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丨我喜歡沒有意義的事物

2020-12-12 一脈相承

木心

1927年2月14日 --- 2011年12月21日

詩人、文學家、畫家

借我一個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與顧後,

借我執拗如少年。

借我後天長成的先天,

借我變如不曾改變。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預知的臉。

借我悲愴的磊落,

借我溫軟的魯莽和玩笑的莊嚴。

借我最初與最終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見。

借我一場秋啊,可你說這已是冬天。

——木心《借我》

十二月

十八夜晴

歸途步行

望及整片天空

無數脈脈的星恍若

迢遙童年所識乃一度

今夕始見二度

想起愛情

亦歲闌燈影並步

於明衢於暗巷於市河長橋

——木心《十八夜晴》節選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木心《從前慢》

十五年前

陰涼的晨

恍恍惚惚

清晰的訣別

每夜,夢中的你

夢中是你

與枕俱醒

覺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夢中

哪有你,你這樣好

哪有你這樣你

——木心《哪有你這樣你》

神,人

皆受命運支配

古希臘知之

予亦知之

半個世紀以來

我急,命運不急

這是命運的脾氣

而今,眼看命運急了

我,不急

這是我的脾氣

——木心《論命運》

我喜歡

沒有意義的事物

我的情人

就這樣

不許有什麼名稱

來妨礙我倆的愛

明淨仳離

就這樣

記憶中的情人

仍然沒有意義

和那些不具意義的

驕豔的事物在一起

——木心《金色仳離》

從早晨到此刻我吃過一隻蛋一杯奶

你的雞的蛋

你的牛的奶

多麼快樂呀

就要下午七點鐘了

上帝之德無處不是歷歷可指

從銀行裡取出一些錢

夠買香腸和威士忌

下午八點鐘了

我在路上走

狼狗到哪裡去了呢

松鼠到哪裡去了呢

鴿子到哪裡去了呢

凡·高在博物館裡

我在路上走

——木心《上帝》

你在愛了

我怎會不知

這點點愛

只能逗引我

不足飽飫我

先得將爾乳之

將爾酪,將尓酥

生酥而熟酥

熟酥而至醍醐

我才甘心由你灌頂

如果你止於酪

即使你至酥而止於酥

請回去吧

這裡肅靜無事

——木心《醍醐》

說老未老,說俊不俊

嘉年華如數告罄

巴黎現在也

窮得喜歡擺闊了

公社一百春秋祭

面對死者,生者只可素淨

旅遊氣,什麼都旅遊氣

艾菲爾的外孫買了尊小鐵塔

噫,這個巴黎

再憊賴,離十九世紀近

別處更遠更薄倖

從前的人,多認真

認真勾引,認真失身

峰迴路轉地頹廢

塞納河那邊,那扇窗

居斯達夫·福樓拜家的燈

即使亮到現在

這筆電費我也付得起

——木心《還值一個彌撒嗎》節選

相關焦點

  • 寫下《從前慢》的木心,離開八年了丨文化客廳NO.14
    那篇紀念文章就是《飄零的隱士》,最初發表時題為《一生長對水精盤》,其中說,「她是亂世的佳人,世不亂了,人也不佳了……她對藝術上的『正』和『巨』的一面,本能地嫌棄,而以『偏』和『細』的一面作為她精神的源泉……正偏巨細倚伏混沌,人事物毋分雅俗,分了,兩邊都難有落腳處。」講直白一點,就是主流和非主流。張愛玲不願意寫主流的東西,要寫自己喜歡寫想寫的東西。
  • 我喜歡沒有意義的事物 木心《金色仳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和所選擇的人生,我喜歡所有能終其一生實現自我完成的那一種人。 他所有的詩句裡,我最愛的是《金色仳離》,仿佛這一句「我喜歡沒有意義的事物」就能成為所有一切無常的註腳。我們活在生活裡,看著生活,卻與生活隔著天涯海角。
  • 喜歡木心的《從前慢》,喜歡木心
    讀過木心的《從前慢》,就喜歡上他了。以前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木心是誰,就因為這首小詩,就慢慢地關注他了。——原來還有這麼一個自己不知道的人物,原來還有人能寫出帶著「五四」新文化韻味的作品。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生於浙江嘉興市桐鄉烏鎮東柵。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定居紐約。2011年12月21日3時逝世於故鄉烏鎮,享年84歲。這是他的簡介。
  • 文學回憶錄丨揭秘木心:東方幾乎沒有哲學家、科學家的真正原因
    文丨曹鏡明幾乎沒有哲學家、沒有正式的大自然科學家。諸子百家是熱心於王、霸的倫理學家、權術家,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哲學嗎?首先筆者雖然不完全認同木心的看法,但就這一現象的總結除去部分偏頗成分,還是頗為正確的;什麼是哲學?
  • 絕配:木心的詩,林風眠的畫
    詩: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6本小說、散文和詩集。畫:林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學院(現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
  • 木心之於今天的意義 讀《讀木心》有感
    現在好了,終於有這本《讀木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來告訴人讀它的感動。書中「文學魯濱遜」云云,是就其創作之出離人慣常的認知而言。這一點,最為論者推崇。但個人的感覺,木心需要的是理解,不是崇拜。相比於漠然這樣的有意錯過,崇拜在無意間錯過的東西,可能更多。  木心與文字結緣,與別人不同。
  • 木心經典語錄大全60句
    ——木心4、 我明知生命是什麼,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聽憑風裡飄來花香泛濫的街,習慣於眺望命題模糊的塔,在一頂小傘下大聲諷評雨中的戰場——任何事物,當它是去第一重意義時,便有第二層意義顯出來,時常覺得是第二重意義更容易由我靠近,與我適合,猶如墓碑上倚著一輛童車,熱麵包壓著三頁遺囑,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義中而儼然迷路了,我別無逸樂,每當稍有逸樂
  • 罵木心或者誇木心之前需要做些什麼
    有人在罵木心,在貌似客觀地給木心熱減溫度。罵木心的人有兩種,一種人很小聰明,就是蹭熱度。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他知道自己不行,很沒出息,沒水平,就是來蹭個熱度露個臉,生存之道嘛,可以理解,不予理會就好了。還有一種是有點成就的人。
  • 如何定義木心——從「受難者」、「倖存者」到「自我救贖者」
    木心在口授的《文學回憶錄》中表達出了對中西方文學經典和思想種種獨到的洞察。李劼認為,真正讀懂《道德經》的人沒有幾個,木心卻算一個,不過並不是學術的解讀,而是憑藉他「天賦的直覺能力。」 木心的直覺體現於一句句斷語:「事物的細節是規律性的,事物的整體是命運性的。」
  • 紀念木心重啟寫作三十五周年 陳丹青出新書回憶往事
    木心最為獨特的這一點就是他呈現出來我你關係,世界在他筆下不再是陌生的異鄉和沒有意義的塵埃,不再是知識、數據功用,而是靈性、愛、美的靈魂所要運行和對話和安防的地方。 作家小寶認為以脈絡而言,在讀書之多之深及鍊字之考究上近無可匹敵的木心,當屬新文化運動最好的縮影或代表人物。
  • 木心:「沒有自我的人自我感覺都特別良好」
    木心是個高級段子手。他的很多獨句詩,就是典型的「標題黨」。而且,他的詩,很有特點。獨句成詩,一針見血。毒句成詩,一針濺血。木心,典型的「毒舌」。例如這句——「沒有自我的人自我感覺都特別良好。」這話,把我噎著了。它像一把匕首,直刺人的靈魂深處。不服不行!只用一句,木心就把現象和本質,精闢地揭示出來了。
  • 磊明朗誦《借我》外一首 || 作者:木心
    >說老未老,說俊不俊嘉年華如數告罄巴黎現在也窮得喜歡擺闊了公社一百春秋祭面對死者,生者只可素淨旅遊氣,什麼都旅遊氣艾菲爾的外孫買了尊小鐵塔噫,這個巴黎再憊賴,離十九世紀近別處更遠更薄倖從前的人,多認真認真勾引,認真失身
  • 陳丹青談《文學回憶錄》:木心是我真正的精神導師
    陳丹青甚至將自己這些年寫書的目的都歸結於木心:「我寫書,我出書,就是妄想建立一點點可疑的知名度,藉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來讀木心先生的書。」陳丹青認為40萬字的《文學回憶錄》,是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   「屈原寫詩,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個大藝術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過自己。有人熬不住,說出來,如但丁、普希金。有種人不說,如陶淵明,熬住不說。」
  • 《從前慢》後第三年 劉胡軼與木心先生的再度相遇
    木心先生與劉胡軼本是兩顆沒有交叉軌跡的星,卻在音樂中不期而遇,最初結緣的開端就是一首《從前慢》。「我認為文字的力量一定是先行的,沒有《從前慢》這首詩,我也不會寫出這首歌的旋律。大家喜歡這首歌的最大原因,我個人覺得主要是因為,這首詩裡包含了大部分當代人對慢節奏生活想得而不可得的嚮往。」
  • 沈雙:在紐約讀木心
    說來也很簡單,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像上海的租界一樣具有如此完整的現代特性……思考這個地方就是對整個世界進行思考」。我突然明白關鍵不在於上海還是東京,原來,描寫的對象是整個世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就像是對於現代的理解一樣,人各有異,但是把當時的上海看成是一個國際競技場卻是很多人不約而同闡發的一種心情。最近讀了木心的《上海賦》,我以為實際上是用不同的口氣講了同一個意思。
  • 讀與思|不得不說的木心
    喜歡安安靜靜教書,盡心盡力育人。夢想在這座開滿藝術之花的美麗校園,穿著自己喜歡的花裙子,陪著學生,站好講臺,傾半生年華,守一園花開。不得不說的木心 2020年的春節,恐慌與無奈,看見與相信,溫暖與善良。我們渴求真相,安定自我。我們抱團取暖,爭取走向更遠的遠方。親愛的朋友,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你是否已經拾起了久違的書本,開啟假期閱讀之旅?
  • 適合摘抄的木心經典文案
    但願我是黑暗,我就可撲在光的懷裡。--木心 2.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木心《傑克遜的高地》 3.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木心《雲雀叫了一整天》 4.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木心《雲雀叫了一整天》
  • 那個差點被世人遺忘的木心,經典的詩句絕不只有「從前慢」
    他就是木心。著名畫家陳丹青解釋木心的名字起源於「木鐸之心」,是佛語說法;在木心先生講述《文學回憶錄》也稱起源於佛教的「木鐸之心」。文化大家木心先生是一位才華卓絕的大文化家,他不僅通曉中國傳統詩文,國外文學,也鑽研並精通繪畫。
  • 木心經典語錄,句句唯美有深度,值得一讀!
    1.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雲雀叫了一整天》2.看清世界荒謬,是一個智者的基本水準。看清了,不是感到噁心,而是會心一笑。——木心3.做生活的導演,不成。次之,做演員。再次之,做觀眾。——《從前慢》7.一個愛我的人,如果愛得講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我就知道他愛我。——木心《文學回憶錄》8.悲傷有很多種,能加以抑制的悲傷,未必稱得上悲傷。——木心《即興判斷》9.凡事到了回憶的時候,真實得像假的一樣。
  • 借我一場秋啊——木心
    借我一場秋啊——木心詩 作者簡介: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中國當代作家、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