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何時能實現生育自由?

2020-09-12 慕夏CCCC


豆瓣有個話題「生育對女性意味著什麼」,裡面大部分回答都充滿了惡意,在很多人眼裡,生育對女性是一種摧殘,對身體、身材、事業各方面都是,這些固然是事實,可當下的真實情況是:還有大部分女性面對的是無法生育,這種痛苦並不少於身體的備受摧殘。

2020年3月24日,一個護士朋友看完我的化驗單,詢問醫生後她說,我可能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一種內分泌失調的疾病,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月經不調,育齡女性不容易懷孕。當時我就懵了,被這個又驚悚又複雜的名字嚇到了,查了知乎、百度後大哭一場,這讓原本艱難的備孕之路又雪上加霜。

2017年底結婚,因為工作的關係兩地分居,每周末見面,前面一年多為了事業刻意避孕,現在看來,努力避孕的自己像個笑話。18年年底開始吃葉酸,積極備孕,大半年也沒什麼動靜,想著大概是兩地的原因。我自己對這方面一張白紙,用排卵試紙測排卵期從來沒測對過,也沒太當回事兒。

今年疫情期間,可能是婚後一起最長的日子,三個多月既沒有懷孕也沒來月經,慌了,檢查才發現是多囊。

無法生育對女性可能是致命的打擊,儘管我受過高等教育,也是自己養活自己的獨立女性,但我還是想為旺仔生一個孩子,被醫學診斷之後,這個願望比之前更甚。


醫生開了三個月的達英35,一種調整月經周期的藥,聽到激素,心裡很糾結,擔心長胖,不得已把差點停滯的健身事業又撿了起來,瘋狂運動,一鼓作氣上了以前一年的課程:三四十節私教課,外加10多次拳擊,路跑180公裡(早晚繞湖五六公裡)。

第一月果然長胖,從50kg長到53kg,拼命運動降到49kg,腰圍瘦了七八釐米,身體和頭腦都日漸輕盈、健康。

後期又查出胰島素抵抗,開始吃二甲雙胍,飲食和作息配合多囊的治療也徹底改變,早睡,飲食清淡儘量不吃糖少吃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把自己當成一個減脂的人,每天自製豆漿,花樣吃雞胸肉。

這個自律的過程,現在看來其實是為一個目標努力,邊鍛鍊邊查各種治療資料也分享給朋友、親人,經常去醫院也被同事認為我太刻意太重視太著急了,但我不太理會這些,我自己不重視不治療等著自愈嗎?而多囊是終身無法自愈的,只能長期管理、控制。

三個月藥物治療之後,醫生通知可以促排,開始吃來曲唑片,原本吃五天開始監測排卵情況,我沒聽清醫生的話,連續吃了十天,(因為藥吃錯,後來醫生心裡幾乎沒抱什麼希望),每兩三天去查一次卵泡成長情況,長了就比較開心,沒有就抑制不住的失望,查了三四次之後,不太樂觀,醫生開始讓我去另一個醫院打針,在沒有電話找不到人的情況下硬著頭皮去了,又特別傻的多打了一針,但還好我的醫生和我都沒有放棄,經過將近半個月的折騰,醫生說差不多可以同房。


因為兩地分居,備孕的整個過程就是我一個人的戰鬥,獨自去醫院排隊,去健身房鍛鍊,早晚去跑步。很多人說看婦科的女性毫無尊嚴,這方面我比較鈍感,想的比較開,只要能幫我看好,過程都不太在意。當然中間也會有失落、無助,好在電話那頭的旺仔一直都說:「沒關係,我們有的是時間,大不了去試試試管嬰兒。」長輩也沒有給我過多的壓力,除了婆婆喜歡算命燒香之外,我儘量屏蔽外界,做到左耳進右耳出。

經過十多天的漫長等待,終於懷孕了。聽到這個結果周圍人都很開心,我本人還算平靜,感覺自己該做的都做了,該努力的都努力了,這是我應得的一個結果。

在了解多囊過程中,在豆瓣、微博、在醫院也結識了很多類似情況的女性,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我已經是無比幸運的一個,用三四個月的時間第一次促排就成功了,但大部分人依然在煎熬,很多女孩從20歲左右就開始吃藥、控制,還有人治療多年無法懷孕,也有已經懷孕生娃之後沒幾年就臨近絕經,每種情況都有各自的沮喪。

把這個過程完整的寫出來,只是想告訴有類似病症的女同胞們,不要擔心,多囊是不容易懷孕不是不能,它只是不孕不育中最輕的一種病症,只要多運動減肥調整飲食調整作息減輕自己的壓力,懷孕的機率都是很高的。



雖說國內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但女性的生育自由還沒有完全實現,大部分人都無法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我們家上兩輩都積累了生育痛苦,姥姥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她一生自卑自覺低人一等,儘管她的晚年比大部分老人都要幸福,但依然攜帶著這種自卑生活,她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誇獎所有人,除了自己。

我媽眼睜睜看著她上一輩沒有兒子的痛,姥爺去世後,她過早的扛下了兩個家庭的重擔,攢了一口氣必須要生個兒子,在我九歲那年,她終於如願以償,但我無法想像她那九年的痛。

我原以為她們的痛絕對不會在我身上發生,我絕不會為了一個兒子去承受那些原本不必要的苦難,但沒想到我卻要也要承受得不到的苦。儘管我本身並沒有多想要孩子,我只是想為我愛的人生一個孩子。

希望所有女性能早日實現生育自由,想要就要,想不要也可以不要。想要一個還是兩個全憑自己的意願和心情。

(ps:每個人生來或多或少可能會攜帶一些病痛,我想多囊對我來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我承受過失而不得的痛,但它也給予我很多,努力運動讓身體素質變得更好了,鍛鍊了身體和內心,這對備孕也是特別好的一件事,希望所有女生,接受自己接受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然後再去努力改進。)


慕夏CC

公眾號:亭亭玉立(ttyl220)

微博:@慕夏CCC

書評人、微博讀書作者

相關焦點

  • 女性實現生育自由真的很難嗎?
    我們通常用××自由來彰顯他人對於金錢自由掌控的優越感,比如最初的車釐子自由到後續衍生出來的香椿自由、西瓜自由、豬肉自由……,當然了,這只是很多網友用於自嘲玩樂的流行語而已,飲食自由大家普遍都能達到,但有些自由實現起來卻有著多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
  • 擁有避孕自由,女性就能實現生育自由了嘛?
    926是世界避孕日,今年的主題說是呵護健康、為愛負責,我們藉此機會來淺聊一下女性生育自由吧。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過,「女性除非獲得自由選擇生育的權利,否則就不可能真正解放」。回到女性人生自由的本質,生育自由是不可繞開的話題。在很多國家,墮胎是非法的,避孕教育是嚴重缺失的,生育自由是不存在的。
  • 「我被子宮綁架了」:中國女性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生育自由?
    生育自由的實現,對女人來說到底有多難呢? 01 多年以來「女權」與「生育自由」這些話題一直都在困擾著大部分的女性,我們女性仿佛都被禁錮在了生育的圍欄裡。 其實,任何女性都應該享有生育自由的權力! 女性不生育就是失敗嗎? 有子女也一樣可以失敗。
  • 楊麗萍被嘲諷的背後,是中國千萬女性渴望實現的「生育自由」
    能活得如此通透者,莫如楊麗萍也。2.連楊麗萍這樣富有靈性的女子都曾遭受世俗的偏見,更不用提中國千萬甚至上億的女同胞了。她們自打出生伊始,就不斷面臨一個社會懷疑,乃至自我懷疑的問題——女性,到底是否享有「生育自由」?
  • 女性真的可以實現「生育自由」嗎?世俗觀念不允許……
    我們口口聲聲提倡人格獨立,但到了結婚年紀、生育年齡,反而絕口不提半句。生育自由,本是女性的基本權利,抵不過世俗偏見、冷嘲熱諷。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父母:你都快30歲了,再不嫁出去,就沒人要了左鄰右舍:你看他/她都多大了,還沒有結婚,丟不丟人啊?
  • 女性沒有生育自由
    不是,家長們又開始催二胎了… 而女性的生育權利與自由,就在這些壓力中,不知不覺中消失了。一個女性擁有生育能力,卻沒有生育權力。各方都有理,然而,女性的生育自由不知不覺被「剝奪了。女性是否應該擁有生育自由
  • 女性沒有生育自由!
    而女性的生育權利與自由一個女性擁有生育能力,卻沒有生育權力。在明爸看來,任何生命都該值得尊重,然而凡事都會有意外,不能將墮胎一概而論是件壞事。倘若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父母不讓他來到這個世間上受苦,未嘗不是件好事。
  • 思想界|女性凍卵案:凍卵技術能給女性帶來生育自由嗎?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和民航總院醫生被刺事件。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凍卵技術能給女性帶來生育自由嗎?12月23日,徐棗棗(化名)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案在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這是我國首例未婚女性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
  • 「不生孩子」楊麗萍被罵上熱搜:女性究竟有沒有生育自由?
    但對於那些指摘她的人而言,就是因為她沒有完成女性的所謂「天職」,她所有這些成就和自由都是沒有意義的——在他們眼裡,只有生兒育女才能使一個女人完整;一個女人不遵從「繁衍本能」、不結婚生子,就是不負責任,相當於「沒有活過」。一位無出其右的天才舞蹈家尚且受到如此激烈的攻擊和質疑,更何況普通女性?
  • 不結婚也能生娃?法國單身女性或將實現生育夢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去年競選期間承諾將醫學輔助生育技術(即女性實施人工授精生育)的適用人群擴展到所有有需要的女性。如今,他的這個承諾有望兌現了。據《費加羅報》25日報導,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本周二宣布,單身女性及女同性戀群體也有權享受醫學輔助生育技術。該提案一旦通過將意味著結婚並不是生育下一代的必由之路。法國倫理諮詢委員會主席戴爾弗萊西認為,現代社會的生育觀正發生改變。
  • 從單身女凍卵被拒到楊麗萍被diss,中國女性離生育自由還有多遠?
    至於後續可能產生的代孕、卵子買賣等違法行為也不足以成為阻止女性享有生育自由的理由吧!關於「凍卵」的街頭採訪況且大部分女性還是會選擇正常結婚生子,單身女性也只是暫時因為工作或感情方面的原因暫時不能要孩子,放寬凍卵條件既讓有生育需要的女性多了選擇,也能為日益走低的生育率做出貢獻
  • 女性生育本該自由,「單方面終止妊娠」應予尊重
    生育的絕對權在回歸女性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女性單方面終止妊娠並不需要被譴責,更勿談損害男性的生育權。前幾年的「陝西榆林產婦不忍疼痛,要求剖腹被拒後跳樓」的新聞還歷歷在目,後來的「湖南湘潭產婦抑鬱攜女跳樓」更是讓人心驚。在醫療發達的今天,產後大出血、羊水栓塞、脂肪液化等無法預測的併發症,依然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從這一角度來說,沒有人可以支配她人的生命,對女性生育意願指手畫腳。
  • 女子申請凍卵被拒,凍卵限於不孕不育,女性為何沒有生育自由
    導讀:女性的子宮是孕育新生命的開始,在現在女性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也是撐起了半邊天,有很多領域甚至女性的力量大於男性。但是作為女性,我們並沒有生育自由。據統計,每年去國外進行凍卵的大陸單身女性越來越多。案例:31歲的徐女士在北京某醫院「凍卵」被拒,醫院給的理由是徐女士現在單身,醫院表示按照2001年實施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規定,在我國輔助生殖中心只允許為做試管嬰兒的婦女冷凍卵子(也就是男性不能生育,但是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申請人必須要身份證、結婚證、生育證明等證件齊全,而且夫妻雙方都要到場。
  • 花12萬元海外凍卵,真能解凍「生育自由」?
    社會熱議凍卵的背後,是一連串關於生育權歸屬的問題:誰來決定女性的卵子如何處置?單身女性是否具有生育權?為何男性能凍精而女性不能凍卵?根據美國生殖醫學會和輔助生育技術學會發布的指南,一個冷凍卵子從復甦到最後懷孕成功的機率為4.5%~12%。「有多少人一次取卵能取100個?很少。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如果要拿100個卵子去冷凍,至少要促排卵5次以上。」錢雲說。
  • 秦嵐不結婚生孩子被罵,女人什麼時候能生育自由
    秦嵐對待婚姻和生育的態度是:「為了結婚才結婚的人才是不負責任,生孩子不是女人的義務,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 有些人說,生育不是一項權利,而是女人應盡的義務。
  • 2020年了,有些女性卻還沒能實現衛生巾自由
    我們沒能留意到的是,在「奶茶自由」和「車釐子自由」等無關緊要的自由之前,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這麼多人沒能實現「衛生巾自由」。根據鳳凰周刊、澎湃新聞等新聞消息,即使是現在,也有不少女孩在用粗糙的衛生紙、不能穿的T恤等代替衛生巾。一邊流著血,一邊花著錢,一邊還要忍受著疼痛不便,這樣的困境喚起了人們的同理心,不少人也因此呼籲衛生巾免稅,或是免費發放給貧困山區女性。
  • 參與生育的女性結果都怎麼樣了?
    如果女人都不願意參與生育了,那人類的繁衍和進展,不就成大問題了?但,現實是:越來越多的女性拒絕參與生育,儘管太多人也在呼籲女性們積極參與生育。就我國生育率來說,和很多國家一樣,也呈現出生育率趨於下降的趨勢。這,確實是個值得探討的大話題。
  • 女性卵巢功能衰退能生育嗎?
    女性朋友卵巢功能衰退能生育嗎?在女性朋友的一生當中懷孕是一件大事,卵巢功能衰退和卵巢功能不全都是對日後女性朋友生育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的。所以女性朋友們要在日常生活裡及早的保養卵巢,避免出現在婚後會造成不孕不育的問題的出現。
  • 單身女性該不該有「凍卵」自由?網友:如果能自由,更不想結婚了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彭靜年提交了《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的提案,建議允許符合特定條件的單身女性,實施"凍卵",給予女性生育平等的選擇機會。很快"單身女性到底有沒有權凍卵?"這一話題衝上了網絡熱搜。一名女性需要"凍卵",必須提供身份證、結婚證,甚至還需要醫院開具的準生證。但另一方面,根據《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男性無論是否已經結婚,都能以"生殖保健"或"以備將來生育"為理由申請"凍精"。很多網友都對彭靜年的這一建議表示贊同,認為女性有單身生育的權利。從平權的角度看,"凍卵"問題反映了新時代女性追求平等與尊重的強烈訴求。
  • 生育的權利與自由由誰決定?
    生育,是上天賦予女人的權利,然而,這項權利的背後,也承載著義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稱,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懷孕婦女會選擇墮胎。全世界每年的墮胎率高達25%,約5600萬人。只有當女性的生命處於危險中時才允許墮胎。愛爾蘭女性在強姦、亂倫等非自願情況下懷孕不能進行墮胎。即使胎兒患有致命疾病,也不允許墮胎。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女性被迫選擇去地下診所,或者網上買墮胎藥,更有甚者,自行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