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幹部安心紮根基層,更好服務農村發展
我省提高鄉鎮工作人員津貼補貼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強調,一定要「好事辦好」,確保補貼在所有鄉鎮不折不扣得到落實
◆從到鄉鎮工作第3年起,在一般鄉鎮工作的,每人每月增發100元,此後每增加1年,月發放標準提高10元。津貼補貼按月隨工資納入財政統一發放。
◆提高的津貼補貼,按月隨工資納入財政統一發放。一旦調離鄉鎮或退休,包括借調出的,不再享受這一政策。同時,對再調回鄉鎮工作的人員,其原在鄉鎮工作年限可累計連續計算
□記者 滕敦齋 報導
本報濟南訊 禹城市張莊鎮黨委書記王慶傑最近很高興:從鎮上借調到市裡工作的幾名年輕人找到他,要求回來。他說,這是多年沒有的新奇事。原來,按照省裡的規定,從今年1月開始,我省提高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津貼補貼。
山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強調,一定要「好事辦好」,各級政府要籌集足夠資金,確保此項政策在全省所有鄉鎮不折不扣得到落實。
提高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待遇,緣於省委組織部的一次調研。他們發現,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作壓力大、條件差、進步空間小,普遍存在人不願來、來了留不住的問題。為引導鄉鎮工作人員安心基層、紮根基層,更好地服務農村發展,去年底,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14年1月起,對全省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享受統一津貼補貼待遇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津貼補貼。
這項政策的範圍對象是,城市建成區外的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崗人員,縣(市、區)級機關事業單位派駐鄉鎮的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崗人員同時參照執行。提高的津貼補貼,按月隨工資納入財政統一發放。省裡規定,一旦調離鄉鎮或退休,包括借調出的,不再享受這一政策。同時,對再調回鄉鎮工作的人員,其原在鄉鎮工作年限可累計連續計算。
這次提高津貼補貼,重點向長期在鄉鎮工作和在艱苦偏遠困難鄉鎮工作的幹部傾斜。從到鄉鎮工作第3年起,在一般鄉鎮工作的,每人每月增發100元,一年多收入1200元;此後每增加1年,月發放標準提高10元。在艱苦偏遠困難鄉鎮工作的,每人每月增發150元,一年多收入1800元;此後每增加1年,月發放標準提高15元。
一般鄉鎮和艱苦偏遠困難鄉鎮的劃分,由各縣(市、區)依據鄉鎮財政經濟水平、交通便利程度、距離縣城遠近等因素合理確定。
為防止政策「落空」,省裡規定,對增發津貼補貼所需資金由省、市、縣、鄉財政分級負擔,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省一級財政,通過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對財政困難縣給予適當補助。對市級安排自有財力,配套聯動幫助困難縣落實鄉鎮提高津貼補貼政策的,省級將通過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給予獎勵。
「拴心留人」在基層
——禹城提高鄉鎮工作人員待遇微調查
□ 本報記者 滕敦齋
從聽說增發津貼補貼的消息,到親自把錢領到手中,已經過去幾個月了,但記者4月中旬在禹城市的幾個鄉鎮採訪,與基層幹部交談,仍可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
禹城市有12個鄉鎮和街道,他們按照政策要求,劃分出4個一般鄉鎮,5個艱苦偏遠困難鄉鎮,全市共有3107人享受增發津貼補貼政策,其中機關幹部1046人,教師2061人。
經過測算、審核、公示等各環節緊張細緻的工作,到今年第一季度末,政策已全部兌現,符合條件的所有人員都領到了增發的津貼補貼。
被劃分為「一般鄉鎮」的房寺鎮,有7萬多人口,是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鎮長高銳說,我們鎮人口多,改革發展、社會管理、維護穩定的任務很重,工作人員沒有節假日,超負荷運轉,壓力很大,非常辛苦。鎮直機關206人中,32人是行政編制,其他都是事業編制,工人身份的很多,上升空間非常小。另外,鎮上推行辦公自動化、信息化,上馬高科技項目,急需要一批懂技術、具備前沿科技知識的大學畢業生,但他們大多剛來不久就千方百計調到上級機關。
「這次給鄉鎮工作人員提高待遇,是對他們多年奉獻基層的認可和肯定,是對他們辛勤勞動的尊重,也是對他們家人的一種安慰和補償。」高銳對記者感慨道,「多拿些補貼,他們確實高興。實際上,我比他們更高興,你想想,大家的心都安下來了,我的工作不就好開展了嘛!」
比起房寺鎮,倫鎮的幹部還要高興。按照市裡的劃分,這是個「艱苦偏遠困難鄉鎮」,符合政策的人員每月增發150元,工齡越長增發越多。機關幹部中,增發最多的是李雲秋,每月多發675元,佔到了他目前全部工資收入的20%。他說:「這個錢不是小數,確實感覺出『分量』來了。」一直在鄉鎮工作的副鎮長孫洪新說,以前心裡一直不平衡,跟市直機關人員站在一起,總覺得自己的肩膀矮:「『對基層工作人員要理解要關心』,以前只是說說罷了,這次是落實在政策上了,真正給大家帶來了實惠。」
有著40多年教齡的倫鎮中學教師高發禹,每月增發705元。面對記者,他難掩心中的喜悅:「以前,連件像樣的衣服也不敢買。現在好了,這份錢,管大用!」倫鎮中學師資力量強,升學率高,在當地很有影響。但近些年來,每年都有一些優秀年輕教師考選到縣城,教師隊伍逐漸老化,大部分教師年過半百,學校和鎮上領導非常著急。這次增發津貼補貼,讓高發禹找回了信心,看到了希望:「這段時間,學校裡喜氣洋洋,老師們的工作熱情高多了。對老教師來說,多年的付出得到了承認,得到了回報;對於年輕教師,也是個重要的經濟砝碼,他們中有些人就不會急著往縣城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