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並不意味著自殺。只要你真正理解,就會知道它是可以戰勝的
對於大部分抑鬱症患者的家屬來說,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抑鬱症的疾病,一旦他們遇到患有這種精神疾病的親人,他們會感到恐懼。他們可能只在網上看到一些報導,比如:「某某因為抑鬱而選擇了自殘或自殺!」等等,一些可怕的消息。
對於家庭成員,或者一些不知道抑鬱症的人來說,這也許是抑鬱症最大的定義!
他們把抑鬱和自殺聯繫起來。事實上,重度抑鬱症患者雖然有自殺的念頭,但大多思維清晰清醒,邏輯思維清晰。他們只是無休止的情緒抑鬱和痛苦,這只能由其家屬在積極治療後進行用心照顧和心理支持,再加上患者積極採取一些自救措施,那麼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都是可以康復的。
因此,對於抑鬱症的理解,不僅患者自身需要繼續學習和康復,而且家庭成員也需要這樣做。因為家屬對一些陪護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往往是促進患者順利康復的保證。
即使家裡有抑鬱症患者。事實上,我們迫切需要學習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我們的家人。
因為在短期內,疼痛患者不可能學習或進行一些心理諮詢,因為他們沒有那個力量,沒有精力,也沒有動力,他們處於痛苦之中。此刻,他們只想休息一下,只想獨處一下,希望有一個能理解他們的人陪伴著他們,安慰他們。家庭成員過高要求是不合適的。
因此,在早期,建議家庭成員多讓患者休息一下、我陪伴一下、照顧好他們的生活,然後逐步引導他們就醫或心理諮詢。一步一步,別擔心,家庭成員也不要抱著追求完美的心,讓他們不能接受患者的一點點缺點和缺陷。再說,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一個完美的人呢?
並檢查他們的陪伴方式。有時候父母過分的愛會改變他們的品味。很多父母,打著愛的口號,本質上是要求孩子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事業。這有點自私和盲目。
家長應主動學習抑鬱知識和陪伴方法,不斷提高自己,避免盲目和焦慮,使陪伴工作更順利。
但實際上,許多家庭成員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是患者,也不是他自己生病了,所以他們自己不必去學習了解。他們只需要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做。然而,他們發現這並不是他們所想的,患者不會去接受他們這樣的愛和陪伴。
原因在於陪伴家人的方式不對!說錯話了!做錯事了!
對於一個正確的陪伴,家庭成員應該知道抑鬱患者的情緒是怎樣的?他們的狀態是他們無法控制的消極和低落,但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因為只要家人在陪伴和給予他們理解,滿足他們內心需要的支持,不要刺激到他們,不要給壓力他們,讓他們在一個舒適、輕鬆和諧的環境中療傷,然後在父母的合理、適當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讓陪伴展現出它的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