一次經歷,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大人們總學不會好好跟孩子說話,明明是想關心孩子,卻非得用這樣近乎語言暴力的方式去表達,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久而久之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痛苦嗎?我們做家長的就不能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 好好說話,就是高情商
    不管你是在職場、社交、銷售,還是在有關商務合作、談判等等所有要涉及人際交往的場合中,那些會說話的高情商人士,往往都能遊刃有餘,並且最後成為最大的人生贏家。擁有高情商,懂得好好說話,你就能少走彎路,並且以最短的時間去掌握那些必要的說話技巧。如果你和任何人都能聊得來,那麼世界就是你的了。
  • 和孩子說話,是門學問
    最好的教育是免費的,就是父母好好說話,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父母都希望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為了孩子能有出息,他們可以花大價錢買學區房,可以眼睛不眨地報幾萬塊的培訓班,甚至可以傾家蕩產送孩子出國留學,他們以為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能好好說話的孩子
    父母都說不了「好聽」的話,又怎能奢望孩子好好說話?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能好好說話的孩子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要麼張狂肆意,不知所言,要麼沉默內向,不願和父母對話?歸根究底,都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 看肖戰採訪:正能量的中國式教育,從教會孩子好好說話開始
    但是昨天看完xz的採訪,我突然意識到,這種批判式的濾鏡是對中國式教育的誤讀,xz父母就是普通的中國式父母,他們能夠教育出面對逆境仍心存大愛的中國式好青年,就說明中國式教育本身是一個不帶主觀色彩的東西,是我們每個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了決定了它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今天我就來研究下的xz父母的正能量中國式教育。
  • 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能開掛
    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不懂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做母親的就不要再埋怨了,應該安慰和鼓勵孩子,不該給孩子火上澆油。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孩子需要理解。訓斥、責備是對孩子精神上的摧殘,他們輕則自我否定、抑鬱,重則用傷害自己來尋求解脫。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語言暴力真的會變成一把兇器。」父母認為的自己是為孩子好,只是嘮叨了幾句,說了幾句重話而已。可是就是這麼幾句話,一步步地把他們推入黑暗的深淵,那裡充滿著壓抑和絕望。
  • 一生E本分享:好好說話,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建議收藏)
    父母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讓這把「利刃」永不出鞘。假如,父母能夠尊重孩子,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冷靜下來好好跟孩子說話,多少孩子童年的誤解與創傷,都會在和風細雨的話語中,被一一治癒。父母音量大、聲調高、語氣嚴厲,會激發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與父母對抗。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一次坐地鐵,目睹了兩個媽媽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 你會跟孩子說話嗎?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話,教會家長好好說話
    因為知道對方不會怪我們,所以直接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家人面前,但這也是最讓人傷心的地方,好好說話真的會不一樣。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並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