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報》2021年第3期15版
欄目:聲音 作者:紀曉華 責編:葉積豔
本報「教學」版連載張其亮先生《米芾經典尺牘解析》十講,受到讀者關注,大家紛紛來函分享學習感悟,現作選刊。歡迎讀者繼續來稿,進一步暢談習米體會,來稿請發郵箱sfbs10@163.com。——編者
自然書寫方能體現書者心聲
——讀張其亮《風格迥異的〈晉紙帖〉》有感
■紀曉華
近讀《書法報》所刊《風格迥異的〈晉紙帖〉》一文,作者對《晉紙帖》前4行和後7行迥異風格及書為心畫、書為心聲的論述獨具慧眼。
從首行到第4行「此者乃佳」止,可以理解為3個小段落:從首字到第一個「杵」字為第一小段,首行老米逐字書寫,邊寫邊思考,介紹晉紙「可為之」,慢慢進入書寫狀態;「裁」字蘸墨後寫至「復不可」為第二小段,速度慢慢加快,其中「復不可」連筆書寫,速度快於前一小段;第三段從第二個「杵」字開始到「此者乃佳」,書寫速度再快於前一二段,尤其是「此者乃佳」快於首行和第2行。老米通過速度對比,連筆字組與前兩行單字對比,使人體會到其書寫時心情放鬆,對敘述對象「晉紙」的讚許之意,也為後半篇形成節奏對比作了鋪墊。
從第4行「耳」字開始加重墨色,字字獨立,運筆遲厚,可以體會到老米談到第三兒去世時的沉重心情和大兒「治家能幹」的欣慰。其一是加重墨色,如「耳、來、遂、入、寥、落、颯、氣、血、大、兒、家」等,這些重墨色形成了後半篇的墨塊,加重了與前半篇的對比。其二,後半篇幾乎是字字獨立,除第8行「非昔」兩字連帶外,每字獨立,每行字距各不相同,體現岀書寫速度減緩,特別是「孤懷寥落」4字,想見老米書寫之時,內心之複雜。其三是運筆遲厚,書者可體會上述所舉重墨色的字,運筆均為遲緩,不激不厲,線條富有張力。其綿厚線質,既與前4行不同,同時也應體會到與同期所書《賀鑄帖》等帖相似之處,更是老米50歲後圓熟自足、平淡而有天趣風格的展現。從第4行的「耳」開始到第9行重墨塊的處理(圖1)與顏真卿《祭侄文稿》墨塊的處理(圖2)有異曲同工之妙,心境暗合,章法同妙,體現老米對顏魯公法書嫻熟於胸,於不經意處顯精微、於不經營處顯匠心。老米從第9行到最後一行,心情復歸平靜,書寫速度加快,「所慕」兩字連筆,與前4行再次呼應,這樣形成整體的慢、快、慢、快的大節奏,形成整體章法和諧。
總之,老米通過速度對比、墨塊對比、字組對比和線質對比等方法,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書寫時不同階段的心情,感謝張其亮先生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讀帖視角,此文也為我們的創作提供了有益借鑑。
圖1 《晉紙帖》第4行的「耳」字開始到第9行重墨塊的處理
圖2 顏真卿《祭侄文稿》對墨塊的處理
紀曉華,江蘇省蘇州人,2016年6月江蘇省書協 江蘇省第十屆新人書法篆刻展優秀獎;2018年4月,江蘇省書協 第二屆江蘇書法獎入展;2019年12月,廣州市文聯、廣州市書協紅棉杯青年書法篆刻大賽入選;2020年5月,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 會第九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2020年10月江蘇省書協第三屆江蘇書法獎入展。
歡迎投稿
《書法報》市縣平臺/社團/報上展/書畫家/省市書法/集中擷英/展賽選粹欄目正在徵稿,歡迎投稿。詳情請諮詢責編13419679284(微信同號),資料請發至郵箱sfbs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