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第二季畫面滿分,文本不及格,但是果斷還是要看!

2020-12-14 餵了官人

等待一年多的《風味人間》第二季本周終於出現在了廣大吃貨的面前。

自從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上映以來,導演陳曉卿便和美食二字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風味人間》可以算是對《舌尖上的中國》的一種延續,同時也彌補了陳導無法拍攝《舌尖3》的一種遺憾(豆瓣3.8分,沒什麼可惜的)。不過從《舌尖1》到《風味人間》第二季,陳導這段美食之旅,也走走停停了4季,能不能拍出美食的新意,走進新天地,這也讓我這個美食迷一陣擔心。

從《風味人間》第二季第一集來看,我的擔心看來不無道理。

之前我在寫《早餐中國》的時候就說過:對於紀錄片來說,最關鍵的三個要素就是腳本、畫面、後期。因此,評價一部紀錄片的好壞,通常也會從上述三個方面出發。當年《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能成為美食紀錄片中的經典,並不只是因為它是開山之作,同時也因為它完美地做到了三要素的有效統一,至臻完美。

《風味人間》第二季,完成最好部分從目前第一集來看,肯定非畫面莫屬,這也是陳導最為人所稱道的部分。畢竟拍了四季,如何拍出食材和菜品,以及食物在烹飪過程中的美感,陳導團隊早就瞭然於胸。飲食在中國是最高端的文化之一,在拍攝的過程中,陳導和他的團隊也能夠將中外的美學特色融為一體。不僅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同時也讓人食慾大開。

所以,若說到畫面,即使給滿分也不過分。但是,出了畫面之外,這部美食風味紀錄片,還存在一些硬傷。

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文本上。

第一集的名字叫做《甜蜜縹緲錄》,縹緲這個詞,最有名的典故出自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縹緲形容若有若無,同時也表示仙山的悠遠,於人世阻隔。看到這裡是不是發現一個問題?這部紀錄片叫做《風味人間》,縹緲二字的使用剛好打在文眼上,有一點背離了「人間」的內核。我當然明白,編導是像表達「甜」這種味道,若無實有,隱約縹緲的意味。但是,從第一集中所列舉出來的食物來看,僅有揚州雙絕中的翡翠燒賣是如此。其他諸如蜂蜜、巴克拉瓦、甜燒白這些食材或者甜品,甜味都是非常實在的主體,又哪來的縹緲的感覺?

土耳其甜點巴克拉瓦

標題是如此,文本臺詞也是如此。從旁白臺詞上來看,這一集的亮點太少,非常的平淡,既不結合美食,也不升華主題,甚至有一點掉入隨意抒發情感的俗套裡。另外,在故事的銜接上,文案也實在生硬,沒有一點轉折或者是銜接。

由於文案的問題,造成了第一集的故事沒有能夠成為有機的整體。風味人間以美食為主題,地域跨度很大,在不同地域、不同風俗、不同故事、不同背景下要融合為一個整體,僅僅靠畫面是無法完全做到的,必須要有完備的故事整合和整體結構。在這個方面,第一集也相當差強人意,尤其是土耳其甜食巴克拉瓦這個部分,我完全不知道編導想表達什麼?到底是人物的成長呢?還是在食物背後的親情呢?亦或者是製作這道風味所付出的艱辛呢?好像都有說到,但是又都沒有得到完整的表達,只流於了表面。

另外,第一集編導還犯了一個關於天使的錯誤。實際上,中國人對甜食的喜好,是不分南北,不分地域的。四川川菜中的甜燒白,在中國南方的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菜品,福建和廣東,也有相似的做法。這道菜的主要食材是白肉、紅糖和糯米,但是這道菜的關鍵並不是此。我記憶中四川甜燒白是有放豆沙的,而在福建和廣東,一般會放芋泥(也有豆沙)。這才是整道菜的靈魂,既增加了顆粒口感,又能夠把肥肉和豬油的肥膩進行消解。同時,它還能提煉出整道菜品真正的甜味,是不同於齁甜的甘甜和滿足感。但是,這個部分竟然被編導一閃而過?沒有做到詳細的說明和升華,作為中國美食紀錄片的標杆,我還是表示有一點遺憾。

甜燒白

雖然有一些硬傷,但是這部《風味人間》第二季我還是推薦果斷要看,畢竟被疫情憋了這麼久,難得有一檔節目能夠慰藉我們空乏的肚腸。中國飲食文化講究「色香味意形」,色在第一位,所以拍美食紀錄片,擺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好看。在這個層面,你大爺還是你大爺,《風味人間》還是第一季的《風味人間》。

有的時候,希望陳曉卿導演能夠再大膽一點,跳出原來《舌尖》和《風味人間》的框框,也許會是另一種突破。

就是這樣。

相關焦點

  •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完美收官:山海依舊 風味不改
    ——《風味人間》解說詞6月14日,由稻來紀錄片實驗室主理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完美收官。自4月26日上線,這部紀錄片陪伴了我的晚春到初夏,那些疫情中在老家陪伴年邁父親的略帶張惶和窒悶的時光。
  • 看《風味人間》品匠心營造啤酒 讓這個夏天「蟹」不離口「酒」不離手
    近日,由陳曉卿導演的《風味人間》第二季正式開播了,那仿佛隔著屏幕也能聞到香味的美食又一次勾起了天下吃貨們肚裡的「饞蟲」。隨著第一集「甜蜜縹緲錄」和第二集「螃蟹橫行記」的先後播出,觀眾好評如潮,在豆瓣上的評分高居9.4分。
  • 《風味人間》第二季:人類的快樂源泉,甘甜到底有什麼秘密?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美食節目《風味人間》第二季於4月26日正式上線,而這次第一集講述是「甜蜜縹緲錄」,依然是陳曉卿導演,李立宏配音,讓大家再一次享受到當年「舌尖上的中國」那種驚豔感。看起來好好吃,可惜我吃不到……而這一次的《風味人間》第二季一共有八集: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淡
  • 《風味人間2》的文案,看餓了!
    大火的《風味人間》2,今年又如約而至,依然是大眾熟悉的畫面與風格,在滾燙的畫面中,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在這支豆瓣評分高達9.4的美食節目中,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充滿煙火氣息的畫面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文案帶來的新鮮感。
  • 象山紅膏熗蟹亮相《風味人間》第二季,光是看看都下飯!
    象山紅膏熗蟹亮相《風味人間》第二季,光是看看都下飯! 《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象山的年糕、淡菜……而在新一季的《風味人間
  • 《風味人間》第2季解鎖「重口味」 品醬料百味
    本文轉自【網易娛樂】;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三期「醬料四海談」,於昨晚21:20上線,浙江衛視同步播出。在經歷了「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兩期「連環暴擊式」的美食洗禮後,近期各大社交平臺持續刮著一陣強勁的「風味旋風」,有關風味美食的討論層出不窮。而第三期以醬料為主題,讓這位憑藉一己之力便可左右整道菜餚賞味體驗的「調香烹味高手」走到臺前,帶領觀眾領略全球各種醬的「風情」。
  • 《風味人間》第2季 記錄,「追趕食物自己的時間表」
    朝夕之味,美好恬淡,人間與風味時時碰撞……日前,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宣布定檔,將於4月26日起登陸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從設計師黃海打造「朝露夕霞」海報來看,這檔高口碑美食探索紀錄片依舊保持原味——和觀眾一起回歸風味星球,重啟每個普通人的美食記憶。
  • 《風味人間》第二季:論螃蟹的一百種食法,樣樣讓人垂涎欲滴
    《風味人間》第二季剛到第二集,就把"蟹"給"祭"了出來,這是妥妥的大招啊,要知道,放眼人間,要論到 "鮮美"二字,能賽過螃蟹的真不多。更別提那道用雞蛋做的"賽螃蟹"了,距離真正的螃蟹的味道差太遠,不過是表達了一種垂涎欲滴中望梅止渴的美好願望罷了。
  • 《鎮魂街》第二季4.9的評分,下半季依舊開卷,還能不及格?
    根據漫畫的劇情描述,第二季的故事線應該是圍繞著「北落師門」構思的,著重點必然是在這個人物上,所以對於主角的人物刻畫可能會偏差點,但是你不能把曹焱兵的性格完全改了呀,捏臉可以,不給太多臺詞和畫面可以,但是性格不能大改,這是人物的靈魂,沒了靈魂,那他是個角色嗎?
  • 最強下飯綜藝回來了,人間風味,嘗過才知道!
    人,終究還是抵抗不了食物的誘惑,有了食物、有了煙火氣息,才能叫做生活。而國內關於吃的文學、影視作品,則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道不盡。當然,其中最為生猛的還是當屬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出神入化的旁白文案,犀利直白的鏡頭,讓無數中國觀眾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食物的香氣,口水一吞再吞。
  • 《風味人間》探索 中外美食的奇妙緣分
    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昨晚在浙江衛視和騰訊視頻正式開播。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暌違四年再度執導美食紀錄片,配上李立宏「色香味」俱全的解說、國際作曲家阿鯤意蘊萬千的配樂,熟悉的味道再次令觀眾口舌生津。
  • 《風味人間》第2季美味紛呈魅惑人間
    網易娛樂6月8日報導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七期「香腸萬象集」,已於上周日晚21:20上線,浙江衛視同步播出。隨著本季節目漸入尾聲,《風味人間》第2季描繪的全球美食圖景愈發清晰——從崖蜜到魚子顆粒,從廟堂到市井鄉間,鏡頭跨越山川湖泊,生動展現了地球上多元的風土人情。
  • 《風味人間》第2季收官 根莖類食物有多美味?
    中新網6月14日電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收官期「根莖春秋志」,將於今晚21:20在浙江衛視播出。被譽為「下飯神器」的《風味人間》第2季自開播以來便備受關注,它通過甜味、螃蟹、醬料、雜碎、雞肉、顆粒、香腸、根莖8大主題,以全球視野展現包羅萬象的美食文化,讓觀眾領略到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
  • 剛剛,我煲了《風味人間》的龍鬚筍雞湯
    《風味人間》第一季,讓人們認識了四川頂級山珍「龍鬚筍雞湯」。龍鬚筍雞湯的精髓在於「龍鬚筍」,取自竹林的鮮筍,經過手工劃絲,再由炭火烘乾,得以保存原始的季節之味。筍來自竹林、烏雞由村民自家飼養,配上蔥、姜、紅棗,這樣一道山珍野味,足以還原大自然本真的風味。
  • 吃貨最愛的《風味人間》火了,紀錄片收割流量的時代到了?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舌尖》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帶著「舌尖上的世界」——《風味人間》回到了大家的視野。《風味人間》開播後口碑流量雙豐收,在騰訊視頻上線一天多播放量就已經達到了1.9億次,豆瓣評分高達9.4分。
  • 上拼多多買「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開始「玩」營銷了
    無論是雲南玫瑰醬、北京芝麻醬,還是湖南剁椒醬,這一季中出現過的食材,你大多可以在拼多多的「風味人間」專題購買。 一方面,相比於劇集、綜藝等更容易與用戶進行深層次互動的娛樂化視頻內容,紀錄片十分講究敘事的節奏以及畫面質感,過於直接的品牌植入很容易降低用戶的觀看體驗。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就曾因過多的廣告植入被詬病,甚至被網友調侃「通篇拍廚具炊具,堪比史上最成功的大型電視購物節目」。
  • 《風味人間》VS《野生廚房》:誰的文案更下飯?
    最近品牌君發現,綜藝江湖中又湧現出兩檔「下飯」節目,一個是《風味人間》,另一個則是《野生廚房》。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必定又是兩檔吃飽飯才敢看的節目,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它們不光畫面看得人直咽口水,連文案都很饞人!
  • 豆瓣高分《風味人間2》 鮮活「在地飲食」傳遞美味歡樂
    《風味人間2》劇照。  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近期在騰訊視頻播出,浙江衛視同步播出。與第一季在豆瓣取得的9.1分相比,第二季播出過半已經拿到了9.4分的高分,可以說是平穩過渡、略帶驚喜的表現。  《風味人間2》延續了「風味」系列世界視角的切入角度,節目遍尋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超過300種美食,最終選擇了《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等八集主題的內容對世界美食加以呈現。和上一季相比,外國美食的比例進一步提升,和中國美食達到了一比一的比例。
  • 影視觀察丨《風味人間》:我們人類啊,永遠是「胃腸的奴隸」
    看過了「舌尖上的中國」,看穿了「風味人間」,對於美食紀錄片,我們還能抱有什麼期待呢? 《風味人間》第二季的歸來,還答案以驚喜。 不同於近幾年擅長以情感或場景作為主題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的第二季,食物終於再次成為了主角。 食物始終是平等的,差異終究來自於人。
  • 《風味人間》全球醬料出道賽 總有一款記憶中的味道
    正如製片人張平所說,「我們在試圖尋找有根的食物,透過這些食物能看到當地人的生活樣態,感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待食物的智慧」,《風味人間》不僅是「風味」,更是「人間」。以色列的拉妮一家六口,喜歡全家人一起動手製作美食,他們說「無胡姆斯不成席」,華姐在香港深井村和兄弟姐妹一起經營著早逝的父母留下來的燒鵝店,擁有古老製法的酸梅醬,是烤鵝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