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昨晚在浙江衛視和騰訊視頻正式開播。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暌違四年再度執導美食紀錄片,配上李立宏「色香味」俱全的解說、國際作曲家阿鯤意蘊萬千的配樂,熟悉的味道再次令觀眾口舌生津。
《舌尖》的「光環」在前,陳曉卿也倍感壓力:「我們希望大家的期待值不要太高。」而他仍然願意堅持下去,「簡單的動力是養家餬口,更重要的是因為職業精神。就像蘋果手機的更新換代一樣,每次新產品出來都會被吐槽,但大家其實還是喜歡。我希望大家對我們的產品也能夠一直喜歡下去。」
從中國到世界:
「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共鳴」
《風味人間》全片共8集,分別為「山海之間」「滾滾紅塵」「落地生根」「餚變萬千」「香料歧途」「江湖夜雨」「萬家燈火」和「風味之旅」,從多種角度探索和解讀食物背後的歷史文化。昨晚播出的第一集「山海之間」,講的是地理位置與美食異同的故事,片中出現了13個國家和地區約20多種特色美食,禿黃油拌飯、大閘蟹、火腿等等讓觀眾深深「淪陷」。
據了解,《風味人間》攝製組的足跡遍及六大洲共二十多個國家,力求以更廣闊的視角展現中國美食的獨特性,探索它與世界美食的奇妙緣分。陳曉卿認為,這不僅是食物的流變,也是文化的交融:「其實,東西方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風味人間》是以世界美食作參照,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從美食到人文:「兩者的平衡是永恆的話題」
漁船在狂風巨浪中顛簸,年輕的鏢魚手手握魚叉站在船頭,目不轉睛地尋找旗魚……這是「山海之間」中一段臺東鏢魚手用古老的鏢魚技法捕魚的畫面。鏡頭在海平面上下切換,給人一種在看動作追逐戲般的緊迫感。陳曉卿透露,為了等這條旗魚,攝製組全神貫注等了五天,積累了大量素材,正片裡卻僅僅呈現了幾十秒。類似的艱難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比比皆是,陳曉卿卻樂在其中:「從頭到尾都很艱難,但我們是特快樂地在做這件事。」
人文故事在《風味人間》裡的佔比很大,陳曉卿坦言:「美食和故事之間的平衡,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組織過很多次看片會,有的觀眾認為應該直接上吃的,一分鐘就要有一種吃的;也有的觀眾說,只停留在吃喝層面太淺薄,深厚的人文精神哪兒去了?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被撕扯,真是眾口難調。」他說,好在現在的播出方式改變了:「我們會給大家準備非常多的物料,圍繞《風味人間》,每天會有其他的小片段在網上放出,比如第一集就另外會有一段單獨的西班牙火腿切片表演。」
從「風味」到其他:
「做美食背後故事的搬運工」
《風味人間》創新嘗試了航拍、微觀攝影、動畫還原、全景聲等豐富的新技術呈現方式。陳曉卿說:「做紀錄片,我們靠什麼跟觀眾達成一致?第一個層面是價值觀,要有一個價值觀正確的故事;第二個層面是奇觀,要能夠給大家帶來視覺、聽覺上沒有體驗過的東西;第三個層面就是科技,我們這次在這方面很較真,比如說做全景聲,它的受眾其實微不足道,但我們還是堅持做了——如果你家有足夠好的音響或者專業耳機的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風味人間》只是「美食之旅」的開始,陳曉卿說:「接下來,我們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的產品推出。明年會有一個《全世界的不約而同》,講一種食物的不同吃法,或是不同食物的同樣吃法。後面我們還會拍穀物的故事,講述人類農業的奇蹟;還會有專門給吃貨定製的內容,知識性沒有那麼強,但會拍得很有趣。」做美食背後故事的「搬運工」,始終是陳曉卿做美食紀錄片的初心:「在誘人的美食背後,你能看到歷史、社群、情感……我更喜歡食物背後的這些東西,不能因為我們走得太快,口味越來越一致、生活越來越平淡,就忘記了曾經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風味人間》探索 中外美食的奇妙緣分》由金羊網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8713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