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的前半生:幼年生病被西醫治好,進入教會學校信仰基督教

2020-12-23 文史控

文/徐永超

說起山西,就不能不提到晉商。說起晉商,就不能不提"晉商最後的代表",民國財神爺孔祥熙。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號子淵,山西太谷人。那裡商賈雲集,百姓生活優越富足。有順口溜形容當地是"金太谷,銀祁縣,吃不完米麵的榆次縣"。

父親孔繁慈,是當地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教書育人上。孔祥熙出生時,儘管家境已大不如前,但母親還是給了他最好的啟蒙教育。孔祥熙六歲那年,母親龐氏不幸故去,父親只好將他帶進私塾,和自己的學生們一起聽課。

幼年的孔祥熙,經歷了許多人難以想像的艱辛。當時的北方,人們做飯、燒水、取暖都要用煤,不少窮人家的孩子經常會拾些未燃盡的來貼補家用。家裡除了辦私塾收取的並不多的學費,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所以孔祥熙也加入到撿煤渣的行列中。

9歲那年,孔祥熙得了流行性腮腺炎,父親請來縣城最好的中醫,幾經醫治,還是不見起色。萬般無奈之下,父親將孔祥熙送到教會開設的醫院醫治。那時,當地百姓非常牴觸洋人,這一舉動,無疑是非常大膽的。

沒想到中醫郎中治不好的病卻被西醫大夫治好了,孔繁慈對此當然是千恩萬謝。孔祥熙更是因禍得福,接觸到了西方文化。他對西方的嚮往,正是從此開始的。

這之後,孔祥熙進入教會學校讀書,接受了洗禮,成為了一名基督徒。義和團運動期間,山西全省有191名傳教士被殺,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山西教案"。八國聯軍打算以此為由進攻山西,孔祥熙得知後,馬上聯繫上幾名有影響力的傳教士,通過他們遊說八國聯軍總部,放棄對山西的侵略。最終,一場兵災被消弭了。

事後,李鴻章得知,當即召見孔祥熙,幾次交談下來,李鴻章決定幫助這個年輕人實現出國留學的夢想。1901年8月,孔祥熙登上了去美國的輪船,開始了他的留學生涯。

聽說孫中山準備來美國宣傳革命,孔祥熙立即來到他所在的城市,多方打聽之下,找到了他的寓所。兩人徹夜長談。孫中山稱許他的愛國熱情,向他指出,唯有剷除腐朽的帝制,中華才能振興,孔祥熙表示願意追隨中山先生革命。當孫中山問及他畢業後想做什麼時,孔祥熙回答"提倡教育,實業救國。"

告別孫中山後,孔祥熙心潮澎湃,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畢業後,他沒有食言,回到家鄉,創辦了銘賢學校。對這件事,他非常看重,為提高教學水平,他親自設計學校課程,用高薪聘請教師還大興土木,安裝當時最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提高學生體質,他親自教授體育課,還要求孩子們勤洗澡,講衛生;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他鼓勵學生們成立社團組織,交流思想,共同學習。

哪怕他當上了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他也一直擔任這所學校的校長,從未讓給別人。

"二次革命"失敗後,孔祥熙遠走日本。在此期間,與宋耀如相見,他邀請孔祥熙去宋家做客。1914年春天的一個夜晚,宋靄齡正等父親回家。不久,父親出現在家門口,宋耀如馬上介紹起和他同行的微胖男子:這位就是孔夫子第七十五代孫,山西首富孔祥熙先生。

當天的晚宴十分融洽,尤其是孔祥熙和宋靄齡更是聊得十分投機,他們的感情也速度升溫,馬上開始談婚論嫁,自然而然地,兩人結為夫婦。孔祥熙天生就有經營頭腦,聽說美國軍火商在各地收購鐵砂,馬上與陽勸的礦主交涉,商定收購價格後,美國提出要有銀行擔保,在與妻子商議後,決定自己的銀行;當時,煤油燈還是新鮮事物,孔祥熙看中了這樁生意,決定放長線釣大魚,經常免費給客戶送煤油燈。通過自己的經營,孔祥熙取得大筆財富。

做生意的孔祥熙沒有忘記曾經的革命理想。他遵照孫中山的指示,在北方軍閥中開展工作。正是在他的影響下,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後,才極力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1935年3月11日,彌留之際的孫中山用顫抖的手在《總理遺囑》上簽字。孔祥熙是其中的見證人之一。中山先生病逝後,又是他主辦治喪事宜。

孔祥熙的後半生,不再有熱血,不再有理想,不再想革命,一心投靠了蔣介石,當上了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在為蔣介石籌款,做國民政府的財神爺時,也不忘借職務之便,往自己的腰包裡塞錢。1944年11月,因為在抗戰中大發國難財,孔祥熙被迫去職,遠走美國紐約。1967年,孔祥熙在紐約去世,結束了他令人唏噓的一生。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孔祥熙出生於1880年,他是孔子的75世孫,祖籍山東曲阜,不過孔祥熙的祖上在山西做官,因此孔祥熙出生於山西。因為出生於孔子世家,所以孔祥熙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很深,他的啟蒙教育是在私塾中度過的,接受的是四書五經內式的教育。
  • 教會與基督教教育
    所以後來就是到了11年的5月份我們整個學校的理事會才成立了,理事會成立以後基本上就定下日期,我們是9月份開學,然後我們在整個學校的教學理念、辦學方向、教育的水準,還有課程標準上都做了一些設置。7月份就開始招聘老師,進行了兩個月的培訓。這些第一批招來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在不同的地方從事過基督教教育的。這一切預備好了9月份就開學了。老師這樣預備好以後就準備開學了。
  • 教會學校教育和基督教文明
    1949年後我們多年受到的教育是,美國和其他西方人士在中國辦的學校和醫院屬於造禍於中國的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產物。紀念貝滿150年校慶,這就包括承認學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85年所取得的教育成就。這是完全正確的。這說明,166中學沒有因為貝滿是美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就把它前85年和後65年的歷史分為水火不相容的兩段;沒有把學校前85年的歷史當作一部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史一筆勾銷。
  • 基督教信仰要義
    作者/魏連嶽 來源/ 基督教信仰與生命 編輯排版/隨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 「基督教信仰」是指:基督徒所共同相信的「信念」。而這個信念乃是上帝透過「聖經」對人類所啟示及教導的內容。
  • 後現代主義與基督教信仰
    首先,應該承認後現代主義較其前身對宗教信仰有著更為寬容的態度,這對於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是一個有利的因素。但是同時後現代主義又極具人文主義的色彩,因此他們並無自動回歸基督教信仰的傾向。其次,後現代主義同樣具有抵擋基督教信仰的本性,只不過這種敵意以較為隱蔽的方式表達出來。再者,各種不同的思想體系雖然均冠有後現代主義的旗號,但是其內容與形式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 【歸正之窗】中國民間信仰對基督教的影響
    雖然民間信仰從來沒有進入中國信仰形態的主流,但其歷史遠遠長於天主教、基督新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而其影響面也大大寬於這「五大宗教」。長期以來,一方面,中國宗教,尤其是道教,常常藉助於民間信仰的力量,促進自身在中國社會的傳播。
  • 四大家族之孔氏家族:孔子後裔,幼年喪母,滿懷革命豪情留學美國
    兒時的孔祥熙,在母親的愛撫下,享盡了樂趣。在孔祥照身上,龐氏傾注了一個東方女性所有的一切慈母之愛。孔祥熙4歲時,母親就教他讀書寫字。由於他聰明伶俐,記憶力極強,所教的《論語》、《三字經》能背得頭頭是道。但是他生性貪玩好動,未能練出一手好字。不幸的是,在孔樣照6歲那年,母親龐氏被病魔奪去了年輕的生命。
  • 簡析民間信仰對基督教的影響
    至今,民間信仰活動仍然在中國社會廣泛地存在,不可避免地對基督教產生影響。本文試圖從認識民間信仰入手,簡單分析民間信仰對基督教的影響,以及基督教應如何面對這種影響,以求既保存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有利於基督福音的傳揚。
  • 何為教會?——讀優西比烏《教會史》有感
    ……」  近幾年,尤其今年戶外敬拜以來,教會內外發生了不少事情,促使我重新梳理自己的教會觀,在家讀了些教會史的書籍。優西比烏寫的《教會史》之所以吸引我,除了史料詳盡,還因為對我反省自己的教會觀和教會實踐有不少啟發和幫助。作者優西比烏,大約生於260年,卒於339年,他是與羅馬君士坦丁皇帝同時代的人,曾任凱撒利亞主教。正是在那段時期,教會前後經歷了從大迫害到大解放的大轉折。
  • 耶穌的聖詠:基督教音樂,「始於教會高於教會」的人類精神救贖
    自此,音樂成為基督教傳播信仰的工具,在禮拜儀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元590年,教皇格裡高利一世銳意改革教會的儀式音樂,於公元599年下令收集東西方教會的一切聖歌(如讚美歌等),在十餘年間,將不同地區教會的歌曲進行匯總,並對其進行篩選,收存了約1600首以上的聖歌彙編成一本《對唱歌集》,並對調式及用法等加以規定用於教堂職能。
  • 昔日四大家族孔祥熙的寓所,現在神秘的譯製廠,老上海的記憶
    東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曾以以法國人西愛鹹斯的名字命名為「西愛鹹斯路」,1943年改稱為「永嘉路」。所以當你站在衡山路或高安路的時候,可以很輕易的就找到永嘉路,直接穿過去。五月的永嘉路早已經梧桐遮天,枝繁葉茂下的永嘉路因此變得深遠而悠長。
  • 大學:起源於基督教城市教會學校,形成於歐洲中世紀
    大家好,小編又來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大學夢,小編還記得高考前那些艱苦奮鬥的日子,就為了考上個好點的大學。提起那段歲月,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呀。如今,隨著國家的強大以及高校擴招政策,越來越多的學生都進入了大學的殿堂。那麼大家知不知道大學是如何誕生的呢?
  •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
    1950年7月,中國基督教界吳耀宗等40位領袖聯名發表「三自宣言」,發起了三自愛國運動,號召教會自治、自養、自傳,中國教會從此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的道路。1954年7月,中國基督教第一屆全國會議召開,正式成立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吳耀宗當選為第一任主席。
  • 美國教會中學「五問」:學生必須有宗教信仰嗎?
    眾所周知,美國的民眾信仰以及大部分的典故都是來源自《聖經》,而赴美國留學主要也是為了能夠融入美國當地的文化,所以選擇美國教會學校是與美國社會溝通的一種非常好的途徑。但是對於大多數沒有宗教信仰的國人來說,教會學校充滿了濃厚的神秘色彩。教會學校的學生必須入教嗎?課程設置是否也會不一樣? 教會學校由誰資助?
  • 基督教
    1958年各種不同信仰禮儀背景的教會實行了「聯合禮拜」。從此中國教會進入「後宗派時期」,基督教的宗派組織在我國不復存在。「文革」時期,中國基督教一度中止活動。1980 年,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恢復活動,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會議並成立了中國基督教協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三自愛國運動,開始了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的新探索。
  • 美國教會學校小科普
    這些學校的命名有什麼意義嗎?是只有信仰基督教或者天主教的學生才有資格就讀嗎?美國是一個宗教大國,約77%的美國人有著各種各樣的信仰,而其中基督教徒佔了絕大多數,大約為70%。教會,作為美國人社交生活的一大主導,滲透到了大家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教育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教會學校在性質上屬於私立學校,即由教會或者宗教團體出資建立,而非靠政府即納稅人的資金。
  • 渡邊祐子:基督教與日本的近代化
    基督教團契明治維新前,日本陷於內戰之中,幕府及其支持者與倒幕派展開了爭鬥,最終倒幕派取得了勝利,結果導致了曾經追隨幕府的武士們在明治維新後失去了能夠盡忠的對象。從一般論來說,失去盡忠對象的武士們也在摸索其他新的方式來貢獻新國家。於是他們想到了接受新的宗教信仰,通過這種「思想」維新來補充「政治」維新。
  • 開辦教會學校的代價是什麼?
    開辦教會學校的代價是什麼? 教會做孩童基督教教育事工(開辦主內學堂)好嗎?
  • 【信仰答疑】如何分辨真假基督教?
    處於當今異端紛呈的世界中,怎樣才能分辨出真假教會,成為我們主內弟兄姊妹十分關心的話題。要想詳細地回答這問題,恐怕非要寫出厚厚的一本書,但我們可以抓住一個重要的原則。我們知道,聖經是基督教信仰的根本依據,因為聖經是神旨意的完整啟示,對聖經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是我們分辨真偽教會的尺碼。有的人說:「聖經是字句,字句是死的,凡事要聽聖靈的感動。」這話頗能迷惑一些人。
  • 基督教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他信仰上帝,遺傳基因好,吃素食,無汙染, 吃環保食品,成為長壽的醫學良方。《出埃及記》23 章 25 節說:「你們要侍奉耶和華你們的上帝,他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去疾病。」《出埃及記》15 章 26 節「……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利未記》15 章 18 節「若男女交合,兩個人……要用水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