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據麥肯錫中國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了7700億元人民幣,佔到了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1/3,平均每戶消費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萬元用於購買奢侈品。另外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總額有望突破1.2萬億元。
看到這組數據,很多人可能都不敢相信,說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已經這麼強了嗎?其實,關於這一點,從當下很多人對待鞋子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來。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在生活中都有一個類似的行為,那就是看一個人的時候,會首先注意他穿的鞋子好不好看,是不是「牌子」的,甚至是不是某品牌「限量」款式。比如當下有很多90後、00後的年輕人,就非常青睞球鞋文化,不惜花費高價去購買一些限量款的鞋子
整體來看,現在的消費者對於鞋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挑剔。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一些跟不上市場的鞋類品牌被淘汰了,比如曾經被稱為「國民女鞋」的達芙妮。提起達芙妮這個品牌,很多女性朋友都不陌生。曾經的達芙妮非常受女性消費者的青睞,甚至可以說是偏愛。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即「女人和小孩的錢是最好賺的」,達芙妮也不例外,靠著女性消費者的青睞,其巔峰時期的市值接近2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國內品牌之一。
達芙妮品牌的誕生
達芙妮的創始人有兩位,一個名叫張文儀,一個名叫陳賢民。1987年,兩人在香港共同創辦了永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最初的時候主要在美國市場進行銷售。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兩人也開始進入內地發展。
1990年的時候,兩人創立了女鞋品牌達芙妮。達芙妮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和月亮女神達芙妮,頗具愛情浪漫色彩。我們都知道,女性消費者往往都是比較感性的,在購物方面同樣不例外,所以僅僅是這個名字,就讓達芙妮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當時,達芙妮年銷量就達到了80億元,僅僅5年之後,也就是1995年,即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達芙妮的大起大落
步入21世紀後的達芙妮,開啟了多元化的業務拓展。到了2010年的時候,達芙妮的營收總額就達到了66.2億港元。2012年的時候,銷售額再次暴增至105.29億港元。不僅如此,當時達芙妮在全國的門店接近7000家,並且市值達到了189億港幣。
再之後,大家都知道,我國開始進入電商時代。然而,達芙妮卻沒能及時跟上電子商務的步伐。老話說得好,一步慢步步慢,沒有跟上電子商務的潮流後,達芙妮的業務開始每況愈下。公開資料顯示,最近4年時間裡,達芙妮有超4000家門店被關閉。市值也從曾經最高的189港幣,淪落到如今的2.47億港幣,僅為巔峰時期的1.3%。
由此可見,無論做什麼,都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不然就很容易被淘汰。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