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這樣發展農業...
同時也必須清楚看到,當前我省農業「新六產」發展尚處探索提升階段,還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農村產業體系處於中低端,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力度不強,農業新理念新技術應用不足,農產品成本「地板」與價格「天花板」帶來雙重擠壓,農業比較效益持續走低,農民持續增收任務艱巨,這些都將給農業「新六產」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
喀什地區多措並舉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持續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新疆新聞在線網12月14日消息(新疆臺記者李維、嶽普湖臺記者艾合麥提江):喀什地區不斷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延伸農業產業鏈,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眼下,嶽普湖縣12萬畝紅棗進入採收尾聲。這兩天,在嶽普湖縣鐵熱木鎮喀拉託格拉克村,棗農們忙著把初選後的紅棗裝筐,搬到運輸車上。
-
發展休閒農業,促進三產融合:長清區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農業旅遊新產業
近年來,長清區借力歷史文化資源與山水田園風光,以名優特產和秀麗田園為依託,用一二三產融合的思路,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在休閒農業和觀光旅遊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有益探索,打造了萬德茶業特色小鎮、馬山中醫藥康養小鎮、五峰山蒲公英特色小鎮,馬套村更是在發展特色農業鄉村遊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成為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福建長泰: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近年來,福建省長泰縣農業農村局立足資源優勢,積極培植壯大特色產業,連續5年扶持長泰蘆柑、枋洋蜜桔等縣域特色農產品擴種提質,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快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促進三產融合,全力打造「全域化景區」。
-
兗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遍地開花」
兗州訊 近年來,兗州區積極培育壯大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102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創新發展,迸發新活力,激活新動能。農場引進了新品種和綠色高效種植技術,調整了農場的種植結構,逐步由糧食種植向經濟作物轉型升級,哈密瓜種植由單一品種,發展到現在十幾個優質品種;由一年種植一茬哈密瓜,創新到現在的一年種植兩茬哈密瓜、一茬蔬菜的種植技術,畝經濟效益倍增。農場還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摸索出了私人定製、休閒農業、打造本地品牌等經營理念。「通過這幾年的摸索,這個效益要比露地的高十倍。
-
山東魚臺:品牌戰略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正在清理藕塘的魚臺縣潤輝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負責人宋豔輝說。魚臺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魚臺大米」、「魚臺甲魚」、「魚臺龍蝦」和「魚臺毛木耳」榮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證,魚臺特色農產品品牌優勢也越來越明顯。作為全國最大的毛木耳栽培縣,魚臺在大力推廣現代優質毛木耳優新技術與優新品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同時,引導食用菌「多峰發展」,發展平菇、榆耳、雞樅菌、羊肚菌等品種1050畝,避免了品種單一、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
-
做好現代特色農業文章??南寧武鳴沃柑產業持續良性發展
近年來,南寧市武鳴區把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同鄉村振興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作為基本路徑,統籌謀劃,共同推進,全力打造「武鳴沃柑」區域公用品牌,武鳴沃柑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同時,為打響「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武鳴區狠抓武鳴沃柑標準化、規範化生產,促進了武鳴沃柑產業持續良性發展,為廣西農產品產業的健康發展樹立了樣板。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振興、產業振興...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萊西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工信部賽迪智庫2019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中列第35位。一是「農自萊西」,農業新六產深度生態化融合。萊西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傳統農業大市。國際會客廳」;同時瞄準休閒農業,實施鄉村旅遊精品打造工程,如結合大沽河生態治理打造大沽河沿岸萬畝採摘園,結合九頂山礦山修復打造精品葡萄酒莊,打造鮮多多農場、山後韭菜等生態循環休閒智慧園,農業「新六產」實現深度生態化融合發展。
-
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縣域產業集群
原標題:王國生在新鄉市調研縣域經濟發展等工作時強調 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縣域產業集群堅持錯位發展構建優勢互補區域經濟布局 4月1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在新鄉市調研縣域經濟發展等工作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以新發展理念全面審視工作、謀劃發展
-
青島農業「新六產」發展水平山東第一
截至到11月底,全市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2.5萬個,帶動農戶100餘萬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近3000家,農業生產綜合託管率超過70%;農業「新六產」發展水平居全省首位。青島市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對接現代農業的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
張麗萍: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與會嘉賓圍繞「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發展糧油千億級產業」「全媒體環境下做好糧油品牌建設」等議題展開對話交流。據介紹,自2017年起,四川規劃總投資31億元,以「中國好糧油」行動為核心,統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三個子項目,著力構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載體,開啟了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張麗萍: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_發現頻道...
與會嘉賓圍繞「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發展糧油千億級產業」「全媒體環境下做好糧油品牌建設」等議題展開對話交流。 據介紹,自2017年起,四川規劃總投資31億元,以「中國好糧油」行動為核心,統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三個子項目,著力構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載體,開啟了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三年來,四川糧食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如何?
-
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入選省農業「新六產」示範主體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山東省農業「新六產」示範縣、示範主體名單公示》,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名列其中,標誌著中裕食品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獲得高度認可。
-
品牌強農 中國農業特色品牌穩發展
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在上述論壇上發布的《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報告》,將我國農業概括為一個「穩」字:中國經濟穩中有升,農業品牌穩成長,特色品牌穩發展。306個、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38個、建設農業產業強鎮811個、創建了50個優勢特色
-
沙田加大休閒農場培育力度 促進特色農業發展
為提升土地的產出效益,沙田鎮結合穗豐年溼地公園建設,積極引入特色種養加工項目,大力培育休閒觀光農業,進一步促進了特色農業的發展。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重慶劃定農業功能區域 重點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新華社重慶3月19日電(記者李松)記者從重慶市政府獲悉,在保障口糧基本自給、主要農產品穩定供應的前提下,重慶結合本市不同區域資源稟賦,劃定農業功能區域,重點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據了解,作為西部農業大市,重慶市耕地面積超過3300萬畝,但總體而言,農業發展基礎較差,山地丘陵佔95%,中低產田佔耕地總面積的70%以上,且經營分散,農產品特色難以彰顯,產業鏈難以拉長,效應也不理想。
-
推動鄉村旅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地方經驗
近日,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在浙江舉辦2017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介對接活動,搭建供需雙方洽談平臺。這是農業部拓寬融資渠道、宣介精品線路、創新營銷方式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
棗莊市產業發展規劃發布 五區一市這樣定位
滕州市突出裝備製造業優勢基礎,打造「智造滕州」;薛城區突出現代服務業,打造「服務薛城」;山亭突出自然生態特色,打造「康養山亭」;市中區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打造「轉型市中」;嶧城區積極響應山東構建輻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機遇,打造「開放嶧城」;臺兒莊突出文化底蘊及歷史價值,打造「文旅臺兒莊」。
-
強規劃打造美麗鄉村 亮特色培育民宿產業
首先,產業空間,「小、散、亂」不利於發展。鄉村「自下而上」形成的村級工業區,表現出以空間無序擴張為主,空間碎片化,造成生活區、生產區功能混雜。鄉村工業區的發展主要依靠低價土地吸引企業入駐,缺乏對產業集群的培育和關注,企業的產業集中度較低,不利於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第二,生活環境不佳,外來務工者和村民混合居住,鄉村特色風貌不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