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陝西系列報導——醫療篇

2020-12-20 三秦網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時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提出「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的目標要求。

縱觀我省近年來的醫療衛生發展狀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醫療水平穩步提高,服務質量全面提升,得到越來越多的病患的讚揚,整體實力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幾天來,記者連續走訪了陝西省人民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安交大二附院、陝西省腫瘤醫院、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和寶雞市中心醫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採訪,由小見大,類推比對後,記者欣喜地看到,我省醫療系統服務質量和環境建設的改觀與提升,仿佛從中聽到了「健康陝西」催人奮進的嘹亮號角。 

醫療環境讓患者更舒適 

「望、聞、問、切」是中國醫學診斷經典四藝,由古至今,傳承而用。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靠這一經典技藝顯然已不能治療,甚至發現病理繁雜的疾病,於是,過硬的醫療設備等硬體支撐無疑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足的醫療容量和良好的設備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

「十二五「期間,陝西省委、省政府與時俱進,將擴大醫院建設、改造就醫環境當做醫療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健康醫療」事業創造出了更好的服務條件。

陝西省人民醫院作為我省最大的綜合性公立醫院,憑藉最能體現民生工程、惠民政策的窗口職能,在2012年醫院新班子組建後,緊抓省委、省政府建設大型醫療科研教學型西部醫療中心的契機,制定了新的《五年發展建設規劃》和與西安醫學院合作辦醫的《西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建設規劃》,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認可和支持,獲得醫學院含光校區百畝土地,立刻開始擴大醫院規模。

兩年中,省人民醫院投資7億元,建成了8.6萬平方米的西北最大單體面積、功能最全的新住院大樓,新增床位1434張,總床位達3000張;2014年9月,投資2.3億元的166種、2219臺國際頂尖醫療設備全部安裝調試完畢,44個科室全部順利搬遷後,新大樓便投入使用。

為了整體提升醫療環境,2015年省人民醫院開始對「老病區」進行改良,對東七樓、北四樓、門診樓等舊病區、手術麻醉二部進行裝修改造,後又重修醫院北大門、南大門,建立了三亞醫療服務中心、兒童病院和老年病院;在「門診一天都沒有停業」的情況下,完成了2萬平方米的門診電路老化工程;彰顯著嚴謹認真的教學樓重新粉刷外牆,也成為了一道別致的風景……

如今,實行「一卡通」就診的門診大樓裡,自動掛號機前隊伍如長龍,各獨立病院運行有序,設施完備的監護室、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靜脈配置中心等單位相互配合,有條不紊。據統計,2011年,醫院年門診量、出院量、手術量分別為51.4萬、3.86萬、2.01萬,而2015年一下子躍升至142萬、10萬、4.12萬,這成倍增長的業務量不正是建設帶來的最直觀的效益嗎?

「一個醫院的正常運作,絕對離不開強勁的後勤保障。」為了更直觀地展示醫院風貌,院長助理易智帶著記者參觀了醫院最大處理量達2600立方米的醫院現代汙水處理站,封閉作業的冷卻水、冷凍水供應塔,用電量從6400千伏安擴容至14600千伏安的用電站……他告訴記者,為了避免各種供應短缺造成的手術中斷等嚴重失誤,醫院早已採用兩路供水、三路供電的保障系統,全方位安裝消防系統,時刻為「平安醫院」「綠色醫院」保駕護航。

如今,如省人民醫院一般,無論走進哪家醫院,迎面撲來的都是運行有致的現代化氣息,完善到位的服務體系正促使著醫療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加。

據省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安海燕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醫院達到1014所,醫院病床達到167248張,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數5.59張,覆蓋城鄉的各類醫療機構服務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醫療形象大大提升,毋庸置疑,醫療技術水平則更上一層樓!

醫療水平讓患者更放心 

8月24日,交大一附院心內科為一名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成功實施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90分鐘內開胸換「門」的手術,讓年邁的老人重獲新生,這標誌著又一項國際上最領先的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尖端技術在一附院正式啟動。

這,是交大一附院的榮耀,也是陝西醫療的榮耀,是陝西醫療技術水平無聲但最有力的證明!

自古以來,醫術高明者得人心,「治療質量水平」始終是醫療行業的競爭核心。近年來,我省愈來愈重視「技術」這一核心能量,隨著環境建設的不斷改善,硬體設備檔次的不斷提升,各大醫院也愈來愈注重科研、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與交流。

作為「領頭羊」,交大一附院一直引領著陝西,乃至西北地區醫療事業在不斷進步。改革開放以來,醫院就設法引進國際先進設備,改善配套硬體設施,使醫療技術得到了一次次質的飛躍,1979年泌尿外科開展西北地區首例腎移植手術,後來移植效果、移植規模和移植水平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80年代,雷射技術、染色體新技術、顯微外科輸卵管再通術再次引領國內水平;如今,國內首例腹腔妊娠的嬰兒在這裡出生、先心病心臟封堵手術技術全國領先、「達文西」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手術「首秀」在這裡上演……一系列成功的外科手術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邁入國際先進水平。

如今,這種向上的、進步的力量在全省醫療系統在不斷「感染」,在記者走訪的幾家醫院中,到處都能看到熠熠生輝的醫學榮耀。陝西省腫瘤醫院精確放療設備和技術均與國際接軌,填補了西北地區行業空白,病理科更是獲得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病理質控中心頒發的「胃癌HER2免疫組化檢測評價項目質量認證證書」,屬全省唯一;今年9月,陝西省人民醫院心內二科完成西北首例埋藏式心臟除顫器感染後導線拔除術,為西北首例;交大二附院骨科、消化內科、專科護理三個專業榮膺2010年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殊榮,並獲資助1400萬元,專科數量和經費數量均居西北地區第一;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優秀人才,給在外交流醫生發放崗位工資、津貼、補助之外,還全額報銷學費,補發在外時部門的評優獎金,使得麻醉科、呼吸科成為全省學習的典範;在「分級診療」制度的推進中,各大醫院還不同程度承擔著基層醫護人員培訓的社會職責,不定期為基層輸送專家資源,把先進的知識帶到基層,用技術成就造福千家萬戶……

細數著載入史冊的光輝成就,看著積極求進的醫師團隊,聽著校園裡莘莘學子視野開闊又邏輯嚴謹的報告,記者不禁感到一股由內而發的幸福感:醫療科研後繼有人了,醫療實力不斷增強了,老百姓的「口碑醫院」就會越來越多,「健康陝西」的明天也有望更加光輝燦爛。

「私人訂製」讓患者更便捷 

自從醫改進入深水期,全省上下萬眾一心,積極響應國家衛計委開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活動」的號召,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給群眾提供便捷、安全、有效、明白就醫的便利方法。

近年來,各地各醫院紛紛創新,盡全力優化就醫流程,為患者提供最方便的優質服務,將信息化應用到整個醫療系統中,使得整體的服務水平和效率都跨上了新的臺階。

10月13日,到寶雞市中心醫院就診的張大爺一回家就跟棋友念叨:「現在的醫院,進去像跟到了商場一樣,不用問來問去,不用跑來跑去,看病舒服得很,再看看那些年輕人,卡一刷啥都解決了,太方便了!」

原來,今年4月初,寶雞市中心醫院以新門診大樓投入使用為契機,醫院開始實行「一卡通」就診、「一站式」診療、「一條龍」檢查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把掛號、候診等就醫全過程濃縮到一張卡上,讓患者在充值後就被有針對性的分散到各樓層去,檢驗科在二樓到四樓每層都設置抽血窗口,病理科在三樓開設病理標本接診窗口,徹底讓患者不再為繳費跑冤枉路。而早已於五年前實現了自動化就診的交大一附院如今更是以醫院HIS系統為基礎,開通了藥房自助繳納藥費系統、自動擺藥系統、智能採血管理系統、門診輸液系統等多個功能,成為陝西省醫院業務流程標杆性單位,受到各地各醫院的學習和改進。

由於大型醫院臨床專業化程度高、就診量大,若就診病人病情較重或涉及多系統疾病,在有限時間內,僅靠自動化門診從單一專科角度診治,容易導致誤診或誤治,從而失去治療最佳時機。2012年,交大二附院在開設了51個專病門診後受到啟發,特針對疑難病、多系統疾病、慢病設置了多學科疑難病會診、多學科(MDT)聯合門診等三種創新型窗口,使得患者可以選擇在掛號的同時進行預約,要求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時建議患者是否需要到多學科聯合門診就診。

交大二附院副院長高亞介紹,「這樣可以突破專病診療模式的局限,尤其對所患疾病涉及多個學科的患者,多學科聯合門診能夠給患者提供一個最優的整體治療方案,避免了傳統轉專病模式帶給患者的『多科室間往返』、『治療方案不統一』等問題」。

這樣一來,通過精細化、更有針對性的服務,醫院的醫療資源可以得到更科學的利用和節省,患者的就醫感受也能得到大大的改善。

2015年末,我省醫療衛生機構統計到這樣一組數據:全年總診療人次達到17502.23萬,同比增加80.9%;總入院病人次為625.47萬,同比增加69.1%;住院病人的手術人次為125.87萬,同比增加61.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9.1天,平均縮短0.7天。

由此可見,「私人訂製」式的診療服務的確給患者帶來了最佳的就醫體驗,在此基礎上,我省的醫療服務效率快速提升。

「暖醫行動」讓患者更溫馨 

持續關注醫療質量、安全和服務是醫療健康事業的核心關鍵之所在,「十二五」以來,我省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已取得可觀的成效,為西北地區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如今,隨著基礎設施和高端設備的投入,以「內涵建設」為主的長期發展之路得到更多醫院的重視,我省醫療事業在人性化關懷的理念上已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2015年,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西北地區率先推行「5+1」S管理實踐,在借鑑現代企業5S管理模式時,為彰顯患者安全的重要性,特將「安全」要素加入活動中,以「5+1」S的名稱替代傳統的6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實現了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及患者安全的管理目標,並巧妙地滲透進了爭分奪秒的「時間觀念」,標準作業、安全執行的「職業規範」等多個內涵深意:走進醫院的門診大廳,每一個入口處都有用不同的顏色標註不同方向的地標箭頭做指引,病人沿著地標線不用看門牌都可以走到影像科、診室、急救等任何一個地方;搶救室裡,每張搶救床都按照劃線規範地擺放並編號,復甦床兩邊的地板上甚至還標著「組長」、「記錄」、「靜脈」、「除顫」字樣,心肺復甦機、心電圖、搶救車、呼吸機、除顫儀等每一臺儀器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個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都有屬於自己的站立位置。

在「5+1」S的管理內涵的薰陶下,院長李亞軍發現職工自覺遵守診療規範、護理常規、崗位職責的職業信念逐日增強,工作更加有條不紊,於是「趁熱打鐵」開始推行暖醫理念,提醒全體醫務人員給與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欣慰地得知「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理念與陝西省腫瘤醫院的內涵建設不謀而合。

省腫瘤醫院院長宋張俊告訴記者,由於腫瘤病的特殊性,走進醫院的人總是自然地陷進一種無奈的沉痛中去,為了消除「冷冰冰的器械感」,2015年以來,省腫瘤醫院一直努力建造一個「人性化、有溫度的花園式醫院」,給病患營造積極溫馨的氛圍。

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省腫瘤醫院的封閉式大門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命名為「生命之樹」藝術感極強的立體停車庫,夜晚那綠色的螢光和白色的燈光交錯昭示著生命的活力;走進門診大樓,身著「空姐」制服的導醫從患者掛號起,就全程陪同取藥、檢查、護送病房、辦理出入院手續等服務,給彼此家人般的熟悉感;電梯每一層都搭配著不同的鮮豔色彩和清晰的日期,無時無刻無聲地、細膩地提醒著患者和家屬。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輔助患者治療,醫院更是遠赴香港、臺灣學習經驗,開設了「患者服務中心」「陝西省抗癌俱樂部」,由醫生、護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志願者等人員組成的團隊通過開展健康講座、心理疏導、手工課堂、病友交流、抗癌明星評選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從身體、心理、社會、精神全方面的照護,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

為了讓醫院不再是只容納病人的機器,讓患者不再關注痛苦的病情,醫院開闢出患者藝術作品展示牆,號召患者關注生活中的藝術,「即使在最後一刻也要留下生命的痕跡。目前,醫院已開設了西北第一家醫院咖啡廳,計劃開設省內第一家醫院「書吧」、改建音樂門診大廳,希望患者在花香、書香、咖啡香和優美悅耳的鋼琴聲中改善就醫體驗,更是一種輔助的治療手段。

下午三點鐘,門診大廳忽然想起廣場舞音樂,只見穿著病患服的男男女女從各處聚合而來,隨著歡快的曲調跳動著身軀,臉上慢慢地流露出舒心的笑容……

總結「十二五」以來的深化改革之路,安海燕表示,我省在鼓勵社會力量積極辦醫,「分級診療」等政策的不斷推進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隨著醫療服務的綜合質量的提高,預防化解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也初步建立,醫患關係得到明顯緩和。

2016年初,「陝西省改善醫療服務第三方評估調查」的數據顯示,我省6所大型三甲醫院門診患者總體滿意度得分為84.4分,住院患者總體滿意度得分為91.4分,這充分說明了「健康陝西」行動把準了老百姓的脈,溫暖了老百姓的心。

「把能做的事做到百分之百!」這是省衛計委黨組書記、主任戴徵社對全行業的高標準要求。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全省廣大醫務工作者,以高超的醫術,溫暖的服務,便捷的設施,呵護著3700萬三秦父老的健康安全,是全民奔小康路上的陝西更加健康。 (陝西日報記者 韓秀峰 武丹)

相關焦點

  • 給醫療健康報導的十個小貼士
    原創 Laura Dixon 全球深度報導網新冠病毒大流行製造了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公共衛生危機,今年一年,新冠疫情對公眾健康、社會福利及全球經濟的衝擊持續佔據頭版。為此,GIJN 編寫了一份關於如何進行醫療保健調查報導的指南。這篇文章總結了十個來自指南的小貼士。
  • ...鄉村健康最美守護人——環球網基層(鄉村)醫生全媒體系列報導啟動
    【環球網報導】20世紀50年代,他們被稱為「赤腳醫生」,響徹世界,農村合作醫療被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稱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典範」;80年代後,他們被稱為「鄉村醫生」。進入新時代,他們被國務院稱為「貼近億萬農村居民健康的『守護人』」。
  • 用心教育 從「心」出發——金昌市幼兒園心理健康系列活動報導
    用心教育 從「心」出發——金昌市幼兒園心理健康系列活動報導 2020-08-07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鹹陽市中心醫院喜獲「2019-2020年度醫療機構微信公眾號20強」等多...
    11月25日至26日,由陝西省衛生健康委、陝西省醫師協會指導,陝西醫療自媒體聯盟、陝西省衛生健康幹部培訓中心承辦的第二屆陝西健康傳播創新大會在西安召開,通報表彰了全省健康傳播相關工作多項殊榮。醫院官方榮獲「2019-2020年度醫療機構20強」,通訊員張小莎撰寫的《被強塞紅包後,醫生為患者充入住院費 「機智」大夫引來一片點讚》榮獲第六屆陝西衛生健康好資訊三等獎。與此同時,我院還有4篇通訊報導分獲《陝西日報》通訊員優秀資訊作品獎,4篇科普資訊榮獲「南方健康科普作品創作大賽優秀獎」。
  • 陝西師大舉辦「人類歷史上的傳染病與社會」系列公益講座
    該系列公益講座還創新性地設置「導師制指導」、自願「作業式」交流環節,面向所有參與者開展系列講座主題徵文活動,啟發聽眾撰寫參與系列講座的所感所思所悟,以進一步深化社會大眾對傳染病的認識,引導大眾在「知史明辨」的基礎上培育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 「仿瓷餐具究竟對人體健康有無毒害?」系列報導之求證篇
    「仿瓷餐具究竟對人體健康有無毒害?」系列報導之求證篇化工專家實驗:仿瓷碗材質不同安全性迥異廉價產品甲醛釋放嚴重超標無正規標識的劣質仿瓷餐具。由此,可以看出3元一隻的仿瓷碗釋放的甲醛含量超標,屬於不合格仿瓷餐具,使用這種餐具對人體健康有毒害。  第二個實驗還是針對三隻材質與上相同的碗,然後倒入碗中的變成加熱超過100攝氏度的食用油,測試結果顯示:瓷碗甲醛釋放量為每立方米0.03毫克、10元的仿瓷碗甲醛釋放量為每立方米0.06毫克、3元的仿瓷碗甲醛釋放量為每立方米0.61毫克。
  • 掃黑除惡系列報導 | 海城區法院履職盡責篇
    掃黑除惡系列報導 | 海城區法院履職盡責篇 2020-12-23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 醫療創新系列報導
    在國慶前夕,動脈網特別策劃「醫療創新系列報導」,通過我們對醫療各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報導梳理,試圖還原醫療產業在國家倡導自主創新大背景下所取得的成就。   1951年,上海精密醫療器械廠的工程師嚴家瑩、張熙明和副廠長聞堯、車間主任朱德鑫等人開始研製200mA四管單相全波整流X線機,成為我國自研醫療影像設備的起點。團隊耗時一年完成試製,正值新中國三周年前夕,於是將該機定名「國慶號」。
  • 「延安小米」產業發展之路——陝西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系列報導
    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陝西省大力推進「陝西好糧油」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通過組建產業聯盟,制定團體質量標準等,不斷驅動區域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增創糧食產業發展新優勢,大大提高了我省區域糧食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助推陝西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 陝西英倫健康體檢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一、公司簡介  公司簡介:陝西英倫健康體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健康諮詢、健康評估、健康體檢、健康幹預及管理為一體的國際化醫療健康管理產業集團公司註冊資本3500萬元,營業總面積達12000餘平米,體檢項目多達202項,員工逾400人,其中權威醫療專家團隊佔2/3,均來自二級以上醫院,78%為主治醫師,20%為主任醫師,臨床經驗均在15年以上;並不斷從美、德、日、韓、瑞士等國引進國際化領先設備,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健康指數;目前擁有直營連鎖分院四家,推動大健康管理體系;志在打造以國際化領先設備、權威醫療專家團隊、星級體檢環境為標準;以定製健康諮詢與評估為基礎
  • 健康碼使用最新要求!陝西兩市已停用!
    10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而對於老年人等不使用、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群體,行動通知要求可採取識讀身份證、出示紙質證明、親友代辦或一人綁定多人防疫「健康碼」等替代措施。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在入口處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配備人員幫助查詢防疫「健康碼」、協助手工填寫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縮短等候時間,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更加細緻適宜的服務。
  • 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網、中青網等紛紛報導陝西這所大學!
    會議在專家學者所提交的近200篇論文中評出28篇優秀論文,陳叢蘭教授的論文《由"門"窺探中國古代居宅倫理之堂》獲得"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優秀論文獎。中央電視臺、無錫市電視臺等三十餘家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參與全程報導,央廣網進行了現場直播。
  • 騰訊的醫療健康版圖
    就騰訊來說,通過儘可能地「連接」相關資源,從而用產品滲透進具體行業的應用場景,是其慣用的方法和策略,在醫療健康行業的布局也是如此。尤其是在AI醫療領域,騰訊憑藉深厚的人工智慧技術積累,近年來在AI醫療方面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2017年,騰訊AI lab正式成立,而醫療正是其重點探索的應用領域之一,在2019年的發展中,騰訊AI lab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四篇論文入選頂級醫學影像會議 MICCAI,智能病理顯微鏡的不斷迭代等。
  • 健康險精算師必讀系列VI | 美國老年人臨終之年如何安排醫療
    什麼因素才能決定老年人生前最後一年的醫療花費?這可能與當時的消費水平,醫療技術以及當事人的身體情況及表現相關。本期精算師必讀系列向大家介紹的文章是由美國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 Office of the Actuary出品的《Last Year of Life Study》。
  • 用心教育 從「心」出發——金昌市幼兒園心理健康系列活動報導
    為認真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9—2022年)行動方案 》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的「幼兒園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的精神要求,我園領導積極加強教師和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家長的育兒心理需求,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幼兒園心理文化氛圍,本學期我園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
  •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教師節特輯之優秀輔導員篇
    她努力學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不斷提升自身服務學生、指導學生的能力,先後參加2017年陝西省高校二級院系分團委(團工委)書記培訓班(第二期)、2017年陝西藝術職業學院輔導員高級研修班、2018年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班等拓展職業視野,並承擔《形勢與政策》《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任務,
  • 「智慧醫療+平安福」組合拳,平安開啟健康管理新模式
    智慧醫療,指的是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提高醫療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是近年來新興的專有醫療名詞,雖然目前我國的智慧醫療還處於探索階段,但是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速,健康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智慧醫療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陝西將建3200個省級健康村莊
    央廣網西安10月28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從近日在陝西岐山召開的陝西省健康村莊示範建設推進座談會上獲悉,到2020年陝西省將建設省級健康村莊3200個。會議指出,健康村莊建設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關鍵要在「整治和服務」上做好文章。
  • 2020《陝西日報》科技與教育版面盤點
    系統策劃、提早布局,緊跟時代、放眼全球,回望過去一年,我們抓好重大事件、重要節點,策劃了一系列好欄目,採寫了一篇篇關注焦點、引起共鳴的報導。2020年是中國科技發展史上充滿挑戰與希望的一年,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的重要與迫切。2020年,不管是大國工程還是民生福祉,陝西科技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管是抗擊疫情還是脫貧攻堅,陝西科技盡顯擔當。
  • 陝西衛健委:統建電子健康卡 實現三級醫院診療服務「一碼通」
    記者從陝西省衛生健康委獲悉,陝西今年全面啟動電子健康卡建設應用,三級醫院全面實現診療服務「一碼通」,讓群眾就醫「一院一卡、重複發卡、互不通用」的堵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據了解,陝西省將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健康卡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構建電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系統和省域內統一支付對帳系統,實現全省醫療單位、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的「一碼通」診療、「一站式」便捷支付及智能化對帳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