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了,你還沒變!《人類世的哲學》出版,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2020-12-12 騰訊網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周興的新書《人類世的哲學》日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並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舉行了出版座談會,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圍繞這一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討論。

■《人類世的哲學》出版座談會

《人類世的哲學》主題是「技術與未來」,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世代,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孫周興認為,「人類世」意味著一個文明的大變局,即自然人類文明及其精神表達系統的頹敗以及技術統治時代新人類文明的形成。在該書中,作者力圖突破技術樂觀主義與技術悲觀主義的線性思維藩籬,開展一種「二重性」或「二重化」的技術哲學和生命哲學之思。

■孫周興教授

談到此書的初衷,孫周興指出,目前國內有些領域復古性太強,但這不合哲學和藝術的當代性的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試圖通過此書強調,藝術人文科學要重新定向,需要進行整體轉向。

「世界變了,你還沒變,這大概是我寫這本書的最基本的動機。世界變得零散、矛盾、碎片化了,但是你會發現許多人還是用單一的尺度來衡量這個碎片化的世界,經常自己『打臉』。我們來理解今天變化多端、碎片化的世界,這時候你經常會面臨崩潰,為什麼精神病越來越多,就是世界變了你還沒變。所以用單一的尺度衡量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二,關於人的科學的時代到了。現在熱門的科學,包括人工智慧、基因工程都是關於人的科學,當然必須還加上人文科學。今天的時代已經進入到這三門科學的獲得當中,這是人類文明、知識體系的最後一張網,兩個科學加上一門古老的人文科學,在這個意義上我會說人文科學的時代到了,我們要參與這其中。」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成素梅指出,隨著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量子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的人類化以及人類的機器化都有可能變為現實。所以她認為,「未來哲學」不僅僅是關乎當下的問題,更關乎人類文明的限度在哪裡、怎麼走的問題。

成素梅談道,「現在我們的哲學其實是需要建構一種關於人類未來的倫理學,不僅僅是現在的傳統的倫理學,更重要的意義是討論人類文明走向和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存在的方式,以及未來人作為類本身如何發展的取向。」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哲學系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認為,從哲學角度討論當代技術,那麼就應該回應康德提出的「人類尊嚴」問題。「未來,人有沒有可能存在著製造者、設計者?如果一個人是由另外一個人有意製作的話,是不是就消除了人和非人之間最重要的界限?」他認為,孫周興已經觸及到這個問題。

在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鬱振華看來,面對技術邏輯、資本邏輯、權力邏輯的擴張,恰恰需要一種雄健的人文學。

相關焦點

  • 新時代需要怎樣的「未來哲學」?也許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裡窺見一二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或者說哲學的未來定向到底意味著什麼?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人類世的哲學》的主題是「技術與未來」,作者孫周興解釋,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
  • 世界哲學大會|斯喬平:科學哲學如何塑造更好的「後人類」社會
    此外,我還受邀在有一定知名度的研討會上做報告。我的博士論文答辯是在白俄羅斯國立大學通過的,並獲邀在該校歷史系哲學部任教長達12年。這12年,我獲得了許多新的成果。我提出了科學基礎結構概念,提出了科學世界圖景、研究的理想和規範、科學的哲學基礎等研究論題。
  • 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比較
    它是從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類思想的發展史,不僅按年代列舉和解釋各種哲學理論,而且研究各種哲學理論彼此的關係、產生的時期,以及提供哲學理論的思想家。每一種思想體系或多或少地有賴於其所由興起的文明、以前各種思想體系的性質,及其創始者的個性,它又反過來對當代和後代的思想和制度發生很大的影響。
  • 孫周興:技術的發展,激發人類對技術哲學和倫理的思考
    撰文丨董牧孜近日,國內著名的尼採、海德格爾研究者孫周興出版新作《人類世的哲學》。《人類世的哲學》是孫周興繼《未來哲學序曲——尼採與後形上學》(商務印書館,2018年)之後,對「未來哲學」、「技術與未來」等問題所做的進一步思考,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孫周興力圖突破技術樂觀主義與技術悲觀主義的線性思維藩籬,開展一種「二重性」的技術哲學和生命哲學之思。8月13日,《人類世的哲學》新書發布會在上海書展舉行。
  • 馬克思人類學哲學以人類命運為時代課題
    所謂人類學哲學,就是從人類學立場出發理解世界的哲學。馬克思人類學哲學是指馬克思從人類的人類學特性出發理解世界、形成人類學世界觀並對人類生存發展與走向自由解放問題的哲學思考,是在哲學人類學思想基礎上進一步深入人類世界的社會矛盾而構建的關於人和人類世界的新哲學。
  • 身體哲學:新的哲學範式
    聚焦當代學術版圖,不難發現,「身體」已漸次成為一種獨特的思維範式。該範式不僅滲透於諸多哲學問題的探究之中,而且還影響至其他學科領域,形成「身體現象學」、「身體倫理學」、「身體美學」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身體」可看作現代學術思想言述的重要切入點之一。
  • 人類是否把地球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我們的物種在地球上造成了顯著的變化,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或稱人類時代。藝術家蘿拉·莫裡亞蒂的作品《角礫巖》將塑料形體包裹在巖石狀雕塑中,暗示人類改變地球的方式之一。生態系統科學家Yadvinder Malhi你對人類世的定義是什麼?這是一個新的地質時代的術語,它意味著一個由人類影響主宰地球的時代。但其他人不會同意。
  • 哲學與時代
    努力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成為哲學的重要時代使命。 ——編者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馬克思的這句名言準確而深刻地揭示了哲學與時代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科學把握哲學與時代的關係,對於我們今天準確領會和自覺擔負起哲學的時代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 哲學不是一種特權,是普遍適用的學問!
    哲學作為一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學科,從總體上代表著人類理性地把握世界的一個層次、一種能力、一種境界。在人類文化的不斷發展中,哲學起著精神提升的公共平臺的作用。
  • 數碼利維坦與人類紀裡的哲學反擊
    在他看來,一方面,生命只是肢體的一種運動,一切像鐘錶一樣用發條和齒輪運行的「自動機械結構」,也應該具有人造的生命;另一方面,人類社會自身也可以通過自我組織的體系獲得自發的生命和智慧,即人們可以按照理性人的樣子構造出「國民整體」或利維坦這一龐然大物,使人類社會成為擁有靈魂和智慧的整體,整合為一種新的生命形式。更為重要的是,他還證明了邏輯推理與數字計算的等價性,並宣稱「每一個推論都可以被計算」。
  • 孫周興教授訪談:未來哲學何所作為?
    我新組織的《未來哲學叢書》,將集中在尼採、海德格爾之後的當代思想譯介和研究,呈現我們時代的清醒哲思和未來關懷。世界、生命、技術、未來將是我們的「關鍵詞」。你說的這一句「未來已來」現在已成熱詞。已來的當然不再是未來。所謂「未來已來」,我想主要傳達了人們的一種心情,即一種對未來的焦慮和惶恐。但從哲學上說,「未來已來」也是有深義的。
  • 人民日報: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新時代中國哲學
    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且是「文明的活的靈魂」;不僅反映和表達它所產生的那個時代的時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導新時代的時代精神。
  • 未來哲學論壇:AI和基因技術使人類的未來變成一場賭博嗎?
    他認為,在今天計算機已經超出一般意義上的工具,它們的能力和潛力也已經超過人類的理解範疇,這恰恰提醒我們應該知道人類自身的局限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面對真實的世界,才能承認那些不同的、異形的、與我們不同的智能。」
  • 38本哲學書籍,帶你學貫中西
    這種學問,叫做哲學。——胡適哲學,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的學科。 英國哲學家羅素對哲學的定義是: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科學知識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
  • 仰視「光前裕後」的哲學之師
    湯一介的另一重要命題是世界各國家、地域的文明共存、中國哲學所獨有的天人合一、普遍和諧、內聖外王等學說,正可為當今人類解決矛盾衝突提供十分有益的思想根源;而以兩希文明為基幹的西方現代文明、華夏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在相互交流、相互融通的基礎上,定當迎來人類的又一嶄新的軸心時代。
  • 哲學六講 | 為什麼要學哲學?
    道德往往源自於人們普遍的情感,進而成為人們生活的綱領,它決定了我們不止是生活在「自然世界」,同時更應當生活在「道德世界」當中。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哲學在最初也推動著「道德」的發展,並力求使它覆蓋全部人類。但是一旦傳統道德被人們習慣性地奉為金科玉律,被人們視為不可撼動的「傳統文化」時,哲學家便會站出來對之進行挑戰,因為教條化的生活是一種僵化的常態,而這恰恰是不能被哲學家所接受的。
  • 新的一年裡 兄貴Van邀你相約Steam一起研究哲學
    近年來除了可愛的女裝「阿福」,兄貴也成了業界必不可少的一種文化。以Van為男主的哲♂學(兄貴)視頻成為B站鬼畜區的經典題材,相關衍生視頻也是層出不窮。也不知道現代人是經歷了什麼,口味真是越來越奇怪了。 據悉,近日一款名為《Deep Dark Fight》的暗黑哲學遊戲在Steam上線了。這款遊戲是一個平臺動作2.5D遊戲,看起來類似超級瑪麗的玩法。而喪心病狂的操作是——玩家將控制哲學家Van進行冒♂險。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所以尼採的「超人」是一個否定超越性理想,直面當下感性世界,通過創造性的瞬間,來追求和完成生命力量之增長的個性「此在」,因此是一個實存哲學意義上的人之規定。所以未來的哲學思考應該有一個實存哲學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是尼採,以及後來的海德格爾為代表的歐洲現代人文哲學為人類未來思想準備好的。第三,未來哲學還具有一個非種族中心主義的前提。這就是說,未來哲學是世界性的。
  • 藍江教授訪談|面向生活世界的哲學: 從當代法國哲學談開去
    如果說要改變世界,並非首先發現一種絕對觀念,並在絕對觀念的指引下,去改變這個世界。相反,對於他們而言,首要的問題就是看到我們生活周遭的這個世界。這就產生了你剛剛提到的,去面對生活境遇的問題。大概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發生了一些變 化。因為最開始的那批思想家主要看到的是苦難,也就產生了苦難意識、悲慘意識。因為他們經歷了二戰,經歷了大屠殺。
  • 論雅斯貝斯的哲學信仰
    有鑑於此,雅斯貝斯畢生致力於一種既不受制於科學又不同於宗教的哲學。但是,雅斯貝斯的哲學信仰並不是要給現代世界介紹另一種新的當代信仰形態。他的哲學信仰的意義在於闡明現代世界中所謂「從事哲學思維」的真正含義。當今,談論「哲學末日」的人與日俱增。我們的時代可謂「哲學的受難時代」。哲學常被看作是奢侈品和有害物,遭到猛烈的攻擊和全盤否定。宗教和科學異口同聲地詆毀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