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背後的深思,什麼才是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父母請以身作則

2020-12-09 騰訊網

這兩天又有兩條關於學生教育的新聞持續引發熱議。子女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是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請給孩子鬆綁,給孩子獨立空間!父母不要包辦孩子!還給孩子快樂的童年,您給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什麼才是正確的子女教育觀?父母以身作則,請給孩子榜樣!

下面我們就梳理一下這兩個案例:

14歲女孩岑某某,號稱一天能「作詞300首、詩2000首、寫15000字小說」,引發輿論質疑。看看這些頭銜就知道為啥廣大網友對她有看法:全球華人青少年領袖學習會創始人;「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記者;出版3部小說和著有詩集(一般小孩做不到);三個品牌創始人(聽著讓人羨慕嫉妒恨);無數次的演說冠亞軍(勵志成功女孩形象)一時間網絡瘋傳,酷似「神童」出世,曠世奇才也!很多網友表示,如果真有這樣的人,那真是中國第九大奇蹟了。先前有報導說#日均作兩千首詩女孩父親稱沒誇大#,讓別人看笑話故事一樣,這不她的父親就又回應:作詩其實是「比打字速度」,不要再把網友當猴耍了行不?這樣的包裝遲早會被識破!

點評:16歲還是未成年的年紀,就已經在眾人的鮮花掌聲下,就已經達到人生巔峰,這樣的人生未免太「成功」。在父母的包裝下,孩子成了賺錢機器,有了不應該有的「成熟」,顯然和她的年齡不符。我們說包裝沒錯,但是包裝太過,就不好了,等這個牛一旦吹破,其實啥也不是。還回孩子該有的,拔高教育,超前教育,過早成名未必是一件好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未必有益。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一名研究癌症相關基因獲獎的小學生火了。其研究成果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並獲獎。大家有沒有懵逼?這感覺應該是博士研究課題才對吧?但這卻是一個小學生研究成果?相信嗎?難道又是一位神通天才降世?明眼人一看就是這樣的課題和自身水平不相符,不可能是小學生完成的,奇怪的是被評上獎,這就讓人不得不說,太神奇了!

點評:現在很多競賽看起來真的太高大上了,有些東西真的超出他該有的年齡段所應該有的知識範圍,我們承認天才存在,但請保持真實,弄虛作假,肯定不能讓大家接受。父母可以給孩子包辦研究課題,對孩子來說得到利益和名譽而非自己所得,勢必影響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可喜的是現在相關部門已經撤銷了該獎項,反思整改。父母真的錯了,孩子應該有自己的知識體系,認知範圍,拔高操辦孩子的一切,遲早吃虧的還是孩子。

中國孩子的部分家長太操心孩子了,太溺愛,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一下子灌輸給孩子。大家都理解,但是如果觸及嚴重誇大,弄虛作假來的,勢必得到大家的唾棄。凡事也都有個度才行,否則會有挨懲罰的一天。有些父母過度炒作孩子,希望儘早出名,紅起來,不惜虛構事實,弄虛作假,這樣的一股歪風,應該殺一殺。他們不知道,爬得越高,跌得越痛,高處不勝寒!真正腳踏實地的做些事不行麼?

相關焦點

  • 精心培養的4歲「神童」,才入園就被勸退,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導讀:精心培養的4歲「神童」,才入園就被勸退,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精心培養的4歲「神童」,才入園就被勸退,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6歲日作詩2000首,小學研究癌症獲獎,「神童」背後的真相太扎心
    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她說她24小時不吃不喝不睡,時間都用來寫作,平均寫一首詩也要43.2秒。如此寫作詩詞的「效率」,必然會引發大眾的質疑。想當年曹植七步成詩,也僅僅只是作詩一首。而中國目前為止寫詩最多的乾隆皇帝,也是活到了89歲,一共寫了4萬多首詩。
  •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效能,成了許多家長面臨的難題。1.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長必須用心了解孩子各階段的思想、生理狀況,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多給孩子傾訴的機會。而現實中,一些家長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看待,凡事不和孩子商量,用父母的權威壓制孩子的想法,甚至誤把孩子的特點當成缺點而「毀人不倦」。
  • 「神童」背後的焦慮
    流傳下來的「神童」範本更是花樣百出:有記憶力超群者如晏殊五歲能詩、七歲能文;有文思泉湧者如寇準三步成詩;有臨危不亂、機敏過人者如司馬光砸缸,還有物理知識豐富者如文彥博灌水浮球……這些「神童」通過口口相傳為世人所熟知。父母也經常拿來當作教育孩子的典型案例,激勵孩子,也更鼓勵自己:我的孩子當然也有可能成為神童。
  • 英語翻譯:中國父母的家庭教育觀
    英語翻譯:家庭教育觀(四六級翻譯)中國家庭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許多父母認為應該努力工作,確保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不僅非常情願為孩子的教育投資,而且花很多時間督促他們學習。多數家長希望孩子能上名牌大學。由於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家長能送孩子到國外學習或參加國際交流項目,讓其拓寬視野。
  • 16歲讀博的「神童」:我不後悔逼迫父母在北京買房,有的是感嘆
    說起「神童」,很多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傷仲永」的故事。話說是神童太早出了名,最容易在那些名利失去自我,最終白白浪費自身的最好學習時間,失去了才華。而在當代社會,神童也能偶然聽到,有努力奮鬥而成就自己,也有慢慢消失不見,有著各種各樣的結局。可謂是命運的奇妙了,但也能看出難以敵過名利的誘惑,才有著不一樣的結果。
  •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最近在社交平臺上有一則很火的視頻,視頻內容是一個小孩在地上哭,而他的媽媽則是站在旁邊一直看著他,據路人說,起初是那個小孩跟媽媽撒嬌,但是他的媽媽沒有答應他,他就開始哭,並且越哭越起勁。
  • 9歲神童馬上大學畢業卻突然退學,背後是父母令人害怕的野心欲望
    按照 Laurent 父母的培養計劃,如果一切順利,這個月他將打破吉尼斯記錄,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下一步,Laurent 的父親計劃讓兒子再攻讀電子工程的博士學位和一個醫學學位。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最近,這位神童竟然退學了!
  • 講起來都是神童,背後卻全是生意
    但神童不一樣,神童不用到18歲才上大學,也不用大學畢業才走入社會。神童1歲就開始徒步暴走,3歲就走到社會面前,12歲不到,就已經在準備碩士和博士的考試了:看截圖不直觀,還是看他自己說吧。這個小朋友名叫何宜德,2008年出生的,今年12歲。別人1歲的時候才開始蹣跚學步,他已經能夠徒步暴走了。
  • 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在孩子面前過分親熱和情意綿綿。不要以冷淡的態度待人接物。要熱情歡迎兒女的同學來家作客。不要開口罵人,動手打人的習慣。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溫暖。不要說謊話,說大話。不哄騙孩子,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生活上鋪張浪費。不追求過分享受,以引導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有什麼好的都給孩子吃。
  • 神童一波又一波,鄭淵潔用童話告訴你,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而在這件事情被爆出以後更讓人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頂替者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卻依舊要這樣做。僅僅是因為上大學的重要性所以讓一個十八歲的還是孩子的她放棄正義,選擇偷竊別人的人生嗎?除了這件事以外,更加令人覺得驚訝的是,十一歲開始領國家工資,還有那個一天能寫2000首古詩的神童女孩,還有那個小小年紀就發表博士論文的男孩子。
  • 家庭教育正確的打開方式: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新手父母記得收藏
    節選《媽媽,請這樣愛我》之醉酒的故事一一學會好好愛自己來,讓我們輕輕給自己一個掌聲,給我們的父母一個掌聲。」下面父母們的表情有點凝重,全場響起輕的掌聲。這掌聲,是獻給全天下所有深愛著孩子的爸爸媽們的。真正的教育都是以身作則,但是最難的也是這個
  • 天才神童頻頻出現,家庭教育引人深思
    無獨有偶,又有一個「神童少女」號稱一天能作詞300首、詩2000首、寫一萬字小說,網友們再次驚嘆,其父親回應作詩其實是「比打字速度」。這兩件事情簡直讓大眾嘆為觀止,天才神童頻現的背後,不是自然生長的現象,而是揠苗助長的結果,這個現象值得人們深思。時代在進步,新一代父母秉承著「窮什麼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在孩子教育方面下足了功夫,懷孕時要胎教,出生後上早教,等孩子大點學藝術、上課外班,花費巨額資金上名校,只為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 神童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神童父母的逆天表現99%的人做不到
    這個孩子是天生的神童嗎?有過目不忘的神功嗎?神童背後是神一般的父母。何宜德的父親,四十得子,醫生告訴他孩子未來可能是個腦癱兒或者痴呆。7個月早產的何宜德,出生時不足4斤,並伴有左腦室出血、腦蛋白低下、腦水腫等多種併發症。父親何烈勝表示不甘心,放下了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孩子的治療和訓練中。
  • 「假神童」背後的推手們應反思
    「假神童」背後的推手們應反思半月談評論員 丁靜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有關部門已經成立調查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發布通報稱,撤銷該項目所獲獎項,專家組認定,該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假神童」背後的推手們應反思
    「假神童」背後的推手們應反思半月談評論員 丁靜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有關部門已經成立調查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發布通報稱,撤銷該項目所獲獎項,專家組認定,該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獲獎小學生父親致歉,承認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專業術語。
  • 浙江神童少女爆紅背後,誰在製造神童?
    一提到「別人家的孩子」就想到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什麼都好學生」其實翻看岑某諾的履歷,不管是文學創作,還是演講或者當記者,不難發現背後都有其父母和家庭的影子目前很多家庭教育其實都在延續這樣一個育兒思路,把孩子教育成自己想像中的優秀,努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把「神童」設為孩子的培養目標。
  • 神童難以成材?看看華裔神童陶哲軒是如何被父母養成數學天才?
    長大後的仲永便由神童變成為了一名普通人。又如,數學天才柳智宇,在2006年不僅以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還被保送至北京大學;並在畢業前夕獲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然而,由於他在年幼時沒有得到父母正確的引導教育,他時常感覺到人生孤獨、沒有意義,最後竟然放棄大好前程,選擇出家當和尚了,讓人唏噓不已。
  • 「東方神童」魏永康的經歷,還不能引起家長的深思嗎?
    這個被稱為東方神童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就完成了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湘潭大學。而後的四年又以總分第二優異成績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進行碩、博連讀。但是後來,魏永康被中科院已不能適應碩士博士的學習生活被通知退學。
  • 翻車的老師主播,敷衍的無奈學生,搞笑中引父母教育深思
    線上教學沒有老師的監督,怎麼讓自己的孩子不掉隊,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和深思。看完本文,您肯定有所收穫!>這場特殊背景下線上教育背後的深思所以這是否應該引起家長的深思,應該提高孩子自律性和自控力。如何培養自律性和自控力1. 家長以身作則一個不做飯就去麻將桌上的父母,對孩子說:「你能不能把作業做好再玩?」 一個天天刷手機的媽媽,抱怨孩子:「你怎麼從來不喜歡看書?」是不是覺得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