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圈子.名聲 // 無為

2021-02-07 陝西鐵馬論壇

「陝西鐵馬論壇」點擊上方免費關注

活著.圈子.名聲 

文/無為

     人活著為什麼,以前我的答案是: 活著就是為活著。吃穿(包括其它需要)是為了活著,活著又為了吃穿,就這麼打來回。一個人活著叫個人,大家都活著叫社會。活著都為了活好,一個人活好就產生了各種活法,大家都活好就有了什麼主義。反正都為了活好。錢是活的必要條件,獲得錢就能活好,就是利益,所以有說,人為錢活著。其實細想想,錢是為人用的,錢能使人活的好,人才為錢去工作。倒來倒去,還是轉起了圈子。

     我今要說,錢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名聲。名聲當然包括在活著的需要之內,但也有它獨立的地位。錢滿足之後,人就追求名聲。大人物如此,小人物也如此。

      名聲是有大小的,取決於生活圈。每個人都生活在與自己關係的圈了內,他想在這個圈子裡弄出最大響動,以獲得聲名,就心滿意足、就心安理得了。能力大了,他就去擴大圈子,就名聲也就更大了。

      每個人的具體時刻,都在一定圈子內,他想獲得的就是圈內人的認可。圈外的人是不關心你的,你也不會關心他們的。

     比如咱發的文章,讓群裡人看,也是為個名聲。讚賞了高興,不讚賞也罷,反正毀譽都在這裡。群外的事咱未參予也不想怎樣。這裡,別說我為娛樂不是為名,名其實就在娛樂內。好聲名才使人娛樂,你發文不是為個讚揚聲麼?這裡並沒有錢。

     為了說明生活圈,再比如下:早年上市幹活。農忙時,鄉黨回家了,自己就心慌停不住了,江蘇人再多也不吸引你。平常也一樣,你掙多少錢總和鄉黨比個多少,就不和南方人比。人麼就是活個生活圈,大是大圈小是小圈。宇宙何不也是一個個圈,你地球人這個圈再鬧火,月亮是聽也不聽的。所以,名也是一個範圍,該爭,別欲望太大,名也是一個意識,該爭,別看得太重。但人還是為名的,它可能是人生最大的樂。不管名是枷鎖還是幸福人都追求的,希望活個名聲。


     人不可能佔大佔全,圈內有名聲就是榮譽,圈越大名聲越大。這起碼是精神上的一種滿足。從另一點上說幸福不一定跟名聲同步,但名聲絕對是幸福的一個要素。

     細想想,我們這些老頭,在群裡幹什麼呢,寫文章獲評贊,不是圖個名名麼。當然,一輩子定型了,但總還是爭這個虛榮。世上沒有榮譽名聲的誘惑,人可能就沒有個活頭。有名才有了樂趣。

     不否認,有時候名是能換來實的。但損名的事人也是不願意做的。名是重要的,無怪乎那些賺了錢的大款還想弄個官噹噹。不是嗎?

從左到右依次為:無為  宣炳建  王建忠  劉俊峰  南山松

相關焦點

  • 莊子活著不為名利,他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在道家思想體糸中,「無為」、」順其自然」、「因物性」是其核心思想。但莊子的「無為」學說與老子的「無為」學說有很大的不同,老子強調「積極無為」,主張為而不恃,要求以退為進、以曲求全、以柔克剛。莊子則傾向「消極無為」,荀子曾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點出了莊子學說的缺憾。
  • 漫步無為 ▏丁祖勝:籍貫是無為
    在大麻花的發源地,同學看見籍貫是無為,便好奇地問,怎麼來的,與你不符呀。這應該是最樸實的恭維和鼓勵了,所以直到現在,當年說這話的兄弟,我一直視為厚道和坦率。 派遣潮州的意向表,有出生地和籍貫一欄,廣東銀(人)見「無為」之表述,疑惑地看看我。當年的廣東是祖國職教最前沿,力拼德國工藝的,面對引進「無為」畢業生的實務,難怪奇怪。
  • 老子的無為: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之所以關注「自然」,並不是為了研究客觀自然界,揭示其物理之謎,而是因為「自然」與他整個思想的核心範疇「無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老子那裡,「自然」正構成了「無為」的內在要素和實質內涵。「無為」是老子思想的中心概念,其學說的最終目的就在於建構「無為」思想的體系。天地無為,萬物自然生長;聖人無為,百姓自然運作。在老子這裡,「自然」與「無為」是互為表裡、二而為一的。
  • 《列子》:既然人固有一死,為什麼我們還要拼命地活著?
    「廢而任之」其實就是老子的「無為」以及莊子的「安時而處順」,而楊朱便是戰國時期與墨子齊名的道家人物。是為了財富、為了名聲抑或是為了美色?需知錢財不可強取,名譽不可強獲,美色也不能強奪,故而要用嚴刑厚賞、道德輿論來規範人的行為,遏制其不良欲望。人們活著世上,或者競爭一時的虛譽,或者追求死後的餘榮,慎耳目之觀聽,惜身意之是非,折騰之下,「徒失當年之至樂,不能自肆於一時」,無法在活著的時候享受生活。所以才會感覺到時間不夠用,進而渴望長生不死,以便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無為,則萬物各得其所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為學,知識欲望就不斷地增加,虛偽詭詐、憂愁煩惱也就隨之而不斷地增加;為道,知識欲望就不斷地減少,虛偽詭詐、憂愁煩惱也就隨之而不斷地減少。減少而又減少,把知識欲望減損盡了,沒有了「為」的意念,最後便到達無為的境地。無為的結果,萬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所以可以說是無所不為。
  • 老子:無為治國
    無為論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總綱,內容十分豐富,其一是主張順應自然。「輔萬物之自然」即順應萬事萬物本來的情形;「莫敢為」則是要求人們消除個人慾望,不對這種狀況進行過多的幹涉。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裡所說的「自然」指是就是萬物原來的狀態,「道法自然」即聽其自然、順應自然。也可以說:「無為」指的是無目的、無意識、無作為、無欲望,這樣才能順其自然。正因為道是無為的,所以萬物才得以自然地生長,也就是相信自然規律能推動自然界的正常發展。
  • 別拿道家的無為當藉口,無為真正含義是這樣!
    「無為」是道家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
  • 老子智慧:什麼是無為?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確告訴我們「無為」的反面是「無不為」,「無為」即「不為」,別無他意,更無特別的深意。相比之下,學界關於「無為」的種種解讀,多是借老子之「無為」表達自己的「無為」,已離開老子「無為」的本意。與何謂「無為」緊密相關的是誰之「無為」,也即「無為」者、「無為」的主體。「無為」者、「無為」的主體不同,「無為」也即「不為」的具體涵義是不同的。
  • 平常心待人,冷靜心處事,寧靜以致遠,無為無不為
    大家都想做的事什麼呢,謀私利啊,掙錢啊,掙名聲啊。我覺得這樣解釋比較貼切。天道和人道的和諧統一!天道以自然為法,自然以微小無為不可抗力,所以,天道最大的特點就是微小不可逆的變化。人要實現與天道和諧統一,肯定要遵循天道的特點。
  • 「無為」是老子哲學觀的總原則,「魂魄不死」為無為理論做鋪墊
    「無為」是老子哲學觀的總原則,我們找到了它的出處。「道經」第六章依然在講氣功理論,所以各家譯文內容相去甚遠。我們今天共同探討「道德經」第六章裡面所講的氣功理論,其主題乃「穀神不死」。一、原文、譯文最關鍵的是有人像,活著的人像、死去的人像,認識的人像、不認識的人像、還有白鬍子老者、還有觀音菩薩像等等。此事如果你只有天眼功能的話,只見圖像而聽不到聲音;如果你只有天耳功能而沒有天眼功能,那麼只能聽到聲音而看不到圖像;如果天眼功能和天耳功能都已具備的話,就可以看見圖像並可以對話交流思想。試想,閉著眼睛看到活人圖像,你不會覺得太奇怪。
  • 什麼是「無為法」?
    無為法,是無法用頭腦去思索答案的,但可以透過體驗而領悟。作為一個指向究竟之處的詞彙,我們可以用更多同類詞彙來表達它。我們可以換一些詞彙,比如心無掛礙,比如活在當下,比如臣服,比如順流,等等。無論哪個詞彙順應了我們的體驗都可以領悟。而根本的領悟,就是道的作用。
  • 《莊子》:不以主觀意識擾亂客觀規則,以無為輔助萬物自然
    《道德經》之中有一句話叫: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意思就是: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味之心去品味。無為而治是老子一再闡述的思想核心,所謂無為並非是指無所作為,而是指在對待任何事情時,都不摻雜自己的主觀意識在內,也就是所說的不妄為,順其自然所為,才能讓人生有所大為。
  • 你好哇,無為市!
    安徽財經網訊:12月26日上午,無為撤縣設市大會召開。蕪湖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潘朝暉出席會議並講話,蕪湖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懋燮、市政協主席張峰,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丁祖榮等領導出席。省民政廳副廳長汪韌出席並宣讀《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撤銷無為縣設立縣級無為市的通知》。「春水方生,這裡水急浪高,汪洋恣意;秋冬水退,這裡蘆花飄絮,沼澤縱橫,魚肥蟹鮮。」崇文守正,無為有為。一地之美,在於她的土地和歷史,承託著這種美好。無為有哪些好玩、好看、好吃的呢,趕緊來看看!
  • 2018無為「紅色文化」旅遊年開幕 遊客聽經典老歌賞美麗花海
    2018無為「紅色文化」旅遊年開幕尋訪紅色芳華,感受大美無為。3月24日,「歡樂蕪湖」春季鄉村旅遊暨「大美無為·芳華紅廟」2018無為文化旅遊年開幕式在無為縣紅廟鎮舉行,拉開了無為縣文化旅遊年帷幕,44項旅遊活動盡展大美無為。開幕式以經典歌曲和鮮花為主題烹製出一場紅色旅遊盛宴,遊客可以聽經典歌賞花海,感受紅廟鎮紅色山水澗的獨特風韻。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說大很大的話題,說小也小的話題,為什麼活著,每個人又每個人的答案。那麼我為什麼活著?但這些都只是人活著的一個符號,一個信念,活著是活著的一種賜予。就像禮物一樣,只有你活著,才會慢慢得到。電影《肖申克救贖》安迪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生而為人,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但活著,就是生命本身的意義。正如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
  • 孔子怎樣描述老子的「無為」
    其出生於戰國初期,思想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不向外炫耀才華,而蘊藏於心。列子的著作《衝虛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之一。其中提到孔子曾用三句話描述老子的「無為」,就是:「不為而成,不言語而有信,不管理而自運行」。
  • 無為,道家的最高境界
    道家的無為決不是提倡什麼也不做和不為,這裡的「無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層次內涵是絕不能逆道而為,指的是不要人為的去亂為、胡為,去幹預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經過很好入靜修煉的常人乃至聖人之智去人為幹預宇宙大道的運行。
  • 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我以為無為是真正的快樂,但世俗之人卻又為此而感到十分痛苦和煩惱。因此說:「快樂的極致就是沒有快樂,榮譽的極致就是沒有榮譽。」在道家的眼中,「無」是一種最高的境界,所無樂是樂的最高境界,無譽是譽的最高境界。
  • 七年後,我離開了「大理圈子」
    上述文字明顯採用了修辭手法,但很形象地描述了大理圈子的運行狀態。有些圈子看得見摸得著,比較實在,屬於民間組織,如貓貓果家長圈,海盜會員圈,詩歌圈,山水間業主圈等等。這些圈子的劃分類別清晰,不涉及意識形態領域,比較容易區分辨別和平共處。但有許多圈子的劃分則變幻莫測不可描述。
  • 無為的春天,伸手可及!
    春天,無為是花的色塊堆砌出來的;無為,是用芳華編織出來的,無論是去紅廟還是嚴橋,無論是去石澗還是崑山…… 來源:江南夢工場 無為廣電融媒體中心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 圖 文 | 潘浩 編 輯 | 潘浩 審 核 | 王榮 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