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地方官員的講述:日本應該向中國學習什麼

2020-12-16 新湖南

20年前,中國的GDP只有日本1/4的規模;2009年,中國的GDP首次超過日本;2019年,中國的GDP是日本的近3倍。

「TELL+JAPAN」是TELL公眾演講會和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等聯合舉辦的演講活動,旨在推動兩國人民的「理解、改變和共贏」。 在演講中,任職於日本福岡市政府國際課主查的奧田聖先生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中國20多年來的巨大發展和變化。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奧田聖先生在演講中。 (圖片由TELL公眾演講會提供)

『1997年,我遇到的第一個中國人是黑車司機』

我叫奧田聖,我的普通話是在廣州學的,所以帶有南方口音。我的故事就從廣州開始說起吧。

我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97年。那一年,我是一名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即將面臨就業,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在此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帆風順。我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有幾個好朋友,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差。但我感覺自己的生活太過平淡,於是我決定挑戰一下自己,去一個之前沒有去過、沒有朋友和熟人、語言不通的地方過一段日子。1997年是香港回歸的那一年,當時我讀了一本書,書上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香港回歸後,中國從南方開始發生變化。」既然如此,那麼我就去中國的南方親眼看看中國的變化。因此,我決定去廣州留學。

我大學的專業是社會學,當我告訴大學教授我要去中國留學時,他說:「你怎麼去中國?研究社會學還不如去德國。」我的同學們也都沒有去過中國,他們告訴我,「中國的街上全都是自行車」。說實話,當時我和他們一樣,對中國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去中國的目的只是為了挑戰一下自己。

1997年8月,我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從香港坐火車到廣州後,我突然發現馬路上沒有人會說英語。當時沒有人來接我,我開始著急。就在這個時候,我突然聽到有人在背後說:「Are you student(你是學生嗎)?」我馬上說「Yes(是的)!」其實他是一個黑車司機,打的從火車站到學校,現在也不過40元左右,但那時候我花了整整200元。

到大學門口下了車,保安不會講英語,我找不到留學生宿舍,又開始著急。就在那個時候,又有人在背後問我:「你是日本人嗎?」原來這個男生是日語系的學生,他帶我去了留學生宿舍。他是我來中國後接觸的第二個中國人,對我非常友好。

我在中國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當時日本的泡沫經濟已經崩潰,但是日本的經濟實力依然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日本的GDP大概是中國的4倍。在我的印象中,當時的日本街上有各種各樣的色彩;但是來到中國以後,我對中國的印象只有灰色。街上飄浮著很多灰塵,很多大樓還在建設,露出了內部的混凝土。最可怕的是廣州火車站,我記得那時有大量的農民工來到廣州,卻找不到工作,無處可去,就在車站前的廣場上露宿,他們的生活條件很差。當時的中國就處於這樣一個發展階段。

『「把中國介紹給日本,把日本介紹給中國」』

我在大學裡交了一個中國朋友,我和他每周有一兩次一起學習。他出身農村,他說,為了他上大學,父母借了村裡親戚、朋友的錢,所以畢業後需要努力工作才能還錢。

當時中國的大學生們學習都非常努力,早上一大早他們就開始朗讀課本,晚上很晚還在教室裡自學。當時的中國學生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打電話要去電話亭排隊,生活很樸素。

相比之下,我在日本上大學的時候就有一部手機,有一輛二手車。我學習很不認真,經常曠課,每天都拼命玩遊戲。我周圍很多的日本學生都是這樣。說實話,我是來了中國之後才發現,原來大學生是這樣學習的,我開始為我的大學生活感到羞愧。當時,我就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既然中國大學生這麼認真地學習,中國肯定是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兩個國家的大學生學習態度差距這麼大,其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1998年,我回到了日本。我發現原來的同學們都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沒有人搭理我,就好像他們都坐前一列火車走了,把我一個人留在站臺上。我非常鬱悶,於是認真地進行了自我分析和規劃,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我要做的事就是「把中國介紹給日本,把日本介紹給中國」。

我查了廣州的友好城市,竟然是福岡市。我是福岡縣人,我覺得這就是命運。於是,我決定參加公務員考試。日本的公務員考試非常難,我的朋友都勸我不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因為成功率很低。但我心想:只要像中國學生那樣拼命地學習,機會總會有的。結果,我抓住了這個機會。

『我終於明白,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勤奮好學』

進入福岡市政府工作後的第三年,我被選為福岡市派遣到廣州中山大學的研修生,去進一步學習漢語。就這樣,2003年我又回到了廣州。

雖然僅僅隔了5年,但是廣州有了很大的變化:地鐵開通了,公交車上有了空調,城裡建了很多新的大樓,色彩也明顯豐富了,大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機。

我在大學裡認識了一個男同學。他說他想學習日語,他的女朋友是日本人,但已經回國了,所以要找新的學習夥伴。為了增加學習時間,他想住在我的宿舍裡。當時我的宿舍裡有兩張床,一張是空的,於是我就答應他一起共同生活兩個月。

他是潮州人,家境不太好,有一個讀高中的弟弟,成績很好,他希望將來讓弟弟出國留學,由自己來解決弟弟留學的費用。他告訴我,他本來在別的大學上學,但認識日本女朋友後,了解到和外國交流的重要性,下決心改行從事和日本有關的工作。於是,他發奮學習日語。我看見他從早到晚一直在學日語,每天等我下課一回來,他就拉著我一起練習口語。我對他的毅力感到非常佩服。

2005年的春節,他的女朋友從日本來了。我們3個人一起去潮州過年。他的家雖然房子不大,卻充滿著溫暖與幸福。他母親做的年夜飯很豐盛很好吃,他的父親平時不愛說話,卻因為我們的到來顯得非常開心,喝了很多酒。他的弟弟則不斷向我們打聽日本的情況。

白天,我們3個人坐一輛摩託車去逛潮州市。潮州人愛喝茶,每次拜訪親戚、朋友時,坐下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泡茶。我喜歡這裡的獨特文化,生活節奏比較慢,感覺挺不錯的。但我的潮州朋友並不這麼認為,我們離開的那一天,他望著潮州市對我們說:「我真不想回這個地方發展,我一定要脫離這個地方!」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他為什麼這麼用功、這麼勤奮好學,因為他有著很強的進取心。

『2009年,中國的GDP超過了日本』

2005年夏天,我第二次留學結束了。回日本之後,我主要從事與廣州之間開展友好交流的工作。我感覺到,身邊的日本人對中國的了解還是和8年前差不多,於是我利用下班後的空閒時間,每周免費開一次講座,包括初級漢語班和解讀中國班。雖然有很多人來聽我的講座,但我覺得真正了解中國的人還是不多。

當時,日本的GDP一直保持平穩,沒有上漲,也沒有下降。而中國的GDP則迅速上升,一年比一年更快地追趕著日本。

這種經濟關係的變化也反映在兩個城市的友好交流上。比如兩個城市之間的青少年交流,之前,中國來訪者的所有費用均由日方負擔,否則中方就無法參加訪日活動。後來,日本主辦方的預算漸漸減少,舉辦這些活動越來越難。而中國青少年的家庭經濟情況越來越好,只要家長覺得對孩子的教育有意義,他們都願意自己負擔費用來參加交流活動。

2009年,迎來了福岡市與廣州市結為友好城市30周年。廣州市邀請世界各國的城市代表,舉辦了一次規模很大的活動。我也來到廣州參加活動,我被廣州的巨大變化震驚了!

這一年,中國的GDP終於超過了日本。

2012年,中日關係開始惡化。日本媒體報導了很多有關中國的負面信息。我的有關中國的講座雖然沒有停,但來聽講座的人少了一些。還有人會帶著異樣的眼光對我說中國的壞話。我對他們說,我相信中日關係對日本極為重要,怎麼能輕易放棄中日友好的未來呢?我的中國朋友對我依然很好,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信得過他們。

『郵輪市場帶來巨大商機』

2014年,機會又來了。2014年到2017年,我被派到上海擔任福岡市駐上海代表處所長。

福岡市位於日本的西南部,離上海只有一個半小時的飛機航程。自古以來,福岡就是以中日貿易發展起來的城市。很多商人、使者包括遣隋使、遣唐使,都是經福岡往來於中國和日本。所以,福岡和上海的關係非常重要。

不久,我發現中日經濟關係已經完全逆轉了。我在上海的街上看到很多從來沒有見過的高級轎車和各種各樣漂亮的物品,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日本的車那麼小?」

我來上海之後,中日關係漸漸好轉了,最明顯的現象是郵輪旅遊。大批中國遊客坐郵輪來到福岡,他們上岸之後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買買買」。但是,從當地福岡人的角度來看,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中國人怎麼一下子愛上了日貨?每天早上,大型郵輪一進港,幾千個中國人就下船來,乘大巴到處去買東西,等到他們晚上離港後,福岡又會突然變得平靜。

我親自參加了中國的郵輪旅遊團,和中國遊客一起體驗福岡之旅,然後寫了一份報告發給福岡市民。我在報告裡寫道:「中國遊客並不一定是日本商品的愛好者,他們只是覺得日本的東西性價比高,所以發生『爆買』現象。其背景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如果你們來上海親眼看看中國市場,自然就會有答案。」很多福岡人讀了我的報告,但真正來上海考察的並不多,也沒有多少人真正行動起來。所以,福岡的郵輪市場雖然非常活躍,但只是給當地的中國人帶來了機遇,大部分的福岡人袖手旁觀,錯過了商機。

2017年,我離開了上海。說實話,我心裡是有些沮喪的。上海發展迅速,天天發生著新的變化。但日本人這20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他們根本想不到中國已經有了這麼大的發展。

『我和中國的故事,也是日本和中國的故事』

2019年,我又被派到廣州。

2019年是福岡與廣州結為友好城市40周年,我的工作是籌備40周年的紀念活動。在活動中,福岡市長來到了廣州,很多福岡人也來到了廣州,他們紛紛說:「沒想到廣州發展得這麼好,超乎我的想像。」日本的新聞媒體也做了客觀、詳細的報導。慶祝晚宴上,廣州市長舉杯對我說:「奧田,感謝你為我們兩市的友好關係做出的努力,你的功勞是第一的!」聽到這句話,我很激動,我這麼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一年前,我又去找了那個潮州朋友。他現在住在深圳,他和女朋友已經結了婚,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他大學畢業之後,發揮自己的日語特長,從事中日貿易,取得了成功。他在深圳有房子,在日本也有房子,他的資產比我多很多。我到深圳時,他弟弟開車來接我,他弟弟已經從美國留學回來,開的是日本產的高級車。和他們全家人一起吃飯,和以前一樣,感到溫暖和幸福。他不斷對我說:「因為有你幫忙,才有了今天的我。」但我知道努力奮鬥的是他。我高興得連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這就是我和中國的故事,也是日本和中國的故事。

20年前,中國的GDP只有日本1/4的規模;2009年,中國的GDP首次超過日本;2019年,中國的GDP是日本的近3倍。有些人可能感受不到這些數字背後的變化,但是從中日關係的歷史來看,我認為這20多年的歷程,從未來100年、200年回過頭來看,也許是中日關係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這個過程,我可以用「變化」與「無變化」這兩個詞來形容。

我是通過廣州的變化來體驗中國的變化的。現在,如果你晚上去珠江散步,可以看到兩岸的夜景流光溢彩,非常美;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跑步、跳舞、唱歌、聊天,他們笑容滿面,很享受生活。看到他們的笑容,我就會想起我的朋友們當年的夢想,他們一定也像我的朋友們那樣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對中國的發展和人們的努力奮鬥感到深深敬佩!

但是,日本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是「無變化」的。當然日本人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進入老齡社會之後,我感到人們越來越保守。我經常聽到有中國人這樣評價日本:「社會穩定,工匠精神、百年企業非常可貴。」聽到這些話,我的心情特別複雜。未來,中日經濟合作的方式將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日本人準備好迎接這個變化了嗎?我一時無法回答。但是我知道,如果日本希望今後能夠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重新實現經濟騰飛,那就需要努力學習、努力奮鬥。「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是中國告訴我的。

[責編:萬枝典]

[來源:上觀新聞 ]

相關焦點

  • 日籍華人嘲笑日本女記者 被日本官員痛批:只會在日本罵中國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說到以「中國崩潰」這碗飯謀生的人,章家敦、曹長青之流大家耳熟能詳。而在日本也「活躍」著一位類似的人物。在日本政論電視節目及日本書店政論類口水書專區裡,經常能見到一位名叫石平的日籍華人。 以「後悔生在中國」、「釣魚島屬於日本」、「日本才是被迫害的一方」等言論,這位在日本也算混的「有頭有臉」。不過這幾天,他被日本官員在網上「懟了」。
  • 一位日本基督徒講述日本福音現狀:道德是他們的神
    「他們的道德就是他們的神,他們的道德標準非常的高,當他知道你是一個基督徒,他會非常非常的尊敬你,但是之後他什麼都不會問的,更不要說給他傳福音了。」一位來自日本的基督徒講述著他們國家福音現狀。
  • 日本人的教育好在哪裡?這五個地方,我們的確應該向他們學習
    日本非常重視國民教育,尤其是對孩子,他們認為很多品質應該從小培養,讓好習慣深入骨髓,長大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他們對小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地方非常值得中國家長學習。一到放學的時間,馬路上最堵車的地方往往就是學校放學家長停在路中間的一大排汽車。中國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除了學習你什麼都不用管」。多少家長為了孩子能多睡一會,四五點鐘就爬起來做飯,等六點多孩子起來了,家長把擠好牙膏的牙刷塞進孩子的嘴巴,恨不能把飯也餵進去。很多孩子初中高中仍然不能自己上學放學。孩子讀多少年書,家長就伺候跟在屁股後面伺候多少年。
  • 中國幼兒園究竟應該向日本幼稚園學什麼?
    這讓中國的小讀者羨慕得流哈喇子。藤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還能自己種蔬菜,通過看、摸、感覺、思考,完成對事物的認識。這樣的幼兒園也讓大人羨慕不已。對日本教育感興趣,是從《窗邊的小豆豆》開始的,巴學園、小林宗作校長已成為教育樂園的標誌。
  • 如何向孩子講述災難?看看日本的繪本是怎麼做的
    1地震那天發生了什麼?《衝啊!向上面去!》繪本作者用紀實的手法,向小孩子講述當年家園發生的故事,希望孩子們在未來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和自己的社區。災難儘管殘酷,我們應該好好銘記。2我們逃過了海嘯《小花快快走》
  • 一位學習劍道的日本女學生眼中的中國與日本
    因為完全不會說漢語,一開始我無法和中國的劍道夥伴們進行交流,感到十分著急,這時拜別人教我的這句話所賜,相互間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在辛苦的練習過後,大家一邊擦拭汗水,一邊笑著互相說著「辛苦了」,辛苦和疲憊得以消散,心情也變得舒暢起來。除了練習的時候,我們也經常在比賽後向對手道一聲「辛苦了」,以表達對對方誠摯的敬意。而這樣的事情我在日本從未經歷過,這讓我感到很吃驚。
  • 日本教授:日本需要向中國學習的5個理由
    有人看到題目,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向來都是中國企業向日本企業學習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為什麼日本教授會說「日本企業需要向中國學習」呢?其實最初我看到這位教授說該觀點的時候,確實比較懷疑自己的耳朵,而通過他的分析發現,日本人確實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並且加以吸收。這篇文章結合高千穂大學永井龍之介教授的觀點,來分析究竟中國企業有哪些地方值得日本企業學習!
  • 中國白酒向日本清酒學什麼?
    中國白酒向日本清酒學什麼?根據日本政府2016年數據顯示,之前十年來,清酒出口量已經翻倍,達1818萬千升,其中,出口到美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大陸、韓國等地區佔總出口量的70%,尤以出口到美國數量最大,佔了總出口量的1/4。
  • 一位日本留學生的中國緣
    截至2017年年底,日本累計赴華留學已超過24萬人;僅2016年在華日本留學生就有13595人,在205個國家44.3萬在華留學生中位列第九位。90後日本女生依田有裡佳,就是日本赴華留學大潮中的一員。依田有裡佳今年剛剛從東京女子大學畢業,大學期間曾作為交換生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交流學習一年。時間雖短,但在中國的生活和學習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更讓她勵志為日中兩國關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鄭永年:是什麼造就了日本的獨特民族性?
    在和西方接觸以前,日本人就學中國和朝鮮。即使在幕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時期,日本政府也派了特殊的官員學習荷蘭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  在1830年至1840年,日本國內就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一場大討論。一派強調日本應實行開放政策,虛心向西方學習。另一派主張強化閉關鎖國的政策,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日本的孤立政策。
  • 朱鎔基對話日本民眾:日本從未正式向中國道歉
    核心提示:朱總理:我想提醒一點,在日本所有正式文件裡面,從來沒有向中國人民道歉。1995年,當時的村山首相曾籠統地向亞洲人民表示過歉意。因此,不能說中國沒完沒了地要求日本道歉。道歉不道歉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們希望日本方面考慮這個問題。
  • ...在日元周三早間升至九個月高點後,一位日本財務省官員表示,希望...
    日元大漲後,日本官員強調需要維持匯率穩定;① 在日元周三早間升至九個月高點後,一位日本財務省官員表示,希望外匯市場能保持穩定。② 周三早間,日元在東京一度短暫觸及1美元兌102.59日元,迫使日本出口商更接近出現虧損的水平,而它們已經在面對需求因疫情而減少的局面。③ 上述官員表示,日本財務省將繼續密切關注市場動向,並與日本央行和金融廳保持溝通。
  • 日本官員「武士餐」減肥成功
    (Agencies)體重超標的日本地方政府官員經過三個月的日本西部的伊勢市市長及六名政府官員組成了一個「新陳代謝七武士團」(得名於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共同應對所謂的「代謝綜合症」,其具體表現為腹部肥胖、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
  • 在日本生孩子的中國媽媽講述:日本的好與壞!
    日本的一切,仿佛都很舊中國近幾年的發展世人都可以感受到,不僅是因為自身的勤勞,也有相當大的智慧。2010年象徵著國力的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如今世界一流企業也紛紛投資中國,都想抓住中國市場來一波大爆發。
  • 辻本雅史:江戶時期的日本人如何學習中國經典
    辻本雅史人人學認字:江戶時代的文化新氣象江戶時期,日本有幾位比較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山崎闇齋(1618-1682)是確立了日本朱子學傳統的一位學者,但他從未出版過自己的專著,僅用口述的方式向自己的弟子傳道。現在有很多人都是通過山崎闇齋流傳下來的演講記錄來研究他的思想。
  • 講座︱辻本雅史:江戶時期的日本人如何學習中國經典
    辻本雅史人人學認字:江戶時代的文化新氣象江戶時期,日本有幾位比較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山崎闇齋(1618-1682)是確立了日本朱子學傳統的一位學者,但他從未出版過自己的專著,僅用口述的方式向自己的弟子傳道。現在有很多人都是通過山崎闇齋流傳下來的演講記錄來研究他的思想。
  • 外國人在中國:執著的日本人「林先生」
    外國人在中國:執著的日本人「林先生」   中新社桂林6月21日電 題:執著的日本人「林先生」:為陽朔修路 為灕江「美容」  作者 趙琳露 唐夢憲 楊陳  在世界旅遊勝地廣西桂林市陽朔縣,有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日本老人頗有名氣,十多年來他堅持在灕江邊撿垃圾,為灕江「美容」。
  • 日報講述中國赴日留學生故事:從向日本學習到中日互相學習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 日媒稱,8月5日下午,在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園裡聚集了許多中國人和日本人。這是每周日例行的中日交流沙龍「星期日漢語角」,中國人和日本人聚在一起自由對話。自2007年以來已經舉行過550多期,這次也有近50人參加。
  • 日本精英官員職位為何人氣下降?
    從19世紀末開始,日本逐步建立和發展了符合本國國情的公務員選拔考試制度。日本的公務員考試分國家公務員考試和地方公務員考試,前者包括綜合職考試、一般職考試、專門職考試。其中,國家公務員綜合職考試是日本社會聲望最高的國家考試。日本的國家公務員綜合職考試,由1894—1948年的高級文官考試、此後的國家公務員上級甲種(1種)考試演變而來,2012年後改為現在的名稱。
  • 為什麼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會允許中國留學生進入日本的軍校學習?
    確切說,是大清的莘莘學子一撥撥削尖了腦袋往日本跑。1896年,清政府向日本派出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留學日本」的熱潮這下成了開閘的洪水。從1896年至1911年,僅清政府向日本公派的留學生就有近萬人,自費生更是「公派生」的兩倍以上,甚至還有「步履維艱的纏足女子,老人和小孩……有全家全族同來留學的情景。」為什麼如此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