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徵信到防詐騙:律師支招如何避開金融消費那些「坑」

2020-09-25 新浪法問

新浪法問 李詩韻

  日前「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徵信」的新聞一度衝上熱搜,大多人可能都知道徵信的重要性,但對於「徵信究竟是什麼?如何影響每個人日常經濟生活?」的了解程度不一。徵信作為每個人的「經濟身份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除了人們熟知的房貸、車貸逾期不還會上徵信以外,有時候一張「沉睡」的信用卡也會產生不良信用記錄。

  「守護錢袋子」除了呵護個人信用記錄以外,還需要主動防範金融詐騙風險,識別並避開「偽退保退費」、「套路貸」等騙局。

  2020年受疫情影響,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相繼發聲,呼籲金融機構在非常時期為用戶提供延期還款或者息費減免等幫助。但這些政策卻被部分「老賴」鑽了空子,打著「代理退保」旗號慫恿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從而藉機騙取消費者高額費用。

  除此之外,近年來「套路貸」騙局也是層出不從,如詐騙團夥在傳統套路貸基礎上修修改改,花樣百出,包裝成「校園貸」、「汽車貸或者」手抄貸「的形式推出,不少借貸者在無需抵押、輕鬆放款或利率極低等「誘惑」條件下一步步走進貸款陷阱,付出了慘重代價。

  守護錢袋子無小事,新浪法問邀請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子龍律師,圍繞金融消費中常見問題例如個人徵信,套路貸、電信詐騙以及非法集資等話題進行五問五答。

  新浪法問:哪些借貸行為會納入徵信系統,貸款逾期會對個人的徵信產生哪些影響?

  李子龍律師:

  【行為】1、信用卡連續三次(或兩年內累計六次)逾期還款。2、房貸、車貸月供累計2至3個月逾期或不還款。3、「睡眠信用卡」激活後不使用也會產生年費,若不繳納就會產生負面的信用記錄。4、助學貸款拖欠不還款。為第三方提供擔保時,第三方沒有按時償還貸款。5、信用卡透支、套現等行為。

  【影響】《徵信業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內,信息主體可以對不良信息作出說明,徵信機構應當予以記載。」不良記錄會在歸還結清貸款之日起5年內保存,而徵信不良的記錄在5年內會影響個人向銀行處申請貸款。

  新浪法問:謹防退保退費風險;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發生糾紛時,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

  李子龍律師:

  (1)與金融機構協商解決;

  (2)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

  (3)向該金融機構的上級管理部門投訴;

  (4)根據協議選擇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

  3、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防範個人重要信息洩露?

  (1)妥善處置快遞單、車票、機票等含有個人信息的票據,切忌隨意丟棄;

  (2)在網絡上申請帳號時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的隱藏和保密,如非必要不要對外提供;

  (3)身份證複印件對外使用時要備註好用途;

  (4)慎重參與網上的活動,注意簡訊和電話詐騙套路,提高警惕性;

  (5)在公共場所不要隨意加入無線網絡,謹防信息洩露;

  (6)微信、微博、QQ等網絡帳號注意保密個人信息,不要隨意添加好友,切記不要將個人信息在朋友圈等地方公布;

  (7)在網上購物時要警惕,不要提供過多的個人信息,選擇知名度高的第三方平臺;

  新浪法問:我們應該如何識別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套路,防止資金損失?

  李子龍律師:

  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套路主要體現在冒充購物客服、冒充公檢法人員、冒充領導熟人、冒充軍警購物、網絡刷單、網絡貸款、虛假購物消費、色誘賭博投資、信用卡代辦提額、購買遊戲裝備等多個方面,要注意以下內容:

  (1)公、檢、法不會也不會要求當事人轉帳,遇到此類情況直接掛斷或求助110;

  (2)正規貸款公司決不會在貸款發放前以各種名義要求先支付所謂的「保證金」或「利息」,對網貸公司要認真核實,不要輕信「無需抵押」等誘人的貸款信息。同時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要給陌生帳戶轉帳匯款及告知簡訊驗證碼等重要信息。

  (3)接到陌生電話不要輕易相信,應及時撥打官網電話進行查詢確認;不要隨意登錄不明連結,銀行帳戶、密碼特別是手機驗證碼不得外洩。

  (4)切忌貪圖小便宜,存在僥倖心理。

  (5)在工作中,遇到類似領導通過微信、QQ、電話、簡訊和郵件要求轉帳匯款等涉及金錢時,一定要提高警惕,設法核實對方身份真實性。

  (6)購物要選擇正規網站、平臺,用知名度高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切勿直接轉帳。

  (7)收到的簡訊裡有任何的網址連結,都不要輕易去點擊。收到類似銀行機構的服務信息,應第一時間向官方客服核實,或到附近櫃檯確認,不要直接與簡訊裡提供的電話聯繫。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隨意將個人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透露給對方。

  新浪法問:作為普通金融消費者,應該如何識別並遠離非法集資?

  李子龍律師:

  (1)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和危害,了解相關的法律對非法集資行為的規定,提高法律意識。

  (2)正確識別非法集資活動,主要看主體資格是否合法,以及其從事的集資活動是否獲得相關的批准。

  (3)增強理性投資意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規範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著巨大風險。—定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依法保護自身權益。

  (4)增強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意識。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參與者投入非法集資的資金及相關利益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當一些單位或個人以高額投資回報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債券、基金和開發項目時,一定要認真識別,謹慎投資。

相關焦點

  • 買理財需要避開哪些「坑」?律師教您識別非法集資和防範金融騙局
    文|王茜  隨著監管層力促網貸風險出清,網際網路金融市場正在步入規範化運營時代。不過,現階段理財產品爆雷事件和金融詐騙案件仍時有發生。購買理財產品需要注意哪些風險?如何防範高發金融騙局?新浪法問邀請到廣強律所非法集資案件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曾傑律師和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郭永發律師分享他們的專業觀點。
  • 謹防金融詐騙,馬上消費金融溫馨提示
    隨著國內疫情態勢變好,金融網絡電信詐騙案件也呈高發態勢。隨著信用卡、銀行線上貸款、消費金融貸款等網際網路貸款類產品日益普及,這一領域也被騙子盯上,成為詐騙重災區。為此,馬上消費金融為大家總結了幾類典型的詐騙案例,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保持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 防詐騙rap「出圈」!聽高校師生講金融詐騙的那些坑
    受訪者供圖 「金融詐騙手段花樣層出不窮,僅靠文字提示、講座、班會等傳統教育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山東科技大學團委教師耿倩表示,希望可以利用形式新穎、學生喜愛的創意短視頻為輔助手段,在新媒體平臺上進一步加強金融安全知識教育,為大學生築牢金融安全防線。
  • 遠離校園貸詐騙 信用消費要選正規金融機構
    現在仍有不法分子撥打一些所謂的客服電話去引誘學生掉入詐騙陷阱,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那麼,什麼是校園貸?所謂校園貸,顧名思義就是面向校園裡學生的非法貸款,多是網絡借貸,有著要求低、來錢快的特點。專家提醒,避免上當受騙的最好辦法就是從根本上遠離校園貸。大學生想要體驗信用消費最好的途徑,是選擇銀行等正規機構。
  • 年底銀行消費貸利率走低 理性消費,慎防貸款詐騙
    各大銀行順應消費者需求,推出各種低利率的消費貸款,助力清空購物車。歲末年初是網絡貸款詐騙高發期,市民應理性消費,慎防貸款詐騙。多種優惠方式為「剁手」解壓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居民消費欲望受到抑制。各銀行降低消費貸利率,為居民解決資金周轉的壓力。
  • 騙子盯上個人徵信 以影響個人徵信為名實施詐騙
    這些信息將影響到個人在金融機構的借貸行為。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信用報告將更廣泛地被用於各種商業賒銷、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職等領域。然而,由於公眾對個人徵信的認知不夠和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個人徵信騙取錢財、抹黑個人徵信。
  • 騙子盯上個人徵信,以影響個人徵信為名實施詐騙
    個人徵信報告,又被稱為個人「經濟身份證」,記錄了個人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信貸信息(是否有銀行貸款、是否有逾期、信用卡透支記錄等)、非銀行信息(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費用的繳費信息、欠稅情況、民事判決等)。這些信息將影響到個人在金融機構的借貸行為。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信用報告將更廣泛地被用於各種商業賒銷、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職等領域。
  • 韓國律師沒錢了,竟幹了金融詐騙
    一個韓國律師因為缺錢,竟然幹了金融詐騙的跑腿兼職。我昨天看到新聞報導時,還以為我理解錯了。我雖然知道韓國有不少律師過的不是很好,但根本沒有想到他們能幹這種事情。這個律師到底為什麼做了金融詐騙的跑腿兼職,怎麼掉進去的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詳細的內容。注意:本文不是我編出來的小說,是真實的故事。
  • 踩雷多家全國連鎖裝修公司後 易日升金融催款承諾消除徵信記錄
    在採訪過程中,業主也反饋了諸多疑問,首先,易日升金融為什麼在兩年前就幫助其中幾位業主還了銀行的貸款?承諾的取消徵信是如何操作的?一直沒有作為的易日升金融為何突然催收?而這一系列全國性的風險爆發對公司經營又帶來哪些影響……帶著以上諸多疑問,記者撥通了業主提供的自稱是易日升金融法務人員的電話。
  • 南通網警提醒:「消除」不良徵信記錄?請小心詐騙
    為了防止在個人徵信上出問題影響貸款,他近來在信用卡消費時都特別小心,每次都確保按期還帳才安心。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因騙子虛構的「徵信問題」被騙11萬……一個陌生來電 讓小夥墜入詐騙陷阱7月的一個周末,小俞在家接到一個客服電話。
  • 布局消費金融 雲南信託接入央行個人徵信系統
    事實上,銀行、券商和基金等金融機構早已接入了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徵信系統,不過信託行業卻鮮有接入該系統的公司。根據本報記者掌握的消息,目前僅有外貿信託、中航信託、渤海信託和雲南信託等四家信託公司接入該系統。除此之外,平安信託此前也對本報記者表示正在接入該系統。
  • 拍抖音、制海報,中原消費金融案件警示教育玩出新花樣
    就具體安排而言,中原消費金融在4月份圍繞「防範金融詐騙」主題宣傳,在5月份圍繞「金融從業人員行為管理」主題宣傳,在6月份圍繞「防範非法集資」主題宣傳,明確規劃宣傳主題與時間,確保案件警示教育活動集中宣傳效果。
  • 93%的人曾遭遇信息洩露,最高法三點建議防詐騙!
    近日有報導稱,拉卡拉(300773.SZ)旗下考拉徵信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當日拉卡拉股票跳水跌停。根據 21 世紀經濟報導此前的調查顯示,遇到過信息洩露的網民佔比 93%。為何我們的個人信息為何總是被洩露?
  • 興業銀行開展防詐騙金融知識普及活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11月7日表決通過網絡安全法,特別增加了懲治網絡詐騙的有關規定。今年以來,徐玉玉案等一系列電信網絡詐騙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為了迎合廣大群眾對防詐騙知識的渴求,近日,興業銀行北京分行在轄區內開展系列防詐騙金融知識普及活動。
  • 大關警方防詐騙緊急預警
    【防詐騙提示】公安機關工作發現:近日,一種以學生群體為主要詐騙對象的新型電信詐騙手法在我市出現其主要詐騙手法如下:首先犯罪分子以「中郵錢包」註銷專員的虛假身份與受害人電話聯繫,在向受害人準確說出非法獲取的受害人身份等信息藉以取得受害人信任後,再以受害人之前註冊使用中郵錢包到期未進行註銷將會影響受害人個人徵信為由實施恐嚇。隨後又會「好言安慰」並引導受害人在手機上下載安裝「中郵錢包」並引導受害人轉帳匯款,藉此實施詐騙。據不完全統計,僅8月15日1天之內已有3位學生被騙數萬元之多。
  • 華融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的掉隊亂象
    浙江金麟律師事務所方華律師指出,還款給哪個機構應取決於華融消費金融撤回「愛又米」代扣的授權是否有效。「這裡面有兩個法律關係,一個是用戶跟『愛又米』的分期服務合同關係(合同裡含有代扣條款),一個用戶是跟華融的借款合同關係。
  • 韋博英語崩盤續:銀行暫緩上傳逾期學員徵信 招聯消費金融仍在催款
    就在11月3號,韋博學員還接到了招聯消費金融的催款電話,部分韋博英語的學員,已經向深圳市銀保監局,發起了兩次針對招聯消費金融的實名舉報。
  • 防電信詐騙指南
    防電信詐騙指南九月開學季,各大高校陸續迎來新生。對於大一新生來說,除了準備迎接即將開始的全新學習和生活外,還要面對各種考驗,特別是如何鑑別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語,不被他們精心編造的謊言蒙蔽,避免上當受騙。東港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的檢察官就為大家帶來防詐騙知識。
  • 中國該如何避開美國金融制裁的坑?
    雖然SWIFT沒有清算資金的功能,但是作為覆蓋面最廣、使用最頻繁的金融信息網絡平臺,當美國利用反恐的藉口掌握到了海量的後臺數據,那些美國以外的銀行即使不用美元,他們的跨國資金流動也被美國監控了起來。因此,當美國掌握了那些國外銀行有被制裁人的戶頭這個信息,他們就可以利用掐斷美元清算渠道來威脅那些國外銀行,迫使國外銀行凍結被制裁人的資產。
  • 首批15家公司接入百行徵信 小貸、P2P、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在內
    6月28日,百行徵信與15家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和消費金融機構在深圳舉行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籤約儀式。  首批接入企業名單中,小貸公司包括重慶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吉安市分期樂小額貸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