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美食永遠都不會說謊。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美食名流匯集,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穎的資訊。
《風味人間》:不同於以往的美食紀錄片,它有更廣闊的視野
陳曉卿導演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自開播之後,吸粉無數。老觀眾們不免拿《風味人間》和陳曉卿導演之前的《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紀錄片來做比較,或者直接將其看作是《舌尖》的繼續。其實,不然,這一次的《風味人間》早已不同,比《舌尖》系列有了更精彩、優秀的地方。這一次,陳曉卿導演不再只是展示美食,講好故事,展現人文情懷,他將紀錄片的視野擴展到了全球,他們的口號便是「全球視野下恢弘中華美食文化之旅」,展現中西方的美食差異。另外,《風味人間》技術上的進步,更是讓觀眾們為之驚喜了。
《風味人間》的定義更加廣泛,加入了外國美食文化,不再拘泥於中華傳統美食,在回歸美食根本之外,又進行了中外傳統美食的對比。《風味人間》將我們的中華美食放置於全球文明的背景之下,發現其特色和可貴之處,同時也肯定了國外美食的優秀,兩者非同根同源,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美食本無優劣之分,差異在於文化和內涵的不同。
就拿第一集來說,它講到了安徽的火腿和西班牙的火腿,甘肅洋芋攪團和法國的阿力高瀑布土豆泥。同一種食材,卻有著相似而又不同的做法。我們將「食物」和「家庭」結合起來,於是在過年的時候,團圓之時,一定要吃完完整整的火腿來慶祝,這是家的思念,對團聚的渴望,也是對一年以來辛勤勞動的收穫的慶祝。而在西班牙,火腿則被西班牙人完成了一種藝術,吃火腿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慾了,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這個過程了。同樣是火腿,則有著不同的文化意義和背景。
同是土豆,在我們國家和法國就表現除了不一樣的存在了。不同的製作方法,體現出不同的飲食習俗。前一秒我們還沉浸在洋芋攪團的美味之中,下一秒鏡頭就轉到了國外的奶酪土豆泥瀑布上去了,同一種食材,相似的工藝做法,卻有著不同的美味體現,國內外相呼應。美食並無國界之分,吃貨都是相通的。
《風味人間》做出了國內很多紀錄片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他將視野放置於全球的審視之下,提升了紀錄片的品格。不只是視野上有了提升,技術上也是大大的進步了,創新性的使用了微觀拍攝,帶給了觀眾們關於美食的動態感受,這波操作也是很服氣了。《風味人間》真的是一次卓越的進步,將國內紀錄片的水平提高了不只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