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日本需要向中國學習的5個理由

2020-12-13 日本二三事

有人看到題目,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向來都是中國企業向日本企業學習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為什麼日本教授會說「日本企業需要向中國學習」呢?其實最初我看到這位教授說該觀點的時候,確實比較懷疑自己的耳朵,而通過他的分析發現,日本人確實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並且加以吸收。這篇文章結合高千穂大學永井龍之介教授的觀點,來分析究竟中國企業有哪些地方值得日本企業學習!

2020年10月美國獨立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世界上最高經濟水平的國家是哪裡?14個國家的民眾對此進行了回答,11個國家回答的結果是【中國】。回答【美國】的只有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韓國和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各國,無一例外地回答【中國】。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到,從總體經濟水平來看,中國無疑是已經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國家。

在美國國內,從事中國市場分析的人員,已經開始著眼中國企業的長處,並且進行學習。這點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因為無法接觸到相關的領域。其實早在19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美國同樣也興起過「向日本企業學習」的潮流。很多日本人對於中國的印象很「老舊」,電子化高度發達的現在,許多領域的發展已經超過了日本人老一輩的想像,現在的中國也不再是提供「廉價勞動力」的世界工廠了。而是衍生出了行動支付、AI人臉識別、IoT家電、無人機、遠程醫療等領先世界創新能力的國家。但是,許多日本企業看待中國企業的時候,還是依然抱有「偏見」。

不過在日本,同樣也有一群人,在世間依舊對中國企業有偏見的時候,就已經將眼光著眼到中國的創新型企業之上。雖然每年都有很多創新型企業的破產,但是從千軍萬馬中依舊誕生了字節跳動、美團、大疆等全球知名公司。許多日本企業同樣也已經看到中國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勢頭,最近有很多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消息,比如資生堂和阿里、豐田和小馬智行以及奇點汽車、本田和商湯、任天堂和騰訊以及索尼和bilibili等。

日本與中國企業的結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硬體領域很強勢的日本企業都選擇與軟體領域的中國企業合作。這也是因為,中國企業的特點與日本企業不同。

1,優勢領域

日本企業與中國的知名企業相比,兩者有著不同的優勢領域。日本企業靠著常年的積累,在硬體製造領域比較強勢,比如汽車、住宅、設備、原材料等方面,從上個世紀開始,日本就已經為全世界提供了數不勝數的產品。相反,在軟體以及電子化領域,日本的更新比較慢,很多地方已經落後於世界的平均水平。這次疫情當中,日本電子化水平的差距才逐步顯現,想要減少人為的接觸,就需要電子化。

另一方面,與日本相反,中國比較強勢的領域在軟體科技方面,特別是電子化領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雖然在硬體製造領域有所提升,可是弱勢也是非常明顯的。無論電子科技如何強勢,都少不了硬體的支撐,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以及遠程醫療等方面,都需要用到許多日本的技術,比如晶片、發動機以及各種引擎等。 所以日企與中國企業合作,最終是有很大的可能達到WIN-WIN的效果的。

2,思維方式

第二個理由是在思維方式方面,日本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人に迷惑をかけるな」(不要給他人添麻煩),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日本人做決定的時候往往會更多地考慮到其他人或者整體環境,即便是這個決定有違自己的初衷,也會強迫自己接受。而現在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會主張自己的想法,認為完全按照他人的思維去考慮,會產生問題,做決定的時候是從自身考慮出發。

3,職業意識

在日本,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是一種美德,多數日本人會在一個公司一直從事工作,這與日本人「甘於滿足」現狀的意識相關。而國人意識當中,會有「爭強好勝」的部分,自己的職業也是為了讓自己「更好、更便利、更有權勢」的存在,這種職場向上意識,也是日本人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一些日本人眼中,不少中國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存在,但是真正的成功者,從來都有一些「不切實際的自信」。

4,市場

思維方式以及職業意向的不同,人的價值觀也就不同,而市場的主體又是「人」來構成的,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日本的市場觀念同樣也是依照前例來進行的,多是「經驗主義」。新想法、新開發,如果沒有前例可以參考,就意味著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如果不是十分確信的項目,日本企業一般都不會冒著風險進行。

相反,中國人的市場觀念則不相同,許多人想要打造一個「沒有前例」的營業模式,雖然會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其成功以後所帶來的利潤也是十分巨大的。

5,創新

創新的成果如果不實際運用到市場之上,是沒有辦法形成市場規模的。比較好的例子就是二維碼,雖然是日本人發明了二維碼,但是讓二維碼走向世界的則是中國。日本人開發模式就註定了其市場開拓方式,日本項目多是「延長線」形式,即在現有的產品之上,不斷地改良和改善,而不是顛覆傳統的產品。

而中國式的開發,則是面向更多的新領域。最初的很多產品,品質方面都有一定的詬病,但是重要的是想法,這樣的模式容易產生「破壞性創新」,即顛覆傳統商品的創新。

在過去的幾十年,日本一直將美國作為參考對象進行內部改造,但是現在已經有不少日本人將眼光放在中國,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上面5點,雖然是中國和日本的比較,但是也是日本的不足。這篇文章,我想要表達的觀點是: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看不起」中國的,現在日本國內已經有不少日本企業想要尋求更多的變革與合作,能夠讓日本企業刮目相看的中國企業自然是十分的厲害。可是我們也需要看到,日本企業這樣做是一種態度。我們需要知道,強者之所以是強者,是因為不斷地吸取精華,這也是日本企業能夠立足百年的根源!

相關焦點

  • 一位日本地方官員的講述:日本應該向中國學習什麼
    1997年是香港回歸的那一年,當時我讀了一本書,書上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香港回歸後,中國從南方開始發生變化。」既然如此,那麼我就去中國的南方親眼看看中國的變化。因此,我決定去廣州留學。我大學的專業是社會學,當我告訴大學教授我要去中國留學時,他說:「你怎麼去中國?研究社會學還不如去德國。」
  • 志望理由書——打動日本教授的心
    同學,一年一度的志望理由書大戰又開始啦!留學日本的都知道,一過8月8,大家就變身:
  • 日本教授 美國教授 中國教授
    1/26;以版圖形狀而言,中國之於日本猶雄雞俯視餌料。東京大學對我多有關照的M教授就永遠只穿直領衫外罩一件休閒西裝,並神情詭秘而得意地向一中國高足洩露天機:何必把那個物件吊在頸下呢!於是在東大任教的一位北大學者在其新著《後世說新語》中撰曰:M教授「著裝每不系領帶,與日本國袞袞諸公異。或問究竟,答曰:我有某物,未必示人。」有趣的是,此公雖不系領帶,但對香水十分在意。所帶研究生往往循味跟蹤。
  • 再談向日本企業學習
    野村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學家關志雄曾明言,"中日之間的經濟差距至少還有40年。日本在陷入所謂'失去的十年'後,日本人信心喪失殆盡,中國人則因為經濟高速增長而信心大增。我提差距還有40年,很多人認為這是低估了中國經濟。確實,上海等發達地區與日本的差距已經不大,在高層建築和高速道路等硬體方面,現在的中國要比40年前的日本先進,但大部分內陸地區落後日本不止40年"。
  • 推薦去日本留學的十大理由
    推薦去日本留學的十大理由!其實,還有更多選擇留學日本的理由,那麼你是為什麼選擇日本呢?在日本不僅有聞名世界、各個學科綜合發展的七大帝國大學還有專攻理工科、類比美國麻省理工的東京工業大學、培養商科精英的一橋大學、導演和藝術大師的搖籃——武藏野美術大學、多摩美術大學。獨特的「教授內諾制」:日本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申請是教授內諾制,成功申請與否的關鍵在於教授的是否認可。
  • 朱鎔基對話日本民眾:日本從未正式向中國道歉
    核心提示:朱總理:我想提醒一點,在日本所有正式文件裡面,從來沒有向中國人民道歉。1995年,當時的村山首相曾籠統地向亞洲人民表示過歉意。因此,不能說中國沒完沒了地要求日本道歉。道歉不道歉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們希望日本方面考慮這個問題。
  • 聯合國5個通用語言,日語申請三次都被拒絕,理由讓日本無地自容
    要知道聯合國是由很多國家組成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如果各國都在聯合國使用自己的語言,那麼肯定會出現語言不通的現象,溝通起來就會很困難,所以聯合國選出了5種語言,作為聯合國的通用語言。這六種語言分別是英語、法語、俄語、漢語、西班牙語,而在聯合國使用最多的還是英語和法語。
  • 日本留學獎學金申請的N個理由
    那麼日本留學獎學金,要怎麼申請呢?今天前程君就來和大家說說日本留學獎學金申請常用的一些理由。首先,日本留學的獎學金申請,我們需要按照獎學金的具體要求來寫申請書。日本這個獎學金和我們通常意義理解的獎學金不同,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助學金」。日本所謂的獎學金是給有需要的人的,就是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的,而不是說因為學習成績好才發給你的。
  • 日本人:日本一直將中國文化作為學習範本
    見到本報記者,一身和服的飯井宗克脫口而出這句中國古語。學習日本茶道15年的他,是茶道裡千家淡交會大阪西支部副支部長,對日本茶文化熟稔於心。「當年,日本僧人空海留學唐朝,將茶籽、制茶技藝和飲茶習慣帶回日本。直到今天,以茶待客仍是中日兩國茶文化的共通之處。」
  • 名校志向塾:日本冷僻學科志望理由書怎麼寫?
    事前準備:過來人的億點點碎碎念 首先,筆者想對出於「看了一本趣味向哲學/歷史/考古學的書籍or看了B站/油管等網站的趣味向科普or冷僻學科看起來很酷」等等原因而試圖進入冷僻學科學習的同學說:
  • 日本研究生留學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在日本研究生申請過程中,首先需要讓教授對我們的情況有個整體的了解,所以就需要準備相應的申請材料,今天蔚藍留學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研究生申請材料需要哪些?
  • 日本在淪陷區普及日語,日本大學教授為啥反對?
    得知在中國華北開展思想誘導教育,以實現「徹底日本化」的目的,橋本很震驚,「這不是把在朝鮮和臺灣實行的那一套,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國大陸去了嗎?」在橋本看來,中國雖然落後,但文化源遠流長,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逼迫民眾放棄中國自己的語言是很不明智的。他報導刊登後,又請大學教授們談對此事的看法。
  • 給你學習日語的十個理由,夠不夠!
    給你學習日語的十個理由,夠不夠!理由二:學習日語考研拿高分英語考研需要知道5500個詞彙,沒有聽力,閱讀題還很難,很多同學都在60-70分之間徘徊,而如果你要學會日語的話,考研分數在70-80分是沒有問題的,同樣的考試時間、日語的題量和題型相比英語來講少很多,這點日語上面試佔優勢的
  • 日本教授組團參觀!欲解日本快遞危機
    在上個月召開的中國智慧產業國際博覽會上,菜鳥向世人展示了未來園區、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刷臉取件櫃等黑科技,標誌著物流IoT時代的到來。從今年5月份菜鳥宣布啟動IoT戰略,到8月份一系列黑科技產品的集中亮相,菜鳥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將IoT戰略落到實地。這也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國際同行對此紛紛點讚。8月31日,日本還專門派出了一支由教授、學者組成的考察隊,前往無錫未來園考察學習。
  • 日本留學:面試很可怕?10個問題告訴你日本教授最想聽的是什麼~
    在日本修士考試的流程中,面試是筆試合格後的下一步,也是關係到能否合格大學的最後一環。面試中,1個考生往往要面對4名以上教授的連環發問,加上要用外語作答,臨場壓力還是很大的。而作為考生,如果能追本溯源地了解教授想獲取的信息,進而真誠得體地進行溝通,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 日本留學:面試很可怕?10個問題告訴你日本教授最想聽的是什麼
    在日本修士考試的流程中,面試是筆試合格後的下一步,也是關係到能否合格大學的最後一環。面試中,1個考生往往要面對4名以上教授的連環發問,加上要用外語作答,臨場壓力還是很大的。而作為考生,如果能追本溯源地了解教授想獲取的信息,進而真誠得體地進行溝通,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 研究生申請看過來:日本套磁大揭秘之教授心理分析
    想必申請日本留學的小夥伴們都知道,由於日本特有的內諾制申請制度,需要我們通過跟教授套磁來獲得內諾,那麼要想順利獲得內諾,在套磁過程中和教授「鬥智鬥勇」就顯得格外重要。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儘可能做到「知彼知己」,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日本教授的招生心理,從而幫助大家能在套磁過程中更遊刃有餘。
  • 東大教授誇這屆來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優秀的「可怕」
    連東京大學教授都忍不住感慨:「以前東大的中國留學生,有優秀的也有不怎麼優秀的,處於一個玉石雜糅的狀態。而最近這4、5年的狀況則完全不同,幾乎全部都很優秀。」優秀的人自然會有優秀的學習方式,比如下面這位來自山東的萌妹子小z,操著一口地道且發音純正的日語,不仔細分辨簡直和日本妹子沒兩樣。她每天至少學習6小時,雙休日則增加為9小時。
  • 中國學習西方法律以日本為師
    我想起郭嵩燾在出使倫敦、巴黎的日記中講到,他當時發現伍廷芳在倫敦學習法律,覺得很有意思,說伍廷芳的頭髮留了三丈長(這肯定是誇張,三尺長是有的),留那麼長的頭髮幹嘛?準備回去編辮子方便。這時候的日本人和中國人在英國遇到,感覺親切得不得了,大家像一家人一樣。郭嵩燾問伍廷芳日本有多少人在這裡學習法律,伍廷芳了解了一下說,至少有三十多個。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