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時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提出「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的目標要求。
縱觀我省近年來的醫療衛生發展狀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醫療水平穩步提高,服務質量全面提升,得到越來越多的病患的讚揚,整體實力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幾天來,記者連續走訪了陝西省人民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安交大二附院、陝西省腫瘤醫院、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和寶雞市中心醫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採訪,由小見大,類推比對後,記者欣喜地看到,我省醫療系統服務質量和環境建設的改觀與提升,仿佛從中聽到了「健康陝西」催人奮進的嘹亮號角。
醫療環境讓患者更舒適
「望、聞、問、切」是中國醫學診斷經典四藝,由古至今,傳承而用。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靠這一經典技藝顯然已不能治療,甚至發現病理繁雜的疾病,於是,過硬的醫療設備等硬體支撐無疑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足的醫療容量和良好的設備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
「十二五「期間,陝西省委、省政府與時俱進,將擴大醫院建設、改造就醫環境當做醫療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健康醫療」事業創造出了更好的服務條件。
陝西省人民醫院作為我省最大的綜合性公立醫院,憑藉最能體現民生工程、惠民政策的窗口職能,在2012年醫院新班子組建後,緊抓省委、省政府建設大型醫療科研教學型西部醫療中心的契機,制定了新的《五年發展建設規劃》和與西安醫學院合作辦醫的《西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建設規劃》,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認可和支持,獲得醫學院含光校區百畝土地,立刻開始擴大醫院規模。
兩年中,省人民醫院投資7億元,建成了8.6萬平方米的西北最大單體面積、功能最全的新住院大樓,新增床位1434張,總床位達3000張;2014年9月,投資2.3億元的166種、2219臺國際頂尖醫療設備全部安裝調試完畢,44個科室全部順利搬遷後,新大樓便投入使用。
為了整體提升醫療環境,2015年省人民醫院開始對「老病區」進行改良,對東七樓、北四樓、門診樓等舊病區、手術麻醉二部進行裝修改造,後又重修醫院北大門、南大門,建立了三亞醫療服務中心、兒童病院和老年病院;在「門診一天都沒有停業」的情況下,完成了2萬平方米的門診電路老化工程;彰顯著嚴謹認真的教學樓重新粉刷外牆,也成為了一道別致的風景……
如今,實行「一卡通」就診的門診大樓裡,自動掛號機前隊伍如長龍,各獨立病院運行有序,設施完備的監護室、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靜脈配置中心等單位相互配合,有條不紊。據統計,2011年,醫院年門診量、出院量、手術量分別為51.4萬、3.86萬、2.01萬,而2015年一下子躍升至142萬、10萬、4.12萬,這成倍增長的業務量不正是建設帶來的最直觀的效益嗎?
「一個醫院的正常運作,絕對離不開強勁的後勤保障。」為了更直觀地展示醫院風貌,院長助理易智帶著記者參觀了醫院最大處理量達2600立方米的醫院現代汙水處理站,封閉作業的冷卻水、冷凍水供應塔,用電量從6400千伏安擴容至14600千伏安的用電站……他告訴記者,為了避免各種供應短缺造成的手術中斷等嚴重失誤,醫院早已採用兩路供水、三路供電的保障系統,全方位安裝消防系統,時刻為「平安醫院」「綠色醫院」保駕護航。
如今,如省人民醫院一般,無論走進哪家醫院,迎面撲來的都是運行有致的現代化氣息,完善到位的服務體系正促使著醫療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加。
據省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安海燕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醫院達到1014所,醫院病床達到167248張,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數5.59張,覆蓋城鄉的各類醫療機構服務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醫療形象大大提升,毋庸置疑,醫療技術水平則更上一層樓!
醫療水平讓患者更放心
8月24日,交大一附院心內科為一名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成功實施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90分鐘內開胸換「門」的手術,讓年邁的老人重獲新生,這標誌著又一項國際上最領先的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尖端技術在一附院正式啟動。
這,是交大一附院的榮耀,也是陝西醫療的榮耀,是陝西醫療技術水平無聲但最有力的證明!
自古以來,醫術高明者得人心,「治療質量水平」始終是醫療行業的競爭核心。近年來,我省愈來愈重視「技術」這一核心能量,隨著環境建設的不斷改善,硬體設備檔次的不斷提升,各大醫院也愈來愈注重科研、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與交流。
作為「領頭羊」,交大一附院一直引領著陝西,乃至西北地區醫療事業在不斷進步。改革開放以來,醫院就設法引進國際先進設備,改善配套硬體設施,使醫療技術得到了一次次質的飛躍,1979年泌尿外科開展西北地區首例腎移植手術,後來移植效果、移植規模和移植水平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80年代,雷射技術、染色體新技術、顯微外科輸卵管再通術再次引領國內水平;如今,國內首例腹腔妊娠的嬰兒在這裡出生、先心病心臟封堵手術技術全國領先、「達文西」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手術「首秀」在這裡上演……一系列成功的外科手術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邁入國際先進水平。
如今,這種向上的、進步的力量在全省醫療系統在不斷「感染」,在記者走訪的幾家醫院中,到處都能看到熠熠生輝的醫學榮耀。陝西省腫瘤醫院精確放療設備和技術均與國際接軌,填補了西北地區行業空白,病理科更是獲得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病理質控中心頒發的「胃癌HER2免疫組化檢測評價項目質量認證證書」,屬全省唯一;今年9月,陝西省人民醫院心內二科完成西北首例埋藏式心臟除顫器感染後導線拔除術,為西北首例;交大二附院骨科、消化內科、專科護理三個專業榮膺2010年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殊榮,並獲資助1400萬元,專科數量和經費數量均居西北地區第一;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優秀人才,給在外交流醫生發放崗位工資、津貼、補助之外,還全額報銷學費,補發在外時部門的評優獎金,使得麻醉科、呼吸科成為全省學習的典範;在「分級診療」制度的推進中,各大醫院還不同程度承擔著基層醫護人員培訓的社會職責,不定期為基層輸送專家資源,把先進的知識帶到基層,用技術成就造福千家萬戶……
細數著載入史冊的光輝成就,看著積極求進的醫師團隊,聽著校園裡莘莘學子視野開闊又邏輯嚴謹的報告,記者不禁感到一股由內而發的幸福感:醫療科研後繼有人了,醫療實力不斷增強了,老百姓的「口碑醫院」就會越來越多,「健康陝西」的明天也有望更加光輝燦爛。
「私人訂製」讓患者更便捷
自從醫改進入深水期,全省上下萬眾一心,積極響應國家衛計委開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活動」的號召,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給群眾提供便捷、安全、有效、明白就醫的便利方法。
近年來,各地各醫院紛紛創新,盡全力優化就醫流程,為患者提供最方便的優質服務,將信息化應用到整個醫療系統中,使得整體的服務水平和效率都跨上了新的臺階。
10月13日,到寶雞市中心醫院就診的張大爺一回家就跟棋友念叨:「現在的醫院,進去像跟到了商場一樣,不用問來問去,不用跑來跑去,看病舒服得很,再看看那些年輕人,卡一刷啥都解決了,太方便了!」
原來,今年4月初,寶雞市中心醫院以新門診大樓投入使用為契機,醫院開始實行「一卡通」就診、「一站式」診療、「一條龍」檢查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把掛號、候診等就醫全過程濃縮到一張卡上,讓患者在充值後就被有針對性的分散到各樓層去,檢驗科在二樓到四樓每層都設置抽血窗口,病理科在三樓開設病理標本接診窗口,徹底讓患者不再為繳費跑冤枉路。而早已於五年前實現了自動化就診的交大一附院如今更是以醫院HIS系統為基礎,開通了藥房自助繳納藥費系統、自動擺藥系統、智能採血管理系統、門診輸液系統等多個功能,成為陝西省醫院業務流程標杆性單位,受到各地各醫院的學習和改進。
由於大型醫院臨床專業化程度高、就診量大,若就診病人病情較重或涉及多系統疾病,在有限時間內,僅靠自動化門診從單一專科角度診治,容易導致誤診或誤治,從而失去治療最佳時機。2012年,交大二附院在開設了51個專病門診後受到啟發,特針對疑難病、多系統疾病、慢病設置了多學科疑難病會診、多學科(MDT)聯合門診等三種創新型窗口,使得患者可以選擇在掛號的同時進行預約,要求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時建議患者是否需要到多學科聯合門診就診。
交大二附院副院長高亞介紹,「這樣可以突破專病診療模式的局限,尤其對所患疾病涉及多個學科的患者,多學科聯合門診能夠給患者提供一個最優的整體治療方案,避免了傳統轉專病模式帶給患者的『多科室間往返』、『治療方案不統一』等問題」。
這樣一來,通過精細化、更有針對性的服務,醫院的醫療資源可以得到更科學的利用和節省,患者的就醫感受也能得到大大的改善。
2015年末,我省醫療衛生機構統計到這樣一組數據:全年總診療人次達到17502.23萬,同比增加80.9%;總入院病人次為625.47萬,同比增加69.1%;住院病人的手術人次為125.87萬,同比增加61.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9.1天,平均縮短0.7天。
由此可見,「私人訂製」式的診療服務的確給患者帶來了最佳的就醫體驗,在此基礎上,我省的醫療服務效率快速提升。
「暖醫行動」讓患者更溫馨
持續關注醫療質量、安全和服務是醫療健康事業的核心關鍵之所在,「十二五」以來,我省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已取得可觀的成效,為西北地區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如今,隨著基礎設施和高端設備的投入,以「內涵建設」為主的長期發展之路得到更多醫院的重視,我省醫療事業在人性化關懷的理念上已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2015年,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西北地區率先推行「5+1」S管理實踐,在借鑑現代企業5S管理模式時,為彰顯患者安全的重要性,特將「安全」要素加入活動中,以「5+1」S的名稱替代傳統的6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實現了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及患者安全的管理目標,並巧妙地滲透進了爭分奪秒的「時間觀念」,標準作業、安全執行的「職業規範」等多個內涵深意:走進醫院的門診大廳,每一個入口處都有用不同的顏色標註不同方向的地標箭頭做指引,病人沿著地標線不用看門牌都可以走到影像科、診室、急救等任何一個地方;搶救室裡,每張搶救床都按照劃線規範地擺放並編號,復甦床兩邊的地板上甚至還標著「組長」、「記錄」、「靜脈」、「除顫」字樣,心肺復甦機、心電圖、搶救車、呼吸機、除顫儀等每一臺儀器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個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都有屬於自己的站立位置。
在「5+1」S的管理內涵的薰陶下,院長李亞軍發現職工自覺遵守診療規範、護理常規、崗位職責的職業信念逐日增強,工作更加有條不紊,於是「趁熱打鐵」開始推行暖醫理念,提醒全體醫務人員給與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欣慰地得知「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理念與陝西省腫瘤醫院的內涵建設不謀而合。
省腫瘤醫院院長宋張俊告訴記者,由於腫瘤病的特殊性,走進醫院的人總是自然地陷進一種無奈的沉痛中去,為了消除「冷冰冰的器械感」,2015年以來,省腫瘤醫院一直努力建造一個「人性化、有溫度的花園式醫院」,給病患營造積極溫馨的氛圍。
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省腫瘤醫院的封閉式大門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命名為「生命之樹」藝術感極強的立體停車庫,夜晚那綠色的螢光和白色的燈光交錯昭示著生命的活力;走進門診大樓,身著「空姐」制服的導醫從患者掛號起,就全程陪同取藥、檢查、護送病房、辦理出入院手續等服務,給彼此家人般的熟悉感;電梯每一層都搭配著不同的鮮豔色彩和清晰的日期,無時無刻無聲地、細膩地提醒著患者和家屬。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輔助患者治療,醫院更是遠赴香港、臺灣學習經驗,開設了「患者服務中心」「陝西省抗癌俱樂部」,由醫生、護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志願者等人員組成的團隊通過開展健康講座、心理疏導、手工課堂、病友交流、抗癌明星評選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從身體、心理、社會、精神全方面的照護,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
為了讓醫院不再是只容納病人的機器,讓患者不再關注痛苦的病情,醫院開闢出患者藝術作品展示牆,號召患者關注生活中的藝術,「即使在最後一刻也要留下生命的痕跡。目前,醫院已開設了西北第一家醫院咖啡廳,計劃開設省內第一家醫院「書吧」、改建音樂門診大廳,希望患者在花香、書香、咖啡香和優美悅耳的鋼琴聲中改善就醫體驗,更是一種輔助的治療手段。
下午三點鐘,門診大廳忽然想起廣場舞音樂,只見穿著病患服的男男女女從各處聚合而來,隨著歡快的曲調跳動著身軀,臉上慢慢地流露出舒心的笑容……
總結「十二五」以來的深化改革之路,安海燕表示,我省在鼓勵社會力量積極辦醫,「分級診療」等政策的不斷推進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隨著醫療服務的綜合質量的提高,預防化解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也初步建立,醫患關係得到明顯緩和。
2016年初,「陝西省改善醫療服務第三方評估調查」的數據顯示,我省6所大型三甲醫院門診患者總體滿意度得分為84.4分,住院患者總體滿意度得分為91.4分,這充分說明了「健康陝西」行動把準了老百姓的脈,溫暖了老百姓的心。
「把能做的事做到百分之百!」這是省衛計委黨組書記、主任戴徵社對全行業的高標準要求。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全省廣大醫務工作者,以高超的醫術,溫暖的服務,便捷的設施,呵護著3700萬三秦父老的健康安全,是全民奔小康路上的陝西更加健康。 (陝西日報記者 韓秀峰 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