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茴香豆中的茴香是什麼?大多數人猜錯了,你知道嗎

2020-12-19 引香入味美食客

提起茴香豆,大多數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孔乙己,因為絕大多數人認識茴香豆,是從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孔乙己》中了解到的。還有那句名言:「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茴香豆這一原本只屬於紹興地區的傳統小吃,卻借《孔乙己》選入中學課文,最終被全國人們所熟知了。

但茴香豆中的茴香到底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都想錯了,把這個茴香想成是八角茴香(大茴香),所謂俗稱的大料。而實際上,茴香豆用的茴香是小茴香,更確切的說用的小茴香的莖葉更好吃。

小茴香莖葉

人們之所以把茴香豆中的茴香當成是八角,因為八角又叫大茴香,而中國另一種著名小吃「五香茶葉蛋」中就是採用的八角,所以產生誤判也在情理之中。

五香茶葉蛋

茴香豆是由蠶豆做成,之所以被稱之為「茴香豆」,是在茴香豆的煮製過程中,會加入好幾味香料,而茴香恰好是其中的一種香料。茴香豆特色鮮明,口感酥軟、香味濃厚,回味甘甜,越嚼越有味,而且人們認為茴香豆能暖胃,所以甚得人喜歡。

烹飪中的茴香

日常烹飪香料中所使用的茴香,主要有三種,即大茴香、小茴香、洋茴香。洋茴香又稱千裡香,西餐中常用。

區別

科屬不同:大茴香是毛莨目木蘭科八角族八角屬植物,小茴香是傘形目傘形科茴香屬植物。洋茴香和小茴香同屬,但不是同樣的植物。

八角

味道不同:大茴香聞起來有薄荷和水果的香味,小茴香聞起來有股樟腦般的味道,嘗起來有點甜。洋茴香香氣的濃鬱程度上明顯高於小茴香。

小茴香

功效不同:大茴香具有溫陽、鎮痛、理氣止痛的效果,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溫腎、養胃、暖胃的效果,茴香豆暖胃就是這個道理。洋茴香的功效和小茴香相近。

外形不同:大茴香外觀呈八角形,果瓣厚實,尖角平直,呈深棕色。小茴香細長,呈黃綠色或淡黃色圓柱形,兩端略尖、上面有5條縱稜。洋茴香比小茴香略長、略寬。

千裡香

使用

大茴香是五香粉最主要的原料組成之一,大茴香主要用於滷水、燉料、紅燒、甚至五香瓜子都會用到它,尤其是滷製牛肉,不可或缺。

小茴香是肉類加工中常用的香辛料。有一定的穿透力,能進入肉中,容易使肉入味。所以醃製肉類時,常會用到。

洋茴香(千裡香)常被稱為西方香料,所以常用於西餐中,尤其是用於海鮮烹飪中,作為一種重要的佐料使用。

香煎三文魚

關於茴香,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最愛的茴香豆,竟是如此好吃!
    魯迅通過對孔乙己體現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科舉制度的不公平,人們的冷漠麻木,低下層人們的無奈,從而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我們那會兒學這篇文章的時候,小小的年齡對孔乙己有著說不出的喜歡和憐憫和惋惜!孔乙己不見了,茴香豆還在,那麼茴香豆是什麼豆?小時候讀課文的時候一直抱著這樣的疑問,從來沒聽大人們說過茴香豆啊!
  • 語文課本裡的美食,于勒的牡蠣,傻二哥的藥糖,孔乙己的茴香豆
    筆者就從當年學過的課文裡找出十個印象深刻的段落分享給大家,大多數課文可能只有七零後八零後這批人才能懂。其實現在想起來,這更體現了人性在絕境中的偉大。五、《我的叔叔于勒》,于勒的牡蠣這是莫泊桑的一篇諷刺小說,至今讀來也能感受到人性的陰暗一面,尤其是當小說的主角「我」在心中默默念叨:「這是我的叔叔,我父親的弟弟」時,更是讓人感慨。
  • 《孔乙己》:魯迅對舊社會絕望中的希望,從孔乙己身上的優點說起
    我問他的好處,他說能於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明顯,有大家風度。」從魯迅先生筆下的這些角色中,我們都能找到類似的地方,或者是說看到某些熟悉的自己。就好像那句話說的一樣:「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悲哀吧!
  • 讀《孔乙己》新解,每個橫空出世的大人物,退後一步都成了孔乙己
    孔乙己很好學,光是一個「茴香」的「茴」字,就知道四種寫法。真心喜歡做學問的人,和敷衍考試的人是不同的,敷衍考試的人,只需背清考點,將文章按照套路模板,寫出來即可;真心喜歡做學問的人,知識面卻很寬,他們對一切未知領域的知識,都很好奇。很明顯,孔乙己屬於後者。
  • 名篇精教:《孔乙己》教學設計
    一、讀課文,找出文中都寫了哪幾類人?1.穿長衫,孔乙己2.短衣幫3.丁舉人4.掌柜的5.小孩子6.小夥計二、誰是中心人物?你記得孔乙己的什麼?用幾個字概括。他們笑孔乙己的什麼?短衣幫取笑其偷書短衣幫取笑其不能進學小孩子笑其迂腐掌柜的取笑其被打折腿孔乙己真的這麼可笑嗎?理解作者以笑寫悲的寫法。引導學生讀相關文段思考。
  • 說文解字:孔乙己說「茴」字有四種寫法,魯迅先生漏掉最重要一種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短篇小說名篇,收入中學課本,為大眾所熟悉,揭露了舊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讀者們對迂腐不堪、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形象非常深刻,常常把他當做嘲笑對象,其實孔乙己是一個悲劇,錯生在那一個時代。
  • 重讀《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成年人的悲哀
    這個「配」,說明了一個悲哀的現實,尚且年輕的我,備受邊緣的我,在面對孔乙己的時候,反應卻不是感同身受,而是「你配嗎?」。都是苦命人,卻還是要分個三六九等出來,可以看出,我內心已經是個合格的「奴才」思維了,所以後面情節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做了「奴才」的人自然不會想當掌柜的事,奴才怎麼能想做主子的事呢?好好的溫酒也就是了。
  • 茴香可以這樣吃:你認識這個菜嗎?
    小時候常吃茴香,長大以後吃得少了,一年到頭有時候連一回都吃不到,菜市場倒是常見有賣,只是自己買的少,除了包餃子之外。在我的記憶裡,茴香就是專門的餃子餡兒包子餡兒原料,其他做法都是長大之後才熟悉起來的,比如茴香肉丸、茴香疙瘩湯、茴香豆、茴香土豆泥等等。
  • 你可知「茴」字有幾種寫法——《孔乙己》
    「你讀過書麼?」我略略點一點頭。「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帳要用。」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麼?」我不耐煩的、懶懶的回答道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
  • 孔乙己穿著長衫站著喝酒,是環境所致還是性格促成?
    孔乙己實際上,人們只知道他姓孔,不知道他的真名,他跟別人說話時為了顯擺自己有學問,總是滿口之乎者也,說些人們似懂非懂的話,一些識字的人,便從描紅紙中的「上大人孔乙己」幾個字裡截取了後半部分孔乙己是鹹亨酒店的常客,他喝酒的方式很獨特,既不像穿短衫的下苦人那樣,只花四文錢買一碗酒站在櫃檯旁邊喝,也不像其他穿長衫的有錢人,除過買酒之外,還會買一份鹽煮筍或者茴香豆,甚至奢侈地買一份葷菜,悠然自得地坐在餐桌旁,喝一口酒吃一口菜,那樣豈不美哉?孔乙己很想這樣,但由於囊中羞澀,撐不起有錢人的聲勢。
  • 一手好字,懂得回字四種寫法,賒帳十九文,孔乙己應不是個賊!
    原文: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不得不說,孔乙己並非沒有真才實學,能懂得回字有四種寫法,並一一蘸著酒寫出來,足見其文學知識方面的儲備還是很廣的。
  • 茴香豆?那些被語文課本種草的美食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可能是天生的吃貨體質吧,還記得當時看《孔乙己》饞茴香豆饞的不要不要的,要吃最地道的茴香豆,還得去紹興,在紹興,茴香豆原是四季皆宜的「過酒坯」,茴香豆表皮起皺呈青黃色,豆肉熟而不腐、軟而不爛,咀嚼起來滿口生津,五香馥鬱,鹹而透鮮,回味微甘
  • 「茴香豆書屋」書香伴成長
    11月14日上午,在愛心企業和愛心網友的支持下,紹興日報社新媒體中心首個「茴香豆書屋」落戶上虞區上浦鎮浦沿小學,向該校82名學生開放。(11月15日紹興文明網)  茴香豆是浙江省紹興地區特色地方小吃,主要材料有蠶豆、茄香等,輔料有八角茴香、桂皮、鹽等。茴香豆五香馥鬱,鹹而透鮮,回味微甘。因其價廉物美深受大眾的喜愛。再加之魯迅所寫的孔乙己與茴香豆,更讓其名揚中外。
  • 茴香豆、鹹鴨蛋、落花生…那些年你是否也被語文課本饞哭過?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魯迅《孔乙己》網友評論:可能是天生的吃貨體質吧,還記得當時看《孔乙己》饞茴香豆饞的不要不要的,要吃最地道的茴香豆,還得去紹興,在紹興,茴香豆原是四季皆宜的「過酒坯」,茴香豆表皮起皺呈青黃色,豆肉熟而不腐、軟而不爛,咀嚼起來滿口生津
  • TWS行業亂象,焦慮的孔乙己們
    在和廠家的接觸中,甚至有廠家告訴大數據,想創立一個自己的耳機品牌,有時候設計你都不用做,直接拿貨貼牌,我們可以做好區域規避,不用擔心和其他品牌撞款。  儘管單靠自主TWS品牌賺到錢的代工廠屈指可數。但不妨礙老闆們的日益旺盛想法,還有那股壓不住的對自己產品的自信。在投身TWS狂熱中,也催生出了另一種情緒,完完全全的走向了反面。
  • 穿著長衫,站著喝酒,孔乙己是不是讀書人
    只有問到秀才這裡的時候,孔乙己才顯出愧疚羞澀的神情來。這種明知故問,不是故意往他的傷口上撒鹽嗎?也不知道孔乙己為了這個秀才考過多少次,熬過了多少心血。孔乙己是酒店裡身份最獨特的人。他穿著長衫,但進不了裡面的雅座;他在外間的短衣幫裡,又是唯一穿著長衫的人。這樣他既不是這一個階層,也不是那一個階層。
  • 茴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
    在南方,好像茴香作為蔬菜並不常用到,不過在北方,茴香餡兒的餃子包子卻是非常常見,更別提有多香了。孔乙己吃著茴香豆說,茴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茴香是傘形科的草本植物,個子高大,莖稈直立而光滑。長得像胡蘿蔔,其實味道也相似。
  • 豬肉茴香餡的餃子怎樣調餡才好吃?
    茴香是一種咱大中華比較有特點的新鮮香草,特別是在北方出鏡率比較高。茴香很家常,有孔乙己的茴香豆,有千家萬戶的老滷,有街邊攤上的燒烤。雖然用的部位方法不一樣,但氣味和功效是一樣的,特有的香氣、去腥提香、益氣和胃。
  • 《孔乙己》,你不是封建社會腐朽的遺老,你是中華文明精神的根脈
    《孔乙己》是我們小時候讀的一篇課文,但一路讀下來,我們可能不是嫌棄孔乙己又酸又腐的迂老落魄相,更多的可能是心有戚戚然。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是孔乙己,正像張博洋在《吐槽大會》上說的那樣,他上脫口秀節目出了點名,有了一點路人緣,某天在路上被一個大哥叫住,「喂,喂,看過你表演,來,來拍張照。」
  • 《孔乙己》:穿「長衣衫」的「短衣幫」,眾人口中的笑料孔乙己
    一、穿【長衣衫】的【短衣幫】,【夾縫】中生存的孔乙己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