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播客卻沒聽眾?這些推廣和運營心得值得你嘗試

2021-01-21 騰訊網

編者按:本文選自我派與「播客先聲」(原「獨立播客」)聯合製作的《播客製作手冊》。這份手冊已經面向所有播客愛好者免費發放,如果你對播客製作感興趣,請點擊這裡查看。

完成一檔播客節目的製作只是入門播客的第一步。在節目上線後,更重要的是持續推廣和運營,讓更多小夥伴成為你的聽眾。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向你介紹一些有關播客推廣和運營的技巧和心得。

播客的推廣

找到第一批的忠實用戶

新播客的第一批用戶,大多數都是來自身邊的家人與朋友。你需要做得便是讓自己身邊的人知道這個播客,讓他們去聽播客,對播客做出正確評價,你不斷去改進自己播客節目。

當你的節目不斷進步的同時,你的聽眾對你節目的好感度也會增加,節目的分享頻次也會得到增加。

而且現在主流的播客發現渠道便是來自好友推薦,找到自己第一批忠實粉絲,也便是走向更大世界的基礎。

利用播客平臺進行推廣

利用播客平臺來推廣自己播客節目,你必須了解平臺規則。平臺規則並不是明確的,它更多的是你對平臺推薦機制的了解。很多時候,接觸平臺,多與平臺的運營交流,能夠幫助你快速理解平臺的規則。

這裡簡單分享下幾個播客平臺的規則:

小宇宙

小宇宙目前是一個討論氛圍比較活躍的播客平臺。每天小宇宙編輯會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推薦 3 個不同的播客節目。除此之外,每個被推薦的播客都會有一條熱評上首頁。播客的推薦跟粉絲數、播放數無關。

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節目上首頁,可以邀請朋友們在評論區評論一些內容,這樣被推薦首頁的機率會高一些。同時,你還可以通過微博或者即刻,與小宇宙官方號進行互動,增加自己的節目的曝光機會。很多的優質的內容沒有被推薦,只是因為播客節目不被編輯所知道。

當然,你也可以和小宇宙的運營小夥伴深入溝通,多了解平臺近期的推薦機制。還可以統計並分析一下被推薦的節目類型,並以此為標準提高自己節目的選題和製作水準,以增加被推薦的概率。

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自從出了播客頻道,一些主播也可以開始維護喜馬拉雅上的播客內容了。

喜馬拉雅的播客內容推薦機制分為三種:

一、首頁的推薦

理解推薦,你需要理解平臺鼓勵什麼。每個優質內容平臺都鼓勵優質內容。優質內容除了通過播放數來展現,還可以通過評論,關注數來體現。而且這些都不是以絕對值來看的。如果你的節目每次互動量都很高,或者播放數/關注數 高(大部分播放並非來自於關注),那麼平臺會判定你的內容比較優質,有被推薦的價值,算法大概率會把你的節目放在推薦庫裡。

二、播客頻道的 Banner

Banner 推薦位大部分來自於官方的內容運營負責。如果你跟平臺人員比較熟,或者有渠道接觸,你可以去自薦節目。

三、 播客頻道的信息流

這個信息流展現的原理是根據更新時間,最近更新的內容會展現在信息流的頂部。因而你更新得越頻繁,曝光的機會越大。

同時,喜馬拉雅還有付費推廣的模式——聲播,主播可以小金額嘗試下,看看投放之後對播放量、互動率的提升效果如何。也可以設定一筆預算,逐次添加,期間根據聽眾和數據反饋調整節目。

網易雲、芒果動聽的平臺機制類似。這些平臺都需要你了解平臺推薦模式,才能更有策略地去做推廣。

Apple Podcast

Apple Podcast 每年都會推出「年度播客」。雖然年度播客的評選方式並不是公開的,但你還是可以通過讓用戶評論、打五星等方式來提升節目的評分和熱度,從而增加被評選為優質節目的機會。

社交媒體推廣

社交媒體是更大的朋友圈,找到你的目標用戶,去該平臺推薦自己的播客節目。

社交媒體推廣的核心也是理解社交媒體的傳播方式,而你對社交媒體的理解更多體現在宣傳的內容製作上。

北極星播客的 David Perell 分享了他的三個推廣方式:

一、Newsletter

在每周的聽眾郵件中分享本周節目的引言、關鍵概念、描述、YouTube 剪輯連結,以及拓展閱讀等內容。這些內容並不需要額外的時間投資,都是花時間準備節目和錄製播客的副產品,卻可以幫你額外吸引不少聽眾持續收聽。

二、善用 YouTube

YouTube 其實是一個優秀的播客搜尋引擎。在 YouTube 上,你的大部分瀏覽量都來自於推薦標籤。觀看你視頻的人有兩個關鍵信息:標題和縮略圖。根據 YouTube 推薦的方式,可以考慮封面圖片上的文本放在左邊,圖像放在右邊,並通過詳細的視頻描述(100-300 字)讓YouTube 算法能更好地理解視頻內容,以推薦給更匹配的用戶。

截圖來自 Neil Patel 的 YouTube 頻道,地址: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Zrl0QhF66lu1aGXaTbfw

三、推特

Twitter 是一個很難推廣播客的地方,因為它是一個基於文本的平臺,連結的點擊率很低。但推特的用戶喜歡金句。因而,你可以把嘉賓說的話抄錄下來,製作成金句圖片,以得到大家的轉發傳播。

國內的社交媒體,也可以利用相同的邏輯。主播們玩得比較多的是微博、微信公眾號和豆瓣。

微博推廣

微博的流量頭部比較集中,主要的流量來源是熱搜和用戶轉發。熱搜的關鍵詞頁面會有大量流量,如果你發在熱搜裡的內容上了熱門,你便能得到大量曝光,不過這種情況比較難操作,很多時候跟你播客選題或者定位有關,

比較主流的推廣方式是依靠轉發。轉髮帶來曝光率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依靠有流量的主播進行轉發,會讓你瞬間得到比較多的用戶關注(高轉發的微博基本是依靠頭部幾個流量大的博主推起來的)。比如:你的節目跟讀書有關,你便可以與該書出版社互動,以便有機會得到轉發。

另外一種方式,便是依靠人多力量大。也就是說依靠小的群眾,帶動他們的群眾。微博轉發抽獎就是這麼一種方式,轉發的用戶裡並沒有微博 KOL,但也能聚集很大的能量,得到一定曝光量。

在微博內容上,微博的用戶喜歡圖片化,乾貨性,爭議性的內容,圖片金句,內容乾貨,有偏向性的觀點,都容易得到傳播。

同時,微博還在重點推視頻內容,視頻 Tab 單獨會推薦你的節目,還會推薦綠洲同步到微博的內容,消息的動態頁面會特別提醒,這些推薦機制,都可以很好的利用起來。

微博上做的比較好的播客有:藝術叨叨、隨機波動。

微信公眾號

目前主播使用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是把它作為播客內容更新的平臺,用戶能夠第一時間在微信裡接受節目的更新消息。

微信公眾號做的比較好的播客有:隨機波動、反派影評、日談公園。

豆瓣

豆瓣裡分為豆瓣小組和動態。豆瓣裡播客相關的小組都不太活躍,但動態是一個比較好的分享渠道。

資深的豆瓣人動態裡都是熟人,優質的播客內容都能得到大量轉發。同時,豆瓣還有播客相關話題也有一定的曝光量,比如 #我最喜歡的播客。

如果你想更好地利用社交媒體,在製作節目 shownotes 時,你可以製作一些方便用戶分享的內容,把播客節目分享到你邀請的嘉賓的粉絲群體中,與節目有提及的 KOL 在社交媒體上互動。

搜尋引擎優化

搜尋引擎優化,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挖掘的流量入口。不過,在國外,很多人都開始通過谷歌搜索來搜索播客節目了。最近,谷歌也發布了播客搜索優化建議。

谷歌建議:使用常用的搜尋引擎優化方式,便可以提升自己節目搜索排名。同時,節目標題、節目描述、節目封面、shownotes 等都有助於提升搜索優化。

串臺

串臺也是一個很棒的推廣播客方式。你不僅能獲得有效的曝光,還能夠通過上節目展現自己另外的一面。

不過串臺以推廣節目為目的的話,最好是去目標定位類似的播客節目。這樣聽眾的接受度也會高很多。

用戶運營

用戶運營是維護聽眾忠誠度很重要的手段。很多節目可能憑藉節目內容吸引了一部分用戶,但因為用戶對主播的不了解,對節目的忠誠度也不會特別高。

用戶運營更多需要主播以聽眾的視角來思考——聽眾需要什麼,然後主播在適當的時候滿足聽眾的需求。

用戶運營的方式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Newsletter 郵件

有些主播會通過郵件通訊來與聽眾保持聯繫,一方面是通過郵件通訊來填充未更新的時間段,另一方面可以補充用戶的知識面。

除此之外,郵件還是一個很好地用戶反饋渠道。它能讓聽眾詳細地把自己的想法描述清楚,而不是社交媒體上那種碎片化的內容。主播也能真正地解決聽眾問題。

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除了是播客推廣的平臺,還是你與聽眾互動的地方。

常用的社交媒體有微博、豆瓣、推特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用戶,來選擇主要維護的平臺。

在社交媒體上,可以通過發布節目製作的素材、或者分享一些主播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幫助聽眾更加了解節目或者主播。同時,主播還可以通過一些圖片或者視頻,來填充音頻產生的想像空間。及時回復也會是很有必要的。

播客平臺

在播客平臺上與用戶互動,最場常見的便是及時回復用戶留言。

小宇宙、喜馬拉雅的留言區,主播都是可以經常進行維護的。這不僅能提昇平臺的互動率,還能和聽眾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了解聽眾對節目的看法。

社群

建立聽眾群,把節目的聽眾聚在一起,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維護群的方式很簡單。大家都是節目的聽眾,都是衝著節目和主播來的。所以主播只要經常在群裡分享節目相關內容,便能夠活躍群。

以下是常見的幾個維護群的方式

發起群話題。播客「不喪」的群便定位的是讀書群,他們會不定期的號召大家讀一本書。

節目互動。如果你在製作節目過程中,有不確定的地方,可以直接在群裡詢問群友。比如:節目的標題選哪個比較合適?下期做「習慣」還是「焦慮」的話題?

活動。線上活動,比如線上電影節,讀書分享會。

直播

偶爾的直播也能拉近你與聽眾的距離,直播裡能傳遞大量信息,讓聽眾更好地了解你的想法,你的個人狀態。不過做直播的主播並不是很多,Casticle 主播糊糊偶爾會通過直播來與聽眾互動。

運營很多時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以上方式,僅供參考。

線下活動

線下活動是一個讓主播與聽眾親密接觸的機會。

其它補充

輕芒播客小程序

輕芒雜誌出了一個播客小程序。它可以幫助用戶能輕鬆在微信裡聽播客節目。忽左忽右、神經漫遊、翻轉電臺,都已經使用輕芒小程序。

播客小程序裡,聽眾可以很方便地生成每期節目的分享海報,在朋友圈裡大力推薦這些的播客節目,掃碼即可直接收聽,不需要跳轉其它 app,好內容真的能被更多人聽見。

輕芒播客小程序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

自動連播

有播放記錄,下次接著聽

可以在微信裡聽超過 60 分鐘的節目

可以轉到到公眾號

聽眾不用下載新的 app

方便接收播客更新

雖然輕芒播客小程序,有這麼多好處,但它是離不開微信。所以,它更適合有做微信公眾號、微信交流群的主播,公眾號文章推送播客更新信息,用戶直接進行打開小程序進行收聽,或者分享給群友討論一波。

相關焦點

  • 播客怎麼推廣引流?15步從零拆解運營操盤術
    音頻重新崛起的時代,播客日益成為熱門的內容消費形式,主要表現為:播客市場快速增長,聽眾數量不斷增加。調查顯示,美國的播客聽眾規模已經達到1.44億。 在2014年《Serial》這一現象級節目誕生之後,海外有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個人加入了播客賽道,其內容運營的諸多環節值得了解,如搭建、製作與推廣步驟。
  • 播客的春天
    播客《凹凸電波》的主理人兼主播tako如此對PingWest品玩表示,「(允許發布廣告)等於是對創作者的一個激勵和扶持。你把人家收益全卡死了,那創作者就真是為愛發電了。」《故事FM》的主播寇愛哲也覺得,「其實平臺這麼做不太合適,因為現在播客們還都是比較小量級的,沒辦法跟大平臺抗衡。
  • 播客的未來
    即使市場急劇增長,播客在與雙寡頭的規模和廣告投放競爭中也沒有相對優勢。另一方面,訂閱層和獨家節目(類似於Netflix原創節目)可以提供高質量內容和穩定收入的良性循環,直接從消費者那裡產生經常性收入,這些消費者最終也可能會為多個流媒體訂閱付費以獲得不同的節目。
  • 做播客,賺錢嗎?|再見老闆-深思熟慮
    「深思熟慮」除了分享思考以外,未來可能還會有日常分享、聽眾留言等內容,總之這是一檔我與你交流的節目,我不確定未來「深思熟慮」會變成什麼樣,但我希望裡面的內容能給你帶來一些思考,甚至只是最簡單的陪伴。本期內容一、我做播客賺到錢了嗎?
  • 中文播客的進化之路 |YiMagazine
    即使像《大內密談》這樣比較成型的節目,在訪談之前也幾乎不做準備,相徵將其視為節目的調性之一。介紹博物館知識的播客《博物志》的主播婉瑩告訴《第一財經》雜誌,她至今都不太看聽眾的評論。在她的播客裡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接下來,你可能會聽到一段完全沒用的冗長信息,但是,我忍不住就是想說,嘻嘻。」
  • 未來播客能帶給我們什麼
    Jenna Wortham 描述了她是如何開始做播客的,這不過是幾年前的事:在布希威克的一個貨櫃裡,我曾經和朋友做過一檔名叫 Heartline 的深夜脫口秀節目。我們在那裡放音樂,也有朋友來訪。那是在 Bel-Air 社區電臺網絡上播放量最高的節目。聽眾會打電話來。我們會給出些建議,聊很多跟科技和網際網路相關的東西。
  • 從零開始做播客:第四章播客製作過程注意事項
    我們剪輯播客的主要目標是提高聽眾的播客收聽體驗,從語言上、音量上、兼容性上讓聽眾感覺到舒適。在語句通順的前提下需要剪輯掉一些聽似與主題無關、囉嗦重複的廢話。需要將播客的音量調整到一個適合的區間內,使聽眾不需要不斷調整音量。通過對播客音頻進行剪輯及修正,生成可以在多種設備下兼容的音頻文件。
  • 5.42億國內用戶,播客是一門好生意麼?
    在《日談公園》的主播李志明看來,以前這樣的情形幾乎無法想像,在知識付費最火熱的那幾年,播客主想要在平臺上線付費節目,通常是會遭到拒絕的。「平臺認為你的內容不像一門課,我們只是想嘗試內容付費,但平臺連門縫都沒給我們打開。」
  • 中文播客2020:還是那個小眾烏託邦
    今年是播客的大年嗎?似乎每一個做播客的人都在這樣問。今年以來,新的播客節目井噴、播客產品小宇宙大火、播客主進行商業化嘗試。這一波繁榮的信號讓原本掛著「小眾」標籤的播客有了出圈的勢頭。在這個小眾的媒介生態裡,聽眾、創作者共同營造的環境充滿了正反饋,「只要你做的有點內容,能讓他們產生共鳴,或者獲得一些新的知識點,他們都會覺得這個節目非常好。即便在音質方面有些問題也影響不大。」
  • 小宇宙負責人kyth:中文播客的價值被低估了
    3)中文播客聽眾有明確的需求和痛點。這個是我們對於市場進行了非常詳盡的調研之後得到的結論,後面會有詳細的闡述。02 為什麼是我們1)懂產品、懂運營、懂播客創造價值的第一步,應該是先為聽眾創造價值。所以我們選擇了做一個播客APP,而不是做一個剪輯工具。01 中文播客聽眾有明確的需求和痛點1)很難發現新播客很多人會覺得發現一些新的好播客非常難,但這些好的高產播客,其實早就在那裡,做了好多年,只是很少有人知道。
  • 中文播客迷思:小眾烏託邦還是新的流量窪地?
    這在播客領域是非常少見的,絕大多數播客都是始於興趣和表達欲,有一群穩定而忠實的聽眾,做著和收入沒有關係的精力投入。在這裡,女性為什麼要做家務、如何用浪漫的方式使用火藥、如何反抗娘炮霸凌和蕩婦羞辱,主流或反主流,都是播客節目深入探討的議題。細數市面上主流的中文音頻應用,只有蘋果播客是專門為播客設計的應用程式。並且,你很難用中國網際網路產品的邏輯去嵌套到播客上,因為播客節目的發布與網易雲、抖音、B站的有著完全不同的邏輯。
  • 音頻流量競爭新勢力 | 播客客戶端小宇宙App產品分析報告
    其次,市面上主流泛用型播客App針對中文播客的運營力度不夠,小白用戶如果沒有播客儲備很大概率是沒有內容可以消費的;所以小宇宙充分展現了深耕中文播客的態度,每天三條的首頁推薦使很多優質節目能觸達用戶,同時微博帳號的內容推廣也將很多優質主播和節目推薦給大家,形成了產品內外的內容供給運營。
  • 巨頭盯上了播客?
    ,但即便如此,依然沒人捨得放棄這條陽關小道。就目前來看,以內容創作為基礎的播客,目前主流的盈利方式無外乎廣告、付費、賣周邊帶貨或是組織線下活動。而不論是哪種商業模式,最大的困難依然要回到最前面的問題,多數獨立播客都處在一種分散運營的狀態中。在面對廣告客戶時,一個固定平臺和穩定的收聽數據反而更有說服力,因為出錢的人最終還是需要得到一個明確曝光數字或者轉化率。
  • 你準備好迎來播客界的Netflix了麼?
    也許這個播客行業系列報導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對絕大多數播客平臺來說,向聽眾直接收費並不是當務之急。但是當用戶真正開始付費之後,這部分錢到底會進入誰的口袋?是製作公司、播客網絡,還是播放平臺?這是關於在線音頻點播行業的系列文章,共五篇,本文是第三篇。你會花多少錢聽你最喜歡的播客節目?
  • 當體育遇上播客:靠的從來都不是明星
    不過最終我和我的拍檔被G. Gordon Liddy和他的節目替換掉了——我想可能是因為我過於隨性自由了吧。  不管你怎樣看待音頻,它總是讓我著迷。我過去已經在《體育畫報》主持過一些播客節目,包括一個讓作者和記者們討論他們自己故事的節目,還有一個關於足球的節目:我確實很享受這些節目。長久以來我想要做涉及體育傳媒領域的播客,主要是考慮到我工作涉及到這一領域,我對它有著很大的熱情。
  • 中文播客迷思:小眾烏託邦還是新的流量窪地? | 風眼觀察
    這在播客領域是非常少見的,絕大多數播客都是始於興趣和表達欲,有一群穩定而忠實的聽眾,做著和收入沒有關係的精力投入。在這裡,女性為什麼要做家務、如何用浪漫的方式使用火藥、如何反抗娘炮霸凌和蕩婦羞辱,主流或反主流,都是播客節目深入探討的議題。細數市面上主流的中文音頻應用,只有蘋果播客是專門為播客設計的應用程式。並且,你很難用中國網際網路產品的邏輯去嵌套到播客上,因為播客節目的發布與網易雲、抖音、B站的有著完全不同的邏輯。
  • 全職做播客,能養活自己嗎?
    「全職做播客會餓死嗎?」懷著這樣的疑問,毒眸聯繫了多位播客主理人,他們之中有人已經創業兩年,有人仍在兼職做播客,但或多或少都進行了商業化嘗試。多位採訪對象告訴毒眸,播客還是很一個很早期的市場,甚至還不能稱之為一個行業。願意做播客,且還在大力投入精力和時間的團隊,看好的是未來的發展空間。
  • 技術牆亟待突破,商業化潛力無窮,播客浪潮裡沒有中場休息
    近期,美國第二大無線電廣播公司Entercom收購了兩家播客公司——Cadence13和Pineapple Street Media。Entercom便計劃使用多種方法來推廣播客節目,比如通過一檔播客來穿插推廣另一檔播客,在無線廣播節目中播放15分鐘版本的播客內容等。
  • 他們不是在獨樂樂,中文播客的「少數派報告」
    但是博物館不管是展覽呈現出的工作狀態,和背後的運營,都處於非常老舊的狀態。我們沿襲的還是蘇聯那套,據我所知,大部分博物館工作人員沒有受過博物館學的訓練,工資也很低,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工作動力,你不能指望他們搞出好東西來。從這個角度看,你能明白,為什麼國內博物館商店賣的東西那麼噁心?」《博物志》主播婉瑩。
  • 播客業2019:戳破泡沫危機,你還在「充耳不聞」嗎?
    2019年到來前,很多人抱持這樣的觀點:播客行業已經處在泡沫破裂的陰影當中,變現能力有限,增長成本過高,這門生意,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做。 不過,類似的猶疑並未妨礙數字平臺和媒體機構在2019年的搶灘和布局,更多元的玩家、更廣闊的市場、更細分的賽道、更複雜的用戶需求,已經在播客的生態中逐步累積和構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