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的真「完美主義」和強迫症人的假「完美主義」
其實大家並不了解真正的強迫症,雖然表面上看強迫症人的確也非常愛較真,甚至也有「完美主義」傾向,但是這種完美主義是一種假「完美主義」。曾經在諮詢中,有一位朋友這樣問我道:「看到很多優秀的人性格中都有完美主義的影子,可為什麼說強迫症的完美主義是假的呢?
-
重度強迫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之完美主義並不完美
之前的文章也說過,我得強迫症已有七年之久。我得強迫症在意料之外,同時也在情理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從小就是一個嚴格的完美主義者,事事都要做到完美,我總是習慣把各項標準定的過高而不切實際,受到挫折打擊後,變得逃避、拖延、自責而失去行動力。常常心裡計劃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該做什麼,總是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換成另一種方式,也許更加理想。
-
完美主義能讓你深陷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也能讓你脫胎換骨
甚至有人認為完美主義是導致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一個原因,到底是不是呢?我這個資深的完美主義者,曾患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重度強迫症,現在不但完美的擺脫了所有的心理問題,還因此讓自己脫胎換骨、涅磐重生。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症的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作祟拖延症是把重要的和有限的事情拖到最後去做的一種習慣。拖延症太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了,克服失敗的拖延症的心理的最根本的動機是來自於完美主義。what?完美主義?是不是很顛覆認知?
-
完美主義孩子的焦慮,小心強迫症
文/ 良子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做事追求「完美」的人。看到老公剛拖過的地上還貼有一根長頭髮,會大發脾氣;看到孩子玩後亂亂的房間暴跳如雷;做個手工左改右改不滿意,最後全毀了......這些對事情表現出近乎偏執的態度、覺得所有的事情應該都存在一定的程序,而且要按程序一絲不苟地執行
-
今天朋友問我:「居裡醫生,我這'完美主義病'可怎麼辦?」
過度的追求完美,便會讓人出現內心焦急、煩躁等症狀。這樣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可能導致患者人際關係和自身身心的受損。所以,「完美主義」本身,可以說是一種想法或思維,不是「病」。如果說是因為完美主義,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那麼就真的衍生成病了。
-
學英語,「完美主義」可不行
完美主義是我們每個人為之不懈奮鬥卻難以達到的一個目標,但父母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可謂是近乎完美。不知道大家的童年和小編是否一樣,考試必須第一名,常有個鄰居家的天才孩子與之對比。就如現在的英語學習一樣,很多父母依然抱著「完美主義」的思想來教導孩子,小編想說,這是不必要的。前兩天小編看到一位媽媽的留言,說孩子說英語發音總不標準,自己多次糾正警告都沒用。這樣的例子小編相信出現在很多媽媽的身上,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一口吃個胖子的事情誰能做到?為什麼小編會說學英語不能追求完美呢?
-
心理學:了解了強迫症這2點原因,你就能戰勝強迫症
1、人都有強迫傾向 強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裡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了。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為你以後從強迫症的旋渦裡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
-
「完美主義」是很多心理疾病的徵兆?
一說起完美主義,很多人對它的反應是,積極向上的、追求品質的,很難將它和精神疾病相聯繫。在職場中「完美主義」是一個成功人士的必備標籤。能把事情保質保量完成,甚至超出預期的基本上都有完美主義傾向。完美主義者在良性狀態時無論在事業、學業還是生活都能取得很符合自己預期的結果。
-
包括強迫症焦慮症在內幾乎所有神經症,都源自這同一個核心問題
強迫症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其核心還是焦慮思維強迫症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境障礙,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不能控制的去思考某些問題或做某事,明知道沒有必要,但是不能控制。常會引起情緒抑鬱焦慮,嚴重的產生厭世思想,也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一個人有這些跡象,說明ta正在被強迫症折磨
但事實上,真實的強迫症,遠遠超過大眾的理解。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完美主義和行為上的苛刻,而是一種不受控制的焦慮。紀錄片《心魔》,就呈現了強迫症患者們飽受困擾的人生。理察的強迫症,看得人觸目驚心。他對「不乾淨」有了近乎瘋狂的擔憂。
-
心理小知識科普——強迫症
強迫症是某種恐懼的固化思維,是你以前的經歷中為了避免某種痛苦而形成的固化思維,如完美主義是對失敗的害怕,潔癖是對生病的恐懼放大,老是擔心某件事是對這件事發生後的後果和由此產生的恐懼的害怕,只是這些恐懼,已經被固化,所以形成了強迫行為,對應的方法和焦慮症一樣,化解恐懼,就行了。
-
你的完美主義傾向是幾級?
參加過面試的都知道,面談前要填一張表格,上面有一欄是讓你填寫優點和缺點。優點太好寫,挑好聽的三行寫不下,寫到缺點一般就犯了難,面試還要自爆其短,怎麼寫都不合適。最後絞盡腦汁的結果就是,我在很多面試表格上都看到過同一個詞,「完美主義傾向」。
-
警惕完美主義給你帶來的不開心
加拿大心理學家戈登·弗萊特和保羅·休伊特提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完美主義:「自我導向型」「他人導向型」和「社會期許型」。「自我導向型」完美主義者往往在工作中對自己有過高的標準, 因此往往也會有較大的壓力和焦慮情緒,對自己的錯誤、缺陷和局限性較難以忍受,當此類型的個體面對失敗或生活打擊時,有時候會陷入抑鬱之中。
-
趣味科普:同樣一天洗18遍手,為什麼你是強迫症,我是完美主義呢?
『強迫症』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了,不管是在網絡上還是現實生活裡。 微博上一大堆人喊著自己是強迫症(然而並不是),而當你和朋友談起強迫症時,她可能會說,『好巧!我也是唉!』
-
抑鬱症多發生在依賴、自責、完美主義等人格特點者身上
Hirchfeld等人認為人際依賴是一種需要和他人聯繫、相處,依賴他人的思維、信念、感覺和行為的情結,他因此而編制了人際依賴問卷(IDI),包括三個分量表:情感上依賴他人(ERA)、缺少社會自信心(ISC)和固執己見(Aassertion of autonomy)。
-
【TED 演講英文視頻】23、完美主義的危害
這個社會將人們的不完美放大每個缺陷 每一次意外的挫折都讓人覺得下次需要做得更完美否則 不客氣地說 你就是個失敗者這種缺陷感和不足感太過真實跟年輕人聊聊就知道「我該怎麼打扮?你看 John的完美主義和不懈的努力卻被他當作向自己和他人暴露出來的弱點John的例子展現了完美主義處世的危害與一般看法相反完美主義與將事情或任務做到完美無關與追求極致無關John的案例生動地強調了這一點從根源上完美主義關乎於完善自我
-
拯救強迫症 這款整理神器幫到你_兄弟 P300BT_辦公列印導購-中關村...
在與日俱增的壓力下,白領們似乎越來越有一些強迫症的傾向,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完美主義、一絲不苟、要求事物井井有條。當然真的強迫症是精神疾病得去看醫生,很多人只是喜歡讓一切變得規整。多顏色色帶 可以說有個標籤機,治的不僅是強迫症,更是能治療健忘症,包治百病,標籤機也可以喲!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五﹞「三高」家庭
大量臨床工作者和研究注意到,父母的焦慮氣質(高焦慮)和僵化的生活風格對子女患強迫症產生重大影響,造成子女焦慮水平高,持嚴格而不變通的道德觀點和行為規範(高度的道德標準)。L.Kaylon等(1967)發現,強迫症病人中在家中排行老大﹝老大的身份似乎賦予兒童高度責任感﹞或獨生子女﹝則是家長的唯一希望﹞特別多。
-
對自己對別人都高要求 有嚴重強迫症的星座 有時偏執的讓人抓狂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強迫症,有些人可能是天生的,也有些人對自我的要求過高,非要達到完美才行,容不得半點瑕疵,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的身上,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顯得有點偏執。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在十二星座中,有哪些星座有著嚴重的強迫症,有時偏執的讓人抓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