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論畫,張大千畫展寫序言,大師不但畫得好,畫論文章也寫得好

2020-12-11 陳克斌書畫

大咖論畫張大千

臨撫敦煌壁畫展覽序言

大師畫論文章功力深厚

張大千像

張大千,我的四川老鄉,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排行八,乳名小八,名正權,又名權。取藝名爰,字季爰,法名大千。大師是個繪畫全才,書法了得,詩文俱佳,尤善美食,潑墨潑彩山水開一代先河。

先生一生傳奇,為畫壇中流砥柱。世人多議大千書畫、趣聞。

這次著重介紹先生畫論文章,1941年3月,張大千率領弟子與家人遠赴敦煌,埋首敦煌藝術三年,在敦煌期間受盡磨難,張大千臨摹壁畫276幅,敦煌之行,開拓了張大千的眼界,對他的畫藝長進幫助甚大,其繪畫風格的嬗變,就是從敦煌之行後開始的。

張大千1943年底回到成都,又於正月初一,借提督街一家銀行大樓舉辦「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被譽為藝術盛事。此間,他還出版了《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第一集》,擴大了敦煌藝術的影響。下面節錄張大千為自已臨撫敦煌壁畫展覽而寫的序言,文字功力極為深厚啊,實為我輩畫人楷模。

張大千在敦煌

「河煌久客,乍返成都,舊雨相逢,奇觀共詫,舉石室之繪事,方海客以談瀛。蓋大千平生流連畫選,傾慕古人,自宋元以來真跡,其播於人間者,嘗窺見什九矣,欲求所謂六朝隋唐之作,世且笑為誕妄。 獨石室畫壁,簡籍所不載,往哲所未聞,千堵丹青,遁光莫曜,靈蹤既悶,頹波愈騰,盛衰之理,籲其極矣!今者何幸,遍觀所遺,上自元魏,下迄西夏,綿歷千祀,傑構紛如,實六法之神皋,先民之矩矱!原其飆流,固堪略論:兩魏疏冷,林野氣多;隋風拙厚,窾奧漸啟;馴至有唐一代,則磅礴萬物,洋洋乎集大成矣!五代、宋初,躡步晚唐,跡漸蕪近,亦世事之多故,人才之有窮也。西夏諸作,雖刻劃板鈍,頗不屑踏陳跡,然以較魏、唐,則勢在強弩也。大千磅礴坐臥其下者,幾及三載,燃脂握管,目營手追,其間門人子侄,以及番僧匠史,各佐厥事,祁寒盛暑,勞苦相勉。計所程獲,都凡巨細得百有餘幅,知舊朋好,往往迫促求觀,而匆遽間,尚有修整未盡者。茲特先將臨撫石室及榆林窟四十餘幅,暫事陳列,以付群公先睹,他日稍暇,當再盡出其所作。俾吾國二千年來畫苑藝林,瑰瑋奇寶,得稍流作於人間,而欲知宗流派別之正者,亦屹然當有所歸! 癸未嘉平(1943年),大千張爰並識於大風堂。」

這樣的畫論文章,神完氣足,一洩千裡,大師可不是浪得虛名!

玉泉草堂陳克斌於迪化

相關焦點

  • 畫老虎,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畫了兩幅像「病貓」
    張大千傳統美術史上的畫虎大家層出不窮,但近現代繪畫的頂級大家中卻罕有以畫虎聞名的大師,人人皆知的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這一批名家都沒有一個是以畫虎著稱的,而且,甚至在當代流傳一個關於畫老虎的順口溜: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
  • 徐悲鴻: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徐悲鴻作為一位在國畫、油畫兩個藝術領域均有卓越成就的大師,世人都知道他畫馬獨創一格。然而,徐悲鴻自己卻說:「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 山水走獸,張大千樣樣精通,唯獨不肯畫老虎,只因他哥哥一句話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動蕩變幻,也湧現出了不少風雲人物和大師,張大千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又被稱作為大千居士,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帶領自己的畫作遊覽世界,獲得了非常多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稱之為「東方之筆」。
  • 塗鴉畫「0」寫祝願丨你家有小寶寶嗎?來比比誰的「0」畫得好畫得圓
    03-01 17:04:57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這個周末,重慶迎來好天氣,曖陽送春。這個周末,好消息不斷,重慶連續5天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個周末,在一家又一家的陽臺上,在春日陽光的沐浴下,不少年輕的寶爸寶媽,手把手地在教小寶寶牙牙學語,數數,或者陪孩子塗鴉畫「0」,成為這個春天重慶城裡的溫馨一景。而2月29日,在重慶連續多日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時,上遊新聞·重慶晨報的記者們敏銳地捕捉了這個春天的這些特殊畫面,推出的「塗鴉畫『0』寫祝願」系列報導,短短數個小時,訪問量就突破100萬!
  • 畢卡索:送你一幅我的畫!張大千:這畫的是我?
    文/王呈祥畢卡索:送你一幅我的畫!張大千:這畫的是我?互贈禮物,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如詩人贈詩、書友贈書、畫家贈畫一樣。通俗來說,就是以物寄情,彼此之間留個念想。然後,張大千便走進了畢卡索的畫室。令他沒想到的是,畢卡索原來對中國繪畫這麼感興趣,竟仿畫了近兩百幅齊白石的作品,雖說畫得不怎麼好,但對中國繪畫的理解是非常深的。畢卡索將這些畫一一拿給張大千看,並懇請他予以指正。張大千說:「您不會使用中國毛筆,墨色分得不好。
  • 畫論| 元明時期——《四友齋畫論》畫論部分(明)何良俊
    原文:●卷二十八·畫一 餘小時即好書畫,以為此皆古高人勝士其風神之所寓,使我日得與之接,正黃山谷所謂能撲面上三鬥俗塵者也。一遇真跡輒厚貲購之,雖傾產不惜。故家業日就貧薄,而所藏古人之跡亦已富矣。然性復相近,加以篤好,又得衡山先生相與評論,故亦頗能鑑別。
  • 張大千談畫梅
    梅花 談到畫梅的技法時張大千說,畫枝時,須先留好花的位置。如果用水墨,那就要拿粗筆淡墨,草草勾出花的大形輪廓,然後用細筆輕勾,在有意無意之間,才見生動。張大千說,畫梅第一是勾瓣,第二是花須,第三是花蕊,第四是花蒂,這裡面尤其是點蒂,要算最難,正好像顧長康所說的:「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也。」畫花勾瓣要圓,所謂圓,不是說勻整好像數珠一般,是要蓓蕾繁花都要有生長的意態,通通完備有欣欣向榮的樣子。畫花須要整齊,所謂整齊,不是說排比如插針似的,不過表現它是不亂的意思。點蕊時,則要跟隨花須長短,錯錯落落,這才有風致。
  • 寫梅聖手陶壽伯:所畫梅花雅逸高古,似不食人間煙火者
    後又拜張大千為師。 其於繪畫、書法、篆刻無不精能,並稱「三絕」,畫梅被稱聖手。于右任評其「刻印推海內巨手, 畫梅亦為第一」 。44歲在安徽蚌埠師禮前清舉人蔣英先、梅達夫,學習書畫;46歲拜張大千為師,成為大風堂重要傳人。
  • 畫得標準就是畫得好?沒有想像力的孩子,是很可怕的
    孩子塗鴉的作品,在很多家長看來,並不算是一幅"佳作",畫上的人物經常頭畫大了身子卻畫小了,手畫長了腿卻畫短了,甚至於這種不合常理的作品被家長認為是"畫得不好"。但怎樣才是畫得好呢?
  • 大咖王國維論畫,詞話三重境界以外的書畫多重境界
    大咖論畫一一王國維 人生三重境界以外的多重境界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海寧人 。先生書法好。他的著作多用毛筆書寫,行草瀟灑流暢、樸拙俊拔。小楷行雲流水、飛龍走蛇。甲骨文字很少出尖露鋒,技巧嫻熟,筆隨意轉,具呈逆回之勢,致使點畫起訖自有圓起方收之狀,文字結體與線條充滿天真爛漫,舒展自如,奔放流暢的特點。先生的畫,現世的少,論畫較多。他1908年作的《中國名畫集》序。
  • 她畫得一手好畫,曾迷倒徐志摩,這才是上海灘真名媛!
    在近代女畫家中, 她的作品價格比陳小翠要高, 後世有望走紅海內外市場。 陸小曼臨摹了宋代院體畫、 明仇英的人物畫、 清沈銓的花鳥走獸畫等, 頗得神韻。
  • 畫聖顧愷之,繪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提以形寫神遷想妙得等畫論
    其作畫意在傳神, 「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意思說,才華好到極點,畫畫好到極點,為人傻到極點。顧愷之的生卒年沒有準確記載,專家只能估為341年之後出生,407年左右逝世,死於散騎常侍任上,一生善始善終。
  • 歷史上造園名手,大多擅畫,看看這位先生的筆墨功夫!
    像明代的四大造園家張南陽、周秉忠、計成、張南垣,都精於繪事,我們熟知的大畫家唐伯虎、鄭板橋也是造園能手。在現代,有位先生叫陳從周,大家都把他看作傑出的園林大師,卻忽略了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書畫大家,張大千的入室弟子。
  • 畫論| 近代時期――《沈耀初畫論》
    1974年獲得臺灣省畫學會最高榮譽「金爵獎」,20世紀70年代末與張大千等被臺灣省遴選為「臺灣當代十大名畫家」。1975年後,先後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個展或聯展,作品被國內外諸多博物館收藏。出版有《沈耀初書畫集》、《沈耀初評傳》等。1986年,沈耀初攜多年積蓄的資金和畢生創作的書畫作品悉數帶回福建詔安,1990年在故鄉斥資興建沈耀初美術館,後逝世於故鄉。
  • 劉墉上海辦畫展,自稱「老頑童」,想在畫裡表現「趣」
    繼去年和前年在遼寧博物館和浙江美術館舉辦畫展之後,知名作家劉墉攜其繪畫作品來到上海,這是他首次在上海舉辦畫展。4月23日,「花月春風·劉墉作品展」在上海中心大廈37樓的寶庫藝術中心開幕,展出劉墉歷年創作的花鳥畫作48幅。
  • 【口述歷史•第七季】85歲「好色之徒」邱笑秋:原創川劇《張大千...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2008年9月,《邱笑秋「香格裡拉風情」彩墨畫展》在美國紐約舉辦,來自四川成都的藝術家邱笑秋用自己精彩卓絕的畫作徵服了中外觀眾。畫展期間,哥倫比亞大學還召開了「邱笑秋作品國際學術研討會」, 著名評論家、翻譯家梅丹理用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說:「邱的畫會把觀眾拉入他所畫的環境中去。現代意識與中國傳統的巧妙結合。風格變化多端。
  • 創意無限:畫好題名寫日期
    這是昨天中午菲菲畫的小馬。她還主動在左上角畫了一條粗的豎線,寫上自己的名字,再畫一條細的豎線後,寫上了昨天的日期,然後再畫一條粗的豎線。這是個值得紀念的事情。好在菲菲畫上寫了日期,不管幾天後寫都能清楚地指明畫的完成日期,而不必只是籠統地說幾天前了。
  • 為什麼畫國畫的字都寫得好?就是他率先提出了要求做出了表率
    其實在趙孟之前,他的好友錢選也曾提出來要融書法於畫法,畫畫要像寫古隸一樣,運筆得穩重沉樸。只是錢選本身的書法造詣不是特別高,他的作品中書畫融合得沒那麼好,所以沒什麼說服力。只有趙孟這樣書畫雙絕的天才,才能把「書畫同源」很好地表現出來,演繹成大家都能看明白學到手的範本。
  • 10位頂級大師畫梅花,誰為伯仲?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紅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 為什麼人人都說鄭板橋的竹子畫得好?
    第三家,不用開口問,攤前擺著一幅字寫得明明白白: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鬥方5錢。禮物食物都不如銀子好,最好現銀付款,我心裡高興,畫也畫得好。我人老體弱,就不跟你們嘮沒用的嗑了。當時城市裡的普通打工者一個月大約能賺1.5兩銀子,九品官的年薪也僅35兩銀子,還不夠買這位畫家幾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