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葉果皮+紅糖"可制清潔液 黃浦首推變廢為寶活動

2020-12-20 東方網

  東方網4月20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將家中廢棄的菜葉或切削水果後的果皮加入一定比例的紅糖和水,三個月後可以將其發酵為酵素,酵素與清洗液(包括洗潔精、洗衣液、沐浴露、洗髮水)及水兌換,可以製做成清洗液,這樣製成的清洗液不但具有原有的洗潔功能,還可以"吃掉"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黃浦區文化公益促進會正在全市首推這項變垃圾為寶活動,預計今年老西門街道試點參與活動的300多戶家庭可以減少菜葉、果皮垃圾5噸,南京東路街道可減少生活垃圾1噸。

  自製酵素無化學添加

  "其實很簡單,只要平時注意收集家中的菜葉和果皮就可以參與此項活動。"黃浦區文化公益促進會會長汪思亦介紹的這個項目,是按1:3:10的重量比例,分別將收集來的菜葉或果皮(也可兩者混合)、紅糖、水放置在瓶子或罐子中,3個月後,容器內的混合物就可以發酵成酵素,酵素經過過濾,將其液體和清洗液進行1:1配比,外加適量的水,就可以製成所需的清洗液。

  記者昨天看到居民放置在礦泉水塑料瓶中已經製成的酵素,紅糖色的液體中浸泡著固體,打開蓋子,瓶子中飄出菜香和果香,並帶有微微的酸味。汪思亦解釋說,有香味是因為收集的垃圾既有菜葉又有果皮。自製的酵素沒有化學添加,酵素過濾後的物體已經是半固體狀態,可以放在馬桶的水箱裡消除馬桶異味,也可直接排入下水道,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汙染。

  居民半年自製24升酵素

  酵素製作看似簡單,但其實真的要做好還需進行適當的培訓。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應該用怎樣的桶來製做酵素?如何釋放製做酵素過程中出現的氣體?如果酵素變質怎麼辦等。

  汪思亦說:"一般我們按照一次入門課和兩次使用方法課設置課程,上完這些課程,幾乎所有''馬大嫂''都能掌握其中的要領。"

  老西門街道幹部林女士是這項活動的首批參與者,半年來,她兩次共製作成酵素24升。"現在不論洗碗、洗衣,我都喜歡用自己做的清洗液,半年下來少買洗潔精、洗衣液、沐浴露、洗髮水三分之二以上,洗碗、洗衣、洗髮與原先一樣清爽。"

  作為一項活動推廣,在上海屬首次。在首次嘗試的老西門街道,促進會是通過婦聯,先在每個居委選3名居民作為志願者,這3名志願者學成後再教周圍的5戶居民,逐步推廣,預計今年該街道有300多戶家庭可以掌握該製作方法和使用要求。

  菜葉或果皮+紅糖+水

  按1:3:10比例放置在瓶子或罐子中

  [製作過程]

  三個月後容器內的混合物可發酵成酵素

  ↓

  過濾酵素

  ↓

  將其液體和清洗液按1:1配比調和外加適量水

  ↓

  製作成所需清洗液

相關焦點

  • 勤儉節約 變廢為寶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月6日上午,「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希望青少年通過參加廚餘堆肥活動,傳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共同保護環境和人類福祉。」
  • 什麼樣的甘蔗才能熬製古法紅糖?應該怎麼熬製?
    什麼樣的甘蔗才能熬製古法紅糖?應該怎麼熬製?甘蔗提供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溫補元素。1500米高海拔,充足的陽光為甘蔗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優質的原料和傳統的工藝,是古法紅糖的立足之本。純手工熬製、不添加任何防腐劑,使甘蔗中的營養得以保留。 1.
  •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圖為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圖為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劉旭)6日,「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本次活動旨在引導青少年樹立勤儉節約理念,將節能減排、變廢為寶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當天,參與堆肥活動的20組家庭代表和130組線上收看家庭一起互動,積極參與答疑。聯合國駐華機構代表、海澱區團委代表及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代表等參加啟動儀式。
  • 甘蔗收穫季,紅糖熬製時
    「美食家」蘇軾和今人一樣喜歡直接上嘴啃,「笑人煮簀何時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唐代詩人王維認為,甘蔗榨汁,可清熱、消食,寫下「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的詩句;屈原是最講究的一個,「胹鱉炮羔,有柘漿些」,燉甲魚、烤羊羔不夠,還要淋上新鮮的「柘漿」,即甘蔗汁,方能成就一道難得的美味。
  • 稻殼變廢為寶制餐具|通河招商引資項目「稻殼餐具」...
    稻殼變廢為寶制餐具|通河招商引資項目「稻殼餐具」...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稻殼變廢為寶制餐具
  • 長沙縣:製作環保酵素 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公益團隊現場演示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活動現場,來自長沙縣城管局的專家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背景、分類方法與構建體系,以及長沙縣目前的實踐情況,從講政策、講法律的角度,說明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隨後,來自長沙市的公益團隊對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進行了講解,並進行現場演示。什麼是環保酵素呢?
  • 嬰兒奶瓶清潔液最新測評
    本次測評產品品牌有:貝親奶瓶清洗劑,喜多寶寶果蔬奶瓶清潔劑,B&B奶瓶清潔劑,愛護奶瓶果蔬清洗液,琪貝斯奶瓶清洗液,嬰姿坊舒舒樂嬰兒草本果蔬奶瓶清潔液,菲麗潔果蔬奶瓶清洗液,噯呵優蓓嬰兒奶瓶果蔬清洗劑
  • 環保酵素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3日訊(通訊員 李文婧)近日,長沙縣星沙街道望仙橋社區發動居民家庭、餐飲門店、水果店、轄區單位食堂,製作環保酵素,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減量垃圾,打造垃圾分類新引擎。活動現場,來自長沙縣城管局的專家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背景、分類方法與構建體系,以及長沙縣目前的實踐情況,從講政策、講法律的角度,說明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隨後,來自長沙市的公益團隊對如何將廚餘垃圾中的植物部分製作成環保酵素,變廢為寶進行了講解,並進行現場演示。 什麼是環保酵素呢?
  • 【勤儉節約】 「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京啟動
    ,同時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9月6日上午,「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啟動。,希望青少年通過參加廚餘堆肥活動,傳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共同保護環境和人類福祉。」
  • 巧用紅糖和水 廚餘垃圾變酵素
    巧用紅糖和水 廚餘垃圾變酵素
  • 湖北浠水甘蔗節古法熬製紅糖 「甜蜜事業」助力鄉村振興
    古法熬製紅糖。通訊員郭斯 攝遊客辨識紅糖。通訊員郭斯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方俊、郭斯)11月11日,湖北省浠水縣首屆甘蔗豐收節在清泉鎮翟鋪村花澗谷舉行。文藝表演、古法紅糖辨識、啃甘蔗比賽、尋寶活動、運甘蔗比賽、古法紅糖現場製作……兼具趣味性、參與性與科普性,吸引大量遊客「甜蜜」遊玩。  據悉,古法製糖坊熬製紅糖,香氣瀰漫,香飄數裡,引來眾多遊客駐足品嘗觀望。牛拉石轆榨蔗,去除雜質,收集後的甘蔗汁用柴火鍋大火熬煮,沸騰去除浮沫。熬煮至水分蒸發,得到純度和濃度最好的糖漿。糖漿呈褐色出鍋,逐漸凝固成糖塊,冷卻後出糖。
  • 上和鎮舉辦「變廢為寶」親子手工製作活動
    日前,上和鎮在倒塘社區舉辦了一場以「變廢為寶」為主題的親子手工製作活動    活動中,志願者首先向在孩子和家長普及了垃圾分類的知識,也介紹了簡單舊物改造的基本情況,讓大家初步了解了什麼是變廢為寶。「平時家裡總有許多瓶瓶罐罐被閒置下來,例如礦泉水瓶、奶粉罐、洗衣液桶等等,很多人都選擇了扔進垃圾桶。」志願者告訴大家,這些空瓶子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而且可以變得既美觀又實用。
  • 羊流鎮開展「變廢為寶」手工小課堂活動!
    11月14日,羊流鎮和莊片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了一場以「變廢為寶」為主題的親子手工製作活動。 活動中,志願者首先向孩子和家長普及了垃圾分類的知識,也介紹了簡單舊物改造的基本情況,讓大家初步了解了什麼是變廢為寶。「平時家裡總有許多瓶瓶罐罐被閒置下來,例如礦泉水瓶、奶粉罐、洗衣液桶等等,很多人都選擇了扔進垃圾桶。」
  • 自製環保清潔液 柚子皮不要丟啦
    上半年按照北京大福老師的方子,做了家庭環保清潔液,用下來非常好用。每天吃完飯,收拾餐桌,以前是用廚房溼巾擦,現在都是用清潔液噴下,然後抹布抹。桌子 柜子髒了,噴一點,拿布一抹就好了。尤其阿古寫個作業,經常桌子上也被畫得髒兮兮的,有了清潔液,一噴一抹就搞定了,讓我省事許多。當然也可以拿來洗碗,洗手,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家洗手已經有手工皂了,就沒用它洗手了。
  • 果皮+紅糖+水=天然「洗潔精」垃圾分類與減量,你可以這樣「拯救...
    而專家更揭示了一次性碗筷的真相:很多一次性碗筷是通過工業硫磺等有毒化學物品煮製而成,因此一次性碗筷不僅不環保,而且對健康有很大危害。「日常生活中能通過哪些方式來參與改善環境呢?」專家稱,許多來源於生活方式的轉變,比如外出就餐自帶碗筷、洗菜洗衣的水用來衝廁所等。在舞臺下設置了兩個實用展臺,義工們通過現場操作演練,教大家如何把生活中的垃圾變廢為寶。
  • 【湖湘自然筆記】甘蔗收穫季,紅糖熬製時
    「美食家」蘇軾和今人一樣喜歡直接上嘴啃,「笑人煮簀何時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唐代詩人王維認為,甘蔗榨汁,可清熱、消食,寫下「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的詩句;屈原是最講究的一個,「胹鱉炮羔,有柘漿些」,燉甲魚、烤羊羔不夠,還要淋上新鮮的「柘漿」,即甘蔗汁,方能成就一道難得的美味。
  • 「基層動態」漢豐街道迎賓社區婦聯 「廚房一角 變廢為寶」製作...
    為倡導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宣傳環保知識和環保理念,提升社區居民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4月17日,迎賓社區婦聯組織婦女開展了「廚房一角,變廢為寶」製作環保酵素活動。活動中,老師首先結合生活實際,生動地為在場居民介紹了「環保酵素」的神奇妙用及其基本製作方法。隨後老師及志願者指導居民親身實踐,利用蔬菜、橘子、蘋果等果皮,按比例與紅糖、水混合,製作成環保實用的酵素。最後,將已製作好的環保酵素分發給居民,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環保酵素」的神奇妙用,並鼓勵居民變廢為寶,利用家庭剩餘果皮菜葉及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
  • 珍愛地球,變廢為寶 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活動
    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組織隊員圍繞「世界地球日」開展了「珍愛地球『變廢為寶』」的文明實踐活動。隊員們以廢舊資源再利用為核心點,計劃組織「變廢為寶」創意展示活動,共建和諧家園,維護地球環境。隊員們自主製作科普課件,教會其他隊員辨別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特別是不可二次利用的「廢品」。只有選對合適的物品,才能製作出保護環境的「寶物」。
  • 上猶有個地方,用古法熬製紅糖,你見過嗎?
    在上猶縣社溪鎮有一古法紅糖手工作坊他們採用傳統手工技法熬製僅靠熬糖師傅的眼睛和經驗判斷熬出的糖漿恰到好處,香味誘人冷卻成型後的紅糖便是我們見到的成品了。糖香誘人「除了榨甘蔗汁用機器,其它工序全都保留著老方法。」藍師傅告訴我們。原來,看似簡簡單單的一罐紅糖,卻要歷經一系列繁複的傳統工藝,才濃縮成我們口中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