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盒:方寸之上滿載中國趣味嶺南工藝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廣州 外銷傳奇

名片這種小東西,隨著手機和網絡技術的進步,漸漸地有點兒要成為歷史文物的意思。你在旅遊時淘的那些各式各樣的漂亮名片夾,是不是也都不知丟到哪個角落裡去了呢?別急,不妨挑些漂亮的先收好,沒準哪一天,它們就和那些一兩百年前的「老前輩們」一樣,進了博物館或者其他收藏機構。

真的,在廣州各家博物館的展品櫃和儲藏室中,能看到不少漂亮的名片夾,有銀的,有檀香木的,有象牙的。作為一種社交工具,人們在小小的名片盒上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呢。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最早外銷名片盒

出自西關銀匠之手

名片是向別人介紹自己姓名、職業、身份等信息的小卡片,在東西方的歷史都很悠久。根據學者們的梳理,中國古代名片的發展史大致是這樣:先秦至西漢時期稱為「謁」,在東漢以後,謁的使用逐漸減少,「刺」的使用逐漸增多(「謁」主要是請求接見,「刺」多是通報姓名,二者質地均為竹、木);東漢,刺逐漸變為紙制;唐代,刺的名稱逐漸變更為名刺、名帖和名紙等;元以後,名刺得到進一步演變,種類繁多;明清兩朝流行的名帖主要有請帖、揭帖、說帖、副啟、拜帖等;19世紀初,隨著西人東來,西方近代印刷技術和一些生活、社交習慣傳入中國,西式名片慢慢在中國發展,中國進入中式名刺和西式名片並行時期;辛亥革命後,西式名片得到流行和普及。但目前在個別地區,一些如訂婚等莊重的場合,重視傳統的老輩人還是會依照嚴格規範手寫名帖。不過今天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已經習慣採用電子名片的形式,通過移動端和雲端,來保存和轉移社交信息。很多人出門漸漸不帶名片了。

18世紀末至19世紀,隨著社交的需要,名片在歐美社會的社交圈內廣泛使用。當時也正好是東西方交往的一個關鍵時期。從名片使用的內容到形式,雙方都有互相影響的地方,這也就促成了名片盒這種小而重要的物件的工藝發展和貿易繁榮。在當時「中國風」的薰染下,西方市場不僅對茶葉、絲綢、陶瓷等大宗商品感興趣,也對摺扇、寫真畫、名片盒等小東西著迷。它們成為彰顯紳士淑女時尚品位和審美意趣的外部象徵,成了時刻不離身的標準配飾。

據東莞鴉片戰爭博物館學者許鵬的說法,由於銀器在歐洲使用廣泛,所以銀質名片盒最早開始出現。廣東省博物館在其廣東外銷品大展中也有這樣的說法:「銀是最早被採用製作名片盒的材質,名片盒底部隱蔽處常常刻有匠名、店號、成色等印記。」

歐洲人Osmond Tiffany 在1844年的日記中, 曾提及他參觀當時靖遠街一間銀器店的情況:「店鋪的銀匠能製造任何物品……有著精緻華麗的花紋的盒子, 或是名片盒, 就是這些銀匠的得意之作。」

小小名片盒

薈萃廣州高超繁雜工藝

精美名片盒的出現,實際和18世紀到19世紀歐洲崇尚浮華裝飾的風潮關係密切。當時的紳士淑女們,但凡在公眾場所展示的所有物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加以精心的裝潢和設計。即以名片來說,與中國傳統格式嚴格、統一的名帖不同,西式名片盒在外觀上更加多樣繁複。它們設計精美,紙質考究,內容既有手寫,又有版印,有的還以圖案裝飾。自然地,名片盒需要與之相配合。於是,大量外形纖巧,材質多樣,精緻優雅,集鑄造、雕刻、鑲嵌、繪畫等藝術於一身的名片盒,出現了。它們與中國傳統習慣採用的織繡「名片夾」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等地收藏的那一時期名片盒代表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貝雕、漆作、檀香木等各種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材料製作的名片盒,而且做工極為精細。比如一件曾經在拍賣市場上拍出數萬元高價的老名片盒,採用銀花絲掐絲編制工藝——先以粗銀絲編成框架,後以極細銀花絲編織成各種造型焊接於框架之上;盒體主紋飾以極細銀絲編織的「井」型花紋為底,上下各飾一條鏤空蟠龍,間飾以靈動的雲紋。高度的工藝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徵,讓老名片盒日漸成為收藏市場的新寵。

清代,名片盒的出口主要是在廣東地區,和其他外銷品在此聚集的原因大同小異,得益於獨特而專享性的外貿環境;另一方面也和廣東工匠高超的技術有關。按許鵬的研究,廣東外銷名片盒上使用了大量典型的本土工藝技藝,主要包括:蕾絲工藝——我國古代傳統工藝之一,為金屬工藝中最精巧者,是將金或銀加工成絲,然後將其編成各種網狀組織,再經盤曲、掐花、填絲、堆壘等手法製作的細緻工藝;錘揲鏨刻工藝——金銀細工工藝的基本技法之一,以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呈片狀,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種器型和紋飾,錘揲成型後,再用鏨刻技術加工細部;雕刻工藝——主要有牙雕、木雕、貝雕等,題材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戲曲故事等圖案,給名片盒賦予了許多「故事性」。

材質多樣

見證中西外貿交流

在現存的清代外銷名片盒中,檀香木質地的佔相當比例。檀香木屬珍貴木種之一, 由於檀香木生長緩慢, 據說可供使用的檀香木少說也要有一二百年的樹齡。在實用中,檀香木名片盒除了雕工精湛,還因為拔開盒蓋,即可聞到撲鼻的檀木香味。一些人認為,它不僅可以起到香囊的作用,還可使名片濡染上檀香木特有的清馨芳香,平添清虛淡泊、心神爽悅之感,以此展示自己不群的品位。這其實也是一種個人形象的傳播營銷。

明清兩代廣州牙雕達到鼎盛時期。清代牙雕製品有小玩意兒、擺設品、實用品、祭祀品等大類, 鏤空編織、鑲嵌等全面發展和應用,形成了鮮明的嶺南地方風格。而廣東的工匠,更是將這種材質用到了頂峰。乾隆五十八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一行參觀廣州牙雕後,在《旅行在中國》一書上寫道:「看來似乎最優秀、最完美無瑕的頂峰,就是象牙雕刻。」可見這種工藝在西方人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順理成章地,象牙材質和工藝就被用在了名片盒上,而且成為高端產品。

無論哪種材質的外銷名片盒,我們都能看到鮮明的中國風情,特別是嶺南特色。很多人物的裝束,一看就是廣東。山水、人物、樓臺、橋梁、樹木、花草……在歐洲的社交場上,指掌之間,翻動的是中國的趣味。

當然,名片盒中也有許多來樣定製的作品。一些名仕貴族或者大商人還要求將自己的族徽、名字、標誌符號等鐫刻在名片盒表面。從現存的名片盒來看,有很多名片盒上有紋章符號。

清代小說《文明小史》第50回中,記載了當時人們使用西式名片的一個場景:「巡捕傳進一個洋式片子來,上面寫著蟲書鳥篆。」許鵬指出:「中國的外銷名片盒不但具有中國傳統工藝,又被賦予了中西外貿交流的神聖使命。」它們是中國傳統工藝的有效載體,反映了清代手工業的製造水平。小而精,小而美,說的就是這樣的東西吧。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趣味是中華文化的名片
    【編書者說】中國趣味是中華文化的名片——探尋中國文學趣味四十年作者:郭英德(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這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趣味」,因為中國人更能夠體會中國趣味、更能夠欣賞中國趣味,而且中國趣味是中華文化的名片,同時也代表一種文化的精神。
  • 韶關再添「國字號」生態名片!新豐縣獲評「中國嶺南避暑勝地」稱號...
    韶關再添「國字號」生態名片!陳海 攝經專家組評定,授予新豐縣「新豐•中國嶺南避暑勝地」稱號並舉行揭牌儀式新豐縣成為廣東省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評「國字號」嶺南避暑勝地稱號的縣中國氣象學會農業氣象與生態氣象學委員會主任委員申雙和,廣東省氣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 嶺南民間工藝十年溢彩(全文)
    佛山市木版年畫有著「萬年紅」的美譽,富麗堂皇、形象精細、飽滿、線條粗獷有力,極富嶺南特色。令人惆悵的是,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佛山木版年畫,在歲月的大浪淘沙之後,如今只剩下馮氏世家年畫一家還在支撐,正在尋找鮮活的出路,力圖復興歷史的鼎盛時光,它的處境引人關注。當下的狀況,猶如馮氏年畫作坊位於佛山市禪城老城區的破舊位置一樣,孤寂落寞。
  • 廣東一景區「晉升」4A,或將「花落韶關」,號稱「嶺南新名片」
    喜歡去廣東旅遊的人都知道,這裡的經濟水平非常的發達,是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金融實力最強省份,並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仙門奇峽風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通往乳源大峽谷的必經之地,所以這座景區的人流量還是很大的,是嶺南地區新的旅遊名片。
  • 「小豬佩奇滿FUN派對」 正版主題展亮相嶺南天地
    風靡全球的英國卡通IP小豬佩奇(Peppa Pig)首次來到中國華南,登陸佛山嶺南天地。9月22日,小豬佩奇正版主題展之「小豬佩奇滿FUN派對」在嶺南天地盛大揭幕。小豬佩奇人偶現身開幕式,和小朋友們進行趣味互動,場面火爆。
  • 振興傳統工藝、弘揚嶺南國粹,嶺南古琴斫制技藝師承項目啟動
    首期嶺南古琴斫制技藝師承項目,為期三年,由嶺南古琴藝術傳承基地七木琴社和古琴斫制技藝傳承基地稼軒琴坊兩個傳承基地導師團隊聯合執行,其中古琴斫制技藝琴師承研究項目,設在稼軒琴坊,琴坊佔地面積2000平方,由斫琴坊、漆藝研發中心、音樂廳等多個板塊組成。嶺南古琴藝術師承研究項目,設在七木琴社,嶺南古琴藝術館,設有講座、課程、音樂會、非遺遊、全日制師資班等。
  • teamLab水晶煙花華南首展點亮佛山嶺南天地 活動展出將持續3個月
    被譽為「全球十大必看展覽」之一,掀起光影熱潮的teamLab水晶煙花這次首度來到華南,登陸佛山嶺南天地。   4月9日,國際著名藝術團體實驗室teamLab開發並呈獻中國首個大型戶外藝術項目——teamLab水晶煙花華南首展在佛山嶺南天地迎來正式揭幕,通過藝術創意新風尚,為本地消費者帶來一場極具觀賞性與互動性的光影盛宴。
  • 廣州首屈一指的大宅門,堪稱嶺南建築珍品,外國遊客喜歡的景點
    廣州是中國南方的超級大都市,不僅商貿發達,美食遍及各地,而且城市中還蘊藏著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嶺南文化。從古到今,廣州就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是中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事實上,在廣州市區的各種名勝中,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並非廣州的地標「小蠻腰」,而是古色古香、文化底蘊深厚的嶺南祠堂。此處以陳家祠而得名,是廣東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祠堂,號稱「百粵祠冠」,又稱作嶺南第一個祠堂。對廣州人來說,陳家祠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裡不僅是廣州地鐵一號線的熱門站點,而且是現存廣東祠堂中最具廣東特色的藝術建築群。
  • 番禺區大嶺村將打造嶺南文化文創基地
    這是繼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首批綠色村莊」等稱號後,大嶺村再次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 談到此次獲獎背後付出的艱辛努力,石樓鎮相關方面負責人道出了該鎮的主要做法。
  • 郵總推出 《方寸天地 郵票上的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地郵局免費蓋戳!
    方寸,既是國家名片,也是心緒心得。 天地,既是宇宙陰陽,也是時間寶典。 日曆,感受日月,記錄變化;見證歷史,記錄變遷。 《方寸天地——郵票上的中國世界遺產》不僅將全部與中國世界遺產相關的郵票畫面通過仿印形式盡收於內,還結合對中國傳統計時系統的理解,吸收傳統曆法中的精華——「天幹地支」「二十八星宿」「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並甄選節氣節日郵票
  • 名片印刷中使用的紙張和製作工藝都有哪些?
    說到名片大家都不陌生,但要問名片印刷製作的紙張和工藝都有哪些,大家肯定是一頭霧水,下面就讓印刷貓的小編來幫大家解答一下,以後製作名片的時候肯定會用到哦!壓印名片先來說下最普通的名片:紙張通常使用的是300g銅版紙,正反面四色印刷,想要防水的話可以加個正反面覆膜工藝,而覆膜又可分覆亮膜和覆啞膜,亮膜顧名思義就是表面光亮的,但是不推薦使用,因為覆在名片上會有點塑料感,覆膜的話還是推薦覆啞膜
  • 光影盛宴登陸佛山,teamLab水晶煙花華南首展點亮嶺南新風尚
    由國際著名藝術團體實驗室teamLab開發並呈獻的、中國首個大型戶外藝術項目——teamLab水晶煙花華南首展於2018年4月9日至7月1日期間登陸佛山嶺南天地, 展開為期近3個月的大型巡展,為嶺南天地開啟藝術創意新風尚,亦為本地消費者帶來一場極具觀賞性與互動性的光影盛宴。據悉,這是teamLab水晶煙花中國巡展的第二站,首站在中國新天地上海項目瑞虹天地展出。
  • 廣東民間工藝精品亮相京城 嶺南文化讓觀眾稱讚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曉鴻報導: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聯主辦的「廣東民間工藝精品暨文化創意展」9月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正式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專程參觀。
  • 「雲直播」嶺南文化精品圖書展,讓嶺南書香飄香國際
    本次展示專門設置嶺南優秀圖書展示區,其中,廣東省出版集團策劃出版的《嶺南文庫》《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等大部頭的精品圖書受到文化學術界的好評和廣大讀者的青睞。近年來,廣東省把文藝精品創作放在突出位置,著力打造嶺南文化新高地,出版一大批嶺南文化題材的重要著作。
  • 佛山嶺南天地推IP主題展迎國慶假期 小豬佩奇首登華南人氣旺
    (贏商網報導)2019年9月22日,小豬佩奇正版主題展之「小豬佩奇滿FUN派對」在佛山嶺南天地揭幕,派對將呈現三大主題,真實還原動畫中20個經典情節,恐龍滑梯、跳泥坑、波波池、歡樂滑草、學校露營、小豬之家等趣味場景,及小豬佩奇主題遊樂場。活動現場,小豬佩奇人偶現身和小朋友們趣味互動,人氣旺。
  • 把頂級設計放到龍頭面板之上,雅生合作中國設計師講述「記憶之地」
    記者 | 範嘉懿近日,德國奢華廚衛設計品牌AXOR雅生舉辦全球品牌活動「雅生之地(AXOR Places)」發布會,並為其首度攜手中國設計大師個性化定製的作品揭幕。由於雅生本身有著卓越的工藝,可以讓設計師無限發揮,體現了雅生與其他衛浴品牌最大的不同之處。
  • 留住歷史印跡 深耕荔灣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歷史檔案》雜誌社社長、中國檔案學會檔案文獻編纂學術委員會主任、清代宮廷史研究會秘書長、全國檔案專家領軍人才李國榮,編審、一級作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創意寫作中心主任、雲山講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詩歌研究院研究員楊克還專門向活動發來賀信,共同致敬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
  • 溯源嶺南文明,百度「寶藏中國」走進廣東「知識直播」助力打造城市...
    溯源嶺南文明,百度「寶藏中國」走進廣東「知識直播」助力打造城市新名片金羊網  作者:沈釗  2020-12-05 12月4日,百度「寶藏中國
  • 「雲直播」嶺南文化精品圖書展:嶺南為基因,書香飄國際
    近年來,廣東省把文藝精品創作放在突出位置,著力打造嶺南文化新高地,出版了一大批嶺南文化題材的重要著作。本次展示專門設置了嶺南優秀圖書展示區。其中,廣東省出版集團策劃出版的《嶺南文庫》《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等大部頭的精品圖書受到了文化學術界的好評和廣大讀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