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是一本名氣很大的書,市面上能看到各種注評和裝訂版本,甚至有些年份會出現好幾所出版社在同時出版。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古文觀止》最初出現在康熙年間,是由吳楚材和吳調侯編選了從東周到明代的經典篇章共222篇,供給學塾用作文章讀本。蘇州大學的文學院教授王英志老先生在談到他們兩人的時候,用到了一個詞,非常有意思,叫做「名不見經傳」。
實際上這兩人確實於科考仕途不順,不像他們的親戚吳興祚,清初名臣、天子門生,一路高升到了兩廣總督。然而紹興吳家詩讀傳家,吳興祚拿到這本剛編好的書,立刻就意識到了它的價值,並且親自作序,在三百來字的篇幅裡面花了三分之一的字數來誇讚兩人。
三百多年的時光過去了,只要還有《古文觀止》,吳楚材和吳調侯的名字一定會繼續留傳下去。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本《古文觀止注評》,是鳳凰出版社帶來的名著精評本,由王英志等專業學者做了精心編校,每篇古文除了有詳略得當的注釋還有精緻恰當的品評。
__
實際上讀古文的難度一直很大,不僅對用慣了白話的現代人,就算對當時的古人來說,也是一件難事。
但古文之美,足夠讓人克服閱讀之難。暫且不說古文的格律音律之美,也不說它們的文學成就和後世影響。就《古文觀止》裡面收錄的這些文章,體裁之多變,傳、記、論、書、序、表、詔、贊、碑文、墓志銘、散賦、疏、策、祭文、寓言等一一具備。光這一本書,你便能窺見古人社會生活的很多面。
學生遇到古文,最頭疼的便是課本上備註的那一行小字,「請閱讀並背誦全文」。古代學子考科舉,談詩論賦、引經據典,那都是要背的,畢竟那時候也沒有計算機和存儲器。所以往往優秀的古文更是用字克制、惜字如金。這個時候,古文的註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古文觀止》的第一篇選自《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不少高中生應該讀過。它講的這個故事曲折,描述了鄭莊公跟他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的位置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莊公寤生,驚姜氏」。就這短短七個字,道盡了莊公的親媽難產之際的兇險。寤通「牾」,是倒著的意思。就是在講莊公出生的時候,腳先出來,這是非常恐怖的一種難產。驚,這個字體現出姜氏在這次難產中心有餘悸。她自然不太喜歡這個一出生就給她帶來災難的孩子。
姜氏後面又生育了別的孩子,共叔段就是她寵愛的小兒子。母親的偏愛是非常致命的,尤其對於身處高位的莊公來說。姜氏一開口就找老公改立小兒子當繼承人。你想想看,被廢掉的歷朝歷代的太子是什麼下場,就能想到這是多麼可怕的請求了。還好老爹比較靠譜,拒絕了。
這是第一段講的故事,文字非常少。全文通篇閱讀下來,精彩程度遠遠蓋過現在的電視劇。書中的注評非常貼心,通假字、生僻字的字音、古文詞語的各種用法這些都有,如果能夠掌握,課本裡的文言文閱讀就非常簡單了。
__
《古文觀止》從實用價值上來說,其實是一本清代私塾老師使用的教輔材料。兩位吳先生在選編的時候,是會嚴格把關文章格局和立意的。而且選取文章的篇幅大多不長,最短的比如劉禹錫的《陋室銘》,才81個字。這樣的篇幅是非常方便記憶和背誦的。在第5卷中選自《史記·貨殖列傳》的這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自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為第一個中原霸主的管仲之口。安貧樂道是美德,但是讓百姓富足安居樂業,才是有識之士應該做的。
後來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等到了宋代,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裡面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思想就是這樣,一代人影響一代人,融入到民族血脈,融入進歷史長河。家庭教育也是這樣。
蘇家一門三傑,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不僅都是進士,連唐宋八大家的席位都一併佔了三位。他們的作品被《古文觀止》收錄了有24篇。
特別是蘇軾的文章,因為數量比較多,你還可以從中讀到他二十一歲就進士及第的欣喜,經歷宦海沉浮還抱有的豁達積極,對於偶像的喜愛和讚不絕口,以及處理人際應酬的從容。
還有像王安石、方孝孺、王守仁這樣的猛人,他們的人生就足夠傳奇了。讀他們留下來的作品,即使朝代已經久遠,也能稍微貼近一下這些偉大的靈魂。
《古文觀止》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中推薦給初中孩子閱讀的書目。這本《古文觀止注評》全書32開本,封面是西式精裝,正文書頁使用了70g純質紙,色彩柔和不傷眼,推薦給初中及以上的學生,也推薦古典文學愛好者乃至研究者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