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決定心智上限丨方法論

2021-03-01 併購達人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人腦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只要稍加技巧,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就會被植入一個錯誤觀點。

廣告、營銷、宣講、談判……有意無意都充滿了這種錯誤的推導——你每天不接觸50個誤導信息,你都不叫現代人。

有些錯了就錯了無傷大雅,但有些重大決策,一旦錯誤,背後消耗的時間和人生成本就大了。

這就是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對外防忽悠,對內心智糾偏。

我在美國參加一個名叫《設計思維》的國際會議時,聽設計思維大師Penny講過一個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美國太空人在太空很鬱悶,失重條件下鋼筆和原子筆沒法寫字。NASA花費了10年時間200萬美元的的經費,希望研製出能在失重條件下使用的筆,但沒有成功——因為要求太複雜:失重環境下書寫自如,不會揮發、不磨損表面……

於是NASA公開向社會徵集方案,一個德國小學生寄來一個包裹,寫了一行字「你們試過這個嗎?」。打開包裹,發現是一支鉛筆。其實,蘇聯太空人在太空一直用的,就是鉛筆。

Penny教授最後總結說——「好的設計,不是最先進,而是最實用。」很多人認為設計師是拿出最酷的方案的人,其實他們是拿出最能解決問題的方案的人,這就是設計思維的本質。

 

每次我講這個故事,都會有人露出恍然大悟的微笑。這微笑背後一般有兩重會意:一方面覺得美國人傻,錢多但是腦子不好用。一方面覺得大師講得很對,這是智慧。

這真是個好故事。

且慢。

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錯的。Penny教授嘛——其實就是「騙你」(Penny的諧音)教授。

 

稍微做點調查,你就會發現這是個扯淡的故事。不信?接下來我陳述幾個事實:

1.美國早期太空活動裡太空人使用的就已經是鉛筆了。

比如在水星計劃和雙子星計劃中。美國人並不像故事裡描述的那樣,比蘇聯人傻。

 

2.太空鋼筆也已經被發明出來了,直到今天還在用。

1965年,美國一家叫做Fisher的公司開發了太空使用的AG7型太空筆(Fisher Space pen)。原理是筆芯裡密封高壓氮氣,靠氣壓把油墨推向筆尖。

這種油墨不揮發,能在各種環境下使用。筆尖經過特殊工藝配合超硬碳化鎢筆珠,絕不會脫落,適應的溫度範圍是零下40到零上121度。

神舟六號上用的就是這種筆,而且國外亞馬遜就能買到,價格是35美金左右。

經過上述的論證,結論似乎再次浮現了:

美國人並不傻,NASA也不是笨蛋。而且高投入的確研發出來了好產品。

這才是真實情況。

且慢。

這裡還有個你沒有深想的問題:

在太空鋼筆發明之前,鉛筆是一種好的太空書寫工具嗎?

字跡模糊了怎麼辦?失重環境下如何削?如果鉛筆芯斷了,石墨到處飛會對電子元件造成致命威脅。這些情況是怎麼處理的?現在這種鉛筆還在服役嗎?

於是繼續做調查發現——即使是美國人和蘇聯人使用的太空鉛筆,絕非尋常物。

首先,人家是自動鉛筆,不用削。

其次,人家用的也不是石墨筆芯,而是「軟性有機粘合劑-有機染料」配方,這種筆芯類似蠟筆——不容易折斷,也不會產生微粒。

更好玩的是,這種筆今天還在大範圍被太空人使用,是太空站標配,並沒有被取代。

因為這兩種筆各有優缺點,各有適應範圍,不存在誰比誰差的問題。

太空鋼筆書寫流利,使用時間長,字跡相對牢固,使用方便一些,但是成本高,結構複雜。

太空鉛筆則使用範圍廣,結構簡單,成本低,是國際空間站上的標準裝備。兩者其實是根據不同思路開發,但共同解決了問題的好範例。並不存在誰比誰強。

講到這裡,你以為事情終於真相大白了吧。

且慢,

其實背後還有一個坑。你猜是什麼?

 

其實Fisher公司也並沒有耗資200萬專門為NASA開發什麼筆。美國都是私營公司,犯不著為了航天夢把自己利潤搭上。

Fisher是看準了惡劣環境下的功能筆市場,先推出了筆,也正好能符合NASA的需求,藉助NASA打了下品牌,是個很好的營銷手段。而NASA通過鼓勵他們擴大市場,讓這種筆的龐大研發成本被分攤,單價低了,他們採購得也很積極。

這才是商業的邏輯啊。

在你的心智一次次的入坑又出坑以後,我希望你最後能發現一個事實:

人腦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只要稍加技巧,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就會被植入一個錯誤觀點。

廣告、營銷、宣講、談判……有意無意都充滿了這種錯誤的推導——你每天不接觸50個誤導信息,你都不叫現代人。

有些錯了就錯了無傷大雅,但有些重大決策,一旦錯誤,背後消耗的時間和人生成本就大了。

這就是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對外防忽悠,對內心智糾偏。

想要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思想,我們先要確認下我們是如何判斷一個理論或者思想是正確的。人的心智水平有三個層級—— 體驗、解釋、分析 。

第一層級是體驗。

我們相信「聽上去、感覺是對的」的事情。

開頭那個故事之所以顯得可信,是因為我一講「美國、設計思維、大師、教授」這些你看似權威的陌生詞,大腦就自動開始放鬆警惕。而最後嘲諷美國的橋段又完美迎合了你幸災樂禍的心理,於是你毫不猶豫的接受了。

說白了, 我們追求的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一個「爽」的答案。

第二層級是解釋。

我們相信「解釋起來是對的」的事情;第二個故事更加可信,是因為我列舉了證據——「雙子星計劃」「Fisher」「「購物連結」,還翔實地說明了太空筆的物理屬性,於是你推理這個是對的。

在這個層級, 我們追求的是「合理」的解釋。

第三層級是分析。

我們不再相信現成的答案,而是尋找「接近真相的解釋」。先提問,再搜索信息,然後你會找到好多相互矛盾的解釋,這就需要你評估這些解釋,找到真相——「提問,搜索、評價、結論」。

在第三層級,也是最高層級, 我們追求的是「更接近真相」的解釋。

第三層級之前,我們只能說是在學習,到了第三個層級,才算是獨立思考——不被忽悠,接近真相。

你在哪一層呢?

中國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第一層——這與受教育程度不相關——只要對方是大師、高管、企業家等看似權威的名頭,人們的腦子就不具有分辨能力了,容易全盤接受對方傳達的信息和結論。

但如何區分這些解釋?比如說我在我的新書《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中提到《異類》中的「一萬小時定律」和很多「大師」的「一萬小時訓練營」,也解釋得很好很合理。但真的足夠好嗎?

還需要有哪怕2%的人持續地「提問-搜索-辨別-結論」,向上遊追尋,面對真相,獲得一手知識。

大部分人心智的上限,就在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他們很難懷疑自己深信的結論,原因是,有人缺分辨的意識,有人缺分辨的能力。

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給什麼吃什麼。他們會在學習中逐漸迷失在各種解釋中,無所適從。他們的信息源,就是他們心智的上限。

而獨立思考的人, 因為有了懷疑和辨別的能力,所以能突破自己的信息源,向上追溯,直到站在真理的面前。

這個過程其實挺痛苦的——懷疑自己曾深信不疑的東西,會讓你重新陷入迷茫,不過為了教你學會獨立思考,我也沒有義務讓你太舒服。

王小波說:「一般人認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無辜的。假如這種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發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後天的低智算不了無辜——再說,沒有比裝傻更便當的了…… 」

我的結論是:「假設善惡是可以判斷的,那麼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發展智力,增廣知識。」

相關焦點

  • 你的心智,上限在哪裡呢?
    這是事實,不是說我們笨、傻,而是缺乏獨立思考,我們的心智水平停留在體驗階段。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了你的認知效率和心智上限。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中說,人的心智分為三個層級:體驗、解釋和分析。那時我不知道什麼是心智,但是我無意識地進入了心智的第二層級——解釋。體驗是讓我們體驗一下快感,沒有什麼有利的事實證據支撐,是讓我們爽一爽。
  • 心智模式,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心智模式是一種客觀的心理存在,它影響著人們觀察,思考,決策和行動。每個人按照既有的心智模式去看待事物,沿著這樣的思路很可能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心智模式可以是對具體事物的抽象表達,也可以是一整個事件的過程。 心智模式的作用機理 心智模型的作用機理主要分為三種,即心智模式通過三種途徑影響著個體的觀察,思考與行動。
  • 方法論尤其策略思考的邏輯脈絡
    邏輯思考是重要的,行成於思毀於隨,諸事首先就是三思而後行,說什麼做什麼想好了再去說再去做,不可忘帶腦子,思先於行。方法論是重要的,思考什麼?
  • 成為自己心智的訓練師,要先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獨立的思考者
    成為自己心智的訓練師,要先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要先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要先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而一個有效的學習者,高效途徑之一就是利用元學習領域的一些知識幫助自己高效快速的學習,構建大腦裡的知識網絡。
  • 數字營銷邁入3.0時代,DeEP的品牌心智增長方法論助力品效合一
    5月27日,天貓品牌營銷中心聯合全球頂尖的波士頓資詢公司(BCG),基於天貓提供的品牌大數據分析結果,在BCG提供的方法論和結果洞察之上,雙方聯手發布《數字營銷3.0——DeEP品牌心智增長方法論》最新研究報告。「我們發布DeEP品牌資產體系,是為了讓品牌更加清晰地看到數字運營過程中的方向、程度、效果和潛力。
  •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心智模式
    如何處理這部分信息,就是靠我們的「思考方式」,或者說是「思維定式」來決定的。這個過濾的作用,就相當於我們戴著一副看不見的鏡片,而處理剩下的一小部分信息的方式,則是通過我們大腦的「思考」,來定義和解釋的。一個人的思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最常見的就是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水平。
  • 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你能走多遠
    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開會時只能同意或反對別人的意見,卻說不出個一二三四五,或者默不作聲地從頭到尾,完全沒有存在感;出現一些新聞熱點時,不經思考就人云亦云,跟著轉發刷屏,卻被各種反轉再反轉的觀點打臉……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缺乏獨立思考,無法系統地建立、表達自己的意見。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目標,而是「心智」!
    作者|墨多先生來源|墨多先生(ID:mrmoduo)人與人最大的差別,不是由目標決定的,而是取決於「心智」。為啥這麼說呢?好比生活中我們常說,你永遠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這句話的最後其實丟了兩個字——心智。換句話說,一個人對事物的觀點、情緒、態度或行動,都有可能在外界的幹擾下獲得某種改變。
  • 再講一遍,flow決定下限,歌詞決定上限
    三年前,我在推文裡講過「flow決定下限,歌詞決定上限」,現在我想再講一遍,因為剛剛刷微博看到有人這麼說—— 重新定義說唱?說唱不是一直注重歌詞嗎?該網友還用了「取巧」二字,意思是為了走心而走心,那如果選手為了迎合聽眾而去做目前最流行的trap、旋律情歌,是不是也叫「取巧」呢?
  • 心智模式決定我們的命運
    讀了《拆掉思維裡的牆》,讀到了第三章《心智模式決定我們的命運》,覺得很有意思也很啟發人。作者說,在今天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裡,我們最大的危險不是外界的壓力和競爭,而是我們內心的模式,這些模式決定我們看到些什麼、感受到什麼,如何思考以及最終成為怎麼樣的人。我覺得很有道理的!
  • 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可否認,傳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現代社會,傳播可以使好的思想成幾何倍的擴散,啟迪心智,起到一種積聚能量的作用。如果在一個開放性社會裡,傳播思想不成問題;但是在特殊環境裡,每一個獨立思考者要學會保護自己,冷眼旁觀,靜靜地觀察和思考,把思想沉澱下來,等待機會,不要急於傳播和暴露自己的思想。
  • 靠譜PM的方法論:全面&深入思考
    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看我們如何評價一個PM是靠譜的?可以如下三點看:做事結果是符合預期的。(結果導向)做事進程可控。(控場能力強)做事細節經得起推敲。靠譜PM的方法論是什麼樣的?首先普及一個方法論的定義。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以前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人與人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我心裡的答案是認知。現實世界中的行為,其實都是我們認知的產物。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論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 你的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故事中的三人心智模式的不同,對外事物的認知角度不同,思考問題的路徑不同,所以最終採取的行動也截然不同。心智模式是什麼?心智模式作為一種抽象的綜合認知能力,根深蒂固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影響我們理解世界。
  • 如果你真正懂得愛你的孩子,應該允許她去探索、獨立思考並做決定
    她的時間與熱情,應該去往她真正有興趣的地方;她的心智成長節奏,應該由她的心靈掌控。而我,如果真正懂得愛她,應該允許她去探索、獨立思考並做出決定,尊重她的選擇,無條件地接納她而非一味地約束或縱容——無論她有怎樣的性格和行為表現——除破壞性和傷害性的行為之外,並為她付出時間、精力和愛。
  • 宿遷市宿豫中學趙寶讀《不跪著教書》有感:做獨立思考的教師丨周末閱讀
    做一個肯思考的教師,在三尺講臺上,要在繁雜的教學之餘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記錄自己教學、管理班級中的點滴感悟。我至今依然還記得我的研究生導師在我畢業之際對我說的話:以後去一線教學,要學會勤動筆,記錄你思想的火花,不可倦怠,要堅持寫教學感悟,日積月累。當時忙著畢業,忙著找工作,再到後來忙著做班主任,忙著教學,就淡忘了導師給我的殷殷囑託。因為忘記,自己就一直碌碌無為;因為忘記,自己從畢業一直就無所事事。
  • 《搶佔心智》:江南春打造品牌的4個方法論,誰學誰受益
    江總在《搶佔心智》這本書裡,給出了4個方法論:1、封殺品類封殺品類,就是成為消費者心目中某一品類的首選。3、聚焦業務聚焦業務,就是聚焦在某一個點,通過單點突破,來佔據消費者的心智。比如,大家熟知的海底撈,聚焦的就是「服務」這個點。相信做餐飲的,和海底撈PK「服務」,都只能碰一鼻子灰。
  • 蘇格拉底:如何才能獨立思考?
    從古至今,有太多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先賢,甚至文人政客都在描述自己所認識獨立思考精神。我個人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精神的學習者和踐行者,也希望把自己能理解的,分享給你。一、獨立思考精神3個要素1.理性。什麼叫理性呢?我舉一個例子。比如1+1=2,這是理性;比如你只有5元錢,只能吃煎餅,你也沒有別的非分之想。什麼叫不理性呢?
  • 心智不成熟是個啥病?如何完善孩子心智模式,請看這裡
    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就被老師無情評價為心智不成熟。對於這樣的問題,小牛的媽媽一頭懵遭。她實在不知道「心智是啥?」其實,心智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和智力。所謂的不成熟,就是指孩子對已知事物的沉澱和儲存不能通過生物反應表現出來。
  • 【入門篇】兩種思考:水平思考?垂直思考?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思考是人類最根本的資源,思維的質量決定了未來的質量。——愛德華.德博諾博士        早在2018年暑期,為了想深入了解思維導圖,知道了「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這兩個詞語。
  • 啥是普遍意義的思考技術呢:心智系統執行計算的功能就是思考了!
    談起思考的技術,會比較泛,沒有一個確切明確的指向,舉例來說邏輯思考的技術逆向思考的技術系統思考的技術孫子兵法的思考技術>老子的思考技術等等再具體來講一講邏輯思考的技術,邏輯思考技術是思考一個題目之時背後所使用的思維知識,比如屬性、內涵、定義、外延、劃分、判斷、推理、論證;邏輯思考技術是思考一個題目之時背後所使用的思維方法,比如歸納推理、演繹推理、溯因推理及歸納+演繹、溯因+演繹及歸納+演繹+否證、溯因+演繹+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