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結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後遺留棕色色素沉著並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在出疹前、後5天均有傳染性,如並發肺炎等併發症,則傳染性可延至出疹後10天。通過患者的呼吸、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由飛沫傳播。病後可產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獲終身免疫。
臨床表現:根據臨床表現可分典型麻疹和其他類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潛伏期:大多為6~18天,平均為10天左右,接受過被動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潛伏期末可有低熱、精神萎靡和煩躁不安等全身不適。
2)前驅期:也稱出疹前期,一般持續3~4天。①發熱:熱型不定,漸升或驟升。②「上感」症狀:在發熱同時出現咳嗽、流涕、噴嚏、咽部充血、結合膜充血、眼瞼水腫、畏光、流淚。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為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現。開始時見於下磨牙相對的頰黏膜上。為直徑約0.5~1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常在1~2天內迅速增多,可累及整個頰黏膜並蔓延至唇部黏膜,於出疹後1~2天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適、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嘔吐、腹瀉,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
3)出疹期:多在發熱3~4天後出現皮疹,此時全身中毒症狀加重,體溫驟然升高,可達40~40.5℃,咳嗽加劇,出現煩躁或嗜睡,重者有譫妄、抽搐(疹出熱盛),持續3~4天。皮疹先見於耳後、髮際,漸及額部、面部、頸部,然後自上而下延至軀幹和四肢,最後達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齊。皮疹初為紅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發時皮疹稀疏,疹間皮膚正常,其後部分融合成片,顏色加深呈暗紅色。不伴癢感。頸淋巴結和脾臟輕度大,肺部可聞及幹、溼噦音,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或輕重不等瀰漫性肺部浸潤。
4)恢復期:若無併發症,出疹3~4天後發熱開始減退,食慾、精神等全身症狀逐漸好轉,皮疹按出疹先後順序開始消退,疹退後皮膚留有棕色色素沉著並伴糠麩樣脫屑。此為後期診斷的重要依據。一般7~10天後痊癒。
(2)非典型麻疹
1)輕型麻疹:多見於有部分免疫力者,如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個月以下有母親被動抗體保護者。此型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輕,麻疹黏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後無色素沉著或脫屑,無併發症。病程約1周。
2)重型麻疹:多見於患者身體虛弱、原有嚴重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此型中毒症狀嚴重,發熱高達40℃以上,驚厥、昏迷。皮疹呈紫藍色且有消化道出血、鼻出血、血尿、血小板減少。常伴有休克、心功能不全。皮疹密集或融合成片,有時疹出不透或突然隱退。此型死亡率高。
3)異型麻疹:多見於接種過滅活麻疹疫苗後而再次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表現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黏膜斑,皮疹順序先為四肢遠端,而後向軀幹、面部發展。皮疹為多形性,有斑丘疹、蕁麻疹、水皰和紫癜等。常並發手足水腫、肺炎、肝炎、胸腔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