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方思想史上的經典人物,盧梭與中國有著特殊的連接。自西學東漸以來,盧梭思想伴隨其作品的迻譯引入中國,對晚近的政治思想與革命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在新中國建立後得以延續,在改革開放後思想界的復甦發展中就有對盧梭的審視與反思。時至今日,盧梭仍然是國內思想史研究中的熱門議題。從更大的範圍來說,人們對於盧梭有著持久的興趣,這一方面來自於他諸多不朽作品在人類思想史上的經典地位,另一方面也來自於這些作品引發的巨大爭議及其對後世讀者們造成的解釋困擾。人們總是嘗試在他的文字中探索深度的哲思,然而他思想的複雜性、多面性等特質總是有意無意為這樣的探索設置了障礙。因此,無論在世界範圍還是中國語境下,為何閱讀與如何閱讀盧梭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人們總是能夠從相關討論中獲得啟發。
在這個意義上,英國伯明罕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尼古拉斯·登特(NicholasDent)的《盧梭》一書為盧梭的讀者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導讀。這本由勞特裡奇(Routledge)公司於2005年出版的作品系經典哲學家系列之一,全景式梳理了盧梭幾乎所有作品的背景與內容,細緻總結了他幾部主要作品的核心觀點,並對其思想中關鍵性主題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討論,也即適當地指出了爭議所在,但沒有過分陷入糾葛之中。正如登特自己所言,他想要「以清晰可行的方式來呈現和評價盧梭的論點」,並在大量引用原文(英文譯文)的基礎上,以問題導向式的結構來展現內容。因此,在簡述了盧梭的生平、作品以及他思想中的核心議題及觀點後,作者按照盧梭「三論」,《愛彌兒》,《社會契約論》,文化、宗教與政治以及自傳這種作品分類的順序來展開重點論述,並在其中穿插著對盧梭批判文明給人帶來的墮落、讚賞自然人和善良本性、論述政治合法性的基礎和公意、強調自由平等與友愛、討論文化宗教之作用等幾大核心主題的關注。在最後,作者討論了盧梭對後世以及當代的影響。
作者無疑達到了他給自己設定的寫作目標——抓住重要內容而呈現清晰、平實、有條理性的論述,避免陷入爭議性的解釋和學術辯論中,並進一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總體而言,這本導讀在我看來對三類人群都有幫助:一是只想泛泛了解盧梭的普通讀者;二是剛剛入門、預備進階更深研究層次的初學者;三是已有一定基礎的盧梭研究者。對第一類人群而言,登特展現了非常生動立體的盧梭形象,他在聚焦盧梭重要作品的同時,也觀照了盧梭那些不太為人熟知、被較少閱讀的作品,例如他的一些書信、音樂作品、語言學作品等等,同時他也展現了大量有關這些作品的背景信息,相信即使沒有或只有少量相關知識的讀者也會對盧梭有很完整的了解,而這也正是登特想要實現的目標。
對第二類讀者而言,尤其是對未來想要深入研究盧梭的學生來說,這本導讀大有裨益。登特圍繞盧梭思想中的核心議題來分析盧梭作品,並非以作品為邊界,這使得盧梭思考的最重要問題得以直接展現給讀者,從而揭示了盧梭研究領域的一些基本問題意識與框架。在這個過程中,登特也梳理了盧梭思想中最為基本的理論概念,而事實上,盧梭對這些概念的討論往往散布在不同篇章中,這使得研究者需要從充滿歧義的原材料中去構建理解,因而並非易事。例如作者總結了盧梭思想中極為重要但又充滿爭議的「自尊心」(amour-propre)內涵,並比較了其在不同作品中的發展變化;在討論《愛彌兒》時分析了核心概念「自然」與「自然性」;在分析《社會契約論》時梳理總結了盧梭最為人熟知但卻誤解重重的概念「公意」,為之辯護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問題。正如他在書中聲明的那樣,這些複雜的概念都值得撰寫專著來討論,但他也成功地通過引用相互關聯的不同文字片段而呈現出了這些概念最突出的內容,以及相關的解釋困境。我認為登特很精練地描述了這些困境及可能引出的爭議,而這無疑能促動有興趣深入研究下去的讀者朝著一定方向繼續努力。此外,這本導讀也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支持——它在每一章節最後都提供了相關的拓展閱讀書目,這些書目皆為英語文獻中相關主題的重要研究文獻,並且作者在一些書目後還加上了一兩句簡短的評價,這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相關研究者而言,這本書也有相當助益。作為一名著名的盧梭研究專家(他的其他作品有《盧梭詞典》(ARousseauDictionary,1992)等),登特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下也不可避免地注入了一定程度的個人觀點。他對盧梭思想中心主題的聚焦,以及在文本之間尋找聯繫的分析方式,表明了他傾向於這樣的觀點:盧梭作品分享了相同的基本問題意識,他的思想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彼得·蓋伊(PeterGay)曾對盧梭研究作過一個經典的文獻考察,指出了研究者們爭論不休的盧梭思想是否具有統一性的問題。對登特來說,從《第二論》到《愛彌兒》再到《社會契約論》,大致呈現了盧梭對人類文明社會弊病診斷、隨後找出「藥方」這樣的一個邏輯順序,因此對他來說,盧梭的問題意識及思路有著前後的融貫。當然,登特也強調關於盧梭的任何絕對化的觀點都是不可能的,他在很多地方對盧梭的觀點有所保留,並且指出了一些無法強行關聯解釋的地方。這反映了作者在一開始就強調的平和立場,其本身就能夠給其他研究者帶來啟發。
概言之,這本導論能讓讀者感受到盧梭思考的意義所在。盧梭對人類社會內人與人之間相互依附下的不平等有著深刻的診斷,他對文明社會的拷問,對自然性、存在感知與完滿的政治生活的追求,值得沐浴著文明進步的每一個人深思。對於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而言,閱讀盧梭總是有意義的。(熊道宏)
原文轉自:華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