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二十年!RNAi藥物開發下一個突破口在這裡

2020-12-16 生物谷

 

RNA幹擾(RNAi)途徑調節幾乎所有人類細胞中的mRNA穩定性和翻譯。小雙鏈RNA分子可以有效地觸發特定基因的RNAi沉默,但它們的治療應用面臨著許多涉及安全性和效力方面的挑戰。然而,2018年8月標誌著該領域的新紀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種基於RNAi的藥物Onpattro(patisiran)。

近日,來自美國霍普市貝克曼研究所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的3位研究人員Ryan L. Setten、John J. Rossi、Si-ping Han在《自然》上發表綜述文章,討論了RNAi藥物設計和開發方面的關鍵進展、當前臨床管線的狀態和未來進展的前景,包括利用翻譯後RNAi沉默以外其他機制的新型RNAi途徑製劑。

文章指出,為了利用哺乳動物RNAi途徑有效和特異地抑制假定的治療靶點,RNAi藥物製劑必須克服藥效動力學相關的挑戰(靶標特異性、脫靶RNAi活性、免疫傳感器介導的細胞毒性)和藥代動力學相關的挑戰(循環系統、細胞攝取、內體逃逸)。目前,這些挑戰正在通過RNAi觸發器的結構基序、序列選擇、化學模擬以及遞送途徑和賦形劑的選擇和工程化來解決。

當前的臨床RNAi管線

patisiran的批准預示著RNAi治療的一個充滿活力的新時代,在這一時代,安全有效的RNAi有效載荷和遞送策略正在通過更成熟的臨床研究和開發以及現行良好生產規範(cGMP)管線,正在產生針對肝臟和非肝臟組織多種適應症的有前景藥物。

目前,已有多個用於肝臟和非肝臟適應症的候選藥物正處於I期、II期和III期臨床試驗中,針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其他非肝臟組織的研究性新藥(IND)即將進入臨床。除此之外,用於RNAi有效載荷和遞送輔料的新技術很可能在未來5年內在更多的組織和適應症中得到發展。總而言之,這些進展表明,RNAi治療在未來十年將有許多途徑來進行富有成效的創新。

RNAi藥物開發的經驗和教訓

RNAi藥物臨床前和臨床開發方面的進展和挫折使得RNAi藥物開發過程日益成熟和精明。主要的經驗教訓包括:經驗檢驗的好處,Dianophores(決定藥代動力學的分子特徵)和Pharmacophores(決定藥效學的分子特徵)的持續演化,使用正確的動物模型預測安全性和藥物活性的重要性,使輔料複雜性和毒性最小化的必要性,以簡化生產、儲存和臨床測試並降低重大不良事件的風險。

儘管RNAi觸發器的常用鹼基和主幹化學分子數量低得令人難以置信,但在RNAi觸發器的每條鏈中存在20個以上的可修飾核苷酸會導致天文數字的可能修飾模式。通過經驗篩選,Alnylam公司ESC技術的世代發展及其在臨床效價和安全性上的相應提高,已顯示出了進化開發的力量和潛力。隨著更多的RNAi-兼容的鹼基和主幹化學分子的出現,Dianophores的開發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在進行經驗測試時,使用正確的體外和體內模型準確預測毒性和效力非常重要。不同的模型生物對寡核苷酸和賦形劑的反應不同。其他重要的考慮因素是輔料的複雜性、均一性、穩定性和毒性,如納米顆粒、聚合物、肽和蛋白質。脂質和聚合物納米粒子已被廣泛用於改善藥物動力學特性,但它們的製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其產物在顆粒組成、顆粒性質和藥物荷載上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異質性,使得在臨床開發過程中難以建立治療窗口。

此外,在儲存或給藥後,顆粒可能變得不穩定,並釋放分解產物,從而導致難以追蹤的毒性。類似地,儘管內質膜溶解賦形劑(如蜂毒素)可顯著改善RNAi藥劑的內體逃逸,但它們也可能非常有毒的。

RNAi藥物需應對的持續挑戰

儘管臨床RNAi藥物開發取得了進展,但在藥物動力學、藥效學和限制毒性策略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在諸如聚合物納米顆粒(LNP)、適體(aptamer)、分子配體和寡核苷酸鹼基和骨架修飾等成熟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持續的進展。

此外,還有一些新的方法有望克服在系統性和局部RNAi給藥、RNAi有效荷載的特異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現有挑戰,包括:利用逆轉運策略改善內體逃逸、將抗體與siRNA偶聯改善藥代動力學並實現組織特異性靶向、通過疏水修飾提高siRNA效力、利用可生物降解的離子化脂質降低脂質納米顆粒毒性、利用外泌體進行全身siRNA遞送、利用層-層靜電組件和可注射生物降解水凝膠增強局部遞送、通過交聯修飾核酸提高核酸納米結構的熱力學穩定性、通過開發拮抗劑快速逆轉RNAi活性、採用動態核酸納米技術實現條件性RNAi活性、採用幹細胞和三維培養製備類器官來替代臨床前模型。

siRNA之外

對miRNA誘導的RNAi機制的深入研究產生了合成的miRNA療法和構建物,統稱為抗mirs和阻斷mirs,它們分別抑制特定miRNA的活性或阻止特定miRNA目標的沉默。此外,還發現了短dsRNA的其他功能。

例如,由小dsRNA產生的指導RNA可以在轉錄水平上以一種Ago依賴的方式誘導基因沉默或基因激活。基於這些發現的以下技術的成熟預計將大大增加未來RNAi療法可治療的疾病適應症的數量,包括:miRNA模擬物、miRNA抑制劑(抗-mirs)、miRNA競爭(阻斷-mirs)激動劑、小dsRNA介導的轉錄基因沉默、小dsRNA介導的轉錄基因激活。

結束語

Onpattro的獲批,使RNAi療法系統性遞送至肝臟成為臨床現實。儘管基於GalNAc-共軛的、代謝穩定siRNA後續藥物仍在臨床開發中,但這些藥物在不同肝臟適應症中的持續效力和安全性相當樂觀,開發用於眼、腎和中樞神經系統適應症的其他RNAi療法進展也是如此。目前許多臨床候選藥物靶向罕見病,但如果批准,Alnylam公司的PCSK9抑制劑inclisiran和Quark公司治療腎損害的QP-1002以及治療溼性AMD的PF-655可能影響更大的患者群。

目前RNAi療法已取得了成功,很明顯,如果系統性地遞送到非肝、非腎組織在臨床應用上變得可行,那麼RNAi療法的影響可能會極大地擴展。

關鍵性的挑戰包括同時避免腎臟和網狀內皮組織的清除,在無高表達荷載內化受體的細胞類型中增強攝入,以及改善內體逃逸。其中一些問題可能適用於與複雜生物學途徑更為協同工作的方法,例如那些負責細胞內貨物分揀和內吞後運輸的途徑。這需要化學家和生物學家之間比過去更為密切的合作來開發利用生物學途徑微妙方面的解決方案。

另外,還可能需要使用化學複雜類型的多功能賦形劑,這種賦形劑迄今為止一直困擾著攜帶RNAi的納米顆粒的臨床開發。或者,進一步開發代謝穩定的RNAi觸發器和共軛配體以有效地輸送到越來越多的肝外組織,而無需更複雜的製劑。這些都是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但RNAi治療領域20年來的發展歷史證明了堅持不懈的力量。隨著賦形劑和有效載荷方面的許多創新技術的發展,毫無疑問未來將有更多的突破。(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B肝藥物開發好靶點和基於RNAi沉默不同基因型
    放眼全球慢性B肝新藥研發靶點,基於RNAi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靶點,但是,B肝病毒基因型和亞型之間的序列變異會影響RNAi沉默效果。所以,小番健康介紹一下全球應用RNAi開發新藥時,是如何應對HBV基因型變異性的。
  • 設計思維的開發——腦力激蕩法 indienova
    本文是中國傳媒大學遊戲設計專業本科選修課程—開發設計的創意腦—的課堂小記,課程實際上作為部院級限選課,對藝術學部,包括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和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三個學院
  • 九紫離火運:人生下個二十年如何布局?
    九紫離火運:人生下個二十年如何布局? 所以現在我們處在2020年, 這個時間節點,正是未雨綢繆, 布局下一個大運的好時機。
  • BCMA靶點開發:CAR-T、雙抗、抗體偶聯藥物誰將先勝?
    ASH 2020| BCMA靶點開發:CAR-T、雙抗、抗體偶聯藥物誰將率先勝出?來源:藥智網|森林2020年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於12月5-8日在線上虛擬召開。白細胞成熟抗原(BCMA)是一種極其重要的B細胞生物標誌物,廣泛存在於多發性骨髓瘤細胞表面,是多發性骨髓瘤(MM)和其他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一個非常熱門的免疫治療靶點。
  • 創新藥物開發與藥物改良捷徑 PEG修飾概述
    圖一 PEG修飾藥物Movantik及其工藝路線Movantik是化學藥物PEG衍生的代表,該藥物由阿斯利康公司開發,2014年獲得FDA批准上市,用於阿 片類藥物引起的慢性非癌症疼痛患者便秘的治療。納洛酮PEG修飾得到Movantik的工藝路線如圖一所示,該工藝路線以納洛酮和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氯(MEMCl)為起始原料,在鹼性條件下實現酚羥基的MEM基保護。然後在硼氫化鈉條件下實現羰基的不對稱還原得到中間體2;中間體2與Br代的聚乙二醇3經williamson醚化反應得到前體化合物4;最後在TFA條件下脫去MEM保護基即可得到目標產物Movantik。
  • 深圳特區四十載風華正茂,微芯生物二十年創新有為
    2001年,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現更名為「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在深圳高新區創立,公司專注於原創新分子實體藥物的研發。憑藉自主構建的國際領先的「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集成式藥物發現與早期評價平臺」核心技術體系,開發出了以西達本胺、西格列他鈉、西奧羅尼為代表的一系列原創新藥,在全球性原創新藥研發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開發一個超市APP有何優勢?
    新零售是指企業以網際網路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 藥物遞送公司Lyra Therapeutics提交上市申請,加快鼻竇炎藥物開發!
    美股 藥物遞送公司Lyra Therapeutics提交上市申請,加快鼻竇炎藥物開發!XTreo™技術平臺Lyra團隊以材料科學,藥物開發和配方方面的專業知識為基礎,開發了專有技術平臺,該平臺旨在使長效,長期局部遞送藥物準確直接針對病變組織。
  • 輕餐飲市場突破口在2020年椰子約定椰子碗這裡體現
    輕餐飲這個詞語在早幾年的時候早就聽說過了,但是一直以來好像發展都是不盡如人意的,也就是沒有感覺到非常強勢的樣子,但是現在的輕餐飲的突破口應該也就是在2020年椰子約定椰子碗這裡能體現出來了,具體是何種方式?
  • GPCR結構對藥物開發的影響!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3.003如今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70個獨特的GPCRs,其中有超過370個結構能在多種構象狀態下與不同的配體和受體相結合,在過去10年裡,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已經廣泛用于越來越多的GPCR靶點了,而且如今很多候選藥物已經進入了相應的臨床試驗,考慮到一種藥物進入市場需要的時間很長,目前還並沒有在一種結構的幫助下開發獲得許可藥物的記錄
  • 講師隨筆 | 博報堂最強腦力激蕩術(下)
    這本書的內容整理了博報堂企業內部腦力激蕩、創意發想的方法。因此,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學習到三個重點,了解慣性思維、拓展思想邊界以及創意發想的方法。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個人在讀這本書之前就已經有的整理與反思自己生命的方法。在讀完本書後加以印證,感覺有異曲同工之處。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 廣生堂:國內B肝藥物行業領軍者
    未來我國將迎來B肝市場十年黃金期,核苷類藥物作為慢性B肝治療的首選藥物將孕育重要的肝病藥物市場。新一代核苷類藥物替諾福韋專利 2017 年到期吸引眾多企業搶註,行業下一突破口即將引爆。國外丙型藥物更新換代,全球C肝市場迅速成長。我國C肝治療落後,國內C肝市場仍是一片處女地,亟待開發。
  • B肝現有開發藥物,簡介幹擾素機制,TAF被證明是TDF替代品
    一種藥物被研發而出,或許經歷了成千上萬次的早期篩選,那麼,現有哪些治療慢性B肝抗病毒藥物被全球主流認可,它們的作用機制具體針對HBV感染有哪些作用呢?B肝現有開發藥物,簡介幹擾素機制,TAF被證明是TDF替代品首先,目前批准的治療慢性B肝藥物中,主要是由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DAA)和幹擾素α(IFNα)或聚乙二醇幹擾素α(PEG-IFNα)。
  • Nat Chem:突破性技術或可加速藥物的開發過程
    文章中,研究人員設計並且檢測了一種新型的分子結合技術,該技術能夠有效縮短或簡化人類和動物藥物的發現和開發過程,相比當前方法而言,這種新技術在開發新型藥物上還更加經濟,而且對環境無害。這種新型合成方法能夠用來合成含氮的一系列化合物,大約75%的藥用化合物都會利用氮原子,而諸如此類藥物也被用來治療一系列疾病,包括癌症、細菌感染、炎性疾病、注意力缺失/過度症候群、阿爾茲海默式症以及糖尿病等。藥物就是具有不同原子排列組合的化合物,相比傳統古老方法而言,這種新型的藥物合成方法能夠採取較少步驟的化學合成過程,其能夠潛在開發出第二代新型藥物以及開發新型的藥物療法。
  • 如何快速開發新冠以及未來一切疫情的抗體藥物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科學、醫學界一直在與病毒賽跑,希望儘快研發出疫苗或者特效藥,針對新冠的抗體藥物就是治療思路之一。迄今為止,各大學術期刊和預印本已經發表了來自中外數個研究團隊近千篇有關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文章。那麼,抗體藥物研發的難點究竟在哪裡?到底有什麼辦法能夠快速複製康復者血漿中的抗體?今天的文章提出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 大咖靈魂對話 | 貓科增長的下一個突破口在哪裡?
    其實「貓科」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學科分類,是一個系統的綜合學科。其次從醫院軟體上來看,要想成為一個好的「貓科」醫院,首先應該組建一個充滿熱情,對貓喜愛的團隊,從醫生到前臺、助理大家都知道貓的特點,喜歡貓,並且大家也都認同和理解貓主人的心理和行為,這樣貓主人才能在這樣一個團隊中得到共鳴。
  • 小分子藥物開發新冠適應症梳理
    世界各國都在針對COVID-19開發各種藥品和疫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國因疫情控制得力,進入臨床階段的創新藥並不多,美國則受疫情大爆發的影響,各大藥企在美國開發新冠藥的熱情高漲,至今已有77款小分子藥物進入臨床階段,約佔全球進入臨床階段小分子藥物的64%。以下為詳細內容。
  • B肝全球藥物開發現狀,受耐藥限制,介紹主流最終藥物設計目標
    未來慢性B肝治療藥物研發,可能會朝向精確醫學邁進。從廣義上,精確醫學也被全球主流醫藥學家認為是最理想的方向。這個方向,目前也被細分為個性化藥物和精準療法,接下來,小番健康帶讀者了解一下這些知識。B肝全球藥物開發現狀,受耐藥限制,介紹主流最終藥物設計目標個性化藥物,一般指需要充分地了解患者的遺傳、免疫或代謝特性,目的是把個體患者和最適合治療這部分患者的原料藥相匹配,也就是「一把尺不適合所有人」。精準療法,主要指控制原料藥向目標輸送或選擇具有極端靶向特異性的原料藥。
  • 「城牆」正在這裡搭建!鄧州電影《突破口》戰役將在這裡「打響」!歷史的記憶全在這裡
    【請看】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的得語文不再是一句口號「城牆」正在這裡搭建!鄧州電影《突破口》戰役將在這裡「打響」!鄧州電影《突破口》的前世今生……12月18日,反映鄧縣解放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突破口》,在鄧州市桑莊鎮湖堰村舉行盛大開機儀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中和納米抗體藥物進入開發
    相比於疫苗,中和抗體在已感染病人的應急治療中具有明確、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這一點在伊波拉病毒疫情的藥物開發中已得到充分證實。現有在研的中和抗體絕大部分為靜脈注射,如果能採用吸入式方式給藥,藥物可直達肺部,起效快,且易用性強,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將發揮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