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完美主義傾向是幾級?

2021-02-13 我們心裡都有病

參加過面試的都知道,面談前要填一張表格,上面有一欄是讓你填寫優點和缺點。

優點太好寫,挑好聽的三行寫不下,寫到缺點一般就犯了難,面試還要自爆其短,怎麼寫都不合適。最後絞盡腦汁的結果就是,我在很多面試表格上都看到過同一個詞,「完美主義傾向」。

雖然把它放在缺點一欄,但聽起來卻有一種沾沾自喜的得意,因為多數人都覺得追求完美其實算得上是個優點,顯示了自己做事高標準又追求卓越的品格。

看上去,這個「缺點」很利於得到一個工作機會,但事實上,一個真的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卻很難在工作上有顯著的成就,如果生活裡他們也秉持完美主義的原則,那麼無論是戀愛還是交友,他們更容易四處碰壁。

因為完美主義往往會讓你離完美更遠,這要從追求完美和完美主義的區別說起。

追求完美並不是一個特質,而是每個人都有的傾向,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希望萬事順遂,這種美好的願望驅動著我們去追求成功。

人們口中所說的「追求完美」其實是一種誇大的表述,更準確的說法是人們在追求「足夠好」,這種「足夠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美,而是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標準即可。

這個標準可能是沒出什麼大問題,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或者即便沒達到100分,但是90分也讓我很滿意。

與其說這是追求完美,不如說是追求最優。

這不算是個缺點,因為它足夠實際,且是一種正向的激勵。追求最優的人,他們採取行動的動機是指向獲取成功,他們也會從成功中獲得滿足感。這是更受歡迎也更容易獲得成功的一種傾向。

但是完美主義者不一樣,他們真的在追求絕對的完美,這種完美意味著事事無差錯,不但最終的結果是100分,過程也要毫釐不差的保持完美的準則,這個目標是不切實際的。

完美主義者採取行動的動機是避免失敗,即便是在別人看來他們已經得到了成功,他們也很少會有愉悅感,且對自己難以真正認同。

追求最優是值得讚賞的,但完美主義者卻是可悲的,他們雖然看似是在朝著成功努力,又有著近乎於苛刻的高標準,實際上他們會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都陷入「完美主義」的侵害。

完美主義常會引起拖延和逃避

追求最優者被成功驅使會不懈努力,他們並不信奉絕對的完美,容錯率也很高,他們能接受追求成功過程中出現的差錯和倒退,這讓他們在行動上也能放得開手腳,敢於面對挑戰,也富有開拓精神。

完美主義者雖然也在意成功,但這卻是次要的動機,他們的行為是在被一種恐懼支配,這種恐懼來源於對失敗的擔憂。

簡單說,他們害怕失敗,因為他們追求的完美絕不容忍一絲一毫的差錯,這讓他們變得畏首畏尾,不敢輕易嘗試。

避免失敗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就是不行動。所以,完美主義者雖然打著追求完美的旗號,卻常常遲遲不行動,因為行動就有犯錯的可能,這是他們最恐懼的。

這是完美主義最常見的表現,算是三級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沒有真正的快樂

因為習慣逃避和拖延,他們會錯失機會,甚至乾脆沒有做出任何努力,這正是他們難以真正成功的原因。因為沒有成功,他們會始終生活在這種不快和自責裡,怎麼快樂?

即便他們得到了別人眼中的成功,但過程可能依然出現過失誤,他們就不會感到真正的滿意。對於他們來說,眼下的所謂成功只是暫時的,他們會迅速為下一個目標而感到焦慮,哪有快樂可言。

如果你因為追求完美而不快樂,那麼你進階到完美主義的第二級。

完美主義者會苛求他人

對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也會遷移到對待他人身上,完美主義者希望伴侶是完美的,朋友是完美的,他所能遇到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當然,這個要求不切實際,但是他們會有一種認知上的「優越感」:我對自己要求很高,所以我也可以如此要求他人。不管他們自身是否能達到完美,但卻依然會用同樣的標準苛求他人。

作為完美主義者的伴侶是痛苦的,達不到對方的要求也會讓完美主義者痛苦,如果不糾偏這種認知傾向,完美主義者在人際關係當中也難以獲得幸福。

如果你的完美主義不僅影響自己,也給周圍的人帶來痛苦,那麼你就是一級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的最高級。

說起完美主義,它可能不是由一個簡單的誘因導致,這種傾向植根於早期的童年生活,跟父母的教育模式有關。

中國式家庭大多會有「嚴師出高徒」的觀念,父母們確信對孩子要求嚴格一點會讓孩子的行為更規範,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對自己的高要求。

理論上講的通,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嚴格把控好「度」的問題。

孩子犯了錯就嚴加苛責,出現了一點鬆懈就會耳提面命的教訓,這樣的教育模式之下,孩子會活的小心翼翼避免犯錯,這就是他們成年後對於失敗產生恐懼的原始縮影。

在孩子還沒有判斷力的時候,他們只會以為自己是絕對不能犯錯的,別人也是不能容忍錯誤的。

如果父母能教會孩子少犯錯而不是不能犯錯,如果父母能讓孩子學會在錯誤當中有所收穫,或許他們便不會再懼怕錯誤和失敗,也不會產生對於完美的極端苛求。

過去的經歷無法改變,但完美主義者依然有改變的空間,這種改變不是徹底放棄追求成功,而是把「完美主義」調適成「追求最優」。

正如前面所說,這個世界並沒有絕對的完美,也就是說完美主義者的目標是虛幻而不存在的,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也沒有絕對的完美方案。

能認識到完美本就不可追求,從認知上接納一切都有不完美之處,就是完美主義者調適自己的第一步,這也是必要的認知上的準備。

接下來,就要在操作層面上把目標變得現實可行。把你覺得最完美的最嚴苛的標準折扣成80%或者任何一個現實的數字,無論這個數字是多少,你都要先評估它是否超越了目前你能力的極限。

完美和最優的區別正在於此,完美的東西不存在,而最優的目標是在現實範圍內你能做到的最好。

除了目標,重新認識達成目標的過程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心理學家阿瑟•帕克特說:「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連續統一體上只存在兩極,他們無法意識到還有一個中間地帶。」

這種極端思維不但體現在目標上,也會反映在過程中。完美主義者追求的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抵達方式,可現實當中,未必在兩點之間存在毫無障礙的通暢道路,繞遠和迂迴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在抵達目標的過程中還要不停的「試錯」。

當你把錯誤看做是更接近成功的一個機會,而不是一種倒退,你便能從中吸取到有益的東西,完美主義者要學會聚焦於你在錯誤中得到的經驗,而不是盯住你在錯誤中失去的機會。

萬事皆為師,從這個角度來看,錯誤和失敗也是一種成功,它讓你摒棄了一種不正確的方式,讓你重新開始新的嘗試,能跨越這個錯誤和失敗已經是探索自己的一次成功舉動。

如果真的想無限趨近於完美,先要放下對完美的追求,學會去追求現實世界裡的最優目標。隨著那個最優目標的迭代,隨著你在追求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的能量,你才會真正地去靠近你最初想要的絕對完美。


◁◁ 向左滑再來幾篇

相關焦點

  • 警惕完美主義給你帶來的不開心
    加拿大心理學家戈登·弗萊特和保羅·休伊特提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完美主義:「自我導向型」「他人導向型」和「社會期許型」。「自我導向型」完美主義者往往在工作中對自己有過高的標準, 因此往往也會有較大的壓力和焦慮情緒,對自己的錯誤、缺陷和局限性較難以忍受,當此類型的個體面對失敗或生活打擊時,有時候會陷入抑鬱之中。
  • ​普通人的真「完美主義」和強迫症人的假「完美主義」
    其實大家並不了解真正的強迫症,雖然表面上看強迫症人的確也非常愛較真,甚至也有「完美主義」傾向,但是這種完美主義是一種假「完美主義」。曾經在諮詢中,有一位朋友這樣問我道:「看到很多優秀的人性格中都有完美主義的影子,可為什麼說強迫症的完美主義是假的呢?
  • 普通人的真「完美主義」和強迫症人的假「完美主義」
    其實大家並不了解真正的強迫症,雖然表面上看強迫症人的確也非常愛較真,甚至也有「完美主義」傾向,但是這種完美主義是一種假「完美主義」。曾經在諮詢中,有一位朋友這樣問我道:「看到很多優秀的人性格中都有完美主義的影子,可為什麼說強迫症的完美主義是假的呢?
  • 「完美主義」是很多心理疾病的徵兆?
    在職場中「完美主義」是一個成功人士的必備標籤。能把事情保質保量完成,甚至超出預期的基本上都有完美主義傾向。完美主義者在良性狀態時無論在事業、學業還是生活都能取得很符合自己預期的結果。但凡事都有兩面,一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完美主義者很可能會引發心裡的極度不適,讓自己陷入比常人更深的焦慮之中,痛苦不堪。他們雖然表現得極為優秀,但是內心很容易受挫,而且往往很難恢復。
  • 孩子太拼了,什麼都爭第一,十個方法幫你減輕完美主義孩子的壓力
    完美主義本性可能無法改變,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減輕完美主義帶來的壓力。對一些家長來說,讓孩子寫作業或複習考試簡直是一場戰鬥。如果孩子能自我激勵、努力學習,那麼他們會非常高興。對另一些家長來說,孩子過分努力、甚至追求極致的完美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有的孩子要求自己在所有方面都表現出色,所以給自己施加很大壓力。當他們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時,就會完全崩潰。
  • 抑鬱症多發生在依賴、自責、完美主義等人格特點者身上
    Beck等人認為自責和依賴與抑鬱症狀的表達也有關,依賴得分高者主要為外源性抑鬱,而自責得分高者更傾向於內源性抑鬱。(3)完美主義也被認為是抑鬱症的易感因素之一。Hewitt和Flett把完美主義分為兩個維度:朝向自我的完美主義(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和朝向別人的完美主義(對他人的嚴格要求)。他們通過與焦慮症及正常人作對照研究發現,完美主義與抑鬱症之間有特定的聯繫。
  • 【TED 演講英文視頻】​​23、完美主義的危害
    嘖 是我的完美主義」你看 像這種本該阻礙我們進步的特性卻令人震驚地有如此多人樂於承認自己是完美主義者然而 一種有趣但嚴肅的觀點認為我們對完美主義的盲目追捧太過令人信服以致於我們從來沒有停下來思考過「完美主義」究竟是什麼?對我們有何意義?
  • 別再玩兒命爭第一了,甩掉「完美主義」,你已經很棒了-虎嗅網
    人數逐年上漲加拿大心理學家戈登·弗萊特和保羅·休伊特提出三種不同類型的完美主義:「自我導向型」、「他人導向型」和「社會期許型」。在各種社交媒體中,人們傾向於去展示社會讚許和美好的一面,從而獲得社會和他人的讚揚與認可。
  • 深陷焦慮的幾種表現,其中有你嗎?
    以上的幾種思想是不是很熟悉,每個人都會有感到焦慮的經歷。當我們面臨壓力時,比如將要參加一個很重要的會議、需要在人群面前演講,或者在一些對你特別重要的機遇面前,每個人都會感到焦慮。焦慮症群體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01 高估存在的風險很多焦慮症群體總會把事情想得很糟,其實凡事做最壞的打算,然後做最積極的準備,這本身是一種成熟的體現,可有些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是考慮怎麼解決問題,而是單純被恐懼擊倒,只是一味地誇大問題的難度,從而深陷焦慮之中。
  • 重度強迫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之完美主義並不完美
    完美主義是一種建立在處處不滿意、處處不完美之上的,極度追求完美、毫無瑕疵的想法是由於處於極端的環境缺乏溝通、缺乏安全感而形成的。完美主義者心中有一個永不磨滅的目標:追求完美。這個意念縈繞在他們心頭,使他們一生朝此奮鬥不息。
  • 吳尊我挺你——沒有完美主義
    都是完美主義惹得禍。有些東西我實在搞不懂,網絡暴力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吳尊犯法了嗎?如果犯法了自然有警察叔叔去管理,既然警察沒有上門至少一點,他沒有犯法。吳尊的問題再哪裡呢?問題在於他不是聖人,也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人設太過於完美。吳尊結婚的問題,和你有多大的關係?
  • 完美主義能讓你深陷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也能讓你脫胎換骨
    完美主義能讓你深陷抑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7-23來自專輯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完美主義是人生的大敵
    完美主義隔離信息。許多時候無法與外界【良好溝通】也是因為完美主義:因為,你已經在各方面準備好了,並且把每一個點都焊死,所以,你跟別人的想法很難兼容。封閉的結果,就是你難以得到別人的真實反饋。這種自以為是,會蒙蔽一個人的雙眼,讓成長止步不前、靜態停滯。不要再追求完美了。
  • 完美主義是這樣折騰自己的 截止日期才是第一生產力
    但錯了還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有選擇困難症,完美主義傾向的,他們就像被困住出不來,掉進選擇的深淵痛苦不堪,這是在浪費時間,慢性自殺。因為選擇錯了的人至少還可以得到經驗教訓,而他們一無所獲。這是病,需要治療,而最好的療法是:60分萬歲,不要完美,要完成。學遊泳時,把遊泳訓練手冊熟讀100遍是沒用的,重要的是你得下水,行動。
  • 今天朋友問我:「居裡醫生,我這'完美主義病'可怎麼辦?」
    簡單來說,「完美主義」就是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強迫症」就是不斷去重複做一件對你來說沒有必要去做的事。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完美主義」和「強迫症」,並不是一回事。確實會有很多人會把「完美主義綜合症」稱作「完美主義強迫症」,不過這是一種混淆,大家要注意區分哦~那麼對號入座,可以看看,你是否真的是屬於「完美主義」和「強迫症」呢?
  • 學英語,「完美主義」可不行
    完美主義是我們每個人為之不懈奮鬥卻難以達到的一個目標,但父母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可謂是近乎完美。不知道大家的童年和小編是否一樣,考試必須第一名,常有個鄰居家的天才孩子與之對比。就如現在的英語學習一樣,很多父母依然抱著「完美主義」的思想來教導孩子,小編想說,這是不必要的。前兩天小編看到一位媽媽的留言,說孩子說英語發音總不標準,自己多次糾正警告都沒用。這樣的例子小編相信出現在很多媽媽的身上,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一口吃個胖子的事情誰能做到?為什麼小編會說學英語不能追求完美呢?
  • 幾種學英語的不良傾向,同學你有嗎?
    但是,學無止境,任何學科都有著其深度和廣度,英語也不例外,在英語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要避免以下不良傾向。  常見的幾種學英語的不良傾向,同學們你有嗎?看成績  有人認為高考成績高就行了,不練說也沒關係。其實我們現在學習英語已不僅僅是為高考了,而是要為高考後的生存與發展做準備,也為個人與社會大環境接軌打基礎。
  • 兩億人結束居家學習:你需要的是儀式感,而不是完美主義
    她在自己的書《就是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辦得到》中介紹了自己學習的經驗,就是「善用零碎時間」,「放棄完美主義」。作為幾個孩子的母親,吉田全職的醫生工作也並不輕鬆,但是她特別善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不像那些總在嘆息「沒有時間」的人,吉田看到的是,一兩分鐘的時間一天裡到處都是。
  • 你家孩子符合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可是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畢竟學霸級的孩子在班級裡乃至年級裡都是少數,那麼,「學霸」身上究竟有哪些特質呢?他們是不是智商超級高的人群?一位重點實驗小學老師如是說,看看你的孩子符合嗎?二、專注度高很多老師都反映,學霸級的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特別集中,總能感覺到他(她)的目光一直緊盯著老師,而且這種專注度維持的時間越長,基本上小學階段能達到40分鐘以上,超越同齡孩子很多。
  • 完美主義、內向、溫和……原來你是這樣的A型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而不同的性格有著不同的喜好不同血型的性格也不相同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A型血有哪些性格特徵呢~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