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內向孩子有多棒

2020-09-05 早晚讀書

早晚讀書講師高壽巖

高壽巖,中國早教課程體系研發第一人

專注早幼教領域29年,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喵姐早教說創始人,著有暢銷書《成長型養育》。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貴州衛視特聘專家,新浪育兒、百度寶寶知道、騰訊教育特聘專家。全國家庭教育講座1000+場,研發國內第一套早教課程體系,多套幼兒園課程體系,服務上萬家機構和500萬家庭。

大家好,我是喵姐高壽巖,是一名兒童教育的專業工作者。拿到《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口氣把它讀完了,然後,有一種深深被理解的感覺。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會經常演講、錄節目,大家看到我在大會上,或者對著鏡頭侃侃而談都會覺得我是一個外向的人。而熟悉的朋友很清楚,我非常宅,社交面很窄,在某種程度上對陌生人社交還會有點恐懼,因為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但是,當談到我的專業——兒童教育時,我又會滔滔不絕。每次演講結束,或者節目錄完後,我需要靜靜地待著,來恢復能量,演講和錄製已經耗盡了我的能量。甚至在演講前,我都不願意跟別人有過多地交流,僅有的能量都是為演講準備的。

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顛覆了很多人對於內向和外向的原有概念——內向的人膽怯害羞,外向的人開朗大方。

實際上,內向的人並不是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他們只是需要獨處的時間;參與各種活動,對內向的人能量消耗,而對外向的人確是能量恢復。這個細節極大地影響了內向人的體驗,以及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 你的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的?

內向孩子的大腦很忙,所以他們傾向於:

1. 在說話的時候減少目光接觸,聽的過程中增加目光接觸

2. 知識有深度,令人印象深刻

3. 在累了或壓力大的時候變得不機靈

4. 先計劃後行動,做決定時間長

5. 喜歡熟悉的人和事物

6. 在新環境裡需要時間來慢慢適應

7. 需要到安靜的環境裡補充精力

8. 對他人和自己的物理距離很敏感,太近會消耗他們的精力

外向孩子的身體很忙,他們傾向於:

1. 不喜歡停下來太久,需要活動;

2. 說的時候增加目光接觸,聽的時候減少目光接觸;

3. 注意力被外在活動所吸引;

4. 現在想要什麼,現在就要得到;

5. 短時記憶優秀,可以迅速思考;

6. 需要很多的正面反饋,需要獎勵;

7. 需要跟別的小朋友玩來振奮精神;

8. 看上去既活潑又開朗。

看完了內向孩子跟外向孩子的特點,你會發現,其實他們各有優勢,在所有的個性特質中,內向和外向是最穩定而且遺傳性最好的,孩子從出生就表現出了明顯的氣質傾向,同時,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各位家長,不要老想著改變孩子的個性,而是要學會挖掘他們的優勢。

內向的男孩更需要支持和鼓勵

雖然,內向的孩子有很多優勢,但是,對內向人的偏見還是存在的,而內向的男孩更容易受到歧視。溫和、安靜、喜歡獨自活動的男孩子,會被貼上懦弱、消極的標籤,沒有闖勁兒和擔當。

我的一個好朋友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內向,妹妹很外向,我經常帶女兒去他們家玩。客人來了,妹妹有說有笑,又唱又跳,幾乎所有人都會被妹妹吸引。而哥哥就在房間裡自己鼓搗東西,有時候擺弄汽車模型,有時候看書。妹妹鬧得兇的時候,哥哥也會跟著笑,但基本上都是忙自己的。有一次,我來到哥哥的房間,看見他的汽車模型,問他這是什麼汽車,有什麼特點,哥哥滔滔不絕地跟我講了很多汽車知識,包括每一款車的特點,發動機的類型,哪年上市的等等,我被哥哥豐富的知識和清晰的表達驚呆了,那一年他只有7歲。

但是我的好朋友,兄妹倆的媽媽覺得哥哥太內向了,是個悶葫蘆,覺得這樣的男孩子長大了沒有出息,經常開玩笑地說兄妹倆性格反了,要是哥哥像妹妹那麼外向就好了。平時,媽媽總催促哥哥能多出去跟小夥伴一起玩,不要總是一個人待著。

其實,這是很多內向男孩子面臨的挑戰,大家普遍認為,男孩子應該主動、自信、有冒險精神。上面例子中的哥哥,在妹妹的光芒下顯得更不起眼,而本身的優勢被忽略掉了。

如果你的男孩是內向的,那你一定要幫助他樹立起對自己特點和能力的信心。鼓勵他參與一些能發揮他的內向優勢,又能被外界所欣賞的活動,比如去學武術,參加科學俱樂部,學一門樂器等等。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很內向,比如鄧小平、曾國藩、姚明、梁朝偉、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等,也許你的內向孩子長大以後會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呢。

「認識真實的自己,成就獨特的你」,我特別喜歡書中的這句話,用這句話結束本書的講讀。內向的孩子需要穩定的生活環境,父母的陪伴、信任和鼓勵。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快樂吧!

您可以點擊了解更多,暢聽喵姐高壽巖為您解讀《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完整版內容!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永遠別逼孩子合群,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件好事
    內向是氣質類型的一種,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內向,僅憑觀察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專業的測評問捲來判斷。雖然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認知有所偏差,但他們的反應還是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也認為內向是不好的。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孩子內向?恭喜,你有一個潛力無窮的孩子
    其實準準也是一個偏內向的孩子,比如上課的時候,他沒有把握的活動堅決不願意去嘗試,任憑老師怎麼哄都沒用。但是他的專注力很好,其他小朋友在課上打鬧的時候,他可以完全不受影響,專心聽老師講。我理解同事的擔憂。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偏外向的世界,內向的孩子經常會承受一些偏見,比如膽小、不合群、不友好、很自我等等。我自己也是一個內向的人。
  • 恭喜你有一個內向的孩子
    相信小風身上出現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在自己孩子身上憂慮的問題。我相信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內向。哪裡都很好,就是有點內向...在生活中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經意間給孩子貼上了標籤:外向、內向。在我們倡導給孩子撕下標籤的今天,外向與內向貌似不囊括其中。如果說外向代表的是活潑、開朗、熱情、健談、有領導力,那麼內向就是外向的一切反面。
  •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
    要知道,女孩的家距離醫院足足有二十多公裡。交警說太危險了,不給她們放行。小女孩急得大哭:「就差7.2公裡了!」7.2公裡,眼看快到醫院了,馬上就要見到媽媽了!等媽媽醒來準備下車時,露出甜甜的笑,小男孩還湊上前,隔著口罩,給了媽媽一個輕輕的吻。男孩的肩膀雖小,但卻已經能為家人帶來溫暖和依靠。小男孩的愛,也許不會跟你說出口:我愛你,我心疼你,但是他打心裡在意媽媽,最後用行動告訴你。
  • 內向會不會遺傳,為什麼說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內向的名人年少的周星馳,從來不敢看著人的眼睛說話,如果有陌生人坐在他面前吃飯,他會羞答答地擋住自己的臉。敏感的內心才造就了細膩的演技,你以為的喜劇,包裹著一顆內向悲劇的心。所以你的孩子內向能在你身上看到影子,你應該更懂他。內向的孩子往往有更充實的內向世界,敏感和脆弱的內心往往是在外在交流失敗後形成,他會發現只有躲避,只有自欺欺人,甚者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麻醉自己,仿佛這樣才能讓自己好受一些。家長應該做什麼?
  • 怕生內向≠沒出息,面對內向娃做好3件事,娃會越來越棒
    事實上,孩子內向or外向,和人緣好不好,會不會被欺負,有沒有出息,沒什麼關聯。 大人們的這些顧慮純粹是:想多了! 儘可能多帶孩子外出,當孩子不願意向外人打招呼or交流時,可以試著用理解的話語說: 「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不想做,這很正常,我們慢慢來。」 「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和叔叔阿姨點個頭,微笑一下,這是禮貌的表現。」
  • 孩子好像很內向,家長是否要擔心,其實內向的孩子有驚喜
    一個孩子如果很內向,那麼生活中一定會受到很多長輩們的建議,希望孩子都能夠更加大方一些,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外向,但是如果只有自家孩子很內向,確實讓很多家長覺得有些不太好意思。這就顯得自己家孩子膽小,更重要的是出不了趟的孩子,沒有辦法給長輩們表演節目,自然而然會讓很多長輩覺得是自己的教育缺失。
  • 名人故事告訴你:內向的孩子有更多可能性
    「老師,我家孩子太內向了,在學校多給他一些展示的機會」「老師,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家很瘋,在外面太內向了,交不到朋友,請你多讓他交點朋友」……在工作中,常常聽到家長跟我磨耳朵,說自己孩子太內向,希望老師幫忙引導
  • 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好嗎?家長需要知道
    學校有什麼活動基本不參加,也從來不參與班幹部競選。媽媽也經常鼓勵佳佳改掉內向的「缺點」,外向一些,多交朋友,但是佳佳沒有什麼改變。媽媽非常惆悵,擔心孩子太內向,以後發展受限,也擔心她會吃虧。外向的孩子比較喜歡表達,愛說話。但是,愛說話並不等於會說話,不愛表達也不等於情商低。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喜歡表達的孩子嘴甜,會說話,非常惹人喜歡。但是也有不少的孩子亂說話,不懂表達,讓人不舒服。而有些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在需要表達和溝通的時候卻表現的成熟,得體大方。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內向的孩子,請不要把他和情商低劃等號。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知道嗎?
    ,就是希望孩子能夠開口多說幾句話。當我見到孩子之後,不管怎麼引導孩子,他都不說話。朋友就在旁邊說:「你別去逗他了,就這個內向的性格,怎麼說不改,簡直就是一個啞巴。」孩子在一旁低著頭,想要反駁,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很多家長都會為自己孩子的性格內向而煩惱,最後都對孩子的這個內向的性格貼上負面表情,總認為這是一個「缺點」。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 「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 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永遠別逼孩子合群,有個內向的孩子是件好事!大多父母都不知道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好動,但是總有一些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有所不同,他們更多地表現出不愛說話,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喜歡一個人獨處,這些性格內向的家長讓家長感到非常的擔心。所以家長在職場中明白的道理不希望發生孩子身上,所以家長就會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開朗、外向的性格。
  • 我內向了30年,面對孩子的性格內向,你是否也倍感焦慮呢
    每次自我介紹不得超過50個字; 即使已經演練了100種開場白,但我仍然不知道該如何向新同事打招呼在年會上,我永遠是透明的人,不上臺講話也不會中獎的人。我想去廁所走到門口,看看老闆進去了,那我寧願回到我的座位上,再等五分鐘。你是否也深受「性格內向的缺陷」的困擾呢?
  • 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批評」比「鼓勵」更管用
    你知道嗎?其實對很多老師而言,最頭疼的孩子,並非是調皮搗蛋的熊娃,而是那些性格內向敏感,看似玻璃心的孩子。畢竟頑皮的熊娃多半活潑開朗,老師偶爾批評一下,他們都不當回事;而對性格內向的孩子,你會發現鼓勵完全沒用,因為他們妄自菲薄,甚至到了認為自己根本不值得被鼓勵的程度,而作為老師,根本捨不得批評他們。
  • 你永遠不會知道,孩子有多愛你
    但等有了孩子之後我才發現,這些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也在用他們稚嫩的方式,偷偷地愛著我們。(以下均為來源於育學園同事的真實故事。)「YOYO,如果用1~10分來打分,你給媽媽打多少分?」她不假思索地說:「8。」我很「雙標」地居然感覺有點失望。那2分是輸在哪兒了呢?因為我最近總是兇她?總叨叨讓她多吃她不愛吃的菠菜?「為什麼是8分啊?」我心有不甘地問。「不是8分,是80億分。」
  • 內向的寶寶,被人欺負不知道反擊,怎麼辦?
    要是寶寶被人打一巴掌、推一下不知道還手,媽媽更是又氣又擔心,「你從小這麼窩囊,長大可怎麼辦?!」大家把孩子的內向和「孤僻、自我、膽小、軟弱、悲觀」等缺點聯繫起來,把內向當性格缺陷去糾正,越是愛子心切,越逼孩子去改變。真是看得我痛心疾首,這是對內向有多大的誤會啊,內向寶寶都是隱藏的高手你知道不?別讓自己的錯誤認知扼殺了孩子的潛力!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
    相反,如果遇到好事,外向的人可能立馬歡呼雀躍,而內向的人會冷靜判斷好事背後的代價和雷區,以確保好事是真的好事,不會樂極生悲。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普通人)買彩票中了五百萬,第一反應是什麼,大喊大叫拆房頂嗎?相信許多人已經樂的合不攏嘴了,但是真正內向的人第一反應或者第二反應是——我能駕馭這五百萬嗎?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
    相反,如果遇到好事,外向的人可能立馬歡呼雀躍,而內向的人會冷靜判斷好事背後的代價和雷區,以確保好事是真的好事,不會樂極生悲。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普通人)買彩票中了五百萬,第一反應是什麼,大喊大叫拆房頂嗎?
  • 孩子不會打招呼需要批評嗎?誰說內向的孩子沒出息
    我把水果和小零食拿給小姑娘,小姑娘手足無措,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怯生生地看向爸爸。同學連忙不好意思地說:「不好意思啊,這孩子太內行了,沒嘴巴的。」轉頭用輕微責怪的語氣跟孩子說:「怎麼話都不會說了?快跟叔叔說謝謝。」我說:「沒事沒事,孩子嘛,很多都認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