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訪客
姬昌打倒紂王用了個小把戲,派了個人去當臥底,還進了中學教材
在我們的印象裡,周文王姬昌一直都是個敦厚的老者,愛護自己的子民,只是因為紂王太過分,太過昏庸無道,為了天下蒼生不再受折磨不得已起兵造反,但其實他早在很久之前就在紂王身邊安插了一個眼線,是不是覺得很震驚,不敢相信姬昌竟然是這樣的人,其實我們大家對姬昌的認識一直都是不正確的,下面讓小編好好跟大家說說。
在封神演義裡一直有這麼一句話,但是被很多人忽略了,講的是如果把商朝分為三份,那麼歧周佔據的有兩份之多,周王朝雖一直默默無聞,但在不知不覺中有了這麼大的江山了,也是很讓人吃驚的,也可以看到姬昌的「心機」之重,那這些土地是怎麼來的,小編很好奇。
要說元始天尊很看重周文王,因為欣賞他的人品而把這麼些土地都賜他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如果說僅僅因為這一個層面的原因,這顯然太主觀了,小編查閱了資料,發現事情果然不是這麼簡單,周朝想要造反不是從姬昌才開始的,從他的父親季歷開始,周朝就已經開始進行了一些活動,可以說是為了後面的反抗做準備,到了姬昌的時候,時機成熟,自己的條件也足夠起義,所以才滅了朝歌。
那個時候還是他的父親季歷掌握權力,歧周就已經有一定的規模,無論是兵馬還是糧草,於是就開始覺得不用對商朝那麼謹慎和百分百聽從,那個時候紂王也還沒有出生,商朝還是他的爺爺太丁掌權,雖然是個大國,但已經開始出現衰弱之勢,對於這樣強大的附屬國,他們也只能對周朝的僭越之舉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周朝並不領情,反而行為愈來愈出格,一次次觸碰商朝的底線,降低他們的原則標準,竟然不跟商朝請示就擅自出兵攻打其他的地區,經過一次次的勝利,周朝的地盤就慢慢地擴大了起來。
商朝一開始還覺得很開心,認為周朝這是很自覺地給商朝打天下拓疆土呢,然後就給了季歷一個封號,「牧師」,並專門讓他負責徵討邊疆,這下周朝更是如魚得水,接連勝利,地盤也是越來越大,這個時候太丁突然醒悟過來,感覺到有很大的威脅逼迫,於是就找了個藉口囚禁了季歷,並趁機殺了他。
然後姬昌就上位了,繼承父親的位子,當上了一國之主,失去父親的他非常悲憤,也就註定他不可能對商朝忠心,他一直在等一個機會,於是熬過了帝乙等到了紂王當政,但是當時商朝宰相是聞仲,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因為他,殷商仿佛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所以他還不敢輕舉妄動。
他在年老的時候才遇到姜子牙,所以他只能選擇隱忍,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不願意就此罷休,表面上表現得好像絕無二心,卻在私下裡動起手來。紂王上位以來,東徵西討的,到處打仗,國家用兵很厲害,又加上在朝政上跟一些大臣持不同意見,所以跟很多重臣們的關係們鬧得很僵。
姬昌就開始鑽空子了,他先是收買了一些叛臣,然後為了知道內政消息,就派了眼線埋藏在紂王身邊。這個間諜很是有名氣,就是孟子寫的那個舉於魚鹽之間的大夫膠鬲,還進了中學教材,想當初他還是我們的偶像,在我們不得意的時候給了我們莫大的安慰,感覺總會有人看到自己的大志與才華的,但是現在卻變成了一個間諜,反轉太大了。
但是在封神演義裡,他是忠義的代表,因為紂王的昏庸,死的很冤,還被加封為奏書星。其實,他死的不早,還在有名的牧野之戰中擔任了內應,後來朝歌戰敗,他就跟微子回到了周朝,還受到了大的封賞,成了開國功臣,結局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