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是世界避孕日,今年的主題說是呵護健康、為愛負責,我們藉此機會來淺聊一下女性生育自由吧。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過,「女性除非獲得自由選擇生育的權利,否則就不可能真正解放」。
回到女性人生自由的本質,生育自由是不可繞開的話題。在很多國家,墮胎是非法的,避孕教育是嚴重缺失的,生育自由是不存在的。
1960年短效避孕藥的出現,打破了性與生育的必然聯繫,女性有機會自主選擇避孕方式,去掌控自己的生育節奏與選擇,從而擁有更多教育機會和工作收入。
從號召多生孩子到少生優生甚至施行獨生子女政策,再到如今的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女性的生育權從來沒有完全屬於過自己。不管是社會壓力,還是國家機器動用政策幹預,都在主導著當下的「正確」生育導向。
前幾年的媒體報導中也曾短暫地熱議,單身女性的生育自由、女性凍卵選擇,她們是否可以在不參與婚姻的情況下自己要一個孩子?當然也僅僅是熱議一陣。
更多的時候,在生育議題裡,我們自然而然地跳過了「生或者不生」的討論,直接到達「到底該生幾個」的問題。這就是一個議題陷阱。
在更多時候,你也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女人不生孩子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女性如果生不出孩子,那也是一種罪惡。
你聽說過「一個男人要是不成為一個父親,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嗎?
恐怕沒有。
我70後的媽媽,曾經歷過被強制拖去結紮的年代——許多女性懷孕後東躲西藏只為生下一個男娃,如果慘被抓住,即使懷胎8月有餘依然會強制墮胎、上環。
女性必須生下男娃為家庭傳宗接代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在熱搜上我們能看到的貴州童婚女性的故事,在微博上、電視劇裡我們也能隨處看到女性的生育困境。
不孕、不育是不道德、不應該的,她們是可以隨時被指責攻擊的;而生育了孩子的女性,則會面臨生與養的難題與困境;與此同時,一個女性在生育中遭遇的種種風險、疾病與痛苦,可能卻從沒有人告知過你。
人的身體是人的一種處境,女性身體更是人的一種艱難的處境。如果你有看過《使女的故事》,就會知道,失去自由的子宮對女性而言,更像是一種終身的囚籠。
她會失去作為一個獨立個人的自由與全部生活。
擁有性生活,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此之外,女性要學會保護自己,所謂「為愛負責」嘛,跟自律給你自由呢差不多一個道理,安心且有效的避孕措施,你才能更自由地享受性生活,而不是為之困擾。
還記得在大學法律課上,老師曾提出過一個問題讓同學們討論,如果一個女性被強姦了、她是否應該生下強姦犯的孩子。我們更應該重視受害女性的權益還是所謂無辜孩子的生命權?
拋開問題本身的權益爭論之外,一個不被母親接受與喜愛的孩子,即使出生,也是被嫌棄的一生,那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不幸呢?
回到開頭的避孕日話題來說,在那麼多種避孕措施裡面,短效避孕藥當然不是最好的避孕方案,它只適用於緊急補救避孕的情況。
此外,緊急避孕藥所含孕激素量是短效避孕藥中的5倍,除了引起的噁心、嘔吐、陰道不規則出血等不良反應較重外,它對月經周期的幹擾也很大。因此緊急避孕藥只能作為亡羊補牢的措施,不能作為常規避孕方法使用。
也建議大家詳細了解避孕措施啦,為愛負責才能愛愛自由嘛!!
避孕成功率比較高的8種常見方法包括:男性安全套、女性安全套、短效避孕藥、緊急避孕藥、宮內節育器(又說節育環)、皮下埋植避孕、輸卵管結紮術、輸精管結紮術。
2020年都快過完了,男生對你說我又不she在裡面肯定不會懷孕這種鬼話就不要聽了,利用安全期和體外射精等所謂的避孕方案,會有高達25%左右的失敗率。當然萬一失敗了,那就是百分之百啊。
總之,年輕人首選保險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