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孔慶東《青樓文化》一書被指抄襲

2020-12-25 騰訊網

孔慶東(資料圖片)

孔慶東作品《青樓文化》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多年前的著作最近被讀者指出涉嫌抄襲。一位讀者比對了他的《青樓文化》一書以及南開大學教授陶慕寧等學者的作品,認為存在剽竊行為。

這位讀者以「萊卡」為名在網絡論壇「凱迪社區」指出,孔慶東的剽竊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改頭換面。「就像是偷了人家一輛汽車,使用前重新噴噴漆。」

在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求證時,南開中文系古代文學教授陶慕寧說,孔慶東的確抄襲了自己的作品。

陶慕寧於1993年出版了《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這是一部大約25萬字、被同行引用頗多的古代文學研究著作,2006年再版。他還在南開大學中文系長期為高年級本科學生開設同名的選修課。

主攻中國現代文學的孔慶東,最早於1995年在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了《青樓文化》,2008年改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全書10萬字左右。

「萊卡」認為,兩部介紹青樓文化的作品,文字不完全等同,問題在於,兩位作者引用的文獻材料、這些材料出現的次序、作者對於材料的總結都大致相同,屬於竊取文義。

譬如,陶慕寧指出,「『青樓』一詞起初與妓女絲毫無涉,只是一種閥閱之家的代稱」,至唐代才比較廣泛地指代妓女所居。他以曹植《美女篇》、《太平御覽》、《晉書·麴允傳》、江總《閨怨詩》、江淹《西洲曲》、傅玄《豔歌行》等的詞句為證。

陶慕寧對記者證實,「青樓」的出處是他通過研究、考據得來的。

而孔慶東寫的是:「『青樓』一詞,起初所指並非妓院,而只是一般比較華麗的屋宇,有時則作為豪門高戶的代稱。」他同樣引用了曹植《美女篇》、《太平御覽》、《晉書·麴允傳》、江總《閨怨詩》、江淹《西洲曲》、傅玄《豔歌行》等的詞句。

「實事求是看他的東西,再看我的東西,就會明白,他確實抄襲。」陶慕寧說,《青樓文化》一書的基本框架和觀點是抄來的,只是換了一些表述方式。

「萊卡」注意到,兩位作者都提及了謝眺的兩首詩,陶慕寧寫的是,「再如南齊謝眺的兩首『聽妓』詩」,孔慶東寫的是「再看謝眺的兩首『聽妓』詩」,這看似沒有問題。但謝眺原作題為《夜聽妓》(二首),陶慕寧稱其為「兩首『聽妓』詩」,不是常規用法,而孔慶東引用《夜聽妓》時也以「兩首『聽妓』詩」指代,太過湊巧。

在《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中,陶慕寧提到:「白居易一生幾乎是與妓女聲色相始終的。他不僅蓄有眾多家妓,而且隨著他遊宦處所的更變,結識了數以百計的各地的青樓女子。較之元稹,白居易在這個問題上要坦誠率真得多……」

孔慶東寫的是:「白大詩人一生同情勞動人民,尤其對妓女,更是愛憐有加。他自家養了至少一個加強班的家妓,還借工作調動之便,在祖國各地先後結識了數以百計的青樓女子。不過,白居易為人光明磊落,對此既不掩飾,也不巧辯。」

分析白居易《琵琶行》時,陶慕寧認為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描摹妓女彈琵琶的音樂;第二層次凝練概括妓女一生遭遇;第三層次將詩人自己的孤獨之感與琵琶女的撫今追昔之痛聯繫起來,提煉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人生哲理。孔慶東則稱該詩有「三絕」,一是寫出了琵琶女的藝術才華,二是凝練概括了琵琶女的生平,三是把琵琶女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聯繫起來,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名句。「萊卡」認為,無論是層次的劃分,還是對各層次內容的概括和評價,二者都是「驚人的一致」。

孔慶東在書中一處專門註明了「據陶慕寧先生鉤輯」。陶慕寧說,孔慶東通篇只提了這麼一句,其他部分不再註明來源,看上去「好像都是他自己的見解了」,「其實後面還是我的」。

陶慕寧最早注意到孔慶東的作品不是《青樓文化》,而是《空山瘋語》,其中有130多頁的篇幅涉及青樓文化,內容與《青樓文化》一書大致無異。該書封底稱,「酣暢淋漓地展現了作者淵博豐厚的學識和輕鬆活潑的語言天賦」。

大約在3年前,陶慕寧家人無意間讀到《空山瘋語》。當時,他的女兒——一位文學專業畢業生,仔細讀了一遍,拍案大怒,發現基本「變相地照搬」了陶慕寧的作品。

2009年,陶慕寧本人在澳門大學訪問時,見到該校圖書館藏有一本題為《青樓文化》的著作。出於對同領域作品的興趣,他借閱了出來,結果「一看就生氣了」。在此之前,他並不知道孔慶東還出過這本著作,而且已經銷售了十幾年。

後來,陶慕寧指導的一些研究生也發現了孔慶東作品中的抄襲行為,想要公開撰文點名批評。但陶慕寧說,自己雖然被抄得「很不愉快」,但自身事務繁忙,無暇顧及。而且孔慶東近年來知名度較高,自己不願被視為那種「借打名人給自己出名的人」。

事實上,陶慕寧2005年為《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再版所寫的跋文中,就已言明,該書被眾多論著大肆抄襲,有些作品的框架、理路、觀點與自己的毫無二致,但刻意避免照抄文字,局外人很容易被矇混過去。他的態度是,「我實在不屑也沒工夫與此輩對簿公堂」,而且對方「或許有什麼抓項目、評職稱的難處」。

如今,陶慕寧也注意到讀者「萊卡」對於孔慶東涉嫌抄襲的指責。他認為,孔慶東做的是「非常低級的抄襲」。

「能看得出來他沒有(相關的)研究。」陶慕寧說:「我自己寫的東西,我心裡太有數了,你抄沒抄,我一眼就看得出來。」

「萊卡」還指出,孔慶東《青樓文化》的一些內容還與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劉達臨1993年的著作《中國古代性文化》的描寫如出一轍。

在《中國古代性文化》中,劉達臨論及春秋時期的齊國宰相管仲最早設置官妓,作用包括為國家增加收入、緩和社會矛盾、吸引遊士、供齊桓公娛樂等4點,並指出管仲此舉引來各國紛紛效仿,有些國家還利用妓女來制服強國,後世的所謂「美人計」、「色情間諜」,可能源出於此。

而孔慶東在《青樓文化》中也指出,最早發明官妓的是管仲,其作用一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二是有利於社會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以妓制敵,與劉達臨的觀點極為相似。

「萊卡」說,孔慶東在此處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劉達臨原文指出,利用妓女來制服強國的是管仲的效仿者,而非管仲本人。而孔慶東卻在論述「以妓制敵,兵不血刃」時,稱讚「管仲真不愧是千古奇才」,似乎在說管仲就已有了「以妓制敵」的做法。

劉達臨還舉了幾乎與管仲同期的雅典的政治改革家梭倫創立國營妓院的例子,形容此舉「受到群眾的讚美,滿足了許多青年男子的需求;並保護了良家婦女,使她們出門時免受一些壯年男子的追逐」。孔慶東也以此為例,寫的是:「此舉深受廣大群眾稱讚,他們說這不僅滿足了許多青年男子的要求,而且最有效地保護了良家婦女,使她們出門時免受一些壯年男子的追逐。」

此外,「萊卡」還挑出了孔慶東書中引用古代文獻時一些讓人費解的錯誤。比如「襄國妖女」寫成「襄國妓女」,「蛾眉漸成光」寫為「蛾月漸成光」,「朝舞開春閣」寫為「胡舞開春閣」, 「微睇託含辭」寫為「微睇記含辭」,「上客光四座」寫為「上客充四座」,「掛釵報纓絕」寫為「掛釵報纓繩」, 《春夜看妓》詩的作者簡文帝,被寫成了梁元帝。

在《青樓文化》的序言中,孔慶東稱這是一本「追求雅俗共賞的非學術性讀物」,「當然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那些考證、摘引、勘誤、補遺、糾謬等等令人生厭的內容,儘量直接切入對象」。

他還表示:「個人見解與未加註明的他人見解泥沙俱下,其中難免存在誤讀和曲解」。「這些都需要先請讀者和本書所借鑑的著作的作者予以包涵。好在這只是一本非專業性讀物,不存在留名傳世以及爭奪觀點發明權等麻煩。」

《青樓文化》書末專門為讀者列出了10本「參考書目」,包括陶慕寧的《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和劉達臨的《中國古代性文化》。

而在後記中,孔慶東再次強調:「作為一本非學術性的『科普』讀物,基本上還可以交差。無論從知識的介紹上還是涉及的問題上,自認為點與面的結合處理得還算妥切。但是總覺挖掘尚淺,平面羅列有餘,而縱深開拓不足。材料準備也很不充分,使這支筆難以做到遊刃有餘。」

他表示:「這些都是由於未曾對青樓文化進行過長期細緻的專門研究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陶慕寧教授對此評價:「沒有研究你幹嘛出書啊?」

孔慶東本人公開表達過對抄襲的批評。在自己主持的一檔網絡視頻節目中,他針對「方舟子舉報朱學勤抄襲事件」點評指出:「我們要看到中國學術界的學風的確非常不正,抄襲的事情特別多,當然界定什麼是抄襲,這個要非常謹慎。但是不規範的這種做法是非常多的,我本人在學術界,我自己就看到大量的抄襲的現象,實實在在的抄襲,整段整段的,甚至整篇整篇。當然發生在學生身上,主要是我們老師要求不嚴,但是也有一些發生在學者身上。我覺得這個時代,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我們要反省,我們的學術制度是有錯誤的。」

「我們國家勇於打假的人太少了,還不夠,我們不但要向復旦大學挑戰,還要向北大、清華(挑戰),我們要嚴格要求自我,加強監督,淨化學術風氣。」孔慶東說。

相關焦點

  • 北大孔慶東再陷「抄襲門」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2.03.03 星期六 北大孔慶東再陷「抄襲門」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的作品最近被讀者指出涉嫌抄襲
  • 北大孔慶東教授被指涉嫌抄襲 曾稱嚴格要求自我
    孔慶東1995年出版的《青樓文化》與陶慕寧1993年出版的《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多年前的著作最近被讀者指出涉嫌抄襲一位讀者比對了他的《青樓文化》一書以及南開大學教授陶慕寧等學者的作品,認為存在剽竊行為。  這位讀者以「萊卡」為名在網絡論壇「凱迪社區」指出,孔慶東的剽竊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改頭換面。「就像是偷了人家一輛汽車,使用前重新噴噴漆。」  在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求證時,南開中文系古代文學教授陶慕寧說,孔慶東的確抄襲了自己的作品。
  • 北大教授孔慶東涉嫌剽竊
    孔慶東著作 陶慕寧著作《中國青年報》昨刊出文章《北大孔慶東教授被指涉嫌抄襲》。一位讀者對他的《青樓文化》一書與陶慕寧於1993年出版的《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進行對比,根據引用的文獻材料、這些材料出現的次序、作者對於材料的總結都大致相同,認定存在剽竊行為。對於涉嫌抄襲事件,孔慶東教授竟回應稱:這是迫害。讀者爆料不是簡單照搬  而是改頭換面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多年前的著作最近被讀者指出涉嫌抄襲。
  • 孔慶東簡介
    孔慶東孔慶東,1964年生,祖籍山東,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中共黨員,哈爾濱三中和北大中文系畢業,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攻中國現代文學。孔慶東擅長和媒體交鋒,語言幽默但常常出言不遜。現在北大中文系教授20世紀中國文學。著有《超越雅俗》、《誰主沉浮》、《47樓207》等專著。近年在多家電視臺和多所大專院校講授金庸小說,廣受歡迎。第一視頻《孔和尚有話說》節目嘉賓(12:30—13:30),江湖人稱「北大醉俠」。1983年自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
  • 孔慶東《青樓文化》序言
    孔慶東 / 中國經濟出版社 / 1995年3月 青樓,也是一種文化?青樓亦有文化乎?其實,青樓是文化藝術之鄉。唐詩、宋詞、元曲、明朝的小說,哪一樣能離得開青樓?或則懷著深深的人道主義精神,呼喊著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靈魂的不幸;或則抱著搜豔獵奇的閒適態度,欣賞著青樓中五花八門的西洋景。但真正能夠平心靜氣地面對青樓世界,把它置於整個中國文化的宏大系統中進行觀察探究,卻是很晚才出現的。這一?是出於人們對青樓的心理恐懼,:二是出於人們對青樓的心理蔑視,以至於忽略了青樓蘊含著巨大文化意義的可能,或者僅僅視之為文化邊緣地帶的殘花敗柳。
  • 孔慶東,他是北大教授?不,他只是一個小丑而已
    孔慶東先解釋一下這篇文章的標題,孔慶東,他真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教授,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孔慶東你何必侮辱一個普通網友的全家人呢?再舉一例,也是同日發生的,孔慶東打廣告,必有北大教授,及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這兩個牛逼哄哄的招牌廣告語。
  • 孔慶東:每個人都應該是大俠(圖)
    (孔慶東 相關資料圖)■演講者: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演講地點:廊坊市市民文化大講堂■主辦者:廊坊團市委■演講者小傳>孔慶東,北大教授。人稱「北大醉俠」。1964年生於哈爾濱,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主要從事現當代小說戲劇研究和通俗文學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評。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著有《47樓207》、《誰主沉浮》、《青樓文化》、《超越雅俗》、《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獨立寒秋》等。
  • 北大教授孔慶東,發表不當言論遭到質疑,這種素質如何當上教授的
    孔慶東作為北大的教授自己孔子的後人,無論是才學還是家世都是別人不可比擬的。可以說,孔慶東一出生就握著一手好牌。有孔子後人頭銜的加持,孔慶東的人生也是順風順水。他成績優異被北大錄取,在校期間又有名師指導。但是孔慶東的人生卻又具有戲劇性。
  • 北大教授孔慶東變臉美粉,美國空氣很清香,出門不戴口罩沒人說
    北京大學是一所很神聖的大學,近一個世紀以來為我國培養出了大批的國之棟梁,千千萬萬的學子們都以進入北大學習為榮。但是真的當他們進入北大學習後才發現原來北大也就那麼回事,裡面的老師素質可能還沒有學生高,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
  • 北大教授孔慶東頻發不當言論,引網友質疑:這素質也能當教授?
    而有一個這樣的北大教授,他的名字叫做孔慶東,為人師表,竟然頻頻發表不當的言論,遭到網友們的質疑,這素質也能當教授?北大教授孔慶東今天要來說的這位主人公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他的名字叫做孔慶東,出生於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而在東北的生活環境之下,他也培養出了一副堅毅的性格。而孔慶東從小到大都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愛好,那就是非常喜歡看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以及非常的喜愛一些前人名家的大作。而他最喜歡的莫過於是魯迅先生的文章,他認為魯迅先生批判當時社會的精神非常的值得褒獎,所以反覆的閱讀魯迅的詩書文集。
  • 孔慶東,你這樣子的言論,純粹是在大言不慚,有辱斯文!
    因為歧義往往令孔慶東尷尬不已,他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罵人時讓人產生他也是雜種與畜生的想法,這,絕對是孔子第七十三代後裔的一大尷尬,也是北大的一大尷尬,同時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大尷尬。因為網友,可以是雜種與畜生,孔慶東是不可能成為雜種與畜生的。
  • 北大教授孔慶東狀告主持人吳曉平侵犯名譽權案被駁回
    法制晚報訊 北大教授孔慶東狀告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吳曉平侵犯名譽權一案一審被海澱法院駁回。法院認為,吳曉平在《聽我韶韶》欄目中就涉及孔慶東的一起案件進行評論,所依據的報導和案件情況是真實的,評論有誠意,並非藉機損害孔名譽,進行人格侮辱,新聞評論即使言辭稍有過激,也應予以理解與寬容。公眾人物的人格利益在法律保護上應當適當克減。
  • 北大教授孔慶東翻車,曾說美國空氣太香甜,如今被迫遠逃美國
    北京大學是一所很有名氣的大學,每年的大學排行榜上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很多學子都是衝著北大雄厚的師資才報考的北大,可是當他們真的來到北大後卻發現原來這裡還有一位教授叫孔慶東。
  • 北大教授孔慶東惹事了,曾公開稱美國空氣真香,如今已打算去美國
    北京大學是一所很有名氣的大學,每年的大學排行榜上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很多學子都衝著北大雄厚的師資才報考的這所大學,可是當他們真的來到北大後卻發現原來這裡還有一位教授叫孔慶東。可是不好聽的話說多了後他也有翻車的時候,前不久孔慶東教授在參加一檔訪談節目時說起了美國,他激動地對臺下觀眾說美國環境太好了,那裡的空氣很香甜,呼吸起來很舒服,美國很適合中國人前去移民,說實話我自己都很心動。
  • 北大中文教授孔慶東想跑,曾說美國空氣真香,加州別墅已能入住
    北京大學是一所令人羨慕的大學,多少莘莘學子都期待著能進入北大學習,因為在人們的印象裡北大有全國最有學問的教授,只有在北大這樣學習氣氛濃厚的大學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可是如今孔慶東教授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北大的印象,此時人們才發現原來北大也有令人失望的老師。
  • 北大教授孔慶東頻爆粗口,被網友告上法庭判賠200元
    2011年10月7日下午,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自己的微博下面大爆粗口,用自以為幽默的有文採的「排比粗口」大罵《南方人物周刊》的記者。孔慶東的這一舉動讓圍觀群眾大跌眼鏡,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在人們一貫印象裡溫文爾雅的教授居然會大爆粗口。
  • 2002年北大教授王銘銘被指抄襲十萬字
    2002年新年伊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銘銘所撰寫的《想像的異邦》一書被指認「存在嚴重剽竊」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一片譁然,也因此成為各大媒體廣泛關注的焦點。1月14日,北京大學對其做出了嚴肅的處理,王銘銘本人的學術職務已被全部撤銷。王銘銘的名字頻繁見諸於各大媒體之上,而很少有媒體與王銘銘進行直接的對話。
  • 北大教授孔慶東微博罵人 被判賠的雙重警示意義
    「你說的驢唇不對馬嘴……你就是個狗漢奸……」北大教授孔慶東在微博上一句口舌之快,結果卻被網友告上法庭。近日,海澱法院一審判決其公開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200元、給付公證費1000元(5月9日《新京報》)。
  • 孔慶東的「華山論劍」
    孔慶東回答一條網友提問的問題,全國統一零售價388,圍觀一元一人次,加Ⅴ需付98元,才能看他的數篇文章,頗有中國古代藝不外傳只傳家的意思,即不給錢,就別想看孔教授的文字。唉,我都消費不起。那麼,孔教授必憤怒不已而曰:那是因為我的文章,是能使人開天眼(孔慶東著作《五十五歲花滿天》的封面語),是高深莫測的,是術高莫用的,最主要的還是,你們都不懂得欣賞,文化水平都太低,不會看書而已。
  • 北大孔慶東微博怒批嶽雲鵬春晚相聲誤人子弟!
    孔慶東是誰?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但是經常上網的朋友可能知道,這個人是網上有名的北大教授。在網上經常拋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言論,來博取關注度和眼球。有人戲言,孔慶東有一顆方舟子和崔永元的心,可惜水平不夠,能力不行,到最後畫虎不成反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