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經常壓抑情緒的人,往往會更加抑鬱,把自己人生變得更糟

2020-12-20 虎略楊

人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見到美女、帥哥,會多看幾眼,本來就是人生正常,對那些程朱理學的儒家來說,都是要不符合聖人的教化,要滅人慾,要克己復禮等等!

王陽明(王守仁)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主張要「順其自然」,有「度」就行,不必壓抑自己,他用一首禪詩來表達,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據《王陽明全集》記載,他看到一個苦修多年和尚,直接問他想娘親嗎?和尚當時淚如雨下,第二天,便還俗回家探望母親!

對於名與利,王陽明說過: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面對名利,王陽明告訴我們,該拿的,一定要拿,不該拿,千萬別碰,不可強求!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現代人強調的是「自律」,是對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一種方式,但是「自律」不是自虐,不是一味壓制自己合理需求和欲望。

曾國藩,就是把「自律」當成「自虐」的人,白天見到別人小妾漂亮,忍不住調戲幾句,夜裡又在自己日記裡面痛罵自己是「禽獸」!到了晚年,還是忍不住娶一個年輕的女子,這位道學家還用「後背癢得難受,缺乏一個抓癢之人」!

而王陽明則豁達很多,在正室諸夫人去世後,又娶了張夫人,順其自然!

很多人把正常需要加以壓抑,長期心理壓抑,如果不及時找到方法解決,很有可能得抑鬱症。

抑鬱症的影響也挺大的,它常常讓一個人失眠,憂慮,痛苦不堪,白天精神疲憊,做事沒精力,力不從心,把自己人生變得更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們不喜歡「抑鬱情緒」?迴避負面情緒會帶來更消極的結果
    首先,研究人員發現,人們越是受限於社會評價、社會價值觀,就越是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壓抑、迴避、拋棄自己的消極情緒;而那些不在意社會評價的人,則更有可能去主動體驗、面對、表達消極情緒。其次,人們對於負面情緒越是逃避,就越容易帶來更消極的結果——使用更加負面的詞彙來進行自我評價。看過電影《頭腦特工隊》的人應該更加能夠理解這一點。
  • 壓抑的情緒,正在報復你的身體
    如果很鬱悶或失落的體態就是重力型,是往下沉的,走路會變得很沉重。以前周星馳演的電影裡,他經常會有這種重力反應式的體態,就像條鹹魚一樣。比如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體質比較虛弱,那麼他通過運動,讓自己的體質強健起來,從而體質發生的變化讓他顯得更加自信,面對外界他會更有安全感。
  • 王陽明:世態炎涼,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在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是因能力不足而被打敗,而是因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在激烈的競爭形勢與強烈的成功欲望的雙重壓力下,我們往往會出現焦慮、歡喜、急躁、慌亂、失落、頹廢、茫然、百無聊賴等情緒。這些情緒一齊發作,擾亂了心靈原本的寧靜,更別說拿出時間來考察自己該做什麼了,甚至在錯誤的方向上埋頭苦幹,一路狂奔。
  • 焦慮、抑鬱、暴怒、嫉妒,成年人長期壓抑的情緒,爆發在一瞬間!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必然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這些都容易使我們產生焦慮、抑鬱、暴怒、嫉妒等不良情緒。如果這些情緒長期被壓抑得不到釋放,可能就會在某一個瞬間爆發!情緒可以被控制,情緒也可以被釋放。當我們有意去克制某種情感,該情感就會被扭曲,而壓抑本身就是一種對自然情感產生扭曲的不良反應。
  • 王陽明「心學」: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要警醒
    做人其實也一樣,一個人,如果接觸了不該接觸的人,或者錯過了自己發展的良機,福運也會漸漸地衰弱下去。王陽明是誰?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本應被人追捧的聖人,卻逐漸被人們所遺忘,王陽明是可以與孔子相媲美的聖人,是中華五千年裡唯二的聖人。
  • 情緒是靈魂的語言,當我們壓抑情緒時,我們的靈魂會變得沙啞
    情緒是靈魂的語言,當我們壓抑情緒時,我們的靈魂會變得沙啞。壓抑情緒的過程在你童年時就開始了!不管是壓抑情緒反應還是放大情緒反應,反正控制情緒反應是以消耗意志力為代價的。你要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會變得更強大了。
  • 長時間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什麼樣子?
    長時間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什麼樣子?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外向開朗,有的成熟穩重,則有內向,平日裡不怎麼說話。每個人都有情緒,什麼是情緒?情緒是種受外界刺激等所產的身心激動狀態。表現為七種:喜怒憂思悲恐驚。
  • 都說抑鬱症患者都常壓抑情緒,那麼怎麼才能做到不壓抑自己?
    習慣壓抑情緒的人都怎麼樣了?我見過很多抑鬱症患者,他們在得病前總是有個思維「我應該如何如何,我不能如何如何。」大多數人帶有這個思維認知會本能選擇抗拒當下的事實。比如很多抑鬱症患者總喜歡說:「我現在情緒很糟糕,我為什麼不能一直開心?人家被人就不會因為這樣狀態愁眉苦臉啊!」他們喜歡看別人如何如何,而且習慣用自己頭腦中的生活狀態來引導自己,否定當下。這其實就是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形成的不好習慣。
  • 當發現自己有抑鬱情緒後,多問自己這三個為什麼?減輕抑鬱症狀
    所以就會出現很多方面的抑鬱、焦慮。當抑鬱情緒出現的那一刻,其實就是在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一個巨大的反思點。反思自己的成長,反思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反思自己為什麼會出現目前的這樣狀態?抑鬱情緒是長期負面情緒積攢的一個過程,並且沉澱下來,隨後爆發了。
  • 王陽明:人生難免遭遇坎坷,不要放棄,熬過去,就會變得足夠強大
    王陽明的前半生是坎坷不已, 經歷了很多的磨難,被小人陷害,被貶黜,被追殺等等生活中的磨難並沒有讓王陽明屈服,反而練就了用更加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的本領。經過無數苦難的王陽明明白,只有放下一些負面的,消極的情緒,才能夠保持自己頭腦的清醒,才能更加理智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在情緒上出現抑鬱症狀,比較壓抑,從「四個層面」來減輕抑鬱症狀
    目前春節已經過去十多天了,但還是有不少人待在家裡面,關鍵是待在家裡面,很多人沒有什麼事情幹,很多地方都不能去,自己也不知道能夠幹點什麼。於是在個人的情緒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抑鬱症狀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出現有時候是很突然,自己都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察覺到。當發現自己產生持久的情緒低落、意志消沉,那麼就有可能出現了抑鬱症狀。這是抑鬱症狀的典型特徵。長期在家待著,那麼難免會出現各種軀體的不適感,就感覺要發黴似的。在個人情感上會有一種壓抑感,在個人行為上,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退行感。
  • 王陽明:處在人生低谷,牢記這3點,你會活得更輕鬆,過得更快樂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是不滿意的,因此他在生活中也不會快樂。而一個人想要過得幸福並不一定要追求很多的名利和地位,其實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快樂。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早就被鬱悶死了。
  • 如何正確釋放,自己心中壓抑的情緒?使自己的心靈得以解放
    二、用哭泣的方式來化解壓抑情緒人通常會用「堅強」兩個字來壓制自己,不要產生負面情緒或者簡單的說不要去「哭泣」。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受到打擊和磨難,而他們都會產生負面情緒,如果我們刻意的去壓制它。
  • 在情緒裡成長:怎樣走出情緒壓抑?
    情緒像一個信使,攜帶身體想要告訴我們的信息;如果我們只是因為害怕這些信息,而逃避甚至驅趕這些信使,就無法從情緒裡成長起來。今天我們來說說不良的情緒處理模式。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情緒。每個人處理情緒,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 一味生氣,不過是用別人的愚蠢來懲罰自己,反而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實際上,情緒一壞,人就在心理上被解除了武裝。更有甚者,情緒可能甚至會傷害別人而無法復原。所以,我們一定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不要受壞情緒的控制,尤其是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做出判斷。一天,一個和尚來到寶山禪師那裡,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施主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寶山禪師建議他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傢伙。「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
  • 輕度抑鬱症的人,可能會把「5句話」掛在嘴邊,但願你一句沒說過
    隨著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生活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很多的年輕人長期處於高壓之下,很容易導致情緒得不到釋放,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抑鬱的情況。煩死了對於一些輕度抑鬱者來說,他們往往抗壓能力都比較弱,遇到一點點煩心事,不懂得怎樣解決和釋放,常常會將煩死了,這句話掛在嘴邊,長此以往的話就會導致個人的情緒越來越崩潰。
  • 心理學:一個不斷壓抑自己的人,最終會怎麼樣?
    壓抑往往反應出一個人的自卑,越是壓抑自己的欲望,越不敢表達自己,只能失去自我。這類人通常堅強得驚人,遇見任何挫折都會自己消化,仿佛早已習慣了孤獨。不怕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工作很晚也依舊堅持,好像一個行動機器。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不要焦慮,讓自己情緒穩定,也會變得厲害
    我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內向的人,有外向的人。似乎外向的人更加吃香,內向的人更加吃虧,其實不然,這個社會看起來對於外向的人越來越喜歡。但殊不知,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性格的人也有內向性格人的優勢。內向的人可能更加偏重於思考,外向的人可能更加偏重於交際。
  • 王陽明: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內心就會變得更強大
    隨著成長,每一天,人都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卻沒有及時補充,漸漸地,能量入不敷出,失去最初「氣和」的飽滿狀態,所以成年人會感到累。若是一個人懂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就會變得很強大。聲色犬馬的生活,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能量。
  • 《掌控自我》:識別情緒五大「雷區」,摸透情緒,輕鬆駕馭自己
    後來在讀朱建軍的《掌控自我》,才明白老公的這個行為叫:情緒的遷移。心理學中稱為「踢貓效應」,指的是一種消極情緒像傳染病一樣擴散。對於情緒,往往我們很難駕馭,生悶氣,發牢騷,甚至產生深深的沮喪和抑鬱。情緒的偽裝並不能幫我們有效避開麻煩,反而會製造出更多的問題,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虛偽。一個偽裝情緒的、虛偽的人是缺少人格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