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鳳凰網(江蘇)主辦,江蘇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聖和府邸豪華精選酒店承辦,南京博物院特別支持的「月圓中秋·遇見珍寶」南博館藏珍寶大賞活動在南京盛大開幕,「美酒+文創」的模式,將雙溝美酒與文創美學巧妙融合,為現場嘉賓呈現了一場「以文會酒」的精彩文化盛宴。
好戲連臺,嘉賓分享「珍寶故事」
文脈滋養,不同凡響。活動現場,長廊上有序地擺放著「珍寶坊·封壇酒」跨界文創的「天香·芬馥」作品,和古樸的書架及文物融為一體,漫步其中,交叉演繹著古與今的時光之旅,同時現場還有書法大家林筱之題寫的「遇見珍寶」「酒中珍寶」等墨寶,讓這場「文化盛宴」意蘊十足。活動開始,由江蘇茉莉花獎得主徐暢,香港首屆亞洲國際青少年藝術大賽金獎得主方嘉瑩等人聯袂奏響了序曲,在輕歌曼妙的民樂序曲中,嘉賓們猶如在歷史中踩著探戈,一起感受現場嘉賓分享的「珍寶故事」。
文物是歷史的珍寶,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所長陶思炎教授,為現場嘉賓帶來了「鑑館藏,聽解密」的分享。陶教授非常應景地和嘉賓們講到了中秋節,通過中秋節由來、習俗、飲食等方面解構中秋文化,他現場念了一首關於中秋的古老童謠,引得嘉賓們紛紛鼓掌。對於文物和民俗的結合,南京博物院陳列展覽部主任萬新華研究員還專門帶來了南京博物院文化復刻品,並從歷史和民俗層面解讀這些歷史珍寶。
雙溝同樣是歷史留給時代的珍寶。雙溝地區釀酒,起源於秦漢,興盛於明清。明洪武十八年也就是1385年,雙溝的朱家槽坊成為明朝皇室貢酒的指定槽坊,被譽為「明代第一坊」。久遠的歷史長河中,雙溝酒業贏得了無數人的青睞和讚譽,留下了「雙溝醴泉」「天下第一流」「全國甲等佳酒第一名」的歷史佳話。
健康加碼,品質尋源「珍寶天賦」
「寒冷天氣可適當飲一點酒。」來自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陳文塏教授就「話健康,談養生」的主題分享時說道,他專門提到了食物養生,不同食物有著不同的養生功效,現場還專門分享了一些養生食譜。
正如陳教授所言,說到養生,酒與之淵源頗深。《漢書·食貨志》中載「酒為百藥之長」,這是古人對酒在醫藥領域應用的高度評價。事實上,雙溝美酒作為產自溼地的珍寶,有著非同尋常的健康天賦。雙溝所在的洪澤湖溼地,被譽為「華東大氧倉」。雙溝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釀酒人遵循自然、因地制宜,最終形成了「緩慢發酵、緩火蒸餾、適溫餾酒、古法洞藏」的工藝特點,在歷史上被稱為「雙溝四藝」。
獨特的釀酒工藝跟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中所講究的「文火慢煎」,以及飲食文化上的「小火慢燉」異曲同工,體現了中國古代人養生的智慧和對天地自然的感悟,這裡產出的美酒不僅綿柔好喝,而且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健康物質,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品質珍寶」。
隨後,主持人用一款有趣的「國寶越千年,中秋賞珍寶」H5,將人們再次引入更深一層的歷史鏡像中,嘉賓們打開H5後經過簡單操作即可預測自己在古代是哪個歷史人物,並能夠在專享的詩詞中找尋自己歷史中的「珍寶故事」。
美酒壓軸,現場共賞「珍寶品質」
嘉賓們樂此不疲地查看他們古代模樣,隨著活動的推演,繼續在時空裡漫步。現場著名畫家、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丁亞雷博士從「詩酒文化」角度做了分享,通過他的畫講酒和文化,讓人看出因為文人的原因,酒和文化自古就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其實在歷史長河中,雙溝酒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人情愫。穿越千古,古今文人墨客、將軍、學者等都為雙溝酒留下動人的詩篇,如宋代的蘇東坡、歐陽修等,當代的陳毅父子、葉聖陶等,在許多美好詩篇裡,雙溝美酒香透千百年的每一個日子。
歷史作畫,添為風雅。活動期間,最引人矚目的是「珍寶坊·封壇酒」產品,吸引了眾多嘉賓流連,並紛紛拍照留念。作為歷史的珍寶,經過文物語言的轉化升華,帶來的視覺震撼,讓人們感受到了百裡之外雙溝酒廠的獨特韻味。
活動進入晚宴環節,蘇酒集團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雙溝酒業銷售公司總經理張學謙發表祝酒詞,他表示酒和文化的結合是一種很好的嘗試,雙溝後續也需要深化嘗試提供這種價值連結,最後他還表達了中秋節的美好祝福,現場嘉賓們零距離地品賞「珍寶坊·封壇酒」,「珍寶品質」收穫現場嘉賓一致好評。
遇見時代的珍寶,也賦予了珍寶新的使命。雙溝品牌作為洋河股份新的十年戰略重要一環,剛剛過去的十年,雙溝和洋河一起,深刻改變了江蘇乃至中國白酒產業版圖。此次「月圓中秋·遇見珍寶」跨界南京博物院開啟的「文創+美酒」模式,是雙溝酒業的一次大膽嘗試,相信在新的十年,雙溝復興名酒化戰略也將在悠久的歷史、靈動的策略助力下,書寫出新的傳奇。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卞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