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筍入鏡《風味人間》 來看這些四川高山美食!

2020-12-22 紅星新聞網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陳曉卿這個名字還是過於陌生,但只要提起《舌尖上的中國》,十有八九又會露出瞭然於胸的神情。昨日《舌尖上的中國》一、二季導演陳曉卿與其團隊,新推出了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

圖:@陳曉卿

開播僅僅3個小時,播放量就破億,豆瓣網友也是毫不吝嗇給出了9.4分的高分。

該片的第一集——《山海之間》,用50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世界各地的約20種美食,饞哭了隔壁小孩也讓網友感慨:「看完片子,再也不想說人間不值得」。

而這次,我們四川再一次受到陳導青睞——四川眉山市洪雅縣的瓦屋山冷筍成功入鏡。

瓦屋山冷筍

「西南最潮溼的深山之中,隱匿著中國人津津樂道的鮮味。」——《風味人間》

冷筍,其實就是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密林中的冷箭竹的嫩芽,是大熊貓最主要的食用竹。其肉質細嫩,鮮香爽口,營養豐富。適用於炒、燒、燉、拌、熗,也可做配料或餡;既可鮮食;也可加工為筍乾或冷筍罐頭。

每年立秋之後,四川瓦屋山上水汽充沛、冷筍便瘋狂生長。

《風味人間》第一集片子就表現的了馮玉先夫婦到深山裡「打筍子」的過程,打回來的冷筍,被烤乾做成龍鬚筍,做成龍鬚筍燉烏雞;或是直接清炒;或是筍子炒臘肉…… 

圖:《人間風味》截圖

用特寫鏡頭一掃,高山冷筍使得捧在手中的宵夜瞬間索然無味。

圖:《人間風味》截圖

其實,在四川,高山美食種類繁多,任何一種都足以撩撥你的味蕾。

雅江松茸

「香格裡拉,松樹和櫟樹自然雜交林中,卓瑪尋找著一種精靈般的食物——松茸。」在《舌尖一》播出之時,香格裡拉松茸的美譽更甚從前。

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也有著優質松茸。此處出產的松茸產量高、個頭大、肉質細、色澤好、味道香,每年吸引著日韓等國際商人不遠萬裡前來收購。

2013年8月,中國食用菌協會還授予雅江縣"中國松茸之鄉"稱號。

松茸既可以燉雞、也可以油煎、還可以吃松茸刺身……每一種吃法,都能體驗松茸獨特的香味,吃完之後唇齒留香。

蒙頂山茶

「雅安有一座蒙頂山,吳裡真在兩千多年前(西漢)種下了七棵茶樹,現已成為皇茶園。『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成為好水沏好茶的象徵。」在央視紀錄片六集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裡,蒙頂山茶得到了這樣的讚譽。

而實際上,蒙山茶也完全當得起這種稱讚。

圖:成都圖片網

蒙頂甘露作為蒙山茶的代表,色澤翠綠、鮮嫩油潤,香氣清雅,衝泡後湯色透明清亮,鮮醇留香。是絕對的茶中佳品。

1959年,蒙頂山茶還被列入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相關焦點

  • 瓦屋山冷筍四川美食入鏡了
    《風味人間》馮玉先夫婦入鏡。《風味人間》中,四川再一次受到陳導青睞,眉山市洪雅縣的瓦屋山冷筍成功入鏡。  冷筍,其實就是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原始密林中冷箭竹的嫩芽,是大熊貓最主要的食用竹。其肉質細嫩,鮮香爽口,營養豐富。適用於炒、燒、燉、拌、熗,也可做配料或餡;既可鮮食,也可加工為筍乾或冷筍罐頭。  每年立秋之後,四川瓦屋山上水汽充沛,冷筍便瘋狂生長。
  • 《舌尖》導演新作《風味人間》首播 瓦屋山冷筍入鏡
    在被譽為《舌尖》升級版的《風味人間》第一集,來自四川眉山市洪雅縣的瓦屋山冷筍得以入鏡。《風味人間》還未播出,但網友得知消息後,都紛紛被饞哭,很多網友都在吶喊:又有「下飯菜」了!四川美食眾多,為什麼選擇洪雅瓦屋山?為什麼選擇冷筍?10月28日,成都商報記者與拍攝團隊和拍攝者取得聯繫,為你揭開這背後的故事。
  • 《舌尖》導演新作《風味人間》首播 瓦屋山冷筍入鏡(2)
    除了美食還有氣候原因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預告片中,來自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美食都一一亮相,而四川的美食,只有洪雅瓦屋山的冷筍驚豔亮相。為什麼會選擇瓦屋山的冷筍?馮玉先和尹成靜表示,瓦屋山的冷筍入口很細,也很回甜,這麼多年,大家都一直很喜歡吃這道菜。
  • 《舌尖》導演陳曉卿新作《風味人間》將播出!洪雅瓦屋山冷筍入鏡
    這是他從央視紀錄頻道轉職騰訊視頻後,與團隊推出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該片共8集,每集50分鐘,將於10月28日起,每周日21點15分,在騰訊視頻首播。   《風味人間》延續了《舌尖》的風格,相似的配樂,熟悉的味道。
  • 《風味人間》帶火瓦屋山冷筍,大自然還有這般美味!
    曾經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俘虜了萬千吃貨的心在今年秋冬交替之際《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帶著全新力作《風味人間》回歸了給無數吃貨再一次帶來了感動人心的美食瓦屋山冷筍就成為了第一集開播亮相的美食之一這個被稱之為藏在西南潮溼深山之中的絕佳鮮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魅力?
  • 龍鬚筍烏雞湯 風味人間
    看過風味人間的吃貨們一定對裡面的菜念念不忘,垂涎欲滴。而喜歡喝湯的我是最中意那道龍鬚筍烏雞湯。來自四川瓦屋山的冷溫植物冷箭竹,冷筍是它的嫩芽,只生長在海拔1500米的高山密林裡,經過採集和製作,成為了龍鬚筍,配上烏雞一起燉煮,吸收了雞肉的油脂和香氣,鮮嫩清爽的口感~看得我口水直流,恨不得馬上動手做起來!
  • 清炒冷筍,來自1500米海拔的高山野生食材的最佳吃法
    #美食美刻#都說冬筍好吃,這冬筍是立冬前後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冬筍主要產區在貴州赤水、四川宜賓、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廣西等地,其中猶以貴州赤水的冬筍為最佳,因貴州赤水的土質和環境原因,這裡的冬筍草酸含量十分的低,可以直接炒,有著不過水而不麻口的特點。然而,這樣的冬筍卻是遇上了對手了。
  • 風味人間,一份不可錯過的旅行美食地圖
    在旅行中,美景跟美食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對於一個匆匆過客,如果想要更好地去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大概食物是最直白的傳遞工具。用蔡瀾的話來說就是「認識一個地方的文化,就要去菜市場咯。」相比老爺子的追根溯源,我更多還停留在探尋階段,但這並不妨礙對食物的周邊所保持的極大熱情,比如最近口碑不錯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是一定要跟風打卡的。
  • 揭秘:《風味人間》中的美食在哪裡拍的?
    陳曉卿再次「操刀」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首播近一周,片中雄膏+雌黃合璧的「禿黃油拌飯「在今天的熱搜榜上依舊熱度不減。10月28日,《風味人間》第一集一播出,就在豆瓣拿下了9.4分的高分評價。比起《舌尖1》和《舌尖2》中較為熟知的地點,《風味人間》的拍攝地更為小眾。第一集《山河之間》中的大多拍攝地都還是十分小眾的旅遊目的地,城市風味和本土特色非常明顯,美食也都是在當地吃才好吃的「在地飲食」。
  • 等不及看《風味人間》?不如看這些美食節目解饞
    有沒有被剛開播的《風味人間》刷屏呢?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陳曉卿的名字已經成了質量保證。也是從《舌尖》開始,美食紀錄片開始受到國內觀眾的廣泛關注。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特寫和慢速鏡頭下的美味,更是與這些美食相關的風土、製作與食用它們的人們的日常生活,食物不僅僅與食材或味道相關,讓觀眾們牽念的,是世界不同角落的風光、出產、習俗,還有那一點人情味和煙火氣。如果等《風味人間》的每周兩集的更新太焦躁,不夠看,也可以看看其他同題材紀錄片,看看原來全世界有這麼多人,用同樣充沛的情感和巧妙的心思,作出各異的美食。
  • 《風味人間》開播,美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沉寂了好幾年的陳曉卿終於在昨日回歸,由他總導演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集開播。一個晚上的時間,單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就達到1.4億,可想而知「陳曉卿」這三個字在美食界的影響力。當然,這個數據背後也透露出當下的中國人對於美食究竟有多麼喜愛。
  • 這部片子告訴你人間值得
    今天推薦的是《風味人間》,這部紀錄片來自《舌尖上的中國》製作團隊。導演陳曉卿大概是想將美食進行到底了,不同於《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拓寬了食物的地域,將中西方的美食連接起來。這部片子真的超級下飯,我最近一吃飯,就打開《風味人間》,試圖給食物加上一層想像的美好濾鏡。忍不住分泌唾液,帶大家來看一看第一集!
  • 《風味人間》探索 中外美食的奇妙緣分
    從中國到世界:「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共鳴」《風味人間》全片共8集,分別為「山海之間」「滾滾紅塵」「落地生根」「餚變萬千」「香料歧途」「江湖夜雨」「萬家燈火」和「風味之旅」,從多種角度探索和解讀食物背後的歷史文化。
  • 《風味人間》溫暖收官 精彩講述中華美食故事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在12月16日上線第八集「風味之旅」,將鏡頭對準幕後工作者,揭秘尋找風味過程中的奇遇,帶領觀眾探索美食背後的故事。攝製組在冬牧場拍攝深入無人區、親嘗鯊魚肉 首度揭秘《風味人間》幕後故事在前七集中,《風味人間》向觀眾展示了許多全球風味,有些難得一見,有些獨具特色,第八集「風味之旅」記錄下節目組與這些美食相逢的過程,堪稱「美食紀錄片」的「紀錄片」。
  • 光影銳評|紀錄片《風味人間》的符號學解讀
    《風味人間》拍攝跨越六大洲、二十多個地區、尋遍中華神州,從全球語境中展現中華美食以及文化。《風味人間》在色彩上的應用更是達到了極致,善於運用新鮮豔麗的誘人色彩來表現各種美食的特性,使畫面更有張力。」這句話既是他做全新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的初衷,也是貫穿整部紀錄片的邏輯。風味,得之自然饋贈,成於技術之光。
  • 《風味人間》:美食背後的故事
    繼《舌尖上的中國》後,中國人胃裡的饞蟲,又被另一部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勾起。但在紀錄片總導演陳曉卿看來,這個節目並不只是美食紀錄片這麼簡單。
  •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完美收官:山海依舊 風味不改
    ——《風味人間》解說詞6月14日,由稻來紀錄片實驗室主理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完美收官。自4月26日上線,這部紀錄片陪伴了我的晚春到初夏,那些疫情中在老家陪伴年邁父親的略帶張惶和窒悶的時光。
  • 《風味人間》第二季畫面滿分,文本不及格,但是果斷還是要看!
    等待一年多的《風味人間》第二季本周終於出現在了廣大吃貨的面前。自從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上映以來,導演陳曉卿便和美食二字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風味人間》可以算是對《舌尖上的中國》的一種延續,同時也彌補了陳導無法拍攝《舌尖3》的一種遺憾(豆瓣3.8分,沒什麼可惜的)。不過從《舌尖1》到《風味人間》第二季,陳導這段美食之旅,也走走停停了4季,能不能拍出美食的新意,走進新天地,這也讓我這個美食迷一陣擔心。從《風味人間》第二季第一集來看,我的擔心看來不無道理。
  • 美食的俘虜,誰也逃不過
    連紀錄片也要搶戰美食這一市場,不信你看,前有【舌尖】系列,現有【風味人間】。就像【風味人間】裡頭說的,用鏡頭講了太多的大時代。現在,讓我們安坐下來,在小小的家庭,吃一頓和和氣氣的飯。——《風味人間》作為《舌尖I》的粉,看到有新媒體點評《風味人間》,說創作團隊已經迷失——沒有了《舌尖》的人文關懷,沒有了時代大潮中小人物的命運和掙扎。小編倒覺得【風味人間】主題還是:你跨越萬裡,縱覽千年,看到世事變幻,看到滄海桑田。不變的,只有家人之間短短的問候。
  • 家樂福攜手《風味人間》介紹中國美食文化
    人民網訊 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美食探索記錄片《風味人間》,由陳曉卿導演再操刀。10月28日起每周日晚在浙江衛視、騰訊傲視開播,再掀舌尖盛宴。 該片跨越六大洲拍攝,從全球視野的角度裡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的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文化的流行和變化,深度探討中國美食和人的關係,立足全球的視角,再一次挑起人們對美食探索的味蕾。 這次家樂福攜手《風味人間》開啟了美食探索之旅,以新鮮食材致敬美食,服務大眾之心致敬美食。從即日起,家樂福推出片中同款菜譜和食材,全渠道同步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