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貿工部長: 馬來西亞2018年的貿易總額為18670億馬幣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據《南洋商報》131日報導,儘管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馬來西亞2018年的出口表現良好,出口總額逼近1兆馬幣大關,達到9980.1億馬幣。正因為出口增長表現強於預期,馬來西亞2018年貿易總額較2017年增長5.9%,達到18670億馬幣,而2017年貿易總額為17710億馬幣。

馬國際貿易及工業部長雷金在推介2018年馬來西亞貿易表現報告書時透露,全球經濟不穩定沒有阻礙馬來西亞的出口表現,馬來西亞去年出口總額增長6.7%,達9980.1億馬幣,超越了2019年經濟展望報告定下的4.4%增長率目標。與此同時,進口額也較2017年增加了4.9%,至8777.4億馬幣。此外,馬來西亞的貿易順差大幅增長。自1998年起,馬來西亞已連續21年取得貿易順差,2018年貿易順差更是創下10年來最快增幅,幅度擴大至22.1%,達到1202.7億馬幣,同時是自2012年以來最大的貿易順差。貿易順差得益於出口增長,在2018年,馬來西亞每月平均出口額高達了830億馬幣。

東協貿易額增4.7%

東協各國繼續成為馬來西亞的最重要的策略貿易夥伴。在2018年,馬來西亞與東協各國的貿易額較2017年增加了4.7%,達5092億馬幣,佔貿易總額的27.1%

在出口至新加坡、越南、泰國、菲律賓及柬埔寨的強力貿易表現支撐下,馬來西亞對東協的出口額增長了5%,至2853億馬幣,同時也佔了整體出口額的28.6%

當中,新加坡繼續成為馬來西亞在東協的最大出口國。相較於2017年,馬來西亞2018年對新加坡出口額高達了13912000萬馬幣,增長了2.6%

作為長期貿易夥伴之一,馬來西亞對美國的出口達到11年來的最高總額。

2018年,馬來西亞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增長1.1%至15568000萬馬幣,佔2018年貿易總額的8.3%。而對美國的出口增長2.3%,至9073000萬馬幣,這也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總額。

今年貿易表現調至中等

在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銀行分別將今年的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調至3.7%2.9%後,雷金表示,馬來西亞政府將今年的貿易表現調至中等。

他說,政府也會根據2018年的貿易表現,積極看待2019年的貿易額,包括是否能突破1.1兆馬幣。

馬來西亞外貿發展局副總執行長(負責出口業務)拿督旺拉迪夫等人表示,馬當局也基於全球不穩定的經濟局勢,將馬來西亞2019出口和進口表現目標設定為增長5%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財政部長:2018年稅收逾1370億馬幣創紀錄
    據《南洋商報》報導,馬財政部宣布,2018年馬來西亞內陸稅收局徵得稅收總額為1370億3500萬馬幣,比2017年增加了11.13%或 137億2300萬馬幣,打破了2014年1337億馬幣的最高紀錄。
  • 馬來西亞2018年全年總貿易額達1.88兆馬幣
    據《南洋商報》26日報導,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2018年報告指出,該國全年總貿易繼續保持彈性,擴展5.9%至1.88兆馬幣,並創下自2012年以來的最大貿易盈餘。這是1998年起連續21年的貿易盈餘,由近1兆馬幣的總出口驅動;即使充滿外在挑戰,出口增長6.8%至9982億8000萬馬幣,進口也同時增長了4.9%至8777億6000萬馬幣。
  • 馬來西亞公布2018年度投資表現
    3月14日,馬國際貿易與工業部會同馬投資發展局公布了該國2018年度投資表現(含國內投資與外國直接投資)。去年全年,馬投資發展局在製造、服務和第一產業領域共計批准投資總額2017億馬幣(約504.2億美元,以馬幣兌美元約1:4計,下同),高於2017年的2006
  • 2018年馬來西亞農業產值佔GDP總額的8.2%
    據《南洋商報》報導,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農業指標顯示,農業領域在去年為馬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了8.2%,即960億馬幣。農業出口總值為1265億8700萬馬幣;進口是952億1800萬馬幣,取得貿易順差313億
  • 外媒:中國購買2億馬幣伊斯蘭國債 支持馬來西亞新政府
    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導 外媒稱,根據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馬中總商會)官網6月14日發布的消息,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白天6月8日與馬中總商會會長陳友信等人會談時透露信息稱,中國建設銀行在馬來西亞新政府上臺後,已經購買馬來西亞2億馬幣(1馬幣約合1.61元人民幣——本網注)伊斯蘭國債。
  • 新加坡與太平洋聯盟明年料籤署自貿協定
     聯合早報12月13日報導:經過三年磋商,新加坡與太平洋聯盟四國距離籤署自由貿易協定如今只差一步之遙。新加坡李顯龍總理指出,即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反全球化浪潮湧現,這項進展顯示太平洋兩岸國家仍希望深化彼此關係,達成互利共贏的貿易安排。
  • 科技部:2018年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逾1.4萬億美元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30日通過官網公布2018年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狀況統計分析稱,2018年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總量繼續增長,中國當年高技術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4085.7億美元,同比增長12%。
  • 馬來西亞毀約千億高鐵項目,將與中國重新談判~
    2013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領導人同意修建這條高速鐵路線,並就推動鐵路項目於2016年籤署雙邊協議。馬新高鐵將耗資170億美元(約合1088億人民幣),原定於2017年招標,2018年動工,至2026年落成,其90%的工程量都需在馬來西亞境內完成。屆時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通勤時間將縮短為90分鐘。
  • 乾貨|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就東鐵項目發布聲明(附要點翻譯)
    工程、採購、建造及調試補充協議補充協議涵蓋東鐵項目一期及二期的工程、採購、建造及調試,變更後的造價為440億馬幣,削減了215億馬幣,削減的部分佔原合同總價的32.8%(原655億馬幣)。改進後的東鐵項目每公裡造價為6870萬馬幣,而原協議中的造價約為每公裡9550萬馬幣。
  • 專訪南非貿工部長: 中國擴大開放是非洲學習榜樣
    (原標題:專訪南非貿工部長: 中國擴大開放是非洲學習榜樣)
  • 微信支付有馬幣 馬來西亞探索「無現金社會」
    隨著中國電子支付巨頭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預計在2018年上半年,相繼以不同形式開通本地貨幣電子錢包,業內人士看好電子支付將改變馬來西亞人的消費習慣。有業內人士了解到,中國騰訊控股公司在兩年前已開始部署在馬開通本地貨幣電子錢包的工作,同時挑選部分本地微信用戶使用馬錢包試測版本。
  •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新加坡將開發系列數碼經濟協議 連同合作...
     《聯合早報》12月9日報導:新加坡將繼續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合作,一起維護和更新開放和包容的全球貿易架構。新加坡不僅會開發一系列新的及具有「開拓者」(pathfinder)意義的數碼經濟協議,以支撐並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同時也會繼續與合作夥伴建立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作為多邊全球系統的基礎。
  • 馬媒:中國為馬來西亞「送大禮」
    據《南洋商報》11月24日報導,中國總理李克強宣布中國將落實三大措施鞏固馬中金融,包括為馬來西亞提供額度高達500億人民幣(約338億馬幣)的「合格人民幣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便利,使馬投資者受益,以及按照市場原則購買馬國債、在馬來西亞發放人民幣債券。
  • 三大經濟體:中國、美國、日本,2018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對比
    據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顯示,在2018年,全球貿易總額約為39.342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259.66萬億元),增長3.0%,遠低於預期。中國據海關統計,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約為30.5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9.7%。排名世界第一,佔據全球貿易總額的11.75%。
  •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加緊培養科技人才!
    據了解,這8名員工全部為2019屆應屆學生,均為博士學歷,最高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另外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40.5萬-156.5萬元,其他四名員工的年薪為89.6萬-100.8萬元。根據新加坡媒體最新的報導,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昨天出席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獎學金頒獎典禮時表示新加坡將繼續發展當地勞動力的技能,並投資以提升該國最好的潛力。同時歡迎海外人才與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團隊中的新加坡人一起工作,這兩項都是新加坡五重人才戰略的一部分。
  • 馬來西亞家庭平均月收入近達7000馬幣
    馬來西亞統計局9日在吉隆坡發表的《2016年家庭收入及開支統計報告》顯示,馬來西亞家庭平均月收入達到6958馬幣。 馬來西亞計劃在2020年實現家庭月收入10540馬幣,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統計局稱,目前距離達到這一目標尚有一定差距。
  • 北馬中企魯海豐農漁產業園擬於年內動土
    《南洋商報》3月13日報導,投資20億馬幣的馬來西亞吉打州魯海豐綜合農漁產業園有望今年內動土,若一切順利將在下半年正式投入運作,預計該產業園進入發展成熟階段後,將帶來數倍就業機會,成為北馬區最大規模的中資企業。
  • 外賓看進博丨專訪馬來西亞貿工部副部長:高質量勞動力是優勢
    「一年半內多次到訪中國,這對於馬來西亞和中國的貿易投資而言都非常重要。」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截至2018年,中國已連續第十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國,連續第三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製造業外來投資國。兩國在鐵路、航空、金融、電子商務和先進位造業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 森林城市勾畫馬來西亞產業藍圖 促進中馬經濟合作
    今年4月,馬來西亞工程部部長巴魯比安為森林城市頒發了「全馬最大全自動化建築工業化基地」證書。「在森林城市的未來,住宅是配套,產業才是造血能力」,吳惠喜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了森林城市「產城一體」的規劃邏輯,「森林城市正在尋找一個引擎,最可能的選項就是科創產業」。
  • 英國與新加坡籤署自貿協定
    英國和新加坡10日籤署自由貿易協定,並同意在明年展開「英國—新加坡數字經濟協定」談判。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和英國國際貿易大臣特拉斯出席了籤署儀式,根據兩國聯合部長聲明,新加坡與英國自由貿易協議將涵蓋超過170億英鎊的雙邊貨物及服務貿易。