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進英語課堂,打造特色課程實驗校(僅限30所!)

2021-01-10 網易

  2016 年 9 月,教育部將 「國際理解」 列入核心素養總框架,國際理解教育逐漸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重視。

  國際理解教育的關鍵在於文化理解。《國家 「十三五」 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突出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教育各環節,貫穿教育各領域。在近幾年的中高考中,對學生中國文化底蘊的考查日趨明顯。國際理解教育面臨新的範式構建與新的歷史使命。

  

  

  基於對新時期國際理解教育的深入分析,為貫徹各項文件精神,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未來人才, 中國外文局教育培訓中心、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明師國際教育研究院共同發起「優秀傳統文化進英語課堂―― 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實驗校」 項目,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特色學校 30 所,引進優質資源、構建跨文化人才培養模型,將特色學校打造成為中外人文教育交流的重要陣地。

  01

  服務內容

  

  模塊一

  特色課程: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

  ——國際理解教育新課程

  明師國際教育研究院聯合中國外文局教育培訓中心、牛津大學出版社,將「中國故事 世界表達」的理念和內容,融於 「優秀傳統文化進英語課堂―― 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實驗校項目」 的各個環節中。如 《牛津英語話中國 Talk about China with Oxford》課程設計、中國外文局 「中國風」 全國中小學生主題創意作品展評活動等,成為本項目的特色和亮點。

  學校課程建設諮詢與診斷

  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國際專家、中國外文局國際教育研究專家、國內英語教學知名專家團隊領銜, 提供諮詢與診斷,確保學校特色課程與原有課程、學情等緊密結合。

  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

  ——國際理解教育新課程

  

  課程配套服務

  在課程使用期間,提供課件、教案、課時、評價等課程配套資源及諮詢服務。

  

  教研共同體與特色實驗校授牌

  

  模塊二

  師資培訓:英語教師教學能力

  與國際理解提升課程

  本模塊旨在為發展英語教師學科素養與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提升教師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與理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進英語課堂的能力指標。

  課程內容

  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國際專家、中國外文局國際教育研究專家、國內英語教學知名專家團隊領銜, 提供諮詢與診斷,確保學校特色課程與原有課程、學情等緊密結合。

  

  

  英語教師師資培訓可選主題

  

  

  模塊三

  空間構建:中英雙語優秀傳統文化建設

  對於符合條件的學校,項目組將派遣專業團隊進駐校園,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提供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整體解決方案,量身打造中英雙語優秀傳統文化長廊、優秀傳統文化圖書角、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欄、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室等。

  中英雙語優秀傳統文化長廊

  挑選學校核心區域的教室長廊加以改造,設置優秀文化傳統故事、傳統節氣、歷史人物故事、近代優秀人物故事等專區,在長廊一側或兩側粘貼相關主題海報,打造傳統文化與時代特色兼備的中英雙語優秀傳統文化長廊。

  

  

  優秀傳統文化圖書角

  聯動牛津大學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海豚出版社等權威機構,收集整合中文、英文優質傳統文化圖書資源,派遣專業團隊進駐學校圖書館 / 閱覽室,充分利用圖書館 / 閱覽室空間,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圖書角。

  

  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欄

  利用學校進門口處的宣傳櫥窗、校園各個角落的宣傳展板,粘貼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海報、學生的手抄報、繪畫作品等,打造學生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窗口,符合時代主旋律、充滿中國特色的校園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室

  針對有條件和有需求的學校,量身打造集圖書閱覽、模擬實踐於一體的優秀傳統文化主題中英雙語教室,在教室內粘貼大量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海報,營造傳統文化聽、說、讀的學習氛圍。

  

  模塊四

  成果展示:優秀傳統文化進英語課堂系列活動

  項目組將以提供「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國際理解特色藝術節」 實施方案、協助校方參與全國中小學生主題創意作品展評活動、優秀課例出版、校本課程出版等形式,協助校方進行教學成果展示、宣傳與輸出。

  國際理解特色藝術節

  項目組為實驗校提供一場 「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國際理解特色藝術節」 實施方案,並協助活動組織、邀約當地其他學校進行觀摩。

  

  學生展評活動

  參加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的 「中國故事 世界表達――『中國風』 全國中小學生主題創意作品展評活動」。項目組將協助校方邀請專家評委,對學校團體作品和個人作品進行指導。

  

  部分參賽作品展示

  主流媒體宣傳報導與教學成果專訪

  項目組就 「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新時期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建設」 相關主題進行一次深度專訪,並於不少於 3 家國家級媒體刊發。優秀學校成果,優先收錄入《名校長談教育》年度合集,由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對實驗校特色活動、學生優秀成果進行媒體報導,並不少於 3 家國家級媒體刊發。

  

  優秀課例出版

  經過實驗校服務實施,項目組將對實驗校進行效果跟蹤、成果輸出。實驗校優秀教師課例,優先收錄於《全國英語好課》年度合集,由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校本課程出版

  協助學校教研組,落實國際理解教育課程校本化,支持學校校本課程出版,此項出版費用另計。

  

  02

  如何申請成為實驗校

  申請時間

  2020 年 10 月 1 日開始申請報名,2020 - 2021 年度首批僅限 30 個實驗校。

  實驗校入選標準

  ①全國中小學校,包括公立校和民辦校;

  ②學校在傳統文化教學方面有長遠發展願景,進行過相關規劃設想,並具有辦學特色;

  ③學校英語學科教師有較強學習意願,在該領域取得過一定成績者優先;

  ④具備組織國際理解力特色活動的條件,至少有 2 名以上組織人員對接。

  實驗校義務

  ①積極參與項目組織落地的各項服務,並給予配合;

  ②積極配合項目組關於實驗校項目反饋調研,最終形成基地校建設報告;

  ③在實驗校成功申請後一年內,教師 / 管理者需向項目組提交學習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煙臺市蓬萊區深度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近年來,煙臺市蓬萊區傳教融合,通過榜樣引領、道德模範典型進學校等活動,發揮模範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以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為載體,不斷完善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育人功效。一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行為規範相結合。
  • 立足新課程標準 多體系整合 濰坊實驗中學打造特色英語課堂
    濰坊實驗中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峽山湖畔,隸屬於271教育集團,是經濰坊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初高中一體化的全日制寄宿制民辦學校。辦學幾年來,學校紮實落實國家核心素養,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秉承271教育理念,聚焦師生生命成長,始終致力於課堂深度研究和課堂創新改革,在教學品質方面不斷提升。
  • 武漢江夏區實驗小學,非遺課程進課堂,感受陶藝傳統文化
    揉、搓、捏、貼、刻、壓、粘……昨天,在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的陶藝課堂上,孩子們在教師胡璐的指導下,用手中的泥巴塑造一張奇特的臉,以感受千年的陶藝傳統文化。課堂上,學生通過欣賞藏族面具、京劇臉譜等,初步感受不同的藝術魅力及背後隱藏的文化內涵。胡璐還手把手指導學生練泥、拉坯、修坯等工藝流程,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胡璐說:「通過陶藝課程,可以教會同學們掌握一些基本的泥塑技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同學們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
  • 鎮江市丹徒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打造珠心算實驗隊伍
    為進一步推進珠心算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建設,加快珠心算教育實驗骨幹教師隊伍的培養,近日,江蘇省珠心算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工作交流暨「種子教師」培養工程啟動活動在鎮江市宜城小學舉行,來自全省的珠心算基地學校負責人以及「種子教師」培養對象參加活動。
  • 融合與創新——2018全國中小學傳統文化特色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成都...
    5月24日-25日,由育靈童教育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院主辦的2018全國中小學傳統文化特色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成都電子科大附屬小學成功舉辦。此次研討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課堂融合創新為主題,以成都三所傳統文化特色教學工作室為載體,進行國學課程特色教學展示和經驗分享講座。
  • 陶藝課程進校園 「一校一品」新特色
    上虞實驗小學傳承並發揚青瓷文化,將這門傳統手工藝引進校園,把「青瓷文化」帶進課堂,陶藝課程也應運而生……陶藝進課堂,培養學生興趣「開設陶藝課程,開展陶藝教學,讓孩子們在陶藝教室中體驗制陶藝術的美好構想已有好多年了。」
  • 政協遠程協商會為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建言 中宣部教育部等多部長...
    近日,全國政協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11位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機關和天津、山東、湖南4個會場同步議政建言。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相關規劃、推薦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參與教學、館校聯合研發課程教材等議題備受關切,得到與會政協委員們熱議。
  • 莒縣第三實驗小學:挖掘非遺文化資源,推進特色強校戰略
    近年來,莒縣第三實驗小學遵循「依法治校、依德立校、質量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想,依託莒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孝德」文化引領,全力推進特色強校戰略。與此同時,為了促進羅漢地功拳與學校體育課程的深度融合,學校申報立項了國家級課題《特色小學創建與非遺文化進校園課程研究》,並被確立為特色學校文化重點研究基地。學校以課題為引領,積極展開了針對羅漢地功拳的研究工作,從健身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等多方位發掘認識羅漢地功拳,從拳術理論、拳術教學、傳承保護等多個層面展開對羅漢地功拳的研究。
  • 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積累起來的原創精神成果,也是滋養現代學生健康成長的課程資源。在中小學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傳統文化課程建設。   目前,很多中小學校都自主開發、開設了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課程,有的學校還研發出了自己的傳統文化教材。
  • 強師資,創特色!浦東28所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成績單來啦
    上海市特級校長、進才實驗中學校長楊龍兼任該校校長,進才實驗中學副校長、高級教師、區骨幹教師盛紅到南校擔任黨支部書記。新的管理團隊重構了南校的辦學理念和目標。學校開設了15門優質校本課程,每兩周一次的校本研修全面同步於進才實驗中學,兩校教師開展同伴互助結對,優秀教師雙向柔性流動,南校4位教師深入參與進才實驗中學的區級課題研究,教師的專業發展渠道拓寬了,師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 ...經開區傅家實驗小學被評為「淄博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校」
    日前,淄博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公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校(創建校)名單的通知》,淄博經開區傅家實驗小學從全市眾多參選學校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淄博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校」。  近年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不斷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開設傳統文化課程、社團,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體驗活動,構建多元的傳統文化踐行載體。
  • 佛山小學開設粵劇特色課程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在1月9日舉行的佛山市粵劇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現場交流會上,佛山22所學校獲頒「第一批粵劇特色創建基地學校」,這些學校率先把粵劇知識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探路粵劇傳承。 「自從進了粵曲粵劇團後,我對佛山這項傳統文化有了更多了解。」栩玥表示,她以前認為唱粵劇是老人家的活動,但現在她不但積極參加學校的粵劇特色課堂,還會經常在家裡練習,表演給父母看。
  • 【千校結好】杭州市勝利實驗學校:破中國傳統課堂形式 力求課程的多樣化與學習的層次性
    在課程內容上,學校以國際理解課程為切入點,開設有:英語課、校園英語節(專題研修課)、認識世界(《品德與社會》教材整合內容)、 食育文化課、 國際遊學課程等,將師生交流訪問的遊學活動納入國際理解課程體系。多樣化學習革新教學模式。
  • 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學生們對家鄉本就有親切感,對由故鄉文化中生成的校本課程也喜聞樂見,自然容易獲得良好的育人成效。  將優秀的晉商文化有機地融入課堂教育教學中。課堂是文化育人的主陣地。在晉商文化進校園活動中,學校要注重在國家教材中挖掘、在校本教材中提升,在各門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把弘揚優秀文化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把晉商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比如說美術課教學教師就可以把晉商大院中石雕、楹聯、碑帖等眾多藝術瑰寶有機地滲透進來,使學生掌握美術知識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晉商文化的魅力。
  • 錢塘民(名)校 | 揭秘!這所老牌國際化英語特色學校,憑啥「俘獲」爸媽的心
    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創辦於1995年,是浙江育英教育集團全額投資創辦的一所寄宿制、小班化教學的民辦國際化英語特色學校。學校坐落於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園區——錢塘新區下沙大學城內。學校有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有2個校區。其中,小學部現有30個班級,近1000名學生。
  • 第三屆育靈童全國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年會在貴陽舉行
    19日至21日,由育靈童教育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和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主辦,貴陽市觀山湖區閱山湖小學協辦的第三屆育靈童全國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校年會在貴陽凱恩斯酒店勝利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育靈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校的200多位校長和老師參加了這一盛會。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濟寧打造特色鮮明的幹部政德教育基地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學院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幹部為政之德」為主題,突出政治性、時代性、專業性、實踐性,充分發揮濟寧市傳統文化資源富集優勢,傾力打造了特色鮮明的幹部政德教育基地。
  • 上海楊浦國學課程進校園,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發展孕育而來,學習傳統文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複雜過程,需要不斷積澱,需要在傳承中創新。楊浦區各學校積極開設國學課程,讓傳統文化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學校設有陶藝專用教室、陶藝燒窯教室和陶藝作品展示廳,環境優美、製作器具專業以及呈現的優秀陶藝作品,展示了學校陶藝教育成果,讓學生享受著藝術的薰陶;課程完善,為學生藝術學習拓展道路。學校在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開齊、開足三類課程的思想引領下,將陶藝教育引入課堂教學,開發並形成特色課程,使建初學子人人知道陶藝文化、人人會做陶藝作品;活動豐富,為學生提升修養搭設舞臺。
  • 本周起,11所實驗校須啟動英語小班化教學
    5月18日上午,包頭市英語小班化教學改革研討會在包頭市第九中學外國語學校順利舉辦。市五區教研室英語學科教研員、全市十一所初中英語小班化教學實驗校教學副校長及參與小班化教學工作的英語教師、包九中外國語學校有關負責人共80餘人參加了當天的教學改革研討活動。
  • 通城: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 促進教育內涵式發展
    近年來,通城縣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優化教育管理、實施素質教育、創建品牌特色等方式,著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辦學特色,全方位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讓孩子心中有陽光,臉上有笑容,校園有春風,促進教育內涵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