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美國港口堵成這樣,中國11月貿易順差可能不止754億美元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近幾個月以來,往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船隻數量幾乎翻了一倍,附近海域船載量嚴重擁堵,導致全美以北方向航線大面積延誤,甚至影響了奧克蘭港的吞吐量。位於洛杉磯的南加州航運交易所(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對外證實了這一事件,根據統計,僅僅在周一聖佩德羅灣港口就有52艘貨櫃船進出,而全年的日平均數為24艘,更誇張的是停泊船隻達到了23艘之多,而日平均僅有1艘。

跨太平洋的運輸貨輪數量激增,這提振了加州貨櫃港口的吞吐量數據,據統計,11月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貨櫃吞吐量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洛杉磯港11月貨櫃吞吐量飆升到了889,746標準箱,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2%。當地港航局的官員表示,年末消費者增多、聖誕節新年等假期臨近、各單位庫存備貨等因素共同影響下貨運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增。

全美進出口差距再度拉大,港口空箱率暴增

洛杉磯港港口執行總監Gene Seroka在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經歷了近11個月的同比貨運量下降的低谷後,我們現在已經迎來了連續4個月的同比增長,這4個月來我們月平均吞吐量達到930,000標準箱。但與之相關對,我們的出口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與中國持續的貿易緊張關係以及美元持續升值帶來了負面影響,出口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5%,全年下降了近15%。滿載貨物的貨櫃在我們港口卸貨之後甚至都是空箱運回了亞洲——本月空箱高達294,000個標準箱,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35%。」

而長灘港在一份新聞稿中也表示,11月是有記錄以來表現最好的11月,並表示這是假日零售熱潮和個醫療防護用品交付量激增的共同結果——長灘港11月份的貨櫃吞吐量為783,523個標準箱,較去年同期增長30.6%。長灘港的情況完全與進口激增有關,進口增長30.5%,飆升至 382,677個標準箱;但出口下降5.2%,為117,283標準箱——和洛杉磯港一樣,空箱率增長了55%,為283,563個標準箱。

長灘港港口執行董事Mario Cordero表示:「隨著消費者今年都選擇了宅在家裡的生活方式,網上購物和醫療防護用品的購買逐步提升,但隨著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國蔓延,整體經濟前景不確定。」

這是近十年美國港口遇到最頂峰的港口進口量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消費者無法把錢花在服務上,而開始花錢購買商品,導致了這種意想不到的增長,並且新冠疫情也促成了貨櫃港口的繁榮(至少是暫時的)。

貨物堆積過多,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貨櫃港口正在面對的問題。MarineTraffic AIS(船舶定位)數據顯示,日平均超過20艘貨櫃船在洛杉磯和長灘的聖佩德羅灣等著。這與上周停泊在錨地的船隻數量相同。

圖源:Marine Traffic

Blue Alpha Capital創始人John McCown表示,但這在新冠疫情開始時似乎是難以想像的。他補充說:「考慮到2020年12月的可能漲幅,全年漲幅將在1.5%左右,這將逆轉2019年0.9%的小幅下降。

McCown指出,11月有幾個行業的進口量激增,家具、體育用品和玩具類的進口量增長了55%,10月和9月分別增長了52%和41%。「居家生活方式已經帶動了一系列消費品的銷量。」他補充稱,需求飆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消費者對通常用於度假、外出就餐和娛樂的支出進行了重新分配。

根據Blue Alpha Capital的數據顯示,儘管進口數據為正值,但美國11月出口下降4.2%,連續第9個月下降,進一步加劇了貿易失衡,每筆出口的進口負載比達到接近歷史紀錄的2.32。

McCown稱:「最新數據似乎證實,貿易戰對我們貨櫃出口的影響大於對我們貨櫃進口的影響。」

面對西海岸的進口量飆升,北部的奧克蘭港日子卻沒那麼幸運

與西海岸的長灘港和洛杉磯港不同,北部的奧克蘭港11月吞吐量同比增長了不到1%,出口量下降了2.6%——11月累計進口貨櫃78,045標準箱。

奧克蘭港官員表示,儘管美國進口需求強勁,但我們港口的進口量遠沒有達到預期值。該官員援引地方海事專家的報告說,正因為全美大批次的進口貨物擾亂了港口正常的貨運安排,導致許多港口的貨物交付大規模延遲。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南加州港口的進口貨物堆積加劇導致船舶延誤,許多原定停靠在奧克蘭港的船隻被迫更改航線或是直接取消了停靠安排。

奧克蘭港港口主管BryanBrandes宣稱,大家也不用這麼悲觀,「該來我們港口運載的貨物還是會來,頂多晚了一會兒(Thecargo is there, it’s just delayed)」,他預計等到了12月貨運量一定會有所增長。

但是Brandes也承認西海岸的入港船隻增加對奧克蘭港產生了蝴蝶效應,「跨太平洋航線以東的大部分貨物都是直接走的洛杉磯航線,然後其中一部分會往北來奧克蘭港。所以一旦洛杉磯港產生了延誤,我們這裡或多或少會產生一點影響。」

美國農產品出口業務受到連鎖影響,這個新年或許並不好過

奧克蘭港正是加州中部農產品商青睞的出口門戶,而現在這裡正受到供應鏈中斷的衝擊。隨著春節臨近,包括加州在內的多地農產品出口商表示,由於航運延誤,他們的出口業務受到了大規模波及——尤其是杏仁和核桃出口商,每年年末正是他們的出口高峰期。

美國SSA碼頭公司總裁Ed DeNike說:「最大的問題是由於南加州交通擁堵,貨運船遲遲沒有離開南加州,船隻到達奧克蘭港的時間可能會被迫推遲至少一周。」

貨運公司TGS Logistics的副總裁Peter Schneider說,港口擁堵對內陸供應鏈造成的蝴蝶效應越來越嚴重。TGS現在不得不把他們在奧克蘭的貨櫃倉庫容量增加一倍,因為船隻到達延誤,運輸公司要麼會拒絕接收全部出口貨物,要麼改變接收出口貨物的日期,這對出口商面向海外買家的服務造成了很大衝擊。

我國港口貨櫃「一箱難求」

一邊是美國的農產品出口商由於船隻延誤被耽擱出貨,一邊是中國的產品出口被貨櫃緊缺限制。

據我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11月創下了貿易順差的新紀錄——754億美元,出口同比增長21.1%,其中對美出口引領增長,創歷史新高。分析人士指出,對華貿易進口的激增與美國兩黨政界人士的預期相違背,儘管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實施了各種限制,但幾乎沒有跡象表明全球供應鏈會往美國靠攏,與之相反,疫情對美國的長期影響似乎是強化了中國製造業的地位。

據港口承運商表示,由於英美主要港口的大擁堵,大量貨櫃被滯留在這些港口,這已經影響到了全球的貨櫃周轉,其中亞洲港口的空貨櫃短缺情況十分嚴重,以至於承運人有時難以保證能夠在亞洲裝貨港裝載貨物。

儘管承運商們已盡一切努力將空貨櫃從美國發往亞洲——這些措施甚至包括大幅減少免箱期這樣的「自殘式」手段,但仍舊無法改變亞洲貨櫃短缺嚴重的現實,尤其是在中國的廈門、寧波和上海的港口,以至於一些船隻無法滿載離開亞洲。

相關焦點

  • ATFX:中國錄得有史以來最大貿易順差額:754.2億美元
    來源:金融界網站圖1,一年內中國貿易順差-ATFX 圖2,二十年來中國貿易順差數據-ATFX 上圖為中國貿易帳歷史數據,2020年11月,中國貿易順差從去年同期的371.8億美元躍升至754.2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535億美元。
  • 中國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30億美元 外匯市場運行穩健
    原標題:中國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30億美元 外匯市場運行穩健   中國國家
  • 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30億美元
    來源:央視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30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月,銀行結匯11636億元人民幣,售匯1143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197億元人民幣;按美元計值
  • 八月份中國貿易順差為二百四十九點八億美元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一日電(記者 俞嵐)海關總署十一日公布,八月份,中國貿易順差為二百四十九點八億美元。前八月,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為一千六百一十七點五億美元。  從數據看,外貿領域的宏觀調控措施效果已開始顯現。八月當月的貿易順差增速為百分之三十二點八,較一至七月大幅減緩四十八點一個百分點。
  • 中國旅遊服務貿易連續5年順差 2018收入額將達1270億美元
    中國網2月6日訊 2月5日,國家旅遊數據中心對外發布《旅遊服務貿易繼續順差》的報告。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國際旅遊服務貿易始終保持順差,但順差額呈階段性收窄趨勢。  國家旅遊數據中心表示,扣減國人海外留學、就醫、務工、置業和金融投資等非旅遊花費,結合中國旅遊研究院出境旅遊抽樣調查數據,初步測算2014~2017年我國旅遊服務貿易支出分別約為896.4億美元、1045億美元、1098億美元和1152.9億美元,預計2018年支出額將達1202.5億美元。
  • 中國11月外幣存款規模再創紀錄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不強
    原標題:中國11月外幣存款規模再創紀錄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不強   中國央行周三公布,11月末
  • 第三次中美對話六大期待 探中國貿易順差之真因
    顯而易見,美聯儲自金融危機以來所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是以引發全球性通貨膨脹為代價,從而避免美國發生技術性破產為目的的。但是,對債權人而言,美國這樣做的實質與其破產一樣:向債權人支付貶值的貨幣。以2010年6月到2011年3月為例,美元實際有效匯率已下跌了8.44%。
  • 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8%,亮點有哪些?
    海關總署官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按美元計價,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17萬億美元,增長0.6%。
  • 前11個月外貿「成績單」發布,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8%...
    來源:證券日報海關總署官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按美元計價,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17萬億美元,增長0.6%。其中,出口2.31萬億美元,增長2.5%;進口1.86萬億美元,下降1.6%;貿易順差4599.2億美元,增加23%。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3.09萬億元,增長7.8%。
  • TCL科技競爭力強勢提升 助力中國面板貿易首次順差
    據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液晶面板產業共出口總金額214.2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進口液晶面板總金額207.9億美元,首次實現貿易順差額6.3億美元。 這意味著全球液晶面板產業轉向中國大陸主導階段。取得這一成績,並不容易,而這背後離不開TCL科技(000100.SZ)等企業的努力。
  • 海關總署: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1.8%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按美元計價,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17萬億美元,增長0.6%。
  • 臺海觀瀾|4年賺取大陸順差4463億美元,蔡英文第二任期兩岸貿易還能...
    來源:經濟觀察報王義偉/文 今年5月20日,蔡英文將開始她作為臺灣領導人的第二個任期。從2016年到2019年她第一任期的這4年,臺灣通過兩岸貿易,從大陸賺取的順差總共是4463億美元。沒錯,是4463億美元。
  • 中國外管局公布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30億美元 跨境收支交易趨於自主...
    來源:財華網路透北京12月18日 -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周五公布,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30億美元。外管局副局長王春英稱,當月外匯市場運行穩健,跨境收支交易趨於自主平衡;主要渠道跨境資金流動有增有減、合理分化。
  • 中國2月出現73億美元貿易逆差(雙語)
    由於春節長假期間出口增長放緩,2月份中國出現73億美元貿易逆差。  中國經常因巨額貿易順差而受到美國政界人士的指責,但在過去一年裡,這已經是中國第二次進口超過出口。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國進口額出現了激增。
  • 遏止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中國鞋」積極應戰
    ***貿易順差代價過高,發展宜立足「發展內需」海關總署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1096.6億美元,增長26.7%;進口901.7億美元,增長27.6%,當月順差194.9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975.5億美元,增長37.2%;加工貿易進出口818.5億美元,增長15.8%。
  • 遏止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中國鞋」積極應戰(圖)
    二、 貿易順差代價過高,發展宜立足「發展內需」  海關總署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1096.6億美元,增長26.7%;進口901.7億美元,增長27.6%,當月順差194.9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975.5億美元,增長37.2%;加工貿易進出口818.5億美元,增長15.8%。
  • 美國人無奈承認:在全世界最艱難的2020年,中國竟打破了出口紀錄
    文章一開頭就寫道:18個月前,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預料到中國的出口會在2020年打破紀錄,但這確實發生了。文章標題是「中國創紀錄的出口是美國嚴重疫情的寫照」。這句話寫滿了美國人的無奈。華爾街日報相關文章剛剛過去的11月,大部分人可能沒什麼特別感受。
  • 對美出口創新高,美媒:加徵關稅鞏固了中國製造業大國地位
    今年11月,我國貿易順差達創紀錄的754億3000萬美元,主要得益於11月份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1.1%。增長最快是對美國的出口,上漲46.1%,達519億8000萬美元,同樣創新高。的執行長福爾曼說,他在3月和4月原本還在為業務前景感到恐慌,但「進入6月、7月和8月時……我們對來自亞洲和中國的產品需求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了」。他說曾考慮將部分業務遷往越南或印度,但「留在中國最終成了最好決策」。他說:「中國仍擁有最好的生產供應鏈,能比其他國家更有效應對疫情。」
  • 3400億,美國自中國進口額大增46%!製造業回流還有希望嗎?
    美國自中國進口額激增據環球時報報導,臨近聖誕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激增,這是因為美國消費者開始為假期做準備,搶購中國製造的家具和家電,以及芭比夢想屋和自行車。而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在全球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我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佔據全球第一。那美國消費者購買商品自然擇優而選。
  • 10月進出口總額27478億 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336億
    原標題:10月進出口總額27478億 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336億中國網11月14日訊(記者 張豔玲)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今日表示,10月份,進出口總額27478億元,同比增長22.9%,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33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