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豔豔 新網師 今天
作者 | 張豔豔
審核 | 劉鳳娟 裘蘭
編輯 | 趙鳳金
我叫張豔豔,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山裡人。畢業後變成了土生土長的鄉村教師——一名英語教師。當昨天在鎮西茶館看到招收網絡培訓學員的時候,心裡很是興奮。可是當看到報名條件我心裡涼涼了,因為要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閱讀經歷。
我開始犯難了,自己從初中到大學最差的就是語文,每次上語文課都像吃了半瓶安眠藥一樣,連地震可能都沒辦法讓我清醒。每到考試最讓我頭疼的就是作文,還記得自己作文的開頭永遠都是一個事例的改編。
所以我的閱讀史到我參加工作後的5年之前都是空白,直到2017年自己懷孕了,那個時候也剛剛帶完畢業班。突然閒下來發現好不習慣,也突然發現自己在教英語方面沒有什麼感覺了,於是在網上買了《英國英語》共六冊,想看看外國人的教材。
第一冊還比較簡單,自己也比較容易快速的看完了,唯一的感覺就是就是英國人很注重兒童啟蒙,因為第一冊都是很簡單的介紹小動物或簡單的自然現象,簡單易懂也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更容易讓兒童對讀書產生興趣。直到自己讀到第四冊,閱讀速度很快的降下來了,因為裡面更多的是講英國歷史,王朝更迭,文學作品,裡面生詞較多而且專業詞彙較多,自己會經常一邊看書一邊查字典還要一邊梳理自己的思路,畫人物關係圖和歷史史實串聯。然而更讓人著急的是當天花了好大的功夫弄清了裡面的人物關係,可到了第二天什麼都不記得了。最初連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我怎麼這麼差勁?再加上後面帶小孩上班,每天忙得雞飛狗跳,還有兩冊到現在還被擱置在那兒。
還記得自己那時候看書的初衷是為了打發時間,後來也想著順便可以給孩子進行胎教,每天讓自己定時坐下來看書,經常一看就是兩個小時,看得停不下來。再後來孕後期,不適合久坐,就找了些公眾號在手機上平時出去散步隨時都可以看一下,就在這個時候我發現了鎮西茶館,每天必須把鎮西老師的更新全部看完,有時候還逼自己留著點看,要不然到第二天就沒有看的了。還記得李鎮西老師去南極探險那會兒,中途因信號等原因十天都沒有更新,我每天都會去看看有沒有更新,若是還沒有更新,腦子裡就會胡思亂想鎮西老師會不會出事了?畢竟到南極在我的意識裡是那麼「兇險」的事。還好後來終於等到鎮西老師了。
再後來覺得在鎮西茶館「喝茶」不過癮,乾脆自己買茶在家裡喝,於是在網上買了四本李鎮西老師的書《做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家長》《做最好的班主任》《愛心與教育》一口氣把它們都讀完了。
感覺真的很過癮,同時也讓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學生涯,無論從教學生還是管理學生方面都給了自己莫大的啟示:教學不僅僅是將課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管理學生方面,真的需要愛心和足夠的耐心,只有你給了學生足夠的愛,學生才會打心底的尊敬你,才有可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其次作為老師要善於從學生身上發現其優缺點,只有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學生才會做到處變不驚,應對自如。未讀老師的書之前他在我的心目中簡直就是一個神,讀完之後才發現他也只是眾多平凡教師中的一員,他只是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做到了極致,也就成為了我眼中的神。
再後來又通過讀鎮西老師的作品開始接觸到了蘇霍姆林斯基,好想看看神人眼中的牛人到底有多厲害。於是又網購了5本蘇霍姆林斯基的書《愛情的教育》《給教師的建議》《要相信自己》《巴甫雷什中學》《和青年校長的談話》感觸頗深,當讀到《愛情的教育》時,我震驚了,一個男人怎麼可以把愛情觀察得如此透徹,裡面的每一句話不是都在說我嗎?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自己理想中的愛情與現實的愛情有著天壤之別。為什麼初一乃至六年級甚至更低年級經常都會聽到誰又喜歡誰了,誰又愛上誰了,過後就是家長和學校各方極力阻止,可結果他們還是「在一起」了。究其根源還是我們沒有把自己當成小孩,我們不能站在他們的角度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然後去正確的引導他們。
還有《和青年校長的談話》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大啟示。以前總覺得全校最好「耍」的可能就是校長了,想教什麼學科就可以教什麼學科,每天想去轉轉學校就去,要不然隨便找個理由說自己在開會或是怎樣就可以不用來學校上班。讀了《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之後才懂原來校長那麼忙,那麼重要,尤其是要當一名有作為的好校長簡直比登天還難。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老師,要當一名優秀的老師受學生愛戴的老師真的不只是把課本吃透就可以。像很多人說的一樣,你的腦子裡得要有給學生知識的十倍百倍你才可以算是一名稱職的教師,其次還必須要有足夠的理論儲備,只有不斷學習理論,你才會知道怎麼樣去實踐,然後在實踐中通過不斷反思改進自己,讓自己不斷地知道—實踐—總結—反思—再實踐—再改進,最後才能真正的成為自己的東西。
再後來看了《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看到別人一個個多麼自信的站在舞臺上自信其說,朗讀那麼多有意思的東西,感覺自己真的太渺小,渺小得都快不稱其為一個大寫的人字,也意識到是時候充實自己了,突然對詩詞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先後去淘了唐詩宋詞元曲,靜下心來看才發現我們讀書時包括現在背得滾瓜爛熟的詩詞居然有那麼美,虧得當初邊背還邊罵老師這麼難背,背了還一點用處都沒有。
現在才真的懂了他們的良苦用心,細想都是以前我們太年輕,太浮躁,總是風風火火,不肯有一刻鐘靜下心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怎麼可能被一個幾歲十幾歲的黃毛丫頭給讀懂了呢。現在懂了原來變老也不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至少它可以讓你沉靜下來思考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真正含義。
後來又買了許淵衝老人的唐詩宋詞的英譯本。讀許淵衝老人的英譯本真的能體會到他英語詩中的畫面,而且讀起來總是朗朗上口。他真的把詩歌的精髓給譯了出來,不愧是中法翻譯第一人。向他老人家致敬!尤其是當你讀完了英譯本再回過去看中文版的唐詩宋詞,你會發現它們更有韻味了。每一種版本都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直到後面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天天長大,想著自己初為人母,想給她更好的家庭教育,先後又去讀了臺灣女作家簡媜的《紅嬰仔》,她蓄意貼近育嬰實況而寫得散文紀錄片——詳述了自己為人母的忐忑心路及親手撫育新生命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心情。給自己好好上了一課。也讓自己意識到了其實成長路上大家的困難大同小異,不再覺得自己是個例,自己怎麼這麼倒黴,自己怎麼這麼笨什麼都不會。它使我變得更堅強。
後來又相繼看了《楊絳自傳》《一無所有,一無所懼,張幼儀傳》《傅雷家書》,于娟的《此生未完成》,金星的《擲地有聲》,馬克李維的《幸福的另一種含義》,蔡崇達的《皮囊》。這些書都給了我力量去面對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讀了這些書之後感覺自己好像突然就明白了某些道理。
尤其是《一無所有,一無所懼,張幼儀傳》真的讀懂了張幼儀。在我看來是封建禮教的時勢造就了她,讓她脫胎換骨,集封建與現代與一身。是徐志摩逼迫她在堅守禮教中不斷地一步一步蛻變,最後真正的成為自己的主人,而不再是別人的附庸,最後活出了精彩的自己。所以到最後她是感謝徐志摩帶給她的這麼多苦難,不是它們就沒有後來的張幼儀。
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看到其中一面,那樣的話要麼自傲自大要麼成天抱怨。生活就會是一團糟。尤其是當生活已經是一團糟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讀書,只有讀書才會讓你閱盡人生百態,從前人的身上學到生活的經驗,讀得越多,經驗就會越多,應對生活就會越遊刃有餘。
所以每天讀一點點,積少成多,慢慢就會變成習慣,它就會追隨你一生。2020的上半年一直在讀《中小學外語教學》刊物,想在教學上再很難接觸到原滋原味的外國的教材和教學方法及理論。網上買了幾次都感覺不是想要的書。看到新網師的培訓上有那麼多的名師名家,我決定一定要努力去嘗試一下,去發現更寬廣的領地!
往期回顧
●回到原點,重拾初心 | 優秀閱讀史
●永遠的黃金時代 | 優秀閱讀史
●我當像鳥飛往我的山:一位24歲研究生飽滿明亮的成長史 | 優秀閱讀史
◆ ◆ ◆ ◆ ◆
投稿郵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請附上個人簡介和照片
對已發其他公眾號的文章將慎重選稿
歡迎新網師學員踴躍投稿
寒暑假髮布招生簡章
新網師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