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下中日韓深化電訊合作 臺灣科技業面臨挑戰

2020-12-10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12月9日訊:臺灣地區被排除在RCEP之外,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受訪時表示,電子資通訊業是WTO保障的免關稅項目,影響不大。但要注意,中日韓深化供應鏈合作的可能性,若三國整合供應鏈,掌握相關產業貿易話語權,臺灣產業競爭力就會受到挑戰。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李詩欽表示,電子通訊產業是臺灣外貿強項,佔臺灣出口產值的一半,加上受免關稅優惠保障,具高度國際競爭力。臺灣未能加入RCEP,對傳統製造業影響較大,電子資通訊業較沒有影響,可是仍有隱憂。李詩欽指出,臺灣電子資通訊業縱使有競爭力,先前也曾受中美貿易戰波及,許多在陸設廠的臺商出貨被美國加諸懲罰性關稅,這就是國際貿易當中的突發狀況。所以當時工會就有鼓勵臺灣廠商加緊腳步調整產業布局,若中美貿易戰可以影響臺灣業者,RCEP當然也可能成為臺灣電子資通訊產業的經貿挑戰。

  中日韓在RCEP之外,可能加碼籤訂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李詩欽進一步分析,日、韓產業結構與臺灣雷同,科技產業也是臺灣的競爭對手,因此即便日韓都在RCEP內,貿易基本態樣沒有過多變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若RCEP成員間的貿易逐漸深化,中、日、韓三國在電子資通訊產業鏈緊密整合,臺灣便將面臨競爭挑戰,這也是現在公會正在密切注意的事。而臺灣相關產業業者也應該及早因應,以免類似中美貿易戰這種突發的貿易狀況重演。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深化校地合作 江津區高三班主任走進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參觀考察
    深化校地合作 江津區高三班主任走進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參觀考察    華龍網    2019-03-28 大 中 小
  • 沒進RCEP,臺灣將面臨的嚴重後果
    編輯:拾遺 根據相關報導顯示,臺灣地區執政黨對於兩岸關係的破壞,讓臺灣地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無法融入,以至於其沒有加入RCEP,這必然會讓臺灣地區後續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
  • 臺灣「中研院」研究報告:臺灣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新華社臺北10月5日電(記者陳君劉剛)臺灣最高研究機構「中研院」5日在臺北發表研究報告《臺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提出,經濟成長轉型、提振投資、帶動薪資增長,是21世紀以來臺灣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
  • 兩岸茶企借東博會深化合作
    圖為對話會現場 林浩 攝(聚焦東博會)兩岸茶企借東博會深化合作中新網南寧11月28日電 (記者 林浩)「今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桂臺花茶企業產銷交易網絡從未中斷,這得益兩岸長期互動交流中享有臺灣「茶博士」之稱的臺灣制茶企業代表楊瑞垣28日說。圖為楊瑞垣介紹情況 林浩 攝楊瑞垣從事茶飲研發20餘年,他告訴記者,1950年前,臺灣人均每年喝茶量僅0.2公斤,如今增長到約1.52公斤,大陸已成為臺灣地區重要的茶葉來源地之一。
  • 不承認「九二共識」,RCEP沒臺灣的份兒
    因為臺灣地區沒有出席本次會議和參與協議的籤訂,於是,島內輿論指出臺灣和RCEP成員之間一直有著比較密切的經貿往來,一旦RCEP生效後,成員國之間相互提供優惠的關稅政策,那麼,臺灣的出口就勢必要面臨被排擠的危機,這將可能會衝擊到臺灣的石化、機械等傳統產業的出口。
  • 陳麗麗: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
    具體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項成果:第一,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精神,解讀「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深刻內涵,分析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兩岸融合發展是一個對兩岸現狀進行挑戰與整合的動態過程,它尋求的是兩岸間各領域的良性互動狀態,最終促成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實現祖國統一的過程。
  • 易評:竹科倒下 臺灣科技業未來走向哪?
    據業內消息,臺積電將在大陸建廠,而且將在產的16納米線直接搬到南京,讓其深感臺灣科技產業已經徹底沉淪。作為臺灣高科技產業的代表,或者說臺灣科技業的支柱,竹科全線的潰敗,讓其覺得臺灣的主體性再無根基。臺積電16納米進入大陸生產對於臺灣人的震撼超出了筆者的想像。於是,重新回顧了一下近期,或者說近幾年的一系列有關臺灣高科技業的收購和合作事件。
  • RCEP籤了,臺灣很焦慮
    臺媒稱,RCEP籤署生效,恐對臺灣地區塑化、鋼鐵、紡織及工具機等傳統產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國民黨表示,民進黨當局的不當政策讓臺灣真正變成亞太地區的「經濟邊緣人」。民進黨當局明知RCEP對臺灣的重要性以及大陸在RCEP的影響力,卻無心維繫兩岸的政治對話基礎,以致參與之路難上加難。報導還稱,國民黨指出,民進黨當局刻意不提RCEP籤署後的經貿變局對臺灣的影響。中日韓將藉由RCEP做進一步的經貿整合,民進黨當局若無法參與RCEP,又遇到美國政權更迭,臺灣經濟前景堪慮。
  • 【會議綜述】RCEP與亞太經濟合作國際會議
    他指出,當前形勢下WTO的作用有所削弱,並為WTO面臨的任務和改進提出相應的建議;在這個特殊的時期,RCEP的正式籤訂無疑給亞太經合組織提供了堅實的基礎,RCEP成員很可能在未來進一步地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和區域一體化進程。
  • 臺媒痛批蔡當局刻意淡化RCEP影響:臺灣變亞洲經濟孤島
    「損失不大」,島內輿論痛批:這是酸葡萄心理,臺灣已成為亞洲經貿體系中的「孤兒」。因為這些協定對臺灣衝擊不但早已發生,而且目前仍未消除,臺當局豈能以近幾年變化不大而斷定沒有影響。另外,RCEP中還包括其他深化供應鏈聯繫、加強產業合作,以及促進貿易便捷化的規範,這些將對臺灣產生排擠效果。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黃柏霖表示,不相信RCEP不會對臺灣產業、企業產生影響。
  • 海峽兩岸司法互助超二十載 有成績也面臨挑戰
    2009年4月26日,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南京籤署《兩岸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協議》(簡稱《司法互助協議》),是兩岸司法互助承前啟後的裡程碑,標誌著兩岸司法互助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20多年來,兩岸在司法互助領域取得了巨大成績,未來也面臨諸多挑戰。
  • 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在蘇州舉行
    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6月23日~24日在中國蘇州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日本環境省大臣中川雅治、韓國環境部部長金恩京分別率團出席會議。 中國環境報記者鄧佳攝  中國環境報記者杜宣逸蘇州報導 第二十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於2018年6月23日~24日在中國蘇州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日本環境省大臣中川雅治、韓國環境部部長金恩京分別率團出席會議,分別就本國最新環境政策和全球及區域熱點環境問題發表主旨演講。  李幹傑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為主題在開幕式上做了主旨發言。
  • 青島:打造中日韓合作知名商務城市
    2012年5月13日,在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共同出席的第四屆中日韓工商峰會上,溫家寶總理正式提出「利用中國山東毗鄰日韓的區位優勢,建設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並積極考慮在日韓選擇合作的區域,建立三國產業合作基地」的倡議。
  • 張冠華:缺席RCEP對臺影響深遠
    臺灣企業無法享受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在供應鏈合作上將面臨十分被動的局面,只有產業外移到RCEP成員才能深度參與區域供應鏈合作。雖然臺灣當局聲稱出口RCEP的七成電子產品已享受零關稅,不受RCEP影響,但實際上,如果RCEP區域內企業採購臺灣電子零組件無法享受原產地累積規則,轉向區域內採購以替代臺灣產品的動能會增強。
  • 港媒評臺灣科技業沒落:過度依賴桌上型電腦的悲哀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導 港媒稱,臺灣科技業受到智慧型手機興起和桌上型電腦沒落的洗禮,想要看看這個光景刻畫鮮明的描繪,不妨看看亞洲股市。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3日報導,摩根史坦利亞太資訊科技股指數106支成分股中,今年以來跌幅最重的9支股票都是來自臺灣。
  • 結合雙循環發展深化中日韓經貿合作
    「加強中日韓經貿合作,儘快擺脫經濟發展困局,成為疫情下彼此間的共同需要和戰略訴求。雙循環格局下,中國不斷展現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能力,為深化中日韓經貿合作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11月12日,在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舉辦的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日韓經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第二屆中日韓經貿合作論壇上,與會專家就上述觀點達成共識。
  • 專家:臺灣金融科技發展面臨創新不足人才缺乏等困境
    新華社臺北8月14日電(記者潘麗君 何自力)「健全臺灣金融科技發展研討會」14日在臺北舉行。多位與會專家指出,臺灣金融創新產業起步較晚,且存在行業轉型太慢、創新不足、人才缺乏等多重阻礙因素。  不少與會專家表示,金融科技作為科技手段與金融服務相結合的創新解決方案,其發展與應用已成為全球金融業的潮流,密切影響未來金融業的發展。
  • 港澳臺臺灣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措施
    如今,臺灣專科學校僅剩15 所,其中,部分護理專科學校由護理職業學校改制而成,1/3 以上大學由專科學校改制而成。  近年,雖然臺灣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學校數目快速增加且學生人數突飛猛進,但面臨臺灣社會的快速轉型,即高等教育所處的社會環境與過去資源短缺、入學機會不足、升學壓力沉重的狀況已有顯著差異,尤其是以下六項社會變革對臺灣高等教育的衝擊最大。
  • 魯東大學與臺灣大葉大學深化交流合作
    中國臺灣網12月23日煙臺消息 12月6日,臺灣大葉大學董事張世良和副校長梁卓中等一行3人到魯東大學訪問。魯東大學黨委書記畢憲順、副校長劉煥陽熱情接見了訪問團一行,有關學院負責人參加了座談。  畢憲順代表學校對張世良一行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
  • 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深化
    原標題: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深化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李寒芳)全國臺灣研究會16日在北京舉辦2013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兩岸50餘名專家學者與會。學者們普遍認為,2013年兩岸關係總體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兩岸雙方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各領域交流合作出現更多積極因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鞏固深化創造了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