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對健康影響日益突出,抑鬱症、神經症、酗酒、藥物依賴、自殺等的發生率在世界範圍內呈現出上升趨勢,有必要更好地認識心理亞健康狀態,做好早期調適與預防工作。
以下10條來自心理學專家的建議,希望能幫助您重塑心理健康,走出陰霾:
1
難得糊塗
大事清楚小事糊塗,鄭板橋一句「難得糊塗」傳誦至今,就是因為其中道出了人生至理。有時,不妨停下腳步,思考一下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哪些東西值得去追求,哪些東西是不需要的……有時單單在腦海中思考體味一下這些,壓力就會有所緩解,甚至渙然冰釋,生活的感覺也將發生變化。
2
多與人交往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生的需要,也是事業的需要。在交際中,人與人心理溝通,彼此訴說內心體驗,共同表達喜怒哀樂,會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互相之間產生吸引力,從而得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心情愉悅地面對生活。尤其家庭和睦與個人發展絕非水火不容,它們的關係是互動的,並且可以相互促進,也就是常說的「家和萬事興」。
3
學會適應環境
俗話說「入鄉隨俗」,現代人需要培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在不同的環境中要學會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能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否則煩惱會接踵而來。年齡的增長會使情感有所改變,改變自己通常比改變別人要容易很多,恰恰很多時候當自己做出適應性調整和改變時,會帶動旁人的改變,困境也會隨之化解。
4
正確評估自己
人總會有不足或弱點,不管生活中的你取得了多少成功,都要記住生活中必然會有失敗。要善於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不要過高地要求自己無所不能,否則遇到一點挫折,情緒就一落千丈;反之也不能過分貶低自己,而要自信地面對人生。
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與自己過不去,不把目標定得高不可攀,凡事需量力而行,隨時調整目標。
5
少一些感情用事
人們的惱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人的精神狀態與性格有關,但更主要是由後天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影響所決定的。
性格偏激的人容易產生過多有害的應激狀態,有的人對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極為敏感,甚至發火動怒,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於人於己都不利。當理智與情感較量的時候,常常會敗下陣來,因此要學會三思而行,學會理解,從情緒危機中突圍出去。
6
學會婉言拒絕
交際應酬繁多,又愛面子,為一些不必要的應酬而奔波,人累心更累。所以,現代人要學會拒絕,這是向自己的面子挑戰,向自己的自卑、懦弱和虛偽開刀,讓自己變得真實、自信和勇敢,這樣不僅不會傷別人的面子,自己也能輕鬆自在。
7
適度運動
運動能使人產生許多愉悅感,在運動中人們可忘卻塵世中的煩惱,適度的運動直接和間接地對健康有利。
8
知足常樂
太愛攀比,心理會失去平衡,多慮心必累。對未來的預期要適當、適度,與自己的過去對比,就會發現現在的生活已經好多了,所謂「拿得起、放得下」,前者是做給別人看的,後者才是做給自己受用的。
9
改善認知
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利有弊,有好有壞,不能固執己見,儘可能聽取被人的意見和觀點,並且聽進去後有意識地去實踐,才能最好地獲得成功和健康。改變認知策略,有效適應壓力的辦法就是改變對應激事件的看法,以及調整自己應對他們的失敗感受。
10
放鬆休閒
學習一些放鬆訓練、調整呼吸的小技巧,給自己的身心舒緩一下,甚至有意地對著鏡子多微笑幾次,心情也會被自然帶動愉快起來。豐富業餘生活,發展興趣愛好往往能夠讓人心情舒暢,繪畫、書法、下棋、運動、娛樂等能給人增添許多生活樂趣,調節生活節奏,從單調緊張的氛圍中擺脫出來,走向歡快和輕鬆。
祝您擁有一個平和、輕鬆的好心情!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人體亞健康與調適(2017年版)第2版》張秀花、寶金才、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