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記憶:臘月二十六,你還能想起蒸饅頭、做棗花的記憶嗎

2020-12-20 鄉裡鄉韻1

時間都說在不經意間悄然流逝,又一年的新春佳節恍如昨天又如期而至,每到這個時節很多的人們都在忙碌歡歡喜喜過新年,它是一年當中最溫馨的時刻,無論你守望故鄉,還是天南海北,都會在這個節日裡回到家人的身邊,嘮一嘮在外地奔波辛苦,聊一聊一年五穀的收穫,感情就在這裡不斷凝結,凝結成一段歲月,凝結成一段曾經抹不去的記憶。也願意將曾經的歲月分享,讓它成為故事,成為一段戀著故鄉的鄉愁……

明天就是臘月二十六了,我們中原一帶有這樣的一個習俗,那就是「二十六,蒸饅頭」,按照往年這一天都要家家戶戶蒸饅頭,蒸的饅頭一般要吃到正月十六,在農民的心裡這個時候蒸好饅頭就是要在春節期間品嘗一年的辛勞,除了蒸饅頭還有一項是必須要做的,那就是出嫁過的姑娘和沒有結婚的男方要為回娘家和走親戚蒸的棗花,這是必不能缺少的,因為在農村姑娘春節回娘家每年都要帶棗花,是不能「落花」,否則就是一種不吉利。

無論是蒸饅頭還是蒸棗花,隨著時間的輪迴,人們已經不再親手蒸饃了,幾乎每隔村裡都有饅頭加工,很多家庭過春節也都願意到饃店裡去購買一些,就連最具傳統的棗花也被食品加工廠的麵包、蛋糕棗花所替代,當然在現在看來這樣的口感還是要好於曾經的傳統。但是讓人們不能忘卻的卻是那種曾經的一種記憶。

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還是十分的艱苦,過年蒸饅頭那是一種奢侈,還能多的家庭都說攢了一年的白面,位的就是能夠在春節能夠吃到白面饃,能夠帶著白面饅頭走親戚,其實當時的年代,走親戚都要帶上白饅頭,有的家庭沒有白面,親戚來了就蒸上親戚帶的饅頭,不管怎樣是不能讓親戚瞧不起,走親戚吃白饃也是當時人們願意走親戚的原因,更不用說姑娘回娘家,或者男方沒結婚帶的棗花了,哪個時候每到正月初二,就會有很多的村裡人在村裡的街道上等著看誰家的姑娘和女婿拿的棗花大,在整個春節期間都會是人們議論的話題,當然如果棗花小,也會被村裡人瞧不起,以至於有很多的剛定過婚的會因為男方家小氣而吹婚。

所以在當時的農村無論是蒸饅頭還是蒸棗花都說每一個家庭疏忽不得的,為了能夠蒸好饅頭和棗花,往往在頭一天的晚上就要發上面,讓發酵的麵粉能夠在一夜之間的時間裡充分發酵,第二天四五點就要起床盤面,繼續讓發酵的麵團醒發,等吃過早飯以後,就進入到了蒸饅頭的時間,等到第一鍋饅頭散發著麥香出鍋的時候,都會將從鍋裡拿出的第一個饅頭投入到燒火的爐膛裡,說這是敬灶王爺的。

蒸饅頭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顯得比較容易的事情,但是蒸棗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蒸棗花不是每個人都會的,因為棗花需要很多次的工序,蒸出的棗花不但有很好的花紋,還要紋理清晰,尤其是放置紅棗的棗花轉必須是農村有手藝的人們親自去幹,這就需要請所謂的村裡蒸棗花的能人,當時在農村有這種手藝的人都很忙,為了能夠讓蒸棗花的能人節約時間,往往都是幾家鄰裡放在一起蒸棗花,因為大小不同,姑娘回娘家隨著年齡的增長,棗花也會慢慢變小,而最大的當數未結婚走親戚的男方,為了能夠顯示家裡的富足,大方,有的甚至一個十二型的大鍋就蒸一個棗花。

到了九十年代,每到春節人們都還忙著蒸饅頭,但是蒸棗花已經開始演變,當時都是被一種使用模具製作的糖棗花所替代,漸漸地麵包棗花、蛋糕棗花也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在不停的演變,不管怎樣變化,姑娘回娘家帶棗花的習俗沒有變。

相關焦點

  • 臘月裡蒸饅頭
    俞繼東臘月是寒冷的代名詞,數九寒天,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記憶中的臘月,家家戶戶要蒸饅頭,人們就有了盼望,村莊也有了生機,看著蒸籠中冒出的縷縷蒸汽,還有屋頂上的嫋嫋炊煙,冬天的色調頓時變得溫和起來,北風似乎也不那麼猙獰了。小時候,每到臘月頭,就有人家開始蒸饅頭。
  • 過年了!蒸一鍋棗花饅頭,香甜鬆軟,寓意吉祥
    大部分朋友都已經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生活也漸漸變得和往常一樣,告別家族大家庭,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想必過年的時候大家都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美食。也參加很多聚會。現在生活逐漸回歸平穩。是不是很想一試身手,嘗嘗自己做的美食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個北方農村過年非常常見的麵食,饅頭饅頭在北方的地位,幾乎可以媲美米飯之於南方。每天我們都要在餐桌上看到它。
  • 棗花糕,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做一次
    花樣麵食棗花糕小時候每到快春節的前兩天,一般是臘月二十八,二十九家裡大人都會發麵蒸饅頭,棗餑餑,棗花糕,還有各種造型的刺蝟,魚呀這些,我們也會幫著放棗子,揉饅頭,其實就是湊熱鬧想玩麵團,揉的饅頭不好看,老媽都會重新揉一次,但是老媽從沒說過我,讓我隨便玩麵團。
  • 蒸饅頭
    文\瀋陽石油 蘇英傑    進入臘月,年就近了。    記得以前在老家,這個時候,大家都早早地起來,打掃屋子的打掃屋子,置辦年貨的置辦年貨,家家戶戶開始忙個不停,村街裡,來來往往的人們,停不下來的腳步,最是熱鬧。    而在北方,迎接年的到來,是一定要蒸上幾大鍋饅頭,寓意著來年生活會「蒸蒸日上」。
  • 青島節慶蒸磕花和棗餑餑的習俗
    臘月二十五,大鍋煮豆腐。臘月二十六,選購牛羊肉,臘月二十七,宰鴨又宰雞,臘月二十八,發麵蒸磕花,臘月二十九,開壇嘗新酒,三十大年夜,鞭炮響一宿。」      臘月二十四母親就把家中的衛生都收拾乾淨了,那時侯母親的老屋雖然小,卻也充滿了溫馨,買菜,做飯,置辦年貨,尤其到了臘月二十八,母親就把洗刷乾淨的木製磕花模具拿出來,開始蒸各種各樣的饅頭,蒸棗餑餑、蒸年糕
  • 過年蒸饅頭,這幾種花樣漂亮寓意好,過年蒸1鍋,柔軟好吃不萎縮
    過年蒸饅頭,這幾種漂亮又寓意好,每年必蒸1鍋,柔軟好吃不萎縮!俗話說的臘月27,28把面發,寓意著來年一定發發發。今天就是臘月的27了,離過年也越來越近了,蒸饅頭那今天必須來一鍋。過年蒸饅頭想要好看又好吃,這步一定不要做錯了,出鍋的饅頭才會柔軟好吃不萎縮。這幾個花樣,我家每年過年都會蒸,寓意好滿堂彩。
  • 最新過年童謠|過年了,聽過年的童謠,也是一種年味!
    ╱二十五炸豆腐╱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二十六煮煮肉╱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古時候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九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蒸饅頭,這是為了過年準備主食,除了蒸饅頭以外還要蒸花卷、
  • 為什麼農村會有在臘月裡蒸饅頭的習俗?有何寓意?
    農村人在臘月裡蒸饅頭是一項傳統習俗,來源已久。蒸好的饅頭有的作為正月裡的主食,有的用來作為禮物走親訪友,所以農村人在正月裡蒸饅頭是有一定的講究的。一般情況下會做出很多造型,比如在饅頭頂部的中間點上一個圓點;或者蒸成小動物模樣;在村子裡,母親的手似乎沒有那麼巧,很少做造型,偶爾母親會把多餘的麵團擰成一個小燕子形狀,做好之後,姐妹幾個哄搶著去爭那個小燕子吃。還有的人做成棗饃饃、豆包或著糖包之類。
  • 二十八,饅頭髮,生活蒸蒸財運大—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6)
    二十八是家家戶戶蒸饅頭的日子。這個蒸饅頭,不是蒸一鍋,而是要蒸很多很多鍋。因為饅頭不僅過年自家人吃,來客人吃,還是走親戚串友的上好禮物。年前為什麼要蒸那麼多饅頭,還有原因。過年忌諱多,在我家鄉,按照傳統,從正月初一 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烙餅和炒菜,因為「蒸」與「爭」、「烙」與「落」、「炒」與「吵」皆諧音,均屬不吉利,為過年禁忌,所以人們便習慣在年前的臘月廿八這天做主食。當然,蒸饅頭,要發麵,多蒸饅頭,多發麵,這預示著新一年裡,生活蒸蒸日上,來年財運大發,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臘月二十八蒸棗花 純鹼手工饅頭,越到年根越走俏
    市民做的棗花饅頭宿遷網訊(記者 張琥/文 仲文路/圖)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家家戶戶開始「忙年」,手快的家庭主婦早已蒸好了包子,掛起了香腸,也有人開始年終大掃除。「二十八,蒸棗花」。這是民間臘月二十八的風俗習慣,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不論你是做紅棗、蜜棗餡兒的,還是紅豆餡兒的饅頭,就得開始蒸饅頭。按照老人的話說,其實這就是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今天是臘月二十八,你家蒸饅頭了嗎?請跟著記者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 蒸饅頭冷水上鍋還是開水上鍋?這步做對了,蒸出的饅頭好吃又好看
    過年蒸饅頭,這幾種漂亮又寓意好,過年必蒸1鍋,暄軟好吃不萎縮!俗話說的臘月27,28把面發,寓意著來年一定發發發。今天就是臘月的27了,離過年也越來越近了,蒸饅頭那今天必須來一鍋。過年蒸饅頭想要好看又好吃,這步一定不要做錯了,出鍋的饅頭才會暄軟好吃不萎縮。這幾個花樣,我家每年過年都會蒸,寓意好滿堂彩。
  • 「春節特別報導」除夕,倒計時|二十九蒸饅頭,蒸蒸日上過新年
    一起感受濃濃的年味,一起過年!跟著年俗,共同還原那記憶中漸行漸遠的傳統年味!忙年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繞街走。
  • 還有七天就過年!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你家小年是哪天?
    你家小年吃啥?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買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 ,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 常州人過年都吃啥?記憶中土灶頭蒸饅頭才是正月裡的第一道大菜!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在兒時的記憶裡,家裡一開始蒸饅頭了,年就不遠了。本期發現家鄉,小編帶你來到魏村朱爺爺的家裡,看看老常州人過年做饅頭的那些事兒,跟著鏡頭一起感受濃濃的年味兒。其實過年做饅頭、蒸饅頭是一件特別繁瑣的大事情,一般都要兩到三天,所以家家戶戶都是要提前蒸的。朱爺爺家就特地安排在了周末,這樣在城裡工作的孩子們也能抽空回家,一起忙活。
  •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丨上九山帶你追尋傳統年味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每到臘月二十六,大街小巷肉味飄香,是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同時,今日也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大寒是酷寒的結束,也是新生的開始。過了大寒,就表示二十四節氣走了一個輪迴,大寒至,待來年,春風渡。
  • 饅頭的新做法,只要三種步驟,教你做各種各樣的棗饃
    今天我們來蒸棗饃,用冰水把這個酵母化開,放冰水的目的呢是為了讓這個麵團放慢發酵的速度,趁他還沒有發酵之前呢做,造型比較容易一些,如果發酵的速度太快,裡面會有很多小氣泡,那麼整形就沒那麼容易了。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在院子裡看媽媽和奶奶棗蒸棗饃,想想看那個冬天的院子,溫度還是比較低的。這個地方大概揉三分鐘,你揉面揉的比較均勻一些,醒面一個半小時。這個地方醒面的目的並不是大量繁殖酵母,而是讓這個麵筋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第二次揉面的時候就非常容易了。
  • ​「二十八,蒸棗花」,過年教你做千層棗花饃,招待客人倍有面兒
    二十八,蒸棗花。每當臨近春節的時候,我們小鎮上家家戶戶一般都會不約而同的蒸棗花饃,棗花饃也叫「年饃」,一般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蒸上一些。今天一天蒸蘿蔔肉的大包子,順帶做一些地瓜紅豆蜜棗餡兒的豆墩子,第二天就開始準備一些炸貨,像一些帶魚、丸子、面泡、酥肉、蘑菇什麼的,各種各樣。第三天就要蒸饅頭了,農村都是用燒柴火的大鐵鍋來蒸饅頭,剛蒸出來的饅頭還帶著餎餷兒尤其的香,剛出鍋不吃菜我都能吃上一個。
  • 為什麼很多農村過年要蒸很多饅頭,可以連著吃半個月?
    今天是臘月22了,還有8天就是春節了。每年到了年底,我的農村老家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蒸饅頭。從我小時候記事開始,農村老家過年就有過年蒸饅頭的習慣,鄰居們會相互幫忙,一起來蒸饅頭,說是蒸饅頭,其實還有包子,棗花等很多花樣。
  • 進了臘月都是年,臘月之後的習俗,你了解多少。值得收藏哦
    臘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臘八其實,臘月習俗真正的開始,應該是臘八這一天。在漢代之前,臘祭的具體日期並不固定。
  • 過年記憶:那一碗白菜肉片
    對白菜肉片的記憶,都記不起是在何時了,好像傳統的走親戚飯式就是這樣,幾個盤子碗子吃完,最後的飯就是一人一碗白菜肉片。後來,大概都嫌熬白菜麻煩,於是改為簡單的做鹹湯、熱饅頭,十分鐘搞定。最初白菜肉片的印象是聽老人說想像出來的。記得媽媽說過,那年月窮,一年到頭大概只有過年一次可以吃上白菜肉片,外加兩個油炸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